他们曾经有一个日本名字,也有一个台湾名字,
却逐渐被时代埋藏、遗忘了。
本书写下这个历史断层的人如何生活,
他们的情感曾因何而触动。
「生活在这个历史断层中的台湾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我想将这些都记录下来。」
本书作者大谷渡多年来走访日本和台湾的图书馆、资料室,爬梳日本时代的报纸、信件、日记、笔记、档案,追索踪迹,口述访问曾经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并亲自踏上他们曾走过的上学路,唿吸当时的空气,寻访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记忆的点点滴滴。
从2002年开始,大谷渡以活跃于1920年代世界舞台的日本自由记者北村兼子为起点,开启对台湾的相关研究,2008年开始将研究成果与访谈内容,以深入浅出的文字,陆续出版成书。在本书第四、五章,以北村兼子至台湾进行几次访问,对于台湾在日本殖民时代民族运动的观察,延伸到她来台所接触的人,包括林献堂、蔡阿信、彭华英等,第六章则介绍在林献堂等人所创办的台中一中就学的菁英。从访问这些菁英,再逐步扩大至日本时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如同涟漪般,从他们的人生历程,牵引出日本与台湾之间深刻的关联。
他也特别注重过去容易被忽视的女性角色。除了前述第四章透过北村兼子的角度看台湾日本统治时期的一切,第三章介绍台湾第一位女医师蔡阿信,提到她奉献乡里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记录了廖里、王兰招、王一媛等女医师,写到她们从小求学至远赴日本学医的辛苦过程。对于这些长期在历史中没有声音的台湾女性,在本书中难能可贵地呈现她们曾经如何努力为自己挥洒青春。
另外,作者因身为日本人,对日本殖民台湾有许多深刻的反省。第八、九章回顾台湾被卷入太平洋战争时期,记录访问许多正值青春岁月就必须面对残酷战争的台湾人。无论是亲身经历新竹或东京大空袭的惨烈景象,或是被迫当学徒兵去防守台湾海岸线以防美军登陆的学生,以及被征召赴南洋担任军夫却被美化为「特设勤劳团」的人,字里行间透露着台湾人在战争下的无奈。他在书末直言,要让大众知道,当时的台湾人如何被迫为「大日本帝国」牺牲的真实面貌。
人们总会被历史吞没,而历史也总朝着出人意表的方向摆动。大谷渡笔下自然散发着对这些受访者的感同身受,就像是与时代重新相遇,时代虽曾如此粗砺,梦想虽曾遭受折断或损伤,但在其温渥深情的文字下,犹如缓缓擦拭着古老瓷器,暧暧散发着人性的美丽与温暖之光。
本书特色 本书以口述访问和历史学者的史实考证作为书写的基础。作者多年来走访日本、台湾等地图书馆、资料室,仔细查阅相关档案与书籍,借此对照口述内容,补正受访者记忆模煳或有疑虑的地方。这些史实考证在本书中以引文穿插,让读者更能理解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作者也亲身走访这些人在日本时代走过的上学路、就读学校、躲避空袭的场所,温暖的文字自然散发出对受访者的感同身受。书中收录数十张珍贵的老照片,更增添时代的氛围。
名人推荐 卞凤奎(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许雪姬(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所长)
钟淑敏(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