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座世界顶尖建筑剖面细节
126页跨页大图,完整展开
更身历其境,看见空间、人与环境的关系
首度以剖面为论述中心的创举专书,预告未来创新之钥
平面图看不出来的奥祕,只能从剖面图上找到
全球热议的建筑新观看之道!
精彩收录享誉国际的台湾案例──
姚仁喜「新北市立美术馆」、伊东丰雄「台中歌剧院」
◎看台湾9大建筑院校学者,如何谈剖面的重要?
「理解剖面几乎就是理解建筑的空间场面及构造之美的关键,这一本正是一把开启真正享受建筑之美的钥匙。」──褚瑞基
「对剖面图的阅读与理解,是提升社会大众深入暸解建筑专业的最佳途径之一。」──吴光庭
「剖面图提供创造空间时无可比拟的力量。当代透过剖面的连续变化操作,更创造了诸多非凡的建筑经典。」──何震寰
「剖面传递空间内外的关系,本书绘制许多当代脍炙人口的经典建筑剖面与剖透,值得推荐。」──徐明松
「这本书里每张开展的剖面透视图都得以让人一窥建筑名作的奥秘,是学习建筑与掌握空间的利器。」──曾成德
「剖面是思考建筑空间垂直向度关连性最重要的图面。本书丰富的经典案例,提供了进一步探究建筑空间的思考途径。」──施植明
「剖面图是思考并创造人与空间互动关系的有利工具。」──薛孟琪
「这本书对于认识现代建筑的构筑美学有很大的帮助。」──黄奕智
「透过剖面的研究,更能掌握建筑的结构性、构造性、材料性、空间性,并进而完整了解建筑内在构成的真实意图。」──廖伟立
◎首部以剖面图为核心论述的创举专书
有鑑于二十一世纪初建筑实务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和材料挑战,本书作者相信剖面将是建筑未来创新的关键所在。三位作者──保罗‧路易斯(Paul Lewis),马克‧鹤卷(Marc Tsurumaki),大卫‧路易斯(David J. Lewis),是纽约市LTL建筑事务所的创办人,也是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帕森设计学院的建筑教授。他们将现代建筑各个剖面归纳为7大类,成就了首部以剖面图为核心的论述专书。
他们相信剖面提供了尚未充分探索的丰饶机会,可以用富有创意的方式重新想像结构力、热力和机能力的交互作用。此外,剖面也是空间、形式、材料和人类经验的交会地,可以更清楚地确立身体与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和涵构之间的互动。身为从业者和教育者,他们挑选了63个重要的建筑专案,绘制出精细的剖面透视图,做为学生、建筑师和其他读者进一步钻研的基石。
读者将能清楚分辨哪类剖面常见于平面的单层住宅和办公室,哪类剖面又常见于如积木般堆叠的住商大楼,引入通风和採光的错层式住宅用什么样的剖面?而重功能的剧院、音乐厅、教堂,相对于必须形成散步动线的美术馆,又各适用于什么样的剖面结构呢?面对复杂的空间顺序或大型中庭,什么样的类型最能解决?
◎认识7大剖面代表建筑
剖面有哪些不同类型,各自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些剖面如何制作?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剖面构型而非另一种?本书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供一个概念性、材料性和工具性的架构,帮助读者理解剖面,将它们当成打造建筑的手法。
一、伸拉型:皮耶‧路易吉‧奈尔维的劳动宫、菲力普‧强生的玻璃屋
二、堆叠型:MVRDV的2000年世博会荷兰馆、路康的沙克中心
三、塑造型:柯比意的廊香教堂、伊东丰雄的台中歌剧院
四、剪切型:莱特的落水山庄、迪勒‧史柯菲迪欧+伦佛的布朗大学格诺夫创意艺术中心
五、孔洞型:路康的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中心
六、倾斜型:柯比意的萨伏衣别墅、莱特的古根汉美术馆
七、嵌套型:阿塞伯X阿隆索工作室的西班牙拉柯鲁尼亚艺术中心、MVRDV的埃芬纳尔文化中心
◎这些建筑奥祕,只有剖面图能告诉你!
为什么柯比意的廊香教堂的光线如此神圣?就是利用塑造与推叠,制造错视与焦点。许多宗教空间会利用内凹的天花板将焦点聚集在内部空间,廊香教堂刚好相反,它的外凸、塑造型剖面把焦点推向周界,同时把位于中殿两边的三座小礼拜堂融入其中。
伊东丰雄的台中歌剧院如何做到呈现如洞穴般的高难度建筑?借由塑造、堆叠、孔洞、嵌套手法,把曲面视为墙和天花板,也可视为动线空间和中庭的周界。
外部由六角形构成的巨型球体──1967年世界博览会的美国馆,由贞尾昭二与富勒所负责,富勒就是结合塑造和堆叠,主要再加上反覆运用嵌套型剖面来产生经过控制的热环境。这些大规模的嵌套型剖面都是他在探索和发明空间框架构成系统时的产物,让他可以盖出更庞大的封皮,在建筑物里安置建筑物。
◎7大建筑院校,16位专家学者&建筑师一致推荐
王聪荣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建筑系教授
何震寰 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助理教授
吴光庭 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系主任
施植明 台湾科技大学建筑系教授兼系主任
徐明松 铭传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建筑史学者
郭文亮 东海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陈林蔚 东海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
曾成德 国立交通大学建筑所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学院院长
黄声远 田中央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
黄奕智 淡江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
廖伟立 立建筑工作所〔Ambi-Studio〕主持建筑师
褚瑞基 台湾建筑TA总编辑、铭传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
刘舜仁 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学系教授兼规划设计学院副院长
刘克峰 东海大学建筑系专任助理教授
薛孟琪 东海大学建筑系专任助理教授、东海大学建筑研究中心主任
龚书章 国立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副教授
这本书的核心部分,是由63个建筑专案的单点透视剖面图所构成。挑选的标准是它们代表了各种剖面走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发展和探询。某些专案清楚示范了某一种剖面类型。有些专案则展示出复杂且富有创意的剖面走向,往往会是五花八门的崭新手法结合两种或以上,超越单一类型的限制。
所有专案的设计时间都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之后,挑选这个范围,是因为它符合建筑方法标准化与工业化快速增加的历史。这些方法促成了重复堆叠的剖面出现,让做为研究与创新基地的剖面有了更重要的新地位。我们只挑选兴建完成的专案,确保有足够的文件证据可将剖面的构筑逻辑呈现出来,同时证明剖面的复杂性不会牺牲营造的可行性。
虽然有许多既有的出版品分析和评估过这63个专案,但大多数都是企图把每个专案分解成一系列离散且容易消化的要点。这种化约做法意味着,想要理解一栋建筑物的复杂性,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各种概念分门别类独立。我们的做法刚好相反。我们的目标,是要透过仔细描画的单一建筑图,来呈现各式各样彼此交织、引人入胜的议题。剖面透视图刻意把客观、可量测的剖面讯息和主观的视觉透视结合起来。因此,为本书绘制的这些建筑图,一方面描绘了事实和证据,同时引诱观看者进入丰富的空间体验。这些建筑图既抽象又让人身历其境,有分析也有阐述。它们是建立在这种再现技巧的历史之上,来源不一,包括法国布杂学院(École des Beaux-Arts)一丝不苟的严谨绘图;工业时代分析性的工程图;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对于复杂场景的线算图(line rendering);以及日本犬吠工作室(Atelier Bow-Wow)结合精细施工图和内部活动梗概的混种图。
书中的每个专案,都以一张标准化的剖面透视图再现,方便读者在不同的专案之间做比较。为了绘制这些建筑图,我们为每张图打造一个数位模型,并建立一个符合页面方向的剖面,没有偏斜也没有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