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聽力受損瞭嗎?:颱灣將近10%人口聽力受損!!(二版)

你的聽力受損瞭嗎?:颱灣將近10%人口聽力受損!!(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聽力受損
  • 聽力保健
  • 颱灣
  • 健康
  • 醫學
  • 預防
  • 失聰
  • 聽力損失
  • 高齡化社會
  • 公共衛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講手機後,耳朵會刺痛發燙嗎?
  在KTV唱完歌、參加偶像演唱會後,耳朵會嗡嗡響,或耳道悶塞、聽不清楚嗎?

  這些都是聽力受損的徵兆!
  由於聽力受損是漸進的,一般人多不自覺,等到發現與人交談聽不清楚時,就來不及瞭!!

  ~~聽覺科學專傢餘仁方博士提供讀者「檢測」與「搶救」聽力簡單實用方法。


  消失的聽力是沒有辦法迴來的!
  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現代人暴露於85分貝以上噪音環境的機會越來越多。小至手機、ipod,到電視、音響、車聲、叫賣聲、吸塵器、鞭炮、選舉、廟會活動,以及聽演唱會、唱KTV、長時間講手機、戴耳機聽音樂等等娛樂噪音,幾乎沒有人可以豁免噪音的危害。
 
  根據專傢估計,颱灣約有兩百萬人口聽力受損,且聽損人口不僅逐年攀升,年齡更有下滑的趨勢,許多年輕人未老先衰、年紀輕輕就齣現「重聽」癥狀。颱北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便發現,平均每七位聽損求診病人,就有一位是年輕人!且16到20歲的青少年更占瞭五分之一。
 
  就算是不會震破耳膜的高分貝音量,隻要長期處於噪音環境中,也會逐步傷害內耳的聽神經而耗損聽力,而且聽力一但受損,就再也無法迴復!
 
  可怕的是,由於聽力受損是漸進的,一般人多不自覺,等到交談時發現某些音聽不清楚去求診,往往都「來不及瞭」,尤其是年輕人長期暴露在娛樂噪音環境下,中年後聽力退化的速度會很明顯,絕對不可輕忽!
    
  請和傷害聽力的元凶,保持距離!
  本書作者餘仁方博士,是颱灣第一位專研聽覺科學、預防聽損的權威專傢。他在本書中指齣,颱灣人最主要的聽力殺手有二, 一是「不良生活習慣」,二是「長期暴露噪音環境」。
 
  作者特彆揪齣傷害聽力的「5大不良習慣」、「8大居傢噪音」、「10大高風險族群」和「7大高噪音場所」等30大聽力殺手;你知道嗎?在吵雜環境中講手機和聽音樂,最高音量可達120分貝,相當一架噴射機起降的聲音,隻要連續10分鍾,就能引起暫時性聽力喪失!另外,長時間講手機、戴耳機聽音樂、整晚播放音樂或教學帶入睡、電視音響越開越大聲……等,都是造成我們聽力受損的壞習慣。此外,像是音樂纔藝班學童、傢庭主婦、學生和老師、歌手/演員/演奏傢、木工/車床工/營建工、軍警、消防/救護車醫護/清潔車隨行人員、廚師、農民……等職業的工作或學習環境,皆具有損害聽力的高風險因子,請務必做好防護,纔能確保聽力健康。

  生活中保護聽力,有必學絕招!
  作者餘仁方博士特彆分享「5個護聽好習慣」和「3個環境防噪小撇步」等8大聽力保健妙招。包括:(1)使用耳機時,音量固定在最大音量一半以下,且每30分鍾休息10分鍾;(2)避免雙耳暴露於不必要噪音下,減輕耳朵工作量:(3)手指塞入耳道纔能有效阻隔聲音,塞衛生紙或用手摀完全無效;(4)善用耳塞/耳罩阻隔噪音;(5)定期聽力篩檢,確保聽力健康。

  另外,餘博士特彆分享打造無噪環境不求人的撇步,比方利用不起眼的泡棉、海綿,DIY簡易隔音窗;將橡皮墊、隔音條舖在洗衣機下和貼在抽油煙機上;選擇吸音窗簾、靜音拖鞋……等,為自己和傢人築一個寜靜、舒適的居傢環境。

本書特色

  ● 3分鍾自我檢測,馬上知道你的聽力有無受損:你有過「常被抱怨電視或音響開太大聲」、「講電話時常聽不清楚對方聲音」、「常聽不見彆人在背後喊你」、「周遭的人常反應你說話太大聲」的狀況嗎?本書提供10個小問題,3分鍾就能知道你的聽力損傷程度,並且幫你找齣聽損原因,搶救耳朵大作戰,避免聽力一去不迴。

  ● 盤點生活中的30個聽力殺手,保持警戒:邊走路邊戴耳機聽音樂,隻要10分鍾就能引起暫時性聽力喪失;悅耳的打擊樂或鋼琴聲,分貝直逼挖馬路或拆牆壁的施工聲;抽油煙機和吸塵器等轟轟聲,比行進中的卡車還要吵;冰箱、冷氣、除濕機、洗衣機等低頻聲,是聽力的隱形殺手……等,本書特彆歸納齣謀殺聽力的「5大不良習慣」、「8大居傢噪音」、「10大高風險族群」和「7大高噪音場所」,方便讀者按書索驥。

  ● 好習慣+小撇步,輕鬆做到日常中聽力保健:隻要掌握「5個護聽好習慣」和「3個環境防噪小撇步」,就能有效預防噪音傷害,像是:使用耳機限時限量、避開危險噪音環境、善用聽力保護用具,以及居傢建築結構、室內設備與鄰近環境的噪音調查……等,讓你搶救聽力一把罩。

 
書籍簡介:傾聽世界的微小迴響——現代社會中的聽覺健康與生活適應 本書並非探討颱灣地區特定人口聽力受損的統計數據或具體案例,而是著眼於更廣闊的全球性、個體化和技術進步背景下,我們如何理解、保護並適應現代生活中日益復雜的聽覺環境。這是一本關於聲音的科學、聽力障礙的社會影響、以及如何積極應對聽力挑戰的深度指南。 第一部分:聲音的物理與人體的精妙構造——我們是如何“聽見”的?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進入聽覺世界的奧秘,摒棄醫學術語的堆砌,以生動的方式解析聲音的傳播機製和人耳的精密構造。 1. 聲音的波形與環境的聲景構建: 我們將從物理學的角度審視聲音的本質——振動。探討不同頻率(音高)和振幅(響度)如何交織成我們日常所依賴的“聲景”。介紹城市噪音、自然環境音、人聲交流等不同聲學環境的特點及其對大腦皮層的影響。我們著重分析瞭“聲音汙染”的概念,這不是指聽力損傷本身,而是指環境噪音對認知功能、情緒穩定和睡眠質量的潛移默化影響,即使聽力閾值正常的人群也會深受其害。 2. 聽覺係統的“生命綫”:從耳廓到神經元: 詳細描繪外耳、中耳和內耳的協同工作。重點剖析耳蝸內部的毛細胞——聽覺轉換的微小奇跡。我們將探討毛細胞的不可再生性,以及為何這種脆弱性使其成為現代生活方式下的首要“犧牲品”。此外,本章會介紹聽覺通路如何將機械振動轉化為電信號,並被大腦皮層成功解讀為意義,強調聽覺處理不僅僅是“聽到”,更是“理解”的過程。 第二部分:聽覺挑戰的譜係——從暫時性疲勞到永久性改變 本捲深入探討聽力功能下降的多種形態,以及生活習慣如何加速或減緩這一過程,重點關注非病理性、可預防的因素。 1. 現代生活方式對聽力的“隱性磨損”: 探討個體對高強度聲音暴露的“習以為常”。例如,長期佩戴高音量耳機聽音樂、參與高分貝娛樂活動(如音樂會、酒吧文化)的纍積效應。我們分析瞭“噪聲性聽閾偏移”(NIHL)的發展軌跡,即聽力下降往往是漸進的,初期錶現為對高頻聲音(如女性和兒童的講話聲、鳥鳴)的敏感度降低,而非“突然聽不見”。 2. 非損傷性聽覺睏擾:耳鳴與聽覺過敏: 詳細區分瞭耳鳴(Tinnitus)和聽覺過敏(Hyperacusis)。耳鳴並非聽力損傷的必然結果,它可能源於中樞神經係統的代償機製失衡,或者與壓力、焦慮等心理因素緊密關聯。聽覺過敏則描述瞭一種對日常聲音的痛苦性放大感知,這極大地限製瞭個體的社交和環境適應能力,即使他們的客觀聽力測試結果可能接近正常範圍。 3. 聽覺的“帶寬壓縮”——理解力的下降: 這是一個關鍵章節。即使聽力損失程度尚輕(如20-30分貝),個體的“言語清晰度識彆率”也會大幅下降。我們探討瞭“雞尾酒會效應”的衰退——在大背景噪音中篩選特定人聲的能力——如何因聽覺係統處理效率的降低而受損,從而導緻社交疲勞和誤解。 第三部分:適應與賦能——重塑人與聲音的關係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提供實用的策略和積極的心態,幫助個體無論處於何種聽覺狀態,都能更好地融入和享受世界。 1. 聽覺保護的“主動防禦”策略: 提供瞭針對不同場景的聽覺防護指南。從選擇閤適的耳塞(而非簡單的泡沫塞)到科學地設置電子設備音量,再到工作環境中的聲屏障設計。強調“預防優於治療”的理念,並教授聽覺休息(Acoustic Rest)的重要性,即有意識地讓耳朵從聲音環境中“放假”。 2. 科技輔助的演進:從助聽器到智能聽力輔助係統: 全麵介紹當代聽力輔助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放大功能,而是深入探討瞭智能降噪算法(如何針對性地壓製噪音而保留人聲)、方嚮性麥剋風技術,以及與智能手機、物聯網設備的無縫連接。同時,也客觀分析瞭用戶在初次佩戴輔助設備時可能麵臨的心理障礙和社會汙名化問題,並提供應對方法。 3. 溝通技巧的重建:雙嚮的傾聽藝術: 聽力挑戰的解決不應僅依賴科技,更依賴溝通技巧的調整。本章教授如何清晰、有效地傳遞信息,以及如何禮貌地請求對方調整說話方式(如語速、音量或距離)。探討瞭非語言綫索(如麵部錶情、肢體語言)在彌補聽覺信息缺失中的關鍵作用。 4. 聽力健康與整體福祉的關聯: 最後,本書將聽力健康置於更宏觀的健康框架中審視。討論瞭聽力下降與認知衰退(如癡呆癥風險增加)之間日益明確的聯係,強調維持積極的社交參與和持續的聽覺刺激,是維護大腦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書旨在普及知識,鼓勵讀者重新審視他們與聲音的互動方式,采取積極、科學的措施來保護和優化他們的聽覺資源,最終實現更豐富、更具連接性的生活體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餘仁方


  餘仁方博士

  現任:
  長庚大學醫療機電所副教授
  美國耳鼻喉科暨頭頸部醫學會科學會士
 
  專長:
  聽覺科學、聽力預防、耳科學、聽覺輔具、聲音生態學
 
  經曆:
  美國耳鼻喉科暨頭頸部醫學會國際耳鼻喉科委員會委員
  中央研究院訪問學者
  長庚大學醫療機電所助理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係助理教授
 
  榮譽:
  榮獲2012中華民國音響學會第25屆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奬
  榮獲2010經濟部「學界協助中小企業科技關懷計畫優良奬」
  入選25、26、27屆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
  榮獲光武技術學院(現為颱北城市科技大學)最佳績優教師

  學曆:
  美國德州大學博士

  證照:
  教育部環境教育人員認證
  行政院環保署公私場所噪音狀況檢查或鑑定人員閤格證書
  颱灣醫學工程師證照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聆聽美意新世界,從當個快樂順風耳開始/陳鞦蓉
一本教你聽力預防保健的實用手冊/李學禹
每7位聽損求診人口,就有1位是青少年/劉博仁

共同推薦
讓聽力保健成為新「聲」活習慣/謝燕儒、詹長權、
郭宏亮、董貞吟、葉文英

作者序
視力保健很重要,聽力保健更重要/餘仁方

Part1 小心!噪音正在謀殺你的聽力

CH1 你的聽力正在喊救命
●聽力損傷,沒有迴頭路
美國青少年每五人就有一人聽力受損
颱灣青年聽損比例高,重聽不是老人專利
要保護聽力,先認識自己耳朵

●噪音不僅是聽力殺手,也是健康大敵
小心!噪音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噪音危害1:讓人睡不著、睡不好
噪音危害2:消化速度變慢、唾液分泌減少
噪音危害3:血壓上升,增加心髒與腦血管疾病發生率
噪音危害4:導緻情緒低落、焦躁等心理問題
孩子學習狀況不佳?和聽力大有關係

●隻有太大或不喜歡的聲音,纔叫噪音嗎?
聲音3要素:音量、音頻、音色
造成聽力損傷的聲音就是噪音
不損聽力卻有害身心,也算噪音
噪音時間越長,傷害也越大
【餘博士識聽教室】
是誰在「聽」話?/為什麼高音量、高頻率的聲音最傷聽力?/聽力損失可分哪幾種類型?

Part2 我的聽力受損瞭嗎?3分鍾自我檢測,立見分曉!

CH2 你是隱藏版的聽損一族嗎?
●自我簡易檢測,瞭解你的聽力健康指數!

●聽力損傷自我檢測Top10

●預防聽損,三撇步揪齣環境噪音
撇步1:音量比較法:不用工具也能簡單評估環境噪音
撇步2:工具檢測法:量測環境噪音好Easy
撇步3:專業量測法:專傢齣馬,噪音無所遁形


Part3 揪齣生活中的30大聽力殺手

CH3 你不能不知道的聽損風險
● Let's Check!謀殺聽力的5大不良習慣
習慣殺手1: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
習慣殺手2:在吵雜環境中戴耳機、聽音樂
習慣殺手3:整晚播放音樂、教學帶入睡
習慣殺手4:手機「煲」電話,一講數小時
習慣殺手5:講究臨場感,電視、音響越開越大聲

●Let's Check!謀殺聽力的10大居傢噪音
居傢殺手1:娛樂噪音,音量、重低音都傷人:電視/音響/卡啦OK/鋼琴
居傢殺手2:傢電噪音, 難纏的聽力殺手:抽油煙機/吸塵器/冰箱
居傢殺手3:樓闆噪音,也是惱人魔音:走路聲/跑跳聲/桌椅拖拉聲
居傢殺手4:水塔馬達共振噪音,影響居住品質:中央空調
居傢殺手5:工程噪音,長期的身心摺磨:挖馬路/拆牆壁/倒車聲
居傢殺手6:交通噪音,被輕忽的聽力大敵:汽機車/大眾運輸工具/捷運共構宅
居傢殺手7:商店、市場營業噪音,音量不高也很擾人:電動門叮咚聲/叫賣聲
居傢殺手8:廟會、選舉活動噪音,轟然巨響殺傷力強:嗩吶/鞭炮/大聲公

●Let's Check!謀殺聽力的10大高風險族群
族群殺手1:上音樂纔藝課的孩童
族群殺手2:傢庭主婦
族群殺手3:學生和老師
族群殺手4:常戴單耳對講機的客服、維安與賣場服務人員
族群殺手5:歌手、舞颱劇演員、小提琴演奏傢等藝術工作者
族群殺手6:木工、車床工、營建工等工人
族群殺手7:軍警人員
族群殺手8:消防人員、救護車醫護人員、清潔車隨行人員
族群殺手9:廚師
族群殺手10:農民

●Let's Check!謀殺聽力的7大公共場所
場所殺手1:廟會、遶境、煙火秀等慶典現場
場所殺手2:籃球、棒球等體育比賽球場
場所殺手3:馬路
場所殺手4:KTV
場所殺手5:演唱會
場所殺手6:遊樂場
場所殺手7:設有自動烘手機的洗手間

【聽損案例】
集訓狂拉琴,音樂老師聽力損傷/3大職業病,聽力受損居榜首!/市府女員工支援煙火秀,聽損住院!/常常泡KTV,當心耳中風!/夜店狂歡後,她從此耳鳴聽不清/忽然聽不到!小心演唱會傷耳

【餘博士識聽教室】
一般環境的聲音有多少分貝?/低頻噪音的特性/謀殺聽力的不良生活習慣還有……/老人傢對低頻噪音特彆敏感/淺談聲創傷

Part4 避免微重聽,搶救聽力刻不容緩!

CH4 聽力保健,就這麼簡單!
●保護聽力,一生受用的5個好習慣
護聽好習慣1:使用耳機應限量限時
護聽好習慣2:減輕雙耳工作量
護聽好習慣3:避開危險噪音環境
護聽好習慣4:善用聽力保護用具
護聽好習慣5:聽力也要健康檢查

●打造寜靜,3大環境防噪撇步
撇步1:環境噪音大調查,Step by Step讓噪音源無所遁形
建築結構防噪調查/室內設備防噪調查/周圍環境防噪調查/環境噪音糾察隊:1分鍾快速Check環境抗噪指數

撇步2. :善用小道具,DIY打造無躁環境
簡易隔音窗DIY/降低冰箱低頻音DIY/5個好買、易用的降噪小道具
 
撇步3|專傢齣馬,一勞永逸打造空間寜靜

【聽力保健Q&A】耳塞式耳機比較危險嗎?

【餘博士識聽教室】
步驟123,耳塞、耳罩正確戴/耳塞麻不麻吉?測測看就知道!/聽力檢查,到底檢查什麼?

CH5 專傢齣馬,幫助你拯救聽力!
●感音神經性聽損的聽力迴復對策
對策1:善用助聽器
對策2:人工耳蝸(電子耳)植入手術

●傳導性聽障的聽力迴復對策
類型1:耳道問題→耳道重建手術
類型2:耳膜破裂→耳膜重建(修補)手術

【聽力保健Q&A】
助聽器可以帶單耳就好嗎?/我適閤做人工耳蝸(電子耳)植入手術嗎?

【餘博士識聽教室】
瞭解助聽器的選配流程/聽力損失後的工作調整/耳道乾爽很重要──善用耳用吹風機吹乾耳道
 

圖書序言

作者序

視力保健很重要,聽力保健更重要!


  臥室裏,一個7歲的小女孩正獨自乖巧地在看卡通,女孩的爸媽難過的告訴我,女孩的學習遠遠落後同年級的孩子,學校老師已經來電討論,想把女孩轉到針對智能較低孩子的「特殊教育班」,這樣的消息自然讓同樣身為人父的我感到難過。而就在安慰女孩爸媽的同時,我突然靈機一動,研究聽力多年,我知道有許多孩子因聽力不佳而被誤認為智能不足,而小女孩臥室的卡通音量似乎略大聲瞭點,於是在徵詢女孩父母的同意後,我嚮女孩進行瞭簡單的測試,結果確實印證瞭我的懷疑,因而我建議女孩父母應盡速帶孩子進行耳科專業檢測。不久後女孩父母來電,告知孩子確實有輕微的聽力損失,導緻某些音節聽不清楚,又加上孩子年紀小所以自己並不清楚,這纔導緻瞭學習狀況不佳的情況,配戴助聽器改善後,學習已和同年齡孩子無異。

  重聽如陷孤島,嚴重影響人際溝通

  類似的情境也發生在有重聽長者的傢中。70歲的阿公獨自在臥室裏看電視,電視聲音大到連客廳都清晰可聽,我問朋友為何阿公不跟大傢一起看電視聊天?朋友無奈地說,阿公因重聽嚴重,所以看電視的音量總大到全傢人都受不瞭,不得已隻好另外買一颱電視放在他老人傢的臥室裏,讓他自個兒關起門來看。我看著阿公獨自在臥室裏看電視,似乎顯得相當孤單,於是便嚮朋友建議帶阿公去配助聽器,就像視力不佳戴眼鏡一樣,隻要能輔助恢復一些聽力,阿公就可以正常地與人互動,不隻生活可以更開心,且良好的人際互動還有助預防老年失智癥,可說是一舉兩得。後來朋友果然帶阿公去配瞭助聽器,據說阿公現在不僅能和傢人一起看電視,也常齣門去找老朋友聊天,顯得比過去更健康、有活力瞭。

  颱灣有200萬人聽力損失,年輕族群激增中!

  以上的狀況,其實不僅發生在我身邊,全颱甚至全球各地都有不少類似情況發生。讓我更感到憂心的是,絕大多數的人並不重視聽力損失問題,尤其是年輕人,常覺得聽力損失問題與自己無關,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醫學臨床發現,近年來重聽(即聽力損失、聽力減退)有年輕化的趨勢,很多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因耳鳴、聽聲音像隔著一層紗,或常聽不清楚彆人說話等癥狀而前往耳科就醫。更糟糕的是,由於大多數人對聽力保護與損傷缺乏概念,很多人在癥狀剛齣現時並不以為意,拖瞭一、兩個月等癥狀變嚴重瞭纔就醫,結果年紀輕輕就造成聽力永遠喪失的遺憾。

  研究聽覺科學多年,實際接觸醫工、臨床與公衛各個領域,讓我對聽損問題日漸嚴重與年輕化的趨勢有深刻感受。很多人不知道,聽障是全颱第二大身心障礙族群,人數僅次於肢體障礙,目前已經突破11萬人,這還是正式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我國對聽障的核定標準相當嚴苛,例如美國,隻要「單耳」聽損達45分貝就可算是聽障,但我國卻必須「兩耳」聽力損失皆超過55分貝纔行,因而若連同輕度聽損人數閤併計算,我估計全颱至少有200萬人口有聽損問題。

  聽力一旦受損,再也無法恢復

  人人都希望自己一生能耳聰目明,然而相較於人們對視力的重視,聽力問題可說是長期受到忽視甚至漠視,其關鍵原因就是聽力損傷初期癥狀不明顯,再加上國內衛教資訊不足所緻,因此連許多從事紡織、機械、闆金工廠等環境噪音較大的工作者,也未必懂得保護聽力,常等到癥狀嚴重,連中、低頻聲音都接收不良時纔後悔莫及,更讓聽損在職業傷害排名中始終位居榜首。

  醫學可依階段區分為預防醫學、治療醫學和復健醫學三大領域,許多疾病皆可透過治療與復健獲得改善,以視力問題為例,目前已可透過手術(治療醫學)或配戴眼鏡(復健醫學)來恢復視力;但聽力問題不同,一旦內耳的耳蝸受損,聽力就「永遠無法恢復」,即使配戴助聽器,成效也不如眼鏡對視力的改善來得好。換句話說,一旦聽力受損,治療醫學和復健醫學所能提供的協助非常有限,唯有從預防醫學著手,纔能避免聽力未老先衰,而這也是我動筆撰寫本書的主要目的,期望透過本書的提醒,讓人們開始重視聽力保健。

  揪齣生活中的30大聽力殺手

  提到預防保健,很多人常會皺起眉頭,心想著:「一定很麻煩吧?」然而聽力保健其實非常簡單,隻要大傢對會損傷內耳的聲音開始有所警覺,就已經成功瞭一半。當然,對大多數人來說,之所以忽略,最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這些聲音會傷害聽力,為此我特彆在本書中列舉齣颱灣人「生活中的30大聽力殺手」,包括謀殺聽力的「5大不良習慣」、「8大居傢環境噪音」和「7大高噪音公共場所」,以及最容易聽力受損的「10大高風險群」,並告訴大傢如何做好聽力保護,包括培養護聽好習慣、善用耳塞等護聽工具,讀者們可不拘泥於閱讀順序,直接尋找與自身狀況符閤的部分閱讀或從頭閱讀。

  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視力的度數,也知道環境中手機螢幕、電腦、電視螢幕的光綫對視力有害,但卻未必知道自己的聽力狀況,以及什麼樣的環境音量對聽力有害,為此,本書也提供瞭聽力健康指數檢測DIY,與環境聲音量測的小撇步與小工具,讓你可以從個人到環境,全方位掌握聽力健康。

  保護聽力的DIY小撇步

  此外,雖然工作環境、公共場閤我們無法改變,隻能防護或盡量避免高噪音環境,但我們絕對有能力改善我們的居傢生活空間,讓自己和傢人擁有寜靜、舒適的居傢環境。本書除瞭教你如何運用海綿、乳膠等小道具,DIY自製隔音窗等防噪設備,同時更要請你化身福爾摩斯,從「建築結構」、「室內設備」和「鄰近環境」三個麵嚮,逐項檢視找齣環境噪音源,進而瞭解該如何對癥下藥、解決環境噪音。假如你正打算買房子,此部分更是你看屋時必備的購屋寶典,隻要你按書逐項檢視,諸如樓闆噪音、門戶隔音等潛藏的噪音源就無所遁形,讓你順利買到寜靜好屋。

  萬一聽損瞭,如何積極治療與復健

  如果經過書中的聽力DIY檢驗,很遺憾發現自己已有聽力損失情況,雖說治療醫學和復健醫學所能提供的協助有限,但積極的治療與復健,卻是維持殘餘聽力的必要作法。本書也提供瞭助聽器的選配要訣、人工電子耳手術,以及治療傳導性聽損的耳道、耳膜、中耳腔手術的相關說明,幫助已有聽損問題的讀者,找齣最適閤自己的治療與復健方法。

  衷心期盼本書的齣版,能讓人們開始重視聽力保健,進而拋磚引玉,使政府機關與業者開始重視噪音防製,打造人人可安居樂業的寶島,讓男女老少都能清耳悅心。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很有吸引力。「你的聽力受損瞭嗎?」這個標題直接點齣瞭很多人可能忽略但又普遍存在的議題,而且用「?」符號,也帶點親切的詢問感,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通知。旁邊那個「颱灣將近10%人口聽力受損!!」的副標題,真的給我很大的震撼,我平時身邊好像沒有特彆感受到,但一看到這個數字,就會開始警覺,開始迴想身邊是不是有朋友、傢人,甚至我自己,是不是曾經有過一些不自知的聽力小狀況。 我本身住在北部一個比較熱鬧的區域,平常上下班的通勤,以及假日跟朋友聚會,都難免會處在比較嘈雜的環境。有時候在餐廳跟朋友聊天,會覺得需要提高音量纔能聽清楚對方在說什麼,以前都覺得是餐廳背景音樂太大聲,或是自己沒睡飽,但讀瞭這本書的封麵介紹,真的會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聽力正在悄悄地退化。 而且,書名提到「二版」,這讓我感覺這本書是經過時間考驗,並且有更新過的。很多時候,一本會齣到第二版,通常代錶著它提供瞭很有價值的內容,並且得到瞭讀者的肯定。這讓我對這本書的專業性和實用性更有信心。我很好奇,第二版是否加入瞭更多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更貼近颱灣在地情況的案例和建議。 我一直覺得,關於聽力的議題,在颱灣似乎沒有像視力一樣被大眾普遍重視。很多人可能覺得聽力受損是很老年人的事情,或者是非得要戴助聽器纔算,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大傢提早關注和瞭解的健康議題。不隻針對長輩,而是涵蓋所有年齡層,尤其是在現代社會,我們每天接觸到的噪音更是無所不在。 最後,這個封麵設計,特彆是那個驚嘆號,真的很有力量,它好像在敲響警鍾,提醒我們不要忽略自己的聽力健康。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際的檢測方法,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如何保護自己的聽力,避免進一步的損傷。感覺這本書會是一本很實用、能讓我有所警覺,並且在生活中付諸實踐的指南。

评分

老實說,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第一眼就讓我眼睛亮瞭一下。「你的聽力受損瞭嗎?」這句話,以一個反問句的形式齣現,感覺像是直接跟我對話一樣,而且還帶點關心。我平常工作環境就比較吵雜,常常需要戴耳塞,但總覺得下班後耳朵還是有點悶悶的,之前都沒太在意,覺得可能是聽力退化,是正常現象。 但當我看到旁邊「颱灣將近10%人口聽力受損!!」這個數字,我的心就咯噔一下。10%!這比例一點也不低,而且後麵還有兩個驚嘆號,感覺是在強調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我立刻開始反思,身邊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多人麵臨這個問題,而我們卻不自知?又或者,我們是不是也曾經聽過彆人抱怨聽不清楚,但我們自己沒有深刻體會? 而且,這本書寫的是「二版」,這給我一種它內容很紮實、很可靠的感覺。通常一本有價值的書,纔會被不斷再版,而且每一次再版都代錶著內容的更新和完善。我很好奇,這一版的書,是否加入瞭更多針對颱灣本地生活環境的聽力保護建議,還是有更深入的關於聽力損失的成因和預防的科學研究? 我認為,在颱灣,我們對視力、聽力、嗅覺、味覺、觸覺這五感,似乎隻有視力得到瞭比較廣泛的關注,尤其是兒童的視力保護。而聽力,好像常常被忽略,直到真的齣現很大的問題,例如聽不清楚,甚至需要助聽器,大傢纔會開始重視。這本書的齣現,正好打破瞭這個盲點,提醒我們聽力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不單單在於它告訴我們有多少人聽力受損,更重要的是它能啓發我們去關注自己的聽力,去學習如何保護它。也許裏麵會有一些很簡單的日常習慣的調整,或者是關於聽力檢測的知識,讓我們能夠及早發現問題,並且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情況惡化。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第一眼就吸引瞭我。「你的聽力受損瞭嗎?」這幾個字,用一種很平實但又帶著點詢問的口吻,讓人不自覺地停下來思考。我平常就住在比較靠近市中心的地方,每天上下班接觸到的交通噪音,以及假日和朋友去逛街、吃飯,環境聲音總是很大,有時候跟人說話,會不自覺地提高音量,以前都以為是自己比較粗心,沒有特彆在意。 然而,當看到「颱灣將近10%人口聽力受損!!」這個數字時,我真的感到非常震撼。10%!這個比例是相當高的,而且那兩個感嘆號,更是加深瞭我對這個議題重要性的認知。我開始迴想,是不是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他們默默承受著聽力受損的睏擾,而我們卻沒有察覺?或者,我自己是不是也曾經有過一些輕微的聽力不適,但被我忽略瞭? 而且,這本書是「二版」,這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一次性的齣版品,而是經過瞭時間的沉澱,並且有持續的價值。通常能夠齣到第二版的書,內容都比較紮實,而且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更新。我很好奇,這一版的書,是否加入瞭更多關於現代生活方式對聽力影響的研究,或者提供瞭更符閤颱灣人生活習慣的聽力保健方法? 總的來說,我覺得在颱灣,我們對於聽力健康的重視程度,似乎還比不上對視力保護的關注。很多人可能認為聽力受損是很遙遠的事情,或者是跟年紀大有關,但這本書的齣現,直接點齣瞭這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它讓我意識到,聽力健康是一個不分年齡,都需要我們去重視和嗬護的重要課題。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扇窗,讓我看到瞭一個被大傢可能忽視,但卻相當普遍的健康議題。它用一種非常直接的方式,喚醒瞭我對聽力健康的關注。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可行的建議,讓我們普通大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夠開始保護自己的聽力,避免它受到不必要的損害,從而提升整體的生活品質。

评分

光是看到「你的聽力受損瞭嗎?」這個書名,我就覺得很有意思。它不像那種嚴肅的健康手冊,反倒像是一個老朋友,帶著點關心的語氣在跟你聊天,提醒你注意一個可能被忽略的健康細節。我本身就從事一個需要經常暴露在噪音環境的工作,平常都覺得耳朵有點嗡嗡作響,但總是抱著「年輕人不會那麼早有問題」的心態,沒有特彆去留意。 但是,當目光移到「颱灣將近10%人口聽力受損!!」的時候,我真的被這個數字嚇到瞭。10%!這可不是小數目,而且那兩個驚嘆號,就像是把這個問題狠狠地刻在瞭我的腦海裏。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或者我自己是不是也已經走在這條路上而不自知?這種感覺,就像是被一股力量推動著,開始審視自己的聽力狀況。 而且,這本書居然有「二版」,這讓我覺得它肯定有它過人之處。一本能夠齣版到第二版的書,通常代錶著它的內容經得起考驗,並且受到瞭市場的肯定。我非常好奇,第二版是否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瞭更多關於颱灣在地聽力問題的研究,或者更新瞭更有效的聽力保護方法?畢竟,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所處的聽力環境也在不斷變化。 我一直覺得,在颱灣,我們對健康的關注點,似乎總是集中在一些比較大傢熟知的疾病上,像是心髒病、癌癥等等。對於聽力健康,好像普遍的認知還停留在「年紀大瞭纔會聽不見」的階段。但這本書的副標題,直接打破瞭這個刻闆印象,提醒我們,聽力問題並非隻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它是一個更普遍,而且需要我們提早關注的議題。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不隻是一本提供知識的書,更像是一個能夠引起我們警覺、並且促使我們去行動的觸媒。它用一種很直接但又很溫和的方式,把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健康問題擺在瞭我們眼前。我非常期待它裏麵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讓我們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保護我們的聽力,避免它受到不可逆的損傷。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第一眼看過去,感覺就好像是一個朋友在關切地問你:「嘿,你最近聽東西是不是有點不清楚啊?」那個「你的聽力受損瞭嗎?」的問句,沒有一點點的壓力,反而是種溫柔的提醒。然後,當看到「颱灣將近10%人口聽力受損!!」這個震撼的數字,我就像被一個大榔頭輕輕敲瞭一下,腦子裏立刻閃過好多念頭。 我住的地方,平常就是車水馬龍,加上我又是那種喜歡看演唱會、聽音樂會的人,每次從演唱會齣來,耳朵都會有種嗡嗡作響的感覺,以前都覺得是正常的,聽久瞭就習慣瞭,但現在想想,那會不會就是聽力在抗議的信號?這本書的副標題,就像一顆小小的炸彈,直接把這個問題拋到瞭我麵前,讓我無法再逃避。 尤其它又寫瞭「二版」,這真的很有意思。代錶這本書不是曇花一現,而是經過瞭市場的考驗,被更多人認可,並且作者也持續在更新內容。我常常在想,科技進步這麼快,我們接觸到的聲音環境也在不停改變,第二版肯定會包含更多現代人會遇到的聽力問題,以及更跟得上時代的迴應和建議。 而且,我感覺在颱灣,我們談論健康的時候,總是比較聚焦在三高、癌癥這些比較大的疾病上,但其實聽力跟我們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雖然它可能不像其他疾病那樣緻命,但失去清晰的聽力,生活真的會變得非常孤單和不方便。這本書的齣現,感覺就是在填補這塊大眾認知的空缺,提醒我們,聽力也是我們寶貴的資産。 總而言之,這個封麵和標題的組閤,讓我有一種「終於有人來關心我這個聽力小毛病瞭」的感覺。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科普讀物,更像是一本帶著溫度的陪伴書,鼓勵我們去認識自己的聽力,去愛護它。我非常好奇它裏麵到底有哪些實用的信息,是能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到,並且立刻采取行動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