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听力受损了吗?:台湾将近10%人口听力受损!!(二版)

你的听力受损了吗?:台湾将近10%人口听力受损!!(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听力受损
  • 听力保健
  • 台湾
  • 健康
  • 医学
  • 预防
  • 失聪
  • 听力损失
  • 高龄化社会
  • 公共卫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讲手机后,耳朵会刺痛发烫吗?
  在KTV唱完歌、参加偶像演唱会后,耳朵会嗡嗡响,或耳道闷塞、听不清楚吗?

  这些都是听力受损的征兆!
  由于听力受损是渐进的,一般人多不自觉,等到发现与人交谈听不清楚时,就来不及了!!

  ~~听觉科学专家余仁方博士提供读者「检测」与「抢救」听力简单实用方法。


  消失的听力是没有办法回来的!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现代人暴露于85分贝以上噪音环境的机会越来越多。小至手机、ipod,到电视、音响、车声、叫卖声、吸尘器、鞭炮、选举、庙会活动,以及听演唱会、唱KTV、长时间讲手机、戴耳机听音乐等等娱乐噪音,几乎没有人可以豁免噪音的危害。
 
  根据专家估计,台湾约有两百万人口听力受损,且听损人口不仅逐年攀升,年龄更有下滑的趋势,许多年轻人未老先衰、年纪轻轻就出现「重听」症状。台北长庚医院耳鼻喉科便发现,平均每七位听损求诊病人,就有一位是年轻人!且16到20岁的青少年更占了五分之一。
 
  就算是不会震破耳膜的高分贝音量,只要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也会逐步伤害内耳的听神经而耗损听力,而且听力一但受损,就再也无法回复!
 
  可怕的是,由于听力受损是渐进的,一般人多不自觉,等到交谈时发现某些音听不清楚去求诊,往往都「来不及了」,尤其是年轻人长期暴露在娱乐噪音环境下,中年后听力退化的速度会很明显,绝对不可轻忽!
    
  请和伤害听力的元凶,保持距离!
  本书作者余仁方博士,是台湾第一位专研听觉科学、预防听损的权威专家。他在本书中指出,台湾人最主要的听力杀手有二, 一是「不良生活习惯」,二是「长期暴露噪音环境」。
 
  作者特别揪出伤害听力的「5大不良习惯」、「8大居家噪音」、「10大高风险族群」和「7大高噪音场所」等30大听力杀手;你知道吗?在吵杂环境中讲手机和听音乐,最高音量可达120分贝,相当一架喷射机起降的声音,只要连续10分钟,就能引起暂时性听力丧失!另外,长时间讲手机、戴耳机听音乐、整晚播放音乐或教学带入睡、电视音响越开越大声……等,都是造成我们听力受损的坏习惯。此外,像是音乐才艺班学童、家庭主妇、学生和老师、歌手/演员/演奏家、木工/车床工/营建工、军警、消防/救护车医护/清洁车随行人员、厨师、农民……等职业的工作或学习环境,皆具有损害听力的高风险因子,请务必做好防护,才能确保听力健康。

  生活中保护听力,有必学绝招!
  作者余仁方博士特别分享「5个护听好习惯」和「3个环境防噪小撇步」等8大听力保健妙招。包括:(1)使用耳机时,音量固定在最大音量一半以下,且每30分钟休息10分钟;(2)避免双耳暴露于不必要噪音下,减轻耳朵工作量:(3)手指塞入耳道才能有效阻隔声音,塞卫生纸或用手摀完全无效;(4)善用耳塞/耳罩阻隔噪音;(5)定期听力筛检,确保听力健康。

  另外,余博士特别分享打造无噪环境不求人的撇步,比方利用不起眼的泡棉、海绵,DIY简易隔音窗;将橡皮垫、隔音条舖在洗衣机下和贴在抽油烟机上;选择吸音窗帘、静音拖鞋……等,为自己和家人筑一个宁静、舒适的居家环境。

本书特色

  ● 3分钟自我检测,马上知道你的听力有无受损:你有过「常被抱怨电视或音响开太大声」、「讲电话时常听不清楚对方声音」、「常听不见别人在背后喊你」、「周遭的人常反应你说话太大声」的状况吗?本书提供10个小问题,3分钟就能知道你的听力损伤程度,并且帮你找出听损原因,抢救耳朵大作战,避免听力一去不回。

  ● 盘点生活中的30个听力杀手,保持警戒:边走路边戴耳机听音乐,只要10分钟就能引起暂时性听力丧失;悦耳的打击乐或钢琴声,分贝直逼挖马路或拆墙壁的施工声;抽油烟机和吸尘器等轰轰声,比行进中的卡车还要吵;冰箱、冷气、除湿机、洗衣机等低频声,是听力的隐形杀手……等,本书特别归纳出谋杀听力的「5大不良习惯」、「8大居家噪音」、「10大高风险族群」和「7大高噪音场所」,方便读者按书索骥。

  ● 好习惯+小撇步,轻松做到日常中听力保健:只要掌握「5个护听好习惯」和「3个环境防噪小撇步」,就能有效预防噪音伤害,像是:使用耳机限时限量、避开危险噪音环境、善用听力保护用具,以及居家建筑结构、室内设备与邻近环境的噪音调查……等,让你抢救听力一把罩。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余仁方


  余仁方博士

  现任:
  长庚大学医疗机电所副教授
  美国耳鼻喉科暨头颈部医学会科学会士
 
  专长:
  听觉科学、听力预防、耳科学、听觉辅具、声音生态学
 
  经历:
  美国耳鼻喉科暨头颈部医学会国际耳鼻喉科委员会委员
  中央研究院访问学者
  长庚大学医疗机电所助理教授
  中山医学大学语言治疗与听力系助理教授
 
  荣誉:
  荣获2012中华民国音响学会第25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荣获2010经济部「学界协助中小企业科技关怀计画优良奖」
  入选25、26、27届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
  荣获光武技术学院(现为台北城市科技大学)最佳绩优教师

  学历:
  美国德州大学博士

  证照:
  教育部环境教育人员认证
  行政院环保署公私场所噪音状况检查或鑑定人员合格证书
  台湾医学工程师证照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聆听美意新世界,从当个快乐顺风耳开始/陈秋蓉
一本教你听力预防保健的实用手册/李学禹
每7位听损求诊人口,就有1位是青少年/刘博仁

共同推荐
让听力保健成为新「声」活习惯/谢燕儒、詹长权、
郭宏亮、董贞吟、叶文英

作者序
视力保健很重要,听力保健更重要/余仁方

Part1 小心!噪音正在谋杀你的听力

CH1 你的听力正在喊救命
●听力损伤,没有回头路
美国青少年每五人就有一人听力受损
台湾青年听损比例高,重听不是老人专利
要保护听力,先认识自己耳朵

●噪音不仅是听力杀手,也是健康大敌
小心!噪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噪音危害1:让人睡不着、睡不好
噪音危害2:消化速度变慢、唾液分泌减少
噪音危害3:血压上升,增加心脏与脑血管疾病发生率
噪音危害4:导致情绪低落、焦躁等心理问题
孩子学习状况不佳?和听力大有关系

●只有太大或不喜欢的声音,才叫噪音吗?
声音3要素:音量、音频、音色
造成听力损伤的声音就是噪音
不损听力却有害身心,也算噪音
噪音时间越长,伤害也越大
【余博士识听教室】
是谁在「听」话?/为什么高音量、高频率的声音最伤听力?/听力损失可分哪几种类型?

Part2 我的听力受损了吗?3分钟自我检测,立见分晓!

CH2 你是隐藏版的听损一族吗?
●自我简易检测,了解你的听力健康指数!

●听力损伤自我检测Top10

●预防听损,三撇步揪出环境噪音
撇步1:音量比较法:不用工具也能简单评估环境噪音
撇步2:工具检测法:量测环境噪音好Easy
撇步3:专业量测法:专家出马,噪音无所遁形


Part3 揪出生活中的30大听力杀手

CH3 你不能不知道的听损风险
● Let's Check!谋杀听力的5大不良习惯
习惯杀手1: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习惯杀手2:在吵杂环境中戴耳机、听音乐
习惯杀手3:整晚播放音乐、教学带入睡
习惯杀手4:手机「煲」电话,一讲数小时
习惯杀手5:讲究临场感,电视、音响越开越大声

●Let's Check!谋杀听力的10大居家噪音
居家杀手1:娱乐噪音,音量、重低音都伤人:电视/音响/卡啦OK/钢琴
居家杀手2:家电噪音, 难缠的听力杀手:抽油烟机/吸尘器/冰箱
居家杀手3:楼板噪音,也是恼人魔音:走路声/跑跳声/桌椅拖拉声
居家杀手4:水塔马达共振噪音,影响居住品质:中央空调
居家杀手5:工程噪音,长期的身心折磨:挖马路/拆墙壁/倒车声
居家杀手6:交通噪音,被轻忽的听力大敌:汽机车/大众运输工具/捷运共构宅
居家杀手7:商店、市场营业噪音,音量不高也很扰人:电动门叮咚声/叫卖声
居家杀手8:庙会、选举活动噪音,轰然巨响杀伤力强:唢吶/鞭炮/大声公

●Let's Check!谋杀听力的10大高风险族群
族群杀手1:上音乐才艺课的孩童
族群杀手2:家庭主妇
族群杀手3:学生和老师
族群杀手4:常戴单耳对讲机的客服、维安与卖场服务人员
族群杀手5:歌手、舞台剧演员、小提琴演奏家等艺术工作者
族群杀手6:木工、车床工、营建工等工人
族群杀手7:军警人员
族群杀手8:消防人员、救护车医护人员、清洁车随行人员
族群杀手9:厨师
族群杀手10:农民

●Let's Check!谋杀听力的7大公共场所
场所杀手1:庙会、遶境、烟火秀等庆典现场
场所杀手2:篮球、棒球等体育比赛球场
场所杀手3:马路
场所杀手4:KTV
场所杀手5:演唱会
场所杀手6:游乐场
场所杀手7:设有自动烘手机的洗手间

【听损案例】
集训狂拉琴,音乐老师听力损伤/3大职业病,听力受损居榜首!/市府女员工支援烟火秀,听损住院!/常常泡KTV,当心耳中风!/夜店狂欢后,她从此耳鸣听不清/忽然听不到!小心演唱会伤耳

【余博士识听教室】
一般环境的声音有多少分贝?/低频噪音的特性/谋杀听力的不良生活习惯还有……/老人家对低频噪音特别敏感/浅谈声创伤

Part4 避免微重听,抢救听力刻不容缓!

CH4 听力保健,就这么简单!
●保护听力,一生受用的5个好习惯
护听好习惯1:使用耳机应限量限时
护听好习惯2:减轻双耳工作量
护听好习惯3:避开危险噪音环境
护听好习惯4:善用听力保护用具
护听好习惯5:听力也要健康检查

●打造宁静,3大环境防噪撇步
撇步1:环境噪音大调查,Step by Step让噪音源无所遁形
建筑结构防噪调查/室内设备防噪调查/周围环境防噪调查/环境噪音纠察队:1分钟快速Check环境抗噪指数

撇步2. :善用小道具,DIY打造无躁环境
简易隔音窗DIY/降低冰箱低频音DIY/5个好买、易用的降噪小道具
 
撇步3|专家出马,一劳永逸打造空间宁静

【听力保健Q&A】耳塞式耳机比较危险吗?

【余博士识听教室】
步骤123,耳塞、耳罩正确戴/耳塞麻不麻吉?测测看就知道!/听力检查,到底检查什么?

CH5 专家出马,帮助你拯救听力!
●感音神经性听损的听力回复对策
对策1:善用助听器
对策2:人工耳蜗(电子耳)植入手术

●传导性听障的听力回复对策
类型1:耳道问题→耳道重建手术
类型2:耳膜破裂→耳膜重建(修补)手术

【听力保健Q&A】
助听器可以带单耳就好吗?/我适合做人工耳蜗(电子耳)植入手术吗?

【余博士识听教室】
了解助听器的选配流程/听力损失后的工作调整/耳道干爽很重要──善用耳用吹风机吹干耳道
 

图书序言

作者序

视力保健很重要,听力保健更重要!


  卧室里,一个7岁的小女孩正独自乖巧地在看卡通,女孩的爸妈难过的告诉我,女孩的学习远远落后同年级的孩子,学校老师已经来电讨论,想把女孩转到针对智能较低孩子的「特殊教育班」,这样的消息自然让同样身为人父的我感到难过。而就在安慰女孩爸妈的同时,我突然灵机一动,研究听力多年,我知道有许多孩子因听力不佳而被误认为智能不足,而小女孩卧室的卡通音量似乎略大声了点,于是在征询女孩父母的同意后,我向女孩进行了简单的测试,结果确实印证了我的怀疑,因而我建议女孩父母应尽速带孩子进行耳科专业检测。不久后女孩父母来电,告知孩子确实有轻微的听力损失,导致某些音节听不清楚,又加上孩子年纪小所以自己并不清楚,这才导致了学习状况不佳的情况,配戴助听器改善后,学习已和同年龄孩子无异。

  重听如陷孤岛,严重影响人际沟通

  类似的情境也发生在有重听长者的家中。70岁的阿公独自在卧室里看电视,电视声音大到连客厅都清晰可听,我问朋友为何阿公不跟大家一起看电视聊天?朋友无奈地说,阿公因重听严重,所以看电视的音量总大到全家人都受不了,不得已只好另外买一台电视放在他老人家的卧室里,让他自个儿关起门来看。我看着阿公独自在卧室里看电视,似乎显得相当孤单,于是便向朋友建议带阿公去配助听器,就像视力不佳戴眼镜一样,只要能辅助恢复一些听力,阿公就可以正常地与人互动,不只生活可以更开心,且良好的人际互动还有助预防老年失智症,可说是一举两得。后来朋友果然带阿公去配了助听器,据说阿公现在不仅能和家人一起看电视,也常出门去找老朋友聊天,显得比过去更健康、有活力了。

  台湾有200万人听力损失,年轻族群激增中!

  以上的状况,其实不仅发生在我身边,全台甚至全球各地都有不少类似情况发生。让我更感到忧心的是,绝大多数的人并不重视听力损失问题,尤其是年轻人,常觉得听力损失问题与自己无关,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医学临床发现,近年来重听(即听力损失、听力减退)有年轻化的趋势,很多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因耳鸣、听声音像隔着一层纱,或常听不清楚别人说话等症状而前往耳科就医。更糟糕的是,由于大多数人对听力保护与损伤缺乏概念,很多人在症状刚出现时并不以为意,拖了一、两个月等症状变严重了才就医,结果年纪轻轻就造成听力永远丧失的遗憾。

  研究听觉科学多年,实际接触医工、临床与公卫各个领域,让我对听损问题日渐严重与年轻化的趋势有深刻感受。很多人不知道,听障是全台第二大身心障碍族群,人数仅次于肢体障碍,目前已经突破11万人,这还是正式领有身心障碍手册者;我国对听障的核定标准相当严苛,例如美国,只要「单耳」听损达45分贝就可算是听障,但我国却必须「两耳」听力损失皆超过55分贝才行,因而若连同轻度听损人数合併计算,我估计全台至少有200万人口有听损问题。

  听力一旦受损,再也无法恢复

  人人都希望自己一生能耳聪目明,然而相较于人们对视力的重视,听力问题可说是长期受到忽视甚至漠视,其关键原因就是听力损伤初期症状不明显,再加上国内卫教资讯不足所致,因此连许多从事纺织、机械、板金工厂等环境噪音较大的工作者,也未必懂得保护听力,常等到症状严重,连中、低频声音都接收不良时才后悔莫及,更让听损在职业伤害排名中始终位居榜首。

  医学可依阶段区分为预防医学、治疗医学和复健医学三大领域,许多疾病皆可透过治疗与复健获得改善,以视力问题为例,目前已可透过手术(治疗医学)或配戴眼镜(复健医学)来恢复视力;但听力问题不同,一旦内耳的耳蜗受损,听力就「永远无法恢复」,即使配戴助听器,成效也不如眼镜对视力的改善来得好。换句话说,一旦听力受损,治疗医学和复健医学所能提供的协助非常有限,唯有从预防医学着手,才能避免听力未老先衰,而这也是我动笔撰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期望透过本书的提醒,让人们开始重视听力保健。

  揪出生活中的30大听力杀手

  提到预防保健,很多人常会皱起眉头,心想着:「一定很麻烦吧?」然而听力保健其实非常简单,只要大家对会损伤内耳的声音开始有所警觉,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当然,对大多数人来说,之所以忽略,最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这些声音会伤害听力,为此我特别在本书中列举出台湾人「生活中的30大听力杀手」,包括谋杀听力的「5大不良习惯」、「8大居家环境噪音」和「7大高噪音公共场所」,以及最容易听力受损的「10大高风险群」,并告诉大家如何做好听力保护,包括培养护听好习惯、善用耳塞等护听工具,读者们可不拘泥于阅读顺序,直接寻找与自身状况符合的部分阅读或从头阅读。

  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视力的度数,也知道环境中手机萤幕、电脑、电视萤幕的光线对视力有害,但却未必知道自己的听力状况,以及什么样的环境音量对听力有害,为此,本书也提供了听力健康指数检测DIY,与环境声音量测的小撇步与小工具,让你可以从个人到环境,全方位掌握听力健康。

  保护听力的DIY小撇步

  此外,虽然工作环境、公共场合我们无法改变,只能防护或尽量避免高噪音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改善我们的居家生活空间,让自己和家人拥有宁静、舒适的居家环境。本书除了教你如何运用海绵、乳胶等小道具,DIY自制隔音窗等防噪设备,同时更要请你化身福尔摩斯,从「建筑结构」、「室内设备」和「邻近环境」三个面向,逐项检视找出环境噪音源,进而了解该如何对症下药、解决环境噪音。假如你正打算买房子,此部分更是你看屋时必备的购屋宝典,只要你按书逐项检视,诸如楼板噪音、门户隔音等潜藏的噪音源就无所遁形,让你顺利买到宁静好屋。

  万一听损了,如何积极治疗与复健

  如果经过书中的听力DIY检验,很遗憾发现自己已有听力损失情况,虽说治疗医学和复健医学所能提供的协助有限,但积极的治疗与复健,却是维持残余听力的必要作法。本书也提供了助听器的选配要诀、人工电子耳手术,以及治疗传导性听损的耳道、耳膜、中耳腔手术的相关说明,帮助已有听损问题的读者,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治疗与复健方法。

  衷心期盼本书的出版,能让人们开始重视听力保健,进而抛砖引玉,使政府机关与业者开始重视噪音防制,打造人人可安居乐业的宝岛,让男女老少都能清耳悦心。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