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当中许多谎言,只会留在你和骗你的人之间★★
为何要自我欺骗?为何要欺骗他人?
大脑的一半能不能对另一半隐藏起来?
人到了什么年纪才有欺骗的能力?
论述「欺骗」和「自我欺骗」的经典之作,
透视欺骗者与被欺骗者之间的武备竞赛
★《纽约时报》年度最受注目好书
★《自然》期刊、《经济学人》、《卫报》、《华盛顿邮报》各大媒体赞誉推荐
――――本书作者「罗伯特‧崔弗斯」――――
★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演化论学家之一
★史蒂芬‧平克评为「西方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理查‧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初版推荐序作者
★生物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克拉福德奖」得奖人
▌自欺欺人有利演化?!
我们是彻彻底底的骗子,就算对自己也是。
我们说谎的层面包括远古时空的事件、他人行为的细节和意义、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和慾望等等。我们心智深处有个矛盾:我们的感官虽然已经高度进化,让我们能精确感知外在世界,大脑一旦接收这些资讯,却会变得偏颇又扭曲。天择机制明明很有效地排除不适应的行为;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换句话说:为什么我们可以成功欺骗自己?我们的大脑如何有系统地扭曲对现实的认知?
欺骗处处深藏在生活中,举凡基因、细胞、个体,到群体,各个层面皆会发生,而且似乎是必需的,更需要不择手段来达到。欺骗通常藏在不见之处,也难以研究;自我欺骗又更甚,会深藏在我们的非意识心智之中。说谎的人必须用力思考,因而造成一些副作用。
欺骗也有着特殊的能力,永远走在生命的前端,让察觉欺骗的能力穷追不舍。正如谣言一般,谎言绕了世界半圈之后,真相才准备要出门。
▌我们欺骗自己,是为了更擅长欺骗他人?!
着名演化理论学者崔弗斯在本书中认为,我们常常会先欺骗自己,好让自己更能欺骗别人。若要骗过别人,我们要隐藏欺骗的意图和细节,也会选择性回忆,并採取偏颇的立场。崔弗斯旁征博引,举凡免疫学、神经科学、团体动力、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等,描述欺骗者与被欺骗者之间的竞赛,遍及各个层次的低等和高等生物。然而,骗人又骗己的动力也带有风险,崔弗斯在本书中清楚论证,说明了这个动力自古至今一直有负面影响,不论学术研究、飞航安全、经济市场或国际关系皆受其害。
书中从演化的逻辑和自然界的欺骗行为开始论述,继而讨论加诸于自己的自我欺骗、家庭、两性、免疫学和社会心理学,接下来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欺骗(包括坠机、假历史叙事、战争、宗教,以及社会科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最后是让自己抵抗自我欺骗的一些建议。
人人都能一起建构出自我欺骗的科学。本书是四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见证了演化分析用来理解人生谜题的力量。
【对本书的赞誉】
「这是一本非常杰出的书,作者同样是出色独到的科学家。崔弗斯早以非常原创的想法闻名,这些想法也带动不少研究。他以达尔文式的理论解释自我欺骗的行为,很可能是至今最挑战思维、最有意思的想法。崔弗斯以他坦白、亲切的风格让本书更生动,阅读起来十分愉快。强力推荐。」――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作者
「〔崔弗斯〕……启发了数量惊人的心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评述——社会生物学、演化心理学、达尔文主义社会科学和行为生态学领域中的许多研究都是尝试去测试和具体化崔弗斯的观点。在崔弗斯富开创性的论文发表后不过几年,爱德华‧威尔森的《社会生物学》和理查‧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分别于1975年和1976年出版,这并非巧合。两位畅销书作家都公开承认他们是在推广崔弗斯的观点,以及由他的想法所催生出的研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当代着名思想家暨认知科学家
「睿智、有洞见,时而品味低俗,典型的崔弗斯风格,这个主题当今的权威之作,值得推荐。」――柯文(Tyler Cowen),《再见,平庸世代》(Average Is Over)作者
「这个主题很少人会去想,也许是因为我们的生命中处处是自我欺骗,但这个事实本身就会让人强力否认。崔弗斯是演化生物学界的翘楚,在本书中让我们无法躲避。无庸置疑:本书让人大开眼界。」――德瓦尔(Frans de Waal),《猿形毕露》(Our Inner Ape)、《你不知道我们有多聪明》(Are We Smart Enough to Know How Smart Animals Are?)作者
「本书既愉快又冲击思考,说明我们的大脑如何有系统地扭曲对现实的认知,以及这又如何扭曲我们将自己呈现给他人的方式。我认为本书对心理学的贡献甚大,更广泛来说对社会科学的贡献也甚巨,无疑会在这些重要问题上激盪辩论。」――海格(David Haig),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
「崔弗斯的触角广布,从父母和子女为了互相操控而撒的小谎,到政治领袖用来欺瞒国民和全世界的『假历史叙事』……本书让我想到其他科学叛徒的诡异经典大作……愿本书让崔弗斯得到实至名归的瞩目。」――贺谨(John Horgan),《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伟大的书籍会蕴藏重要的新想法,本书也不例外。崔弗斯在书中的新想法之密集,即使在巨着之中亦独树一格。本书不仅向一般大众输出科学知识,亦是重要的学术着作。」――冯希波(William von Hippel),澳洲昆士兰大学心理学教授
「这是一本出奇原创又重要的书,应该开启全球的对话,讨论这个在学术和个人层面都该关注的主题。」――蓝翰(Richard Wrangham),哈佛大学生物人类学教授、《生火:烹饪造就人类》(Catching Fire: How Cooking Made Us Human)作者
「崔弗斯自己也说,这些想法有诸多是猜测。不过,就算他受到过度自信之害(这是较常出现在男性身上的自我欺骗形式),其结论之广度、清晰与野心令人激赏,完全抵过这个大自然造成的盲点。」――《BBC焦点》杂志(BBC Focus)
「〔一段〕研究透彻、发人省思的阅读体验。」 ―― 《发现》杂志(Discover)
「我们都能像崔弗斯那样,诚实地检视自己的缺失和错误,世界也许能像他所希望的那样,变得更像样。」――《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扣人心弦的论述。崔弗斯的口吻亲切但博学,挑战思维,幽默又聪明,也相当吸引人。」――《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星级评价
「检视广泛领域中的自我欺骗,例如战争、宗教、假历史叙事和甚至坠机,崔弗斯提出一种令人信服的论证,说明了为何这种不诚实既伤害个人,也对社会整体带来损害。」――《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
「〔一本〕挑战思维又博学的书……〔崔弗斯〕带来一个力道十足又集中的讯息:如果我们能辨识出自己的自我欺骗并加以抵抗,我们就能在个人乃至全国层面避免恶果,带来更好的生活。」――《自然》期刊(Nature)
「论述清晰有力且具说服力,崔弗斯的理论引用了团体动力学、神经科学和甚至免疫学,来说明为什么我们都是骗子。」 ――《今日心理学》杂志(Psychology Today)
「精神十足、挑战思维,探索欺骗与自我欺骗的演化逻辑……活力十足地探索这个费解的人类习性。」――《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崔弗斯〕可能比世界上任何人更了解欺骗的机制和意义。他在这本新书中谈到这个议题几乎所有的面向……本书范畴宽广,内容又睿智渊博,十足引人入胜又有趣,会彻底改变你对说谎的想法。」――「沙龙」网站(Salon)
「崔弗斯的书自始至终皆出色。如果他博学但谦逊的论证方式成为新的潮流,那么本书会是个不带私心又非常需要的流行现象。」――《科学》期刊(Science)
「深入钻研生物学、神经生理学、免疫学和心理学,崔弗斯呈现了一段连结欺骗与演化过程的旅程。」――《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令人惊叹的阅读经验。」――英国《卫报》(The Guardian)
「既原创又举足轻重……这是一本想法丰富的非凡之作,同时带着轻松的谈话口吻。最特别的地方,也许是崔弗斯如何不留情面地面对自己的自我欺骗……」――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作为着名的演化生物学家,崔弗斯运用他的专业来解答一个基本问题:为何欺骗和自我欺骗如此普遍?……崔弗斯探讨的范围含括生物学、人类学、历史和政治,寻找实际行动中欺骗和自我欺骗的范例。」――《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