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水库治理:翡翠水库的经验

台湾水库治理:翡翠水库的经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水库
  • 翡翠水库
  • 水库治理
  • 水资源管理
  • 环境工程
  • 水利工程
  • 台湾研究
  • 案例研究
  • 可持续发展
  • 流域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水库治理-翡翠水库的经验」一书,是以翡翠水库治理为主兼具探讨国内其他水库的研究着作,翡翠水库自1987年7月1日起正式营运,出版之际正值翡翠水库营运30周年,甚具意义。由于获得水库管理机构及集水区主管机关的资料提供,书中多为一手资料,并与同为北部地区供水关系紧密的石门水库做比较,研究项目则以水库治理的六个类型,包括:生态、水土保持、水源维护、环境景观、教育宣导及亢旱等作为构面,借由访谈水资源管理相关机构的各首长,结合治理实务,带出水库、集水区及各业务主管机关的治理现况与期许,并导引出供水辖区的现况及未来应改变的方向,值此台湾水资源不足,凸显水库管理重要之际,本书的深入见解值得特书,亦可供有司者参考。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台湾水库治理:翡翠水库的经验》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不涉及该书本身,而是从其他角度构建了一份关于台湾水库治理、环境工程和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综合性图书简介。 --- 《水之脉络:台湾水库群的生态、工程与社会变迁》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台湾地区水资源管理、水库工程建设及其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复杂影响。在地理环境多变、气候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台湾的水库系统不仅是工程技术的体现,更是社会发展、生态平衡与政策制定的缩影。本书将聚焦于一个宏观的视角,剖析台湾水库群的发展历程、技术挑战以及未来可持续性管理的路径。 第一部分:地理环境与水文基础的交织 台湾地处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地质构造活跃,地形陡峭,造就了丰沛的降雨量,但也伴随着洪水与干旱的极端气候现象。本书首先将详细阐述台湾的水文地质背景,分析降雨格局、河流特性及其对水库设计与运营的制约。 1. 台湾水文气候的独特性: 我们将探讨季风、台风和梅雨对水资源补给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构建更具韧性的水文模型。这部分内容将强调,理解水文变异性是进行有效水库规划的先决条件。 2. 地质风险与水库安全: 台湾多地震、易发生山崩与土壤液化。本书将分析地质条件如何影响水库大坝的选址、设计与施工。我们不仅关注结构工程的稳定性,更着眼于地质灾害对水库集水区生态与水质的潜在冲击。 3. 水文情势的变迁: 通过对过去数十年的水文记录进行回溯,本书将揭示气候变迁对台湾降雨模式的影响,探讨这如何挑战现有水库的蓄水能力与防洪标准。 第二部分:水库工程的演进与技术挑战 水库的建设是人类改造自然、保障供水的宏伟工程。本书将梳理台湾不同时期水库建设的技术路线,重点分析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何实现大型土木工程的跨越式发展。 1. 大坝工程的结构选择与创新: 从早期的混凝土重力坝到后来的土石坝,再到具有特殊结构的拦沙坝,本书将剖析不同坝型在台湾复杂地貌下的适用性与工程难题。尤其关注在山体滑坡高风险区域,如何运用先进的岩土工程技术确保大坝的长期安全。 2. 泥沙淤积的治理与管理: 泥沙淤积是水库寿命的头号杀手。本书将详细介绍台湾水库在泥沙处理方面的经验,包括上游的集水区整治、导流工程设计、排沙孔的优化运用,以及机械化清淤技术的应用与局限性。 3. 运营自动化与智能监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库的运营已进入智能化时代。本章将探讨实时水文气象预报系统、大坝结构健康监测(SHM)技术在台湾水库群中的部署情况,以及如何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优化调度策略。 第三部分:水资源分配、生态保育与社会影响 水库的建成改变了区域的生态环境,也重塑了社会用水的格局。本书将探讨水库在多目标管理中的平衡艺术,特别是供水安全、防洪减灾与生态维护之间的权衡。 1. 供水系统的韧性与水权分配: 台湾的用水需求复杂,涵盖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民生用水。本书将分析水库在枯水期如何进行跨区域、跨部门的用水调度,探讨建立更具弹性的水权交易与分配机制的必要性。 2. 水库下游的生态环境影响: 大坝拦截了河流的自然流量和营养物质输送,对下游河道、三角洲生态系统造成了显著影响。本书将评估水库放流对河流生物多样性、河床稳定性和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并探讨“生态流量”的科学评估与实施。 3. 库区居民的安置与社区发展: 水库建设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移民与社区重置。本章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历史上库区居民的安置政策、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如何促进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公平。 第四部分:面向未来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面对气候变迁加剧的“新常态”,台湾水库管理必须超越传统的单一工程思维,转向系统性的、跨学科的综合管理。 1. 多元化水源的整合: 本书将探讨水库在综合水资源战略中的定位,强调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地下水回补等非传统水源开发的重要性,以减轻对单一水库的过度依赖。 2. 跨流域治理与区域协作: 水资源管理需要超越行政区划的界限。本部分将提出建立跨流域、跨区域的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与应急响应机制的构想,以应对区域性旱灾或洪灾的挑战。 3. 法规修订与政策前瞻性: 最后,本书将审视现行的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讨论如何将最新的环境科学成果和工程经验融入到政策制定中,确保水利基础设施的长期有效性和适应性。 《水之脉络》不仅是一部关于水库工程的技术专著,更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科学决策与社会责任的深度研究。它为所有关注水资源安全、生态工程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读者,提供了系统而深刻的思考框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姚祥瑞


  现职:
  台北市立大学兼任助理教授(2001~)
  国立空中大学兼任助理教授(2003~)

  学历: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博士

  着作:
  台湾的六都与中央权力互动-府际治理观点
  六都与中央治理模式探微

  经历:
  台北翡翠水库管理局新闻发言人
  台北翡翠水库管理局新闻联系人
  台北翡翠水库管理局秘书室主任
  国立台湾大学夏季学院兼任助理教授
  国立空中大学台北中心、桃园中心、金门中心、推广教育中心等兼任助理教授

  研究领域
  公共治理、政府危机管理、公共政策、地方政府、府际关系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自 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2
第二节  研究方法、名词界定与研究范围    4
第三节  水库治理文献回顾与探讨    8
第四节  研究架构、流程与章节安排    13

第二章 水库治理理论建构
第一节  变迁中的治理概念    23
第二节  公民参与模式的类型    36
第三节  跨域治理的兴起    45

第三章 水资源维护与水库治理
第一节  全球水资源风险探微    53
第二节  国内水库治理现况    61
第三节  国内主要水库治理变数影响    70

第四章 翡翠水库治理面向
第一节  翡翠水库治理构面之剖析    75
第二节  深度访谈途径之运用分析    89
第三节  翡翠水库治理可能因素分析    93

第五章 翡翠水库业务治理现况与效益
第一节  翡翠水库的主要治理策略选择    115
第二节  翡翠水库业务治理历程    128
第三节  翡翠水库治理效益    171

第六章 翡翠水库亢旱治理过程与影响
第一节  北台湾最大亢旱治理过程    176
第二节  北台湾最大亢旱期的公民参与    184
第三节  北台湾最大亢旱的效应    187

第七章 翡翠水库治理模式探析
第一节  翡翠水库治理的协力关系    195
第二节  翡翠水库的公民参与治理    218
第三节  翡翠水库的跨域治理    233

第八章 翡翠水库与石门水库业务治理比较
第一节  石门水库的业务治理历程    247
第二节  翡翠水库与石门水库协力关系治理的比较    262
第三节  翡翠水库与石门水库公民参与治理的比较    281
第四节  翡翠水库与石门水库跨域治理的比较    298

第九章 翡翠水库与石门水库亢旱治理比较
第一节  石门水库的亢旱治理暨供水的比较    311
第二节  翡翠水库与石门水库亢旱治理协力关系的比较    325
第三节  翡翠水库与石门水库亢旱治理公民参与的比较    327
第四节  翡翠水库与石门水库亢旱跨域治理的比较    330

第十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发现    335
第二节  研究建议    343
第三节  研究发展    347

参考文献    349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全球水资源正面临不足困窘,水资源已成为国际组织绞尽脑汁欲解决的全球议题。观诸世界各国虽投入无数资源,以解决水资源问题,水资源问题仍无法有效解决,并列入全球五大风险议题之一。国内水资源正面临开发困窘,盖台湾的水资源政策推动多年,早期主要以水库兴建为主,近些年来相关部门虽戮力于其他水资源开发,仍无法改变国内主要水资源来源系水库蓄水的事实。

  台湾从北到南均建有大型水库,多为兼具灌溉、发电、日常用水,甚而观光等多目标功能,北部地区则有翡翠水库及石门水库以担负供水重责;其中又以翡翠水库肩负更为吃重的供水任务。翡翠水库从规划、设计到兴建完成均由国人包办,是国内唯一单目标供水的大型水库,营运至今已满30年。翡翠水库30年来营运,满足了大台北地区民生用水需求,不仅达成当初供水无虞的兴建目标,尚且行有余力得以扮演供应他县市用水的支援角色。

  国内环保意识兴起后,就再也没有大型水库的兴建;即使进行规划,最后亦无疾而终,包括:美浓水库、坪林水库等皆如此。既然新水库兴建已遇瓶颈,就须妥当维护原有水库,始能拥有永续的水源。因之,旧有水库的治理成功与否就显得异常重要,此时探讨水库治理-「台湾水库治理:翡翠水库的经验」的着作完成,即甚具意义,它是结合理论与实务的重要着作,从公私协力、公民参与及跨域治理等角度,以探讨分析翡翠水库之治理作业,并以「生态」、「水土保持」、「水源维护」、「环境景观」、「教育宣导」及「亢旱」等六大业务类型,以为分析构面。以治理的性质言之,已可涵盖国内水库的主要治理面向。由于作者长期于翡翠水库任职,对水库业务甚为熟稔,书中见解颇称深入,可供有司者推动业务之参考;尤其于北台湾最大亢旱期间,渠兼任台北翡翠水库管理局新闻联系及发言人职务,得以参与决策的拟定,对事件始末更能精准诠释和提出诸多发人深省之看法。

  该着作主要以水库治理为研究主轴,为国内首部以多层治理构面,有系统探讨水库的治理问题。从资料来源观之,相关公部门首长从意见到资料的提供协助甚多,这是本着作除具学术研究价值外,亦极具实务参考之处,着有嘉许者在此。
 
纪俊臣
铭传大学社会科学院
2017.11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來,台灣的水資源管理都是大家相當關心的議題,畢竟水是民生必需,也是產業發展的命脈。尤其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旱災、水災的風險似乎越來越高,如何確保供水穩定,同時兼顧環境保護,這絕對是一門大學問。我特別關注的是位於新北的翡翠水庫,它不但是大台北地區重要的水源,近年來在水庫淤積、水質保育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這本書的標題直接點出翡翠水庫的經驗,讓我覺得非常有看頭。我想這本書應該會深入探討翡翠水庫從建庫到現在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以及它們是如何一步步克服的。畢竟,翡翠水庫的規模和重要性,它的治理經驗無疑具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不只對台灣其他水庫有所啟發,或許也能為面臨類似困境的國家提供一些寶貴的借鏡。我尤其期待看到書中對於水庫集水區的生態保育、水源涵養的策略,以及如何平衡開發利用與環境永續的論述。

评分

我一直認為,水庫的治理,其實也是一個社會溝通與跨部門協調的縮影。尤其像翡翠水庫這樣重要的民生設施,它的決策與營運,必然牽涉到政府、學術界、產業界,甚至地方居民的各種聲音與需求。我特別想知道,這本書會不會揭示翡翠水庫在面對這些不同利益與觀點時,是如何進行協調、溝通,並最終達成共識的?例如,在水庫的改建、擴建,或是進行重大環保措施時,如何取得民眾的理解與支持?而政府部門之間的權責劃分,以及如何有效整合水利、環保、地方發展等不同面向的資源,也都是非常值得探討的議題。我相信,透過翡翠水庫的案例,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在台灣的公共建設領域,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的治理,並將各種挑戰轉化為推進社會進步的動力。

评分

這本《台灣水庫治理:翡翠水庫的經驗》聽起來非常務實,而且瞄準了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我想,台灣的地狹人稠,加上地形的特殊性,水庫的興建與管理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翡翠水庫作為一個現代化的水庫,在規劃、設計、營運的各個環節,肯定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第一手資料與案例。書中會不會提到一些過去的決策過程,以及當時考量了哪些技術、環境、甚至社會因素?我對那些關於水庫營運的實際操作細節非常有興趣,例如供水調度的機制,如何精準預測雨量、水量,並確保在各種狀況下都能提供穩定可靠的飲用水。同時,水庫的長期維護,像是清淤、除砂、以及如何因應水庫老化所衍生的問題,也都是很現實的課題。我相信,透過翡翠水庫的案例,我們能更了解台灣在水庫管理方面的努力與成果,以及未來還需要在哪裡加強。

评分

說實話,對於「水庫治理」這個詞,我過去的認知可能比較片面,總覺得就是確保水龍頭有水就好。但隨著年紀增長,以及經歷過幾次缺水危機,我才意識到水庫的運作遠比想像中複雜。特別是像翡翠水庫這樣肩負重任的水庫,它的「經驗」絕對是台灣寶貴的資產。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對於水庫「體系」的宏觀理解,而不僅僅是單一技術層面的探討。例如,水庫在整個國家水資源網絡中的定位,它如何與其他水源、調度系統相互配合?又或者,在面對極端氣候、地質變遷等長期挑戰時,水庫的設計與營運策略是否需要有所調整,以提升其韌性?這本書如果能從一個更宏觀、更具前瞻性的角度來剖析翡翠水庫的治理,相信能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台灣水資源管理的挑戰與未來方向。

评分

關於水庫的永續經營,一直是我相當關心的環保議題。翡翠水庫的經驗,聽起來就充滿了值得學習的地方。尤其是在現今社會,水庫的功用早已不只侷限於供水,如何兼顧生態、觀光、甚至再生能源的開發,是許多水庫面臨的挑戰。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探討翡翠水庫在提升水質、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具體作為?例如,集水區的土地利用管制、污染源的監測與管制、以及如何透過生態工法來改善水庫周邊的環境。我認為,一個成功的環境治理案例,必須要能夠展現其多面向的成果,而不僅僅是單一功能的達成。所以,如果這本書能深入剖析翡翠水庫在生態保育、環境永續上的策略與成效,那將會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籍,也能為我們思考台灣其他水庫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元、更全面的視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