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水塔:西藏高原的生态危机

亚洲的水塔:西藏高原的生态危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西藏高原
  • 生态环境
  • 水资源
  • 气候变化
  • 生态危机
  • 青藏高原
  • 环境问题
  • 可持续发展
  • 中国地理
  • 环境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西藏自然环境遭到的破坏,不仅是西藏区域范围的损害,也影响到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和西藏邻国的气候变化。

  更为严重的是,流经印度、巴基斯坦、越南、中国等地区的许多亚洲重要河流,也因为西藏现有的这种环境状况,而影响到这些河流的生态环境。—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巍巍昆仑,生命之源:河流与文明的千年交响 一卷描摹世界屋脊下,人类与自然共存的史诗。 本书深入探索了亚洲心脏地带,那些横亘在群山之巅,汇聚了冰雪融水与磅礴气势的巨大水系——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兴都库什山脉的源头区域。这不仅仅是一部地理学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的深度剖析。我们将目光投向青藏高原及其周边,追溯人类文明如何依傍这些“亚洲水塔”的涓涓细流而兴起,又如何在气候变迁与环境压力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一部分:冰雪的馈赠——地理的奇迹与水资源的起源 本书首先以宏大的视角,勾勒出亚洲水文地理的独特格局。青藏高原,这个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区域,其地质构造的壮阔、气候的极端以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共同构成了地球上最关键的水源地。 1.1 塑造大陆的巨手:高原的隆升与气候的塑造 我们详细考察了青藏高原自数千万年前开始的持续隆升过程,这一地质事件如何改变了亚洲季风系统的流向,并为孕育巨大河流提供了基础性的高差。我们将分析季风环流、西风带以及印度洋暖湿气流在此区域的复杂相互作用,如何决定了每年降水和冰雪积累的模式。 1.2 百川之源:三大水系的诞生与初期路径 本书聚焦于亚洲三大水系——长江、黄河(东亚水系),湄公河、萨尔温江(东南亚水系),以及印度河、恒河(南亚水系)的源头区域。我们不再仅仅关注其下游的冲积平原,而是深入到其冰川、冻土和高山湖泊构成的“水库”。 冰川学解读: 运用最新的遥感数据与实地考察记录,分析高原上主要冰川的消融速率、物质平衡,以及它们对径流季节性变化的直接影响。我们探讨了冰川退缩如何短期内增加河流流量,但长期来看,却预示着下游水资源的不稳定。 冻土的秘密: 冻土层不仅是高原生态系统的基石,更是重要的水文调节器。本书详细阐述了多年冻土融化对地质稳定性、地下水补给以及河流泥沙输送的影响机制。 1.3 生命的线索:高山生态系统的韧性与脆弱 高原上的生态系统,如高寒草甸、高原湿地,是数百万年来适应极端环境的产物。我们分析了这些生态系统如何通过植被、土壤和生物多样性来涵养水源,维持水土平衡。同时,也揭示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其造成干扰后,生态系统恢复能力下降的临界点。 第二部分:水流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相互塑造 水是文明的摇篮,在亚洲广阔的地理背景下,河流不仅是生存的必需品,更是文化、贸易和权力构建的核心要素。 2.1 早期聚落的选址与依赖 本书追溯了从新石器时代至今,沿河谷地带兴起的古代文明的足迹。探讨了雅鲁藏布江、怒江等河流在古代人类迁徙、农耕技术的传播以及社会结构的形成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例如,特定河谷地区独特的灌溉技术如何促进了早期农业的专业化。 2.2 贸易、交通与地理的限制 高原河流的复杂性,既是障碍也是桥梁。我们分析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条主要路线,如何因应河流峡谷和冰川隘口而变化。探讨了特定河流(如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在历史上作为民族间交流与冲突走廊的功能。 2.3 信仰、艺术与水的神性 在本书的文化章节中,我们审视了高原周边,特别是印度教、佛教以及藏传佛教文化中,对雪山和河流的崇拜。这些“神圣之水”的观念,如何影响了当地社区的用水伦理、资源管理实践,以及由此催生的独特的民间传说和艺术表达。 第三部分:现代的张力——开发、冲突与全球影响 进入近现代,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水资源的干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原有的平衡被打破。 3.1 能源革命:水电开发的机遇与代价 亚洲河流下游国家对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使得高原腹地的巨大水力资源成为焦点。本书客观分析了大型水坝工程的规划、建设及其对河流生态系统(鱼类洄游、泥沙输送)的长期影响。我们探讨了这些工程在促进区域发展与牺牲本土生态平衡之间产生的深刻矛盾。 3.2 跨境水资源的治理与国际法 亚洲多条主要河流是跨越多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河流。本书深入研究了从印度河水协定到关于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利用的现有双边及多边合作机制。重点分析了在缺乏统一管理框架的情况下,各国基于自身水文数据、发展需求和国家安全考量所采取的策略,以及由此产生的紧张局势。 3.3 气候变暖的放大效应 作为全球气候变暖的“放大器”,高原地区的环境变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显现。我们结合最新的气候模型预测,评估了冰川加速消融、永久冻土大面积解冻对未来区域水资源安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包括洪涝、干旱频率的增加以及土壤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 结语:未来之路——可持续性的探索 本书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未来。我们认为,理解和保护“亚洲水塔”的核心,需要超越单纯的技术方案,转向更深层次的生态智慧与跨国协作。 我们倡导一种基于流域整体观(Basin-wide Perspective)的管理模式,强调生态安全的重要性高于一切短期经济利益。通过对不同社区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适应性经验的总结,本书呼吁建立更具韧性、更加公平的跨区域水资源共享框架,确保这片巍峨之地的生命之源能够持续流淌,滋养千亿生命。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维洛


  中国作家,曾于德国多德蒙特科技大学教授「规划与决策」,「规划理论、程式和方法」等课程,现为德国工程评估事务所工程师。着有《福兮祸兮——三崃工程再评价》、《三崃工程三十六计》等书。

图书目录

1. 羊八井地热电站废水严重污染西藏水——从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放弃开发西藏高原水战略谈起
2. 天灾与人祸
3. 中国的沙漠化是自毁生存的家园
4. 什么是西藏的当务之急——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
5. 中国和西藏自治区森林覆盖率的演变——藏在靓丽数据后面的中国和西藏生态环境真相
6. 昂山素姬访华和缅甸密松大坝工程
7. 畸形发展下的西藏高原水污染
8. 湄公河上的争水战争
9. 从冬虫夏草的砷污染看西藏高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环
10. 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严重侵害当地民众环境与生存权
11. 十世班禅喇嘛与李鹏和羊卓雍错水电站
12. 童言无忌——一个北京中学生眼中的西藏生态环境问题
13.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採访王维洛:西藏环境恶化后果将殃及整个中国
14. 从尼泊尔西塞提大坝工程和西藏藏木大坝工程的投资对比看国有电力集团对西藏的经济掠夺
15. 北京人均水资源不足能构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依据吗?
16. 刘铁男和西藏水电大开发
17. 干渠横流洪水氾滥安全不保
18. 暗藏秘辛的武警水电部队挺进西藏
19. 德国之声採访:「藏木水电站对中国人的影响远超印度」
20. 藏木大坝工程和与邻国的争水战——班禅大师生前反对西藏水电开发
21. 怒江开发危害惊心动魄 中共利益集团只顾分钱
22. 谁敢动三崃大坝?
23. 温家宝任内最大的决策错误——导致拯救人类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失败
24. 老路?邪路?死路?——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25. 从什邡事件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度
26. 中国将失去约十万平方公里水资源最丰富的领土——兼论西藏水救中国梦想的破灭
27. 缅甸搁置密松大坝建设是对中国区域发展理念的重大打击
28. 跑马圈水到西藏——论西藏水电大开发
29. 无法掩盖的事实——从学校建筑和其他建筑质量对比看512地震校舍倒塌的原因
30. 舟曲县洪水泥石流灾害原因初探
31. 工程技术措施失效:再论舟曲泥石流特大灾害的原因
32. 保命水塔毁坏中国水资源走向绝境
33. 中国人的血铅值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34. 不排除紫坪铺水库诱发四川汶川大地震
35. 再论不排除紫坪铺水库诱发四川汶川大地震
36. 西部水电大开发和水库地震
37. 中国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方
38. 60年治水中共毁尽生态
39. 中印战略伙伴关系中的水资源问题
40. 西藏之水不能救中国
41. 南水北调危害说
42. 绿荫和黄沙
43.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人定胜天」的本意
44. 专家集体沉默,南水北调工程比三崃大坝还可怕
45. 中国大陆GDP的环境代价
46. 西藏是世界上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吗?——从谷歌地图上看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的真实现状
47.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中国的保护母亲河运动和郑义的《中国生态崩溃紧急报告》

图书序言

达赖喇嘛尊者赐序

  西藏高原被喻为世界屋嵴,由于被无数巍峨的冰峰雪山所环绕,因此又被称为雪域西藏。有个华人学者曾说西藏高原是中国的水塔。与南、北极一样,西藏生态对地球的影响甚鉅,因而也被称为「第三极」。发源于西藏的河流,包括西部的四大河流和东部的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流域范围涵盖中国、印度及东南亚,是几十亿人类或其他生命赖以生存的依託。

  我经常唿吁要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并强调西藏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不分民族、文化或宗教等背景,关系到几十亿人类未来持续生存繁衍的重要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事关人类共同命运而需要产生共识的问题,却常常因政治、经济或自然资源的开发等理由而遭到蔑视或破坏。

  幸好,有中国学者王维洛先生基于其专业知识、确凿的数据,以及多年的研究,向世人展现了西藏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目前所遭受的破坏,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并将文章汇聚成册后出版,对此,我表示赞赏。

  希望本书的发行,可以让更多包括华人在内的有识之士了解到西藏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由此做出正确的抉择。
 
西藏比丘僧 达赖喇嘛 丹增嘉措
西藏王统历2144年、西历2018年1月14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亞洲的水塔:西藏高原的生態危機》這個書名,立刻吸引了我這個平日對環境新聞特別留意的讀者。台灣在過去幾十年來,也面臨了許多環境上的挑戰,像是曾經的七氯二氯苯污染、工業廢水處理問題,還有近年來越來越顯著的氣候變遷影響,例如極端降雨和旱災。而「西藏高原」這個名詞,在我腦海中連結的,是廣闊的雪山、奔騰的河流,以及獨特的文化。然而,書名中的「生態危機」卻點出了這片美麗土地潛藏的暗流。我很好奇,所謂的「水塔」是指它如何匯集、儲存水源?而高原上的「生態危機」,又具體指涉哪些方面?是動植物的滅絕?還是地貌的改變?更重要的是,這份危機對亞洲,特別是下游國家,例如中國、印度、東南亞,甚至間接影響到台灣的水資源供應,會有怎樣的衝擊?身為一個島嶼國家,台灣對水資源的依賴性不言而喻。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揭示一個我們鮮少觸及,卻至關重要的環節,讓我們對地球上複雜的生態網絡有更清晰的認知。

评分

這本《亞洲的水塔:西藏高原的生態危機》光從書名就讓我覺得很有份量,也很有責任感。身在台灣,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珍惜水資源,因為台灣的河川多數是短小湍急,降雨量雖然不少,但有效利用的比例卻不高,加上山坡地的開發,水土保持一直是個大問題。而西藏高原,那裡有著巨大的冰川和永凍土,是亞洲許多主要河流的源頭,可以說是亞洲的「超級水塔」。當書名提到「生態危機」,我就很自然地聯想到,高原上的生態系統一旦失衡,對下游的水量、水質,乃至整個亞洲的氣候,都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我好奇書中會如何描寫這些危機,例如氣候變遷對冰川的加速融蝕,或是人類活動對高原脆弱地貌的破壞。這些問題,對於我們生活在台灣的人來說,或許是個陌生的課題,但水系的連動性告訴我們,這絕對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我希望藉由這本書,能更深刻地認識到西藏高原的生態重要性,以及它所面臨的嚴峻挑戰,並從中獲取更全面的環境知識,以便我們能更積極、更有遠見地應對台灣自身的環境挑戰。

评分

這本《亞洲的水塔:西藏高原的生態危機》光聽書名就讓人心頭一緊,身在台灣,我們雖然對西藏的地理位置有概念,但對其脆弱的生態與面臨的嚴峻挑戰,了解確實不深。一直以來,台灣對於環境議題的關注可以說是相當高的,從山林保育、水資源管理,到都市的空氣品質,我們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各種環保的掙扎與努力。因此,當得知這本書聚焦在「亞洲的水塔」──那片廣袤而神秘的青藏高原,我對其中探討的生態危機感到高度好奇。高原上的冰川融化、水土流失,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亞洲下游數十億人的生活,而我們台灣,雖然遠離高原,也同樣依賴著全球水系的平衡。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個更宏觀的視角,理解環境問題的全球性連結,並反思我們自身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期待能透過這本書,深入了解西藏高原獨特的生態系統,以及人類活動對其造成的深遠影響,同時也希望能從中汲取經驗,對於台灣未來在氣候變遷和環境保護上的應對有所啟發。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亞洲的水塔:西藏高原的生態危機》,光是「水塔」這個比喻就讓我聯想到台灣的中央山脈,那也是我們重要的水源地。然而,青藏高原的面積和其對整個亞洲的水文循環的影響,絕對是台灣無法比擬的。身為一個關心環境議題的台灣讀者,我對這本書的興趣,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對「危機」二字的擔憂。我們在台灣有過颱風、乾旱交替的經驗,知道水資源一旦失控,會帶來多大的混亂。而書中所指的「生態危機」,我想涵蓋的範圍會更廣,除了氣候變遷導致的冰川消融,可能還包括了開發活動對高原脆弱生態的破壞,例如過度放牧、不當的礦產開採,甚至是旅遊業的影響。這些問題,看似遙遠,但水流是沒有國界的,高原上的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透過河流、透過氣候,影響到我們。我非常希望能透過這本書,了解這些危機具體的表現形式,以及它們的成因,更重要的是,它是否提供了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或者至少能讓我們對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以便我們在台灣能更積極地應對未來的環境挑戰。

评分

聽到《亞洲的水塔:西藏高原的生態危機》這本書,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台灣在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上的努力。我們正積極發展太陽能、風力發電,希望能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同時也面臨著水力發電是否會對生態造成影響的討論。而西藏高原,作為亞洲許多大河的源頭,其生態環境的健康與否,絕對是攸關整個亞洲水資源安全的關鍵。這本書的標題「水塔」,就形象地說明了高原的重要性,而「生態危機」則讓人警覺。我對書中所探討的,可能包括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永久凍土層的退化、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以及這些變化對下游地區可能引發的乾旱、洪災,甚至糧食危機。這些問題,雖然發生在遙遠的高原,但其影響卻是全球性的。身為台灣的一份子,我深切體認到,我們不能孤立看待這些環境問題。我非常期待透過這本書,能更深入地理解西藏高原生態危機的成因、影響範圍,以及可能存在的應對之道,希望能藉此開拓視野,並思考台灣在面對類似環境挑戰時,可以借鑒的經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