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地球碳气:从一根香蕉学会减碳生活

别让地球碳气:从一根香蕉学会减碳生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Mike Berners-Lee
图书标签:
  • 环保
  • 减碳
  • 可持续生活
  • 气候变化
  • 低碳生活
  • 绿色生活
  • 环保行动
  • 生活方式
  • 科普
  • 香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狂贺!本书荣获2018年度「好书大家读」优良少年儿童读物« 

 

了解碳足迹,解救即将窒息的地球!
本书荣获「绿色图书奖」(Green Book Festival Award
美国亚马逊及Goodreads读者强烈五星好评!

 

别小看一根香蕉,
它背后带来的环境省思会让人们瞠目结舌。

 

你注意到了吗?
四季变化不再明显、天气冷热变化剧烈、空污警示不断亮起红灯,霾害已成日常……
气候变迁已深切影响了人类生活,如何减碳救地球是全人类须即刻面对的问题,让我们携手解救地球、使地球不再碳气。

 

气象达人 彭启明 专文推荐

中研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副主任  许晃雄 | 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编  张杨干

国立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名誉教授 杨平世 衷心推荐

 

你曾想过这些事情吗?

搭乘公共汽车或自己开车,哪个比较环保?
在公共厕所,使用卷筒纸巾或使用烘干机比较符合节能减碳?
吃一根从南美运来的香蕉究竟会有多糟糕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碳足迹?

你我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为、所接触的食物、物品,皆和碳足迹息息相关,而透过碳足迹的计算可以优先选购有进行碳排放计算的产品,使其在购买与选择与使用产品时,能对产品生命週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更多的了解。

发挥每个人的小小力量,将会产生大大的影响力!
让我们携手解救即将窒息的地球、使地球不再碳气。
 

国内外名人好评推荐

麦可‧贝纳斯─李以充满娱乐、幽默的角度来提供一个触手可及却从未思考过的新颖角度来看待「碳」世界,可以说是近几年来少有的绿色生活指南和科普书籍的完美结合。──气象达人  彭启明

实用性、知识性、急迫性兼具,重要的是易读、易懂,最好人手一册。──中研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副主任  许晃雄

如果要认真面对气候变迁问题,大家就必须更积极、更认识碳,并且要意识到这不只是个人选择,还有种种与我们使用息息相关的公共建设。除非能对自己的选择有所了解,不然我们该怎么克服自己的慾望呢?在此,我满心欢喜的推荐,麦克‧伯纳斯‧李为我们写出绝佳的知识基础,这还是一本让人捧腹大笑之余,仍不忘正视重要议题的好书。──英国永续运输促进会(SUSTRANS)执行长 彼得‧立普曼(Peter Lipman)

阅读本书愉快、有趣又具科学根据。堪称科普书籍的成功典范。
──《改善能源效率及气候变迁的十大科技》作家 克里斯‧古德尔(Chris Goodall)

令相关研究的阿宅及全体人类都好奇、着迷的一本书。
──《愚蠢年代》电影导演及10:10减碳运动创始人 芬妮‧阿姆斯壮(Franny Armstrong)

巧妙融合知识及趣味,可谓独树一格的类型,令人爱不释手的气候意识书籍。──《出版家周刊》

这本资讯丰富的书提供思考的可行方向,即现代社会及个人决定能如何改善大气中日渐恶化的二氧化碳问题──也就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元兇,「碳足迹」。在此推荐,无论知识分子、市井小民都值得一读。──《选择评论》

我都不记得上次读到如此迷人、有用及愉快的书是什么时候了。──比尔‧布里森

这是一本以撇开教条方式来呈现严肃科学议题的书。堪称是我们的平装书版本。──《新科学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麦可.伯纳斯─李 Mike Berners-Lee
兰卡斯特大学产学合作公司「小小世界谘询顾问」创始人兼执行长,
专攻国际因应气候变迁议题之研究。

译者简介

鼎玉铉
曾任德国基金会实习行政助理、英文教师及法律研究员,研究范围一路从家事调解庭、人口贩运、产业创新到节能减碳相关。
目前旅居德国,也仍是台北市翻译工会的一员,专职书籍翻译、专栏写作。

专栏请见:
http://www.upmedia.mg/search.php?sh_keyword=%E9%BC%8E%E7%8E%89%E9%89%89
来信请寄:
Elsahuang86@gmail.com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碳足迹快速指南
 
「碳足迹」是个被使用过度的新宠名词 ,所以我想在一开始把定义说清楚、讲明白。
 
在本书中,「足迹」这字眼是一种比喻,用来看某件事物所带来的整体效应。至于「碳」,则是通称所有导致全球暖化的温室气体。因此,我所说的「碳足迹」,便是指一种观察某件事物所产生温室效应的最佳计量方式。而所谓的某件事物,可能是任何事物,像是一种活动、生活方式、一件物品、一间公司、一个国家,或甚至是全世界。
 
二氧化碳当量(CO2e)?那是什么东西?
 
人造气候变迁,又称全球暖化,是某些特定气体释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目前主要的人造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CO2),多半是住宅、工厂或发电厂燃烧石化汽油而来。不过,其他的温室气体一样不容小觑。例如甲烷(CH4),大部份产自农业及掩埋场,每公斤造成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多出二十五倍。至于造成温室效应更高、但散逸至大气的其他少量气体,还有来自工业及畜牧业的一氧化氮(N2O),其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300倍,以及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高出几千倍的冷媒(refrigerant gases)。
 
在英国,温室气体总排放比例约为:二氧化碳佔86%、甲烷佔7%、一氧化氮佔6%及冷媒佔1%。
 
考虑到每件物品或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种类不一,排放量也不同,要是把各种气体所产出的碳足迹都完整写出,可能就会看得大家头昏眼花。为了避免如此,本书便统一以「二氧化碳当量」(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CO2e)为碳足迹计算。
 
也就是说,某件物品或活动所产生的所有温室气体及其效应,将会全部合计成一项,并以换算温室效应程度相当的二氧化碳总量为表示单位 。
 
1公吨的二氧化碳当量,到底长怎样?
 
假设把两个花园用标准型储水桶(一个约200至250公升)灌满石油,接着点燃,那直接释放到大气的二氧化碳量大概就是1公吨。(开车燃烧等量石油所产生的碳足迹会比较多一点,原因之后会再解释。)用同样方式点燃1品脱牛奶瓶容量的石油,大概会释放1公斤二氧化碳,至于点燃一滴鹰嘴豆般大小的石油,那释出的二氧化碳量大约就是1公克。

用户评价

评分

“别让地球碳气:从一根香蕉学会减碳生活”这个书名,给我一种既有使命感又不失生活情趣的感觉。“别让地球碳气”直接点出了问题的严重性,但“从一根香蕉学会减碳生活”却又给了一种希望和方法,而且这个方法是用我们最熟悉不过的香蕉来举例,真的太有创意了!我一直觉得环境议题很大,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很多时候觉得自己的力量太渺小。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觉得,原来减碳生活可以从这么微小、具体的事物开始。我非常好奇,作者会怎么去解析“一根香蕉”与碳排放之间的关联?会不会探讨香蕉的种植方式对土壤和水源的影响?会不会分析香蕉从田间到我们手中,所经历的运输、储存、包装等环节的碳排放?或者,这本书会更侧重于我们作为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香蕉时的选择,比如支持有机种植、减少浪费等等。总之,这个标题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会提供知识,更会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用更简单、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去理解和实践减碳。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别让地球碳气:从一根香蕉学会减碳生活”,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很有意思,尤其是“一根香蕉”这个意象,真的太有创意了!因为香蕉在我们生活中太普遍了,几乎没有人不吃香蕉,所以用它来做切入点,立刻就拉近了读者的距离。我一直对环境保护很有兴趣,但总觉得那些大道理有点遥不可及,好像离我的生活很远。这本书的标题却暗示着,减碳生活可以从非常微小、日常的事情做起,就像一根香蕉一样简单。我很好奇作者会从哪些角度来讲解,是关于食物的源头,还是关于购买、食用、处理的整个流程?会不会涉及到香蕉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或者更深入地谈到农业生产本身对环境的影响?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易于实践的建议,让我们可以像剥香蕉一样轻松自然地融入减碳的习惯,而不是感到压力或负担。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别让地球碳气”,光是听起来就很有力量,好像我们真的能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而“从一根香蕉学会减碳生活”,这个比喻就更接地气了,香蕉是大家每天都会吃到的水果,非常熟悉,用它来切入减碳生活,感觉一点都不遥远,反而很有亲切感。我一直觉得环境问题听起来很宏大,离我们普通人很远,但如果能从小小的香蕉开始,就能找到减碳的方法,那是不是意味着我每天的许多小习惯,都能为地球减负呢?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庞大的议题,拆解到像香蕉一样具体、可操作的生活细节里的。是关于选择哪种香蕉?还是如何处理香蕉皮?抑或是香蕉的种植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光是想象一下,就觉得这本书一定充满了智慧和实用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这些“环保小白”找到属于自己的减碳之路,不再只是空喊口号,而是真正地付诸行动,让生活变得更环保,也让地球少一点“碳气”。

评分

“别让地球碳气:从一根香蕉学会减碳生活”这个书名,我觉得设计得超级棒!它抓住了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有警示意义的“别让地球碳气”,提醒我们当下环境的紧迫性;另一个则是充满生活气息和可行性的“从一根香蕉学会减碳生活”,这一下子就把宏大的环保议题拉到了我们触手可及的日常生活中。香蕉,这平凡的水果,在作者笔下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减碳教材”呢?我脑子里立刻涌现出各种奇思妙想:是关于香蕉的种植是否环保?是关于它从产地到餐桌的运输里程?还是关于吃完香蕉后如何处理香蕉皮,让它不成为垃圾,反而有其他用途?我真心觉得,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用如此简单、生活化的语言来阐述,这本书一定非常有价值。它不像那些空洞的环保理论,而是真正地在教我们如何落地,如何让环保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而不只是口号。

评分

哇,这个书名“别让地球碳气:从一根香蕉学会减碳生活”简直太吸引人了!“碳气”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隐喻,好像地球真的在承受着我们排放的“气”,听起来就很让人警醒,但又不会太过于沉重。而“从一根香蕉学会减碳生活”这个点,真的太妙了!香蕉是我们每天都可能吃到的水果,它实在太普通了,但作者却能从中挖出减碳的门道,这说明减碳生活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迫不及待想知道,这本书到底会怎么解读“一根香蕉”?是关于它在整个生命周期里的碳足迹?比如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还是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或者是关于我们购买香蕉的选择,选择本地产的还是进口的?亦或是吃完香蕉后,香蕉皮的创意再利用,可以分解成肥料,又或者有其他的妙用?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环保可以这么具体,这么有趣,而且一点都不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