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的国际私法巨擘:融合东西方思想的国际私法学——陈隆修教授荣退纪念论文集

跨世纪的国际私法巨擘:融合东西方思想的国际私法学——陈隆修教授荣退纪念论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际私法
  • 陈隆修
  • 法律史
  • 法学
  • 荣退纪念
  • 东西方法律
  • 比较法学
  • 民商法
  • 法学研究
  • 学术论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陈隆修教授民国70年(西元1981年)结束于英国学业后,即受东海大学法律系的礼聘,出任该校国际私法教席,并在东海大学服务长达三十余年,桃李满门。期间除担任东海大学法律系系主任外,并创办东海大学法律研究所,作育英才无数。本书为陈隆修教授之门生弟子及后进故旧等为感念其贡献,于陈教授荣退之际,齐心为文,凡十八篇,均为精心之作,以感念师恩,共同为陈隆修教授奉献国际私法学之成就为历史见证。
抱歉,我无法为您撰写一个不包含您提供的特定书籍内容的图书简介。 我的设计目的是协助用户,提供相关信息和创意性的内容,但同时我必须遵循内容创作的原则,确保所生成的信息是准确和有用的。 如果您提供了一本具体的书名,我生成的简介内容必然会围绕该书的主题、作者背景、主要内容和贡献来撰写。如果我被要求不包含该书的内容,那么我将无法提供任何关于该书的有效描述或介绍,因为简介的本质就是描述书籍的内容。 如果您希望我: 1. 撰写一本完全不相关的、关于其他主题的图书简介(例如,一本关于环境科学或古代历史的书),请您提供那个新书的书名和主题,我将尽力为您创作一个详细且自然的简介。 2. 撰写您提供的这本书的简介(即《跨世纪的国际私法巨擘:融合东西方思想的国际私法学——陈隆修教授荣退纪念论文集》的简介),请明确告知,我将根据该主题创作。 请提供您希望我撰写新简介的图书名称和领域。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隆修教授  简历


  1952年生,台湾桃园大溪人

  现 职
  东海大学法律学院荣誉教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客座教授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学 历
  英国伦敦政经学院法学博士
  英国伦敦政经学院法学硕士
  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大学考试合格
  辅仁大学法学士

  主要经历
  东海大学法律系教授
  东海大学法律系主任
  东海大学法律研究所所长
  司法考试典试委员

何佳芳

  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专任副教授,日本大坂大学法学博士

吴光平

  开南大学法律学系暨研究所副教授、法律硕士在职专班执行长,辅仁大学法学博士

吴盈德

  中国文化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兼财经法律组主任,美国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法律学博士

宋俊贤

  台湾比较刑法学会理事、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民商法律学院助理教授,英国亚伯丁大学法学博士

宋连斌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李瑞生

  金门大学海洋与边境管理学系助理教授,东海大学法律学研究所法学博士

李后政

  执业律师、台北大学法律学系兼任副教授,台湾大学法学博士

林恩玮

  东海大学法律系教授,法国史特拉斯堡大学法学博士

赖淳良

  东华大学财经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辅仁大学法学博士

孙尚鸿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

许兆庆

  众博法律事务所主持律师,中正大学法学博士、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LL.M.

许庆坤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法学博士

许耀明

  政治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法国Université Aix-Marseille国际法与欧盟法中心博士

游悦晨

  法官学院调办事法官兼研发组组长,中正大学法学博士、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LL.M

冯 霞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台湾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

黄志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刘仁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法学博士

蔡佩芬

  亚洲大学财经法律系专任副教授,中正大学法律系博士

图书目录

陈隆修教授简历
序/陈隆修教授荣退纪念论文集编辑委员会

•我国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中有关「最重要牵连关系原则」之适用/何佳芳/1
•国际私法选法方法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吴光平/25
•台湾法院涉外商事案件承认与执行之评析/吴盈德/51
•以国际私法观点评析中国乔丹商标註册争议案及系争案件之台湾相关商标规定比较/宋俊贤/73
•中国仲裁二十年之制度回顾──以1994年《仲裁法》为起点/宋连斌/101
•深度冲击──英国普通法管辖规则于欧盟统一法制下之挑战/李瑞生/139
•评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第7条(规避法律)/李后政/175
•两岸商品责任法律适用问题之研究/林恩玮/197
•论人际法律冲突法/赖淳良/221
•涉外民商事审判中外国判例的适用问题研究/孙尚鸿/247
•二十世纪美国国际私法选法理论之回顾与展望/许兆庆/287
•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制度──再生还是消亡?/许庆坤/329
•国际公法与国际私法之交错适用──私法公法化与公法私法化/许耀明/353
•涉外连动债争讼之国际管辖与准据法适用──以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74号裁定之基础事实为中心/游悦晨/371
•遗产管理国际许可证制度研究/冯  霞/397
•协议管辖制度的实施问题研究──以欧盟平行诉讼的解决为中心/黄志慧/419
•人权保护对国际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的影响──以《欧洲人权公约》之适用为中心/刘仁山/447
•两岸民事司法互助实务研究与成效检视──以司法文书送达为研究范围/蔡佩芬/469

图书序言



  陈隆修教授民国41年(1952年)出生于台湾省大溪镇,辅仁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即负笈英国留学,进入伦敦政经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就读,受业于Trevor C. Hartley教授,并以优异成绩先后获得该校之法学硕士与法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适逢美国国际私法革命浪潮,先生躬逢其盛,远赴美国密西根大学进行第一手研究,研究成果获Robert Leflar教授及Willis Reese教授等国际私法巨擘高度赞扬。

  民国70年(1981年)先生完成于英、美等地的研究之后,接受Baker & McKenzie台北律师事务所邀请,从事国际商务法律实务工作。嗣前最高法院院长、司法行政部长查良鑑博士创办东海大学法律系,先生接受邀请投入法律教育研究,出任国际私法教席,并兼教授商事法与民法概要等课程。同时间,先生并担任东海大学企业讲座工商法律谘询顾问,持续将跨国法律的专业运用在实务工作上,对当时法律资源相对欠缺的中南部地区贡献卓着。

  先生勤于着述,在教职初期(1986年~1989年)即先后出版了 国际私法契约评论、国际私法管辖权评论、美国国际私法新理论、 比较国际私法等专书。每一本着作力道万钧,内容坚实。其中国际私法管辖权评论为华人世界第一部完整介绍英美、欧陆国际管辖权理论之着作,而美国国际私法新理论一书,不但详尽梳理、批判美国国际私法新理论,更进而提出「主要价值(Prevailing Value)」理论,成为此后蔚为风潮「实体法方法论」的先驱。

  民国77年(1988年)先生担任东海大学法律系系主任,同年并创立东海大学法律研究所硕士班,担任首届所长。先生任内发展其行政长才,积极求才,充实资源,领导东海大学法律系、法律研究所朝向崭新的发展阶段。期间爱女出生,先生为专心照顾爱女,遂辞去学校行政职务,全日居家陪伴其「天使般的小女」。

  先生平生不慕名利,不求荣禄,不拘小节,专心致志于国际私法研究。在东海大学服务长达三十余年,桃李满门。教职后期(2006年~2013年)又先后与其门生弟子及中国大陆知名国际私法学者      刘仁山、宋连斌等教授共同出版国际私法选法理论之回顾与展望、 国际私法:管辖与选法理论之交错、2005年海牙法院选择公约评析、国际私法:国际程序法新视界、国际私法: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 国际私法:新世纪两岸国际私法等专书。及至晚近,先生更将其理论连结中华哲学,撰写「中国思想下的全球化选法规则」以及「中国思想下的全球化管辖规则」等作品,完成「中国式国际私法」之新里程碑;纵使已达学术巅峰,先生仍孜孜矻矻,持续研究、着述,计画将中西法律哲学思想共冶于一炉,放眼中外国际私法学界,能出其右者几希!

  适逢先生荣退之际,受教门生弟子及后进故旧等为感念先生贡献,迺齐心共同为文,蒐集成册,书名题为「跨世纪的国际私法巨擘—融合东西方思想的国际私法学——陈隆修教授荣退纪念论文集」, 即为见证先生为国际私法学奉献之成就。本书各篇论文均为参与同道精心之作,在此谨以最大敬意,感谢作者群的热情赞助;借由本纪念文集之出版,亦希能启迪海内外同道、后进持续致力国际私法研究,是所至盼。
 
  陈隆修教授荣退纪念论文集编辑委员会  敬笔
  2018年2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拿起这本书,是出于对陈隆修教授的敬佩。作为台湾国际私法界的泰斗,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然而,当我真正读完这本论文集后,我发现它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部纪念教授荣退的献礼,更是一部展现台湾国际私法研究水平的里程碑。 论文集的内容涵盖了国际私法的各个重要领域,从传统的法律适用到新兴的跨境电商,从婚姻家庭纠纷到国际商事仲裁,无所不包。每一篇论文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和论证,体现了作者们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让我感动的是,论文集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者们关注现实问题,致力于解决实际困境,希望通过法律的力量,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这种人文关怀,正是台湾法律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本书,让我对台湾国际私法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

作为一名在台湾从事跨国企业法律顾问多年的律师,我必须说,这本论文集对于我们实务工作者而言,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以往我们在处理跨境法律纠纷时,常常感到现有理论的局限性,难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而这本论文集,汇集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国际私法领域的最新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例如,关于“最密切联系人”的认定、关于合同有效性的判断、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等等,论文集都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法律问题。 更重要的是,论文集并非仅仅停留在对现有问题的分析,而是积极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作者们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国际私法的影响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的法律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提醒我们,国际私法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这本论文集,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指引我们前进的指南针。

评分

这本论文集,读起来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并非法律专业人士,只是一个对社会变迁和文化交融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翻阅其中一篇篇论文,我惊讶地发现,国际私法这门看似冷峻的学科,竟然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作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法律适用、管辖权等问题,但这些讨论并非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而是紧密结合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实际案例,例如跨境婚姻、国际贸易、海外投资等等。这让我意识到,随着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法律不再仅仅是国家内部的事务,而是需要跨越国界,寻求更广泛的共识和协调。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论文集展现出一种对传统法律思维的反思和突破。作者们并没有简单地套用既有的规则,而是积极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试图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法律体系。他们借鉴了东西方不同的法律思想,例如中国的“和”文化、日本的“信义诚实”原则,将其融入到国际私法的研究中,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以及对多元文化价值的尊重,正是这本论文集最可贵之处。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文化读本,值得每一个关注全球化发展的人士阅读。

评分

这本书读起来,与其说是学术论文集,不如说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的纪念录。除了那些严谨的法律分析和精辟的理论探讨,我更被其中蕴含的师生情谊和学术精神所感动。每一篇论文,都饱含着作者们对陈隆修教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他们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向这位恩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这种学术氛围,在大陆的法律界已经越来越稀缺。我们常常过于注重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而忽略了对学术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而这本论文集,恰恰展现了一种理想的学术状态:学者们不仅要追求真理,更要尊重师长,关爱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学术环境。它提醒我们,学术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发表论文,更是为了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学术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对未来的学术之路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是一个在大陆工作的法学研究生,之所以会关注这本来自台湾的论文集,是因为我一直对两岸法律交流抱有浓厚的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台湾学者在国际私法研究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优势。他们不仅继承了西方国际私法的精髓,还结合了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和文化背景,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观点。 例如,在讨论跨境婚姻问题时,台湾学者更加注重对当事人情感和家庭关系的保护,强调法律的灵活性和人道主义精神。这与大陆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此外,论文集对国际商事仲裁、跨境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认识到,两岸法律研究各有千秋,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国际私法的发展。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台湾法律的窗口,也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