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佛教修行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白象文化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8/05/01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开辟一条不必依赖信仰的实证法门,发现生命和世界的真相,从而解脱烦恼。
◎提供佛教不共外道的核心义理与实证法门祕笈,直接接受正法佛教的薰陶。
◎提出认识和求知方法的原则,让人以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证得世间学问和出世间的智慧。
◎真如三昧是修学实证佛教最重要的事,以作为大乘见道的基础,直到究竟成佛。
宗教学博士、佛法明师吕真观,继《文艺佛心》以小说、电影、歌曲开方便门引领大众亲近佛法哲理后,一本正典的佛学论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阐述佛教的基本概念、认识论与方法论、修行法门、重要观行,让人长驱直入真如三昧的修习法要。
佛教的核心是实证,注重实证,便容易证果!
依证果的难易,可以区分三种佛教。能让许多人证果的教法称为正法佛教,正法佛教注重实证,因此也可以称为实证佛教。只有少数人可以证果的教法称为像法佛教。没有人能证果的教法称为末法佛教。
佛教特别注重四依和三量,遵循四依三量才能证果!
三量中最重要的是现量,也就是亲证,
必须蒐集足够的证据让自己不再怀疑,才能解脱烦恼。
能够依循四依三量的人,服顺真理,在真理面前抛弃自己的偏见和执着,
只要碰到正法佛教,便能很快改正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证得果位。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吕真观
诚信爱心家园董事长,《实证佛教通讯》发行人。
1961年出生于台湾省桃园市,着有专书《禅宗的开悟与传承》和《实证佛教导论》,发表《寒山子的唯识体证》及《佛教的论证方法和解脱的原理》等论文。
1979年开始阅读佛经与禅门典籍并到处参访知名禅师。2006年毕业于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随后三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主修宗教学,2009年毕业,获颁哲学博士学位。一生都在探寻真理,如今仍在继续着永不止息的旅程。
实证佛教修行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自序──骑狮骑象的菩提勇士
第一章 佛教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佛、法、僧
法
佛
僧
第二节 能生与所生
万物生成的理论
经教依据
不生不灭
真妄和合
第三节 世俗谛与胜义谛
如所有性与尽所有性
声闻乘住于胜义谛
几个重要的原则
第四节 正法、像法、末法
正法佛教
像法佛教
末法佛教
三期佛教
第五节 实证佛教
信仰与实证
实证佛教宣言
佛教要求的实证
信仰的佛教
哲学的佛教
第二章 佛教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第一节 佛教的认识论
现量
比量
正教量
非量
第二节 佛教的方法论
依法不依人
依义不依语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依智不依识
第三章 修行法门
第一节 修行的次第
第二节 戒律
三种戒律
在家居士的戒律
五戒
自慰不违反五戒
适合现代人的戒律
第三节 两种入手方便
从禅定入手
从观行入手
第四节 观行法门
只听一次法就证初果
善知识因缘
障碍见道的三种烦恼
两种错误观念
正确的观行方法
第四章 声闻法的观行
第一节 声闻法概述
苦苦、坏苦、行苦
六见处
第二节 色蕴的观行
色蕴的定义
组成物的无常
四大种的无常
无常即苦
色、声、香、味、触
第三节 受蕴的观行
受蕴的定义
受蕴的无常
第四节 想蕴的观行
想蕴的定义
想蕴的无常
第五节 行蕴的观行
行蕴的定义
行蕴的无常
第六节 识蕴的观行
识蕴的定义
识蕴的无常
第七节 常住法的观行
常住法「我」
六道轮回和因果报应
轮回中不变易的我
问与答
第八节 断除三缚结
我见
疑见
戒禁取见
写修行笔记
第五章 略述因缘法和大乘法的观行
第一节 因缘法概述
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处
触
受
爱
取
有
生
老死
第二节 大乘法概述
大乘法实证的内容
能藏、所藏、执藏
真妄和合
第六章 真如三昧修习法要
第一节 以般若慧为所缘的定学
闻所成慧
思所成慧
修所成慧
分证解脱
三种般若
第二节 心经所说的般若智慧
观自在
般若波罗蜜
四种涅槃
五蕴皆空
诸法空相
无智亦无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三节 真如三昧及其功德
一大事因缘
广义与狭义的真如
修习真如三昧的方法
真如三昧的功德
第四节 修习真如三昧的要诀
因闻思成熟而发起真如三昧
修习真如三昧的遮障
修习真如三昧的口诀
问与答
第五节 大乘见道永不退转
大乘见道的定义
破参而没有转依
成佛的唯一法门
善知识的护持
如理正念真如法
有法及法
入流亡所
巩固大乘见道功德
第七章 最后叮嘱
勇发普贤行愿总摄戒行
安住真如三昧深入禅定
遵循四依三量增上慧学
三乘的开悟与见道
实证佛教研究中心
图书序言
第二章 佛教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第一节 佛教的认识论
佛教的认识论是三量:现量、比量和正教量。现量的效力高于比量,比量的效力高于正教量。不符合事实的,则称之为非量。
现量
知识依其来源分类,分别是现量、比量和正教量。什么叫现量?现量,就是现前观察所得的知识,以及以此为基础所做的逻辑推论。此处所谓的逻辑推论,包括演绎法(可以百分之百确定的推论),以及归纳法(几乎可以百分之百确定的结论),但是不包括不十分肯定的推测与臆想。
比方说我现在把这本书拿起来,你看到这本书上面有写字「实证佛教导论」,这个是现量境界。但人类的知识不能只靠现前观察,必须透过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才能架构整个知识体系。佛教也是这样的,把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都视为现量,经教证据是《缘起圣道经》。
这部佛经记载,佛陀曾经说:「我复思惟:由谁有故,而有老死,如是老死复由何缘?我于此事如理思时,便生如是如实现观:由有生故,便有老死,如是老死由生为缘。」佛经在这里讲,世尊过去世现观缘起,他从老死这一支往前逆推:「人为什么会老,为什么会死?」既然有这个现象的话,一定有一个原因,这个时候他就发现:「如果没有生的话,就不会有老死。」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他要观察很多现象?
假设我观察一万个人,观察一万只蚂蚁,或者是把这些事例加起来周遍地观察,发现如果没有出生就不会死,或是只要有人出生了他就一定会死,这两件事情统统都确定了,这个叫做归纳法。你看过这么多现象,你把它归纳成一个规律「凡有生必有死」──只要有出生就一定会有老死。但这个地方有个大问题:「你又没有看过所有的事例,你怎么知道『凡有生必有死』?」佛陀也是一样啊!未来的人还没有出生,他怎么知道未来的人只要有出生就一定会死,还没有发生的事谁能够现前观察呢?不可能!所以他是观察很多很多的事例归纳起来,然后得到这个结论,这个就是逻辑归纳法。
图书试读
None
实证佛教修行方法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实证佛教修行方法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实证佛教修行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实证佛教修行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