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工程履约管理100问

公共工程履约管理100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公共工程
  • 履约管理
  • 工程管理
  • 合同管理
  • 风险管理
  • 质量控制
  • 进度控制
  • 成本控制
  • 招投标
  • 建设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公共工程因为金额庞大,涉及之工程技术及法律问题纷杂,以致工程争议层出不穷,公务员动辄得咎。坊间相关书籍大多从上位的法律层面探讨,对工程人员而言太过艰涩不实用。本书完全自基层人员实务上着眼,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企图解答公共工程自决标后一直到竣工验收完成所会遇到的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挑战、策略与未来展望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可持续利用这一复杂而前沿的议题。随着地面空间日益稀缺,向地下要发展空间已成为全球特大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本书聚焦于地下工程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的各个关键环节,旨在为城市规划者、工程师、政策制定者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前瞻性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导。 第一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基础理论与规划框架 本部分首先界定了城市地下空间的概念范畴,剖析了其区别于传统地下工程的独特性——即多层次、多功能复合利用的综合性特征。我们详细阐述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三维地质模型的地下空间资源评价体系,强调了在资源评估中对地质适宜性、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需求的综合考量。 规划层面,本书提出了“以人为本、适度超前、分级管控”的地下空间开发指导原则。内容涵盖了地下空间功能分区的策略,例如交通枢纽、公用管线廊道、应急避难场所及商业休闲空间的协同布局。特别关注了在规划初期如何通过风险评估,识别并规避潜在的地质灾害和工程连锁反应。我们还引入了国际上先进的“多维城市规划”理念,探讨了如何将地下空间的开发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律和技术框架之中,确保其与地上系统的有机融合,避免“地下孤岛”现象的产生。 第二部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下工程技术创新 地下工程的实施往往面临极端复杂的地质条件,包括软弱土层、高水压、断裂带及城市既有基础设施的密集干扰。本书的第二部分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在深基坑工程、超大断面隧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UIG)建设中的技术突破。 针对深基坑支护,我们详细分析了新型复合型支护结构的应用,如地下连续墙与内支撑系统的优化配合,并引入了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地层沉降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在隧道工程领域,重点阐述了TBM(隧道掘进机)在复杂岩层中的适应性技术,如泥水区域的平衡控制、超前地质预报的精度提升,以及针对性地解决隧道衬砌的抗渗和耐久性问题。 管廊建设作为城市韧性基础设施的关键,本书不仅关注了标准的预制化施工工艺,更着重探讨了在既有复杂地下环境(如穿越既有地铁、高压燃气管道)时的非开挖技术应用,如定向钻穿越、微型隧道技术等,强调了管廊的模块化设计和未来可维护性。 第三部分: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地下空间的价值实现依赖于高效、安全的运营管理。本书将运营安全视为地下工程可持续性的核心要素。内容涵盖了火灾防控、通风排烟、人员疏散和结构健康监测(SHM)四大支柱。 在火灾安全方面,我们超越传统的被动防御,探讨了基于物联网(IoT)的智能火灾早期识别和快速响应系统,包括针对不同地下空间类型(交通隧道与大型地下商场)的定制化应急预案和疏散路径优化算法。结构健康监测技术部分,详细介绍了光纤传感、声发射技术在长期服役中的应用,如何从“事后维修”转向“预测性维护”。 运营管理还包括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ALM)。从设计阶段的BIM(建筑信息模型)导入,到施工阶段的数字化交付,再到后期设施设备的智能化运维,本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数字化管理流程,旨在最大限度延长地下设施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并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 第四部分:环境影响、风险管理与社会效益评估 地下空间开发对区域水文地质环境、地表沉降和既有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挑战。本书专门开辟章节,系统分析了地下工程对区域地下水位的扰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回灌和生态补偿措施,以维持区域水文平衡。地表沉降控制是城市工程中的“红线”,我们细致梳理了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和主动干预技术。 风险管理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我们构建了多层次、多尺度的风险矩阵,涵盖了地质灾害风险、运营事故风险、乃至极端天气(如城市内涝)对地下设施的影响风险。本书强调了跨部门协同的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确保在突发事件中,地上地下系统能够协同运作,最大化保障公众安全。 最后,本书探讨了地下空间开发带来的综合社会效益评估,包括对城市功能结构优化、交通效率提升、以及对城市气候韧性增强的长期价值的量化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地下空间开发从单纯的工程行为向更高层次的城市战略转型。 本书旨在通过严谨的学术论证和丰富的工程案例,为推动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高质量、可持续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技术指引。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宗文


  现 职
  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处建筑科科长

  学 历
  逢甲大学建筑工程学学士

  经 历
  96年专技建筑师高考及格
  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新建工程处助理工程员、工程员、帮工程司、工务所主任
  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处正工程司兼股长

图书目录

推荐序/詹荣锋
自  序

PART 1 万事起头难 先看得懂手上的文件
Q1 工程已经决标了,我拿到一大本工程预算书,不知道该怎么看才可以快速抓到重点?/3
Q2     常常听到工程管理费,那是什么?什么时候会用到?/7
Q3 翻开工程契约,厚厚一大本,到底要从何看起呢?/13
Q4 听说单价分析表是仅供参考,真的是这样吗?那么详细价目表呢?和单价分析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7
Q5 在权责分工表中及各种文件中,有核定、核备、备查、存查、审查、审定等各种工作名词,看起来都很像,他们的差别为何?/21
Q6 开口工程契约和一般工程契约的差别是什么?/26
Q7 翻开监造技术服务契约,重点在哪里?该从何看起?/29
Q8 建筑师与技师,工作上关系很密切,但是业务范畴又似乎有很大的不同?请问他们的差别及关联在哪里?/32
Q9 在履约过程中,承揽厂商与监造单位的技师,都适用「公共工程专业技师签证规则」吗?签证和签署,又有什么不同?/36

PART 2 有备而无患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Q10 委託监造现场人员的选核机制是什么?/43
Q11 开工前主办机关可能的界面协调有哪些?承办人要注意什么?/46
Q12 机关审查监造计画时有什么要注意的?/49
Q13 机关审查整体品质计画时有什么要注意的?/53
Q14 机关审查整体施工计画时有什么要注意的?/56
Q15 基地里的树木,一定都要移植吗?该怎么移植?/59
Q16 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开挖土石方的处理方式好像不同?为什么?该怎么区别?/63
Q17 基地底下挖出了垃圾该如何处理?/66
Q18 营造业法中有关专任工程人员与工地主任,其工作内容到底差异在哪儿?/70
Q19 承办人员审查厂商提出之营造工程保险单应该注意什么?/75
Q20 绿建筑和智慧建筑标章的规定好多,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基本架构是什么?/78
Q21 决标之后,什么时候开工比较适合?/83
Q22 突然被交代要办开工典礼,完全没有头绪,怎么办?/86

PART 3 好还要再更好 品质管理怎么做
Q23 监造报表及施工日志内容是不是一定要相同?/93
Q24 契约条文不清楚,谁有解释权?设计图不清楚是由设计单位释疑,还是由厂商绘制施工图釐清,应如何定义?/98
Q25 真的搞不清楚材料及设备资格文件审查要检附些什么?/104
Q26 请问正字标记免验是什么时候才用得到?/107
Q27 同等品、替代方案、替代工法各是什么意思?有差别吗?/110
Q28 工程的材料设备种类这么多,哪些要做检验哪些不用?检验的标准是什么?/113
Q29 材料设备检验的流程细节及该填的表格是什么?/117
Q30 监造执行施工检验非常严格,厂商一直抱怨,工进实在推动不了,该怎么办?/121

PART 4 恨铁不成钢 施工管理怎么做
Q31 什么是工程司?与监造单位有何不同?两者在工程期间能起什么作用?/127
Q32 为什么大部分工程都是委託监造,如果突然被指示自办监造,该如何执行才好?/133
Q33 工地里会议及会勘纪录该怎么写比较妥当?/137
Q34 该怎么管好共同投标厂商?/141
Q35 机关承办人要怎么样才能轻松的管好工地?/144
Q36 工地里安全与卫生管理大家都说很重要,但厂商似乎相当漠视,该怎么办?/148
Q37 厂商十分不听话,想给点惩戒,但契约内找不到适用的罚则,该怎么罚?/152
Q38 我想要罚监造但又觉得罚太重了不太好,怎么办?/157

PART 5 看别人做一定比自己做容易 铺天盖地的督工
Q39 公共工程会遇到多少施工督导?督导对工程有帮助吗?/165
Q40 审计机关究竟是在做什么的,为什么执行公共工程要那么重视他们的意见?/168
Q41 施工品质查核该怎么准备才会拿高分?查核真的有助于公共工程品质提升吗?/173
Q42 收到民众陈情案,怎么回复都不满意,该怎么办?/177
Q43 因为厂商施工有民众受损害申请国家赔偿,听说国家会转而向承办人要钱,我该怎么做?/181

PART 6 推动工程的燃料 精准的付款机制
Q44 预付款是什么?厂商在工程中段申请,可以给付吗?/187
Q45 工程款的估验付款进度一直不理想,厂商和机关互相指责,问题出在哪里?/191
Q46 营造工程物价指数在工程执行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96
Q47 厂商申请估验计价应检附的文件有哪些,为什么每个地方要求的都不大一样?/200
Q48 履约期间遇厂商申请非契约内项目支出时,如何处理?/204
Q49 机关里的会计人员对工程执行百般挑剔,凭什么,可以把会计废除掉吗?/207
Q50 预算执行率是什么?要怎么做才能达标?/211

PART 7 一人一把号 难上加难的变更设计
Q51 变更设计相关的规定好多好乱,有很快能够理解变更设计的入门介绍吗?/217
Q52 工程契约中有关契约变更的条文很难懂,该怎么解读?/222
Q53 听说「各机关办理公有建筑物作业手册」有关变更设计的内容还不错,可以依据使用吗?/227
Q54 厂商施作结果被发现与原设计略有差异,该不该办理变更设计?如何办理?/231
Q55 可以给我变更设计的标准流程吗?/235
Q56 变更设计的文件好难做,有比较简单的方法吗?/241
Q57 变更设计追加或追减数量超过30%该怎么议价?/247
Q58 契约变更该怎么与厂商议价?议完价后应该以什么样的比例调整单价?/251
Q59 变更设计大家都办得不顺利,很可能是制度上的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革?/256
Q60 设计单位、监造单位在变更设计过程中的角色是什么?/260
Q61 事情做得好好的,为什么一定要监办?上级机关又是作什么的?对工程有什么帮助?/264

PART 8 被时间追着跑 围绕工期的诸般问题
Q62 请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检讨工期?/271
Q63 不计工期与展延工期的差别是什么?/275
Q64 气候因素对工期影响,该以什么标准去认定?/279
Q65 工期展延后,厂商竟来要求给付管理费用,合理吗?/283
Q66 工程进度落后要中止估验计价,但厂商认为没有落后那么多,如何处理?/287
Q67 厂商进度落后,该怎么追进度?如果是厂商本身财务出现状况,分包商不愿施作,该怎么继续下去?/291
Q68 试问竣工的标准该怎么认定?/295
Q69 工程逾期的罚款为什么订得这么重?实际上该怎么计算?/299

PART 9 所有的问题都逃不了 结算验收的难题
Q70 厂商都按图施工了,但使用执照申请不下来,怎么处理?/305
Q71 竣工后才发现结果不够理想,打算增补某些项目改善,但来不及变更设计,该怎么执行?/310
Q72 竣工后到验收应该间隔多长时间才算合理?难道不能在竣工后马上验收吗?/313
Q73 竣工图有什么功用?竣工图和设计图有什么差别?/317
Q74 厂商在验收前应交付的结算文件有哪些?/321
Q75 契约数量、设计图说数量、实作数量、结算数量、竣工图说数量有什么差别?/325
Q76 请问各种结算方式的差别为何?/329
Q77 使用单位急着要使用但来不及办理验收,可以办理部分验收或分段查验吗?选择哪个较为适当?/334
Q78 初验是什么?为什么验收前还有个初验程序?可以取消掉吗?/339
Q79 主验人员裁量标准过于宽松或过于严苛,或逾越了主验人员的权责,该怎么协助主验人员完成验收?/343
Q80 减价收受的条件是什么?施工期间可以减价收受吗?/347
Q81 验收时如果丈量、清点现场施作数量与结算明细表数量不同,接下来该怎么处理?/351
Q82 验收后什么时候应办理移交接管?该准备什么文件?接管单位如果坚持不接管该怎么办?/355
Q83 我是学土木的,对机电设备一窍不通,该怎么办理机电设备的安装及结算验收?/359

PART 10 有开始就有结束 如何顺利结案
Q84 填具工程结算验收证明书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365
Q85 工程尾款怎么计算?将工程尾款拨付给厂商,还得办理哪些工作才算是结案?/370
Q86 请问技术服务契约该怎么验收、怎么结案?/375
Q87 厂商保固期间发现瑕疵,该怎么处理?如果保固期已过了才发现瑕疵,能要求厂商改善吗?/380

PART 11 好聚而不能好散 履约争议处理
Q88 该以什么样的策略面对公共工程履约争议事件?/387
Q89 该以什么样的策略面对厂商提告?/391
Q90 工程如果不幸走到终止契约、重新发包,有什么要注意的?/394
Q91 厂商违约情况已超过担保金额,如何向厂商求偿?/398

PART 12 让设计与施工合为一体 统包工程
Q92 试问统包工程与一般传统工程有何不同?/407
Q93 统包工程如果投标厂商仅有一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411
Q94 统包工程的设计管理如何执行?/415
Q95 统包工程之价金详细表内容是否须鉅细靡遗?在估验计价时能发挥什么作用?/419
Q96 统包工程契约范本中有关「调整流用」以及「移作他用」看起来很像,具体该怎么执行?/424
Q97 统包工程契约变更架构为何?与一般传统工程有何差别?具体该如何执行?/428

PART 13 到底要懂多少才能办工程 公务员的困境
Q98 公共工程的主办机关承办人应具备的能力包含哪些?/435
Q99 请问办理公共工程各类公文写作的诀窍是什么?/439
Q100 公共工程现行制度似乎还有不少问题,有什么建议?/443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公共工程的推动,首重在兴利达成公共利益,讲求的是公平合理、团队合作与工程伦理,但过程往往面临依法行政、无法援例、适法变通的抉择与挑战,尤其是防弊紧箍咒随伺在侧。常言,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但如何克服困难,发挥专业能力、整合团队运作,完成社会责任,着实不易。本书的目的即在协助工程界朋友达成此目标。

  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处主管业务主要为道路、桥梁、公园兴辟或改建,从企划、用地、土木设计到工务履约管理,涵盖工程执行全生命週期。此外,代办市府各机关不同类型建设,举凡学校、图书馆、运动中心、停车场、活动中心、行政大楼、市场、医院、托幼托老、生命纪念馆等,由静到动、从生到殁、包罗万象、无役不与。

  这些工程建设往往会面临各种严厉挑战,包括上级长官要求计画加速推动、工期缩短、绩效第一;委託代办或使用单位要求预算管控、需求CP值超标;研考查核督导单位要求进度、职安、品质均能完美理想达标。但工程同仁实务执行的环境却往往是,预算有限、需求无限、用地取得困难、基地条件不佳、介面复杂、变更不断、天候不佳却又得依限完工。同仁即便面对各项工程挑战,仍鼓起勇气勇往直前,克服万难,完成社会责任。只是使命必达过程,又得面对后续审计、监察稽核、查核督导,包括採购法、品管查核、职安法、刑法图利罪等防弊机制重重关卡伺候。在此环境下,如何兼顾兴利、落实工程伦理,达成公共利益目标,善尽社会责任,永远是参与工程的有志之士必须面对的困境。

  宗文兄目前任职于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处建筑科科长,是极为优秀且颇具公共工程履约管理经验的主管同仁,也是我们的好同事。面对前述遭遇的工程难题,能够条理分明、耐心地抽丝剥茧,发现问题本质,援引法令规则,旁及实务案例,找出有效的解决之道,协助同事解决于各个不同类型工程,不同履约阶段,面对良莠不齐的厂商,可能发生的各种工程疑难杂症。

  本书是宗文兄在公暇之余,将各种公共工程履约管理过程可能发生疑义,以亲身经历与体验,及协助同仁处理之心得,有系统的从开工到完工,从工程契约、预算书图到变更文件,从内业文书到外业进度及品质管理,从竣工结算到验收移交接管,从业主、设计、监造到厂商立场观点,以及传统与统包工程等执行差异,鉅细靡遗地将问题争点列出,参考中央採购法令、条例、规范,或地方执行契约范本、要点、规则,深入浅出分析比较,提出有效的管理与实务作为,或独到解决对策或建议,将之汇集整理成册,提供工程界的朋友参考,可说是功德无量。尤其是年轻新进的工程新血,更可以透过此书,快速且深入的了解工程履约管理常见的各种问题,包括实务工程处理要领与诀窍等,并获得解决建议。因此,特别推荐此书给各位好朋友,相信此书一定会成为您公共工程履约管理过程中最佳的教战手册。
 
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处处长
詹荣锋
2018年5月

自序

  笔者为公务员,民国96年考试录取即踏入公共工程这行业,从台北市转战新北市,迄今已迈入第十二个年头,不能算是新手,也称不上资深,对于像公共工程「履约管理」这样大的议题,本来是轮不到笔者来说三道四的。但这十多年来笔者观察公共工程的种种奇特现象,亲身感受到从业人员的困惑与愤慨,这激起了笔者自学生时代就好舞文弄墨的习性,当经验及眼界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地会透过写作来挖掘问题并试着解释、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有此一书。

  现今公共工程最大的盲点,在于绝大部分的人,包含一般民众、公务人员、工程专业人士、民意代表乃至调查监察审计人员,均错误地将工程视为类似工厂输送带的生产方式,输送带能极有效率且品质稳定的持续产制;而在产线上投入多少资源,会获得多少数量的产品是完全可以事先估计的。这形成了一种迷思,既然工程像是工厂在制造产品,理应可以非常精确而不会出错,如果善加利用「管理」的手段,定然可使公共工程达到「更快、更好、更经济」的目的。

  于是乎许多聪明的脑袋,为了促使公共工程向上提升,一路朝着有效「管理」的方向去思索,订立了数也数不清的规章制度、一层再加一层的监督机制。但是公共工程只靠管理及监督真能向上提升吗?笔者是存疑的。理由在于,工程的组成项目固然有其机械化、商品化的成分,但从整体来看,无论设计或者是施工,「做工程」这件事本质上仍是一种专门的「技艺」,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就像同一位雕刻师傅一辈子也雕不出两尊一模一样的雕像,每一件工程都是独一无二的。做工程不是在烤土司,不是在泡泡面,不是复制再贴上,所以不应该等同于工厂产制商品,工程的技艺是需要琢磨才会发亮的。

  但在许多公共工程管理者及监督者的观念中,工程没有技艺可言,工程只有冷冰冰的时间、数字及程序,当产能达不到预期,想的、做的只有加强管理及监督的力道,而被管理者,也就是真正在做事、真正身怀技艺之人,只能忙着排除管理/监督者制造出的障碍,或者闪避着管理/监督者的干扰,好腾出空间及时间来,才能专注于工作本身。

  本书梳理出的一百则问题,都是基层公务员面对公共工程如汪洋般的管理机制,求助无门下一再提出来的疑问。笔者试着将各类型的问题分门别类、抽丝剥茧,提出个人见解及论述,协助基层的公务员排除、克服公共工程现行管理机制制造的困扰。但不光是公务员,这些疑问应该同样困惑着民间设计、施工、监造、专管等涉足公共工程各领域的从业人员。其中许多问题都极为实务,故以往少见有人曾经探究。因相关资料匮乏,笔者根据个人有限经验分析论述,不免强作解人,若有过于武断或不周延之处,均属个人见解,绠短而汲深,敬希各方不吝指正。

  感谢元照出版公司对本书的大力支持;另笔者在工程业界曾受到许多前辈及优秀的同仁启发,没有他们,笔者难以成就此书。包含菜鸟时期给予指导的陈乃城建筑师;接下来踏入公门台北市政府新工处北区工务所:翁复中主任、范世强主任、谢哥、丽珠姐、宗仪、志龙、明华、文志、富杰、永吉、文吉、志平、冠廷;在社子大桥一同奋斗的台湾世曦张英发经理、春原营造粘进发经理;之后转战新北市政府工务局:朱惕之局长;新工处詹荣锋处长、王益翔副处长、周志峰副总工程司、李仲昀主任秘书、邬豪中科长等,以及建筑科的兄弟姐妹们。在此特予志谢!
 
黄宗文
2018年5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公共工程履約管理100問》簡直就是一本「現場寶典」!身為一個在工程現場打滾了十多年的技師,我最常遇到的就是各種突發狀況,尤其是跟履約管理有關的。從開工前的協調、施工過程中的品質、安全、進度管控,到驗收、保固,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學問,也充滿了挑戰。 很多時候,我們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和實際現場的狀況,會有很大的落差。而履約管理這塊,更是細節繁多,牽一髮而動全身。過去,我們遇到問題,常常只能靠經驗,或是向資深前輩請教。但經驗有時候會帶有個人的主觀判斷,而且不是所有問題都能套用同樣的解決方案。 這本書的「100問」形式,實在是太有幫助了!它就像是把我們在現場腦袋裡閃過的各種疑問,都預先幫我們問了出來,並且給出了一個非常專業、而且是基於法規和實務經驗的解答。它不是那種空泛的理論,而是直接針對我們在現場會遇到的具體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變更設計」、「價金調整」、「工期展延」這些常見的爭議點,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討。這些都是影響工程成本和進度的關鍵,也是最容易引起爭議的地方。書中詳細解釋了如何判斷變更設計的合理性、如何計算變更價款、以及如何申請工期展延等等,並且引導我們思考其中的關鍵因素。 此外,書中對於「安全衛生」和「環保」等面向的強調,也讓我印象深刻。這不僅是法規的要求,更是我們作為工程從業人員的責任。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考框架,讓我們能夠在日常工作中,將這些重要的議題融入履約管理中。 總之,這本書不僅對於新手工程師有極大的幫助,對於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也能提供新的觀點和更扎實的依據。它就像是我們在工地上的「定心丸」,讓我們在面對複雜的履約管理時,能夠更有信心、更有方向。絕對是每個工程人的必備參考書!

评分

這本《公共工程履約管理100問》真是我的救星!身為一個負責工程採購的公務員,履約管理絕對是我工作中壓力最大的部分之一。每次招標案一結案,進入履約階段,各種狀況就開始層出不窮,從廠商的施工計畫、材料設備的進場、工程品質的查驗、到工程款的支付,每一個環節都像是在走鋼索,稍有不慎就會惹來麻煩。 過去,我常常需要翻閱大量的採購法規、解釋函令,甚至還要請教同事、長官,有時候一個問題就要花好幾天的時間去釐清。但這本書的出現,就像是把所有這些零散的知識,都濃縮成了一本精華,而且是以「問答」的形式呈現,實在是太貼心了!它直接點出了我們在實務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問題,然後給出了一個非常清晰、專業的解答。 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爭議處理」和「契約變更」這兩個部分的詳盡說明。這兩個環節常常是工程糾紛的重災區,如何合法、合理地處理,對於保護機關的權益,同時也兼顧廠商的權益,是非常重要的。書中對於如何認定契約變更的必要性、如何計算變更價款、以及如何進行驗收等,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討,並且引用了許多相關的法規條文和判例。這讓我對這些複雜的程序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也更有信心去面對這些挑戰。 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平實易懂,即使是對法規比較不熟悉的同仁,也能夠輕鬆地理解。它沒有艱澀的學術理論,而是直接針對實務操作中的痛點,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這本書就像是我的「履約管理兵器譜」,讓我能夠隨時拿出來,找到對應的招式。 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對公務體系有用,對於第一線的營造廠商、監造單位,甚至是學術界的研究者,都能帶來很大的啟發。它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公共工程履約管理的全貌,並且提升整個工程產業的專業素養。我真心推薦給所有在公共工程領域努力的人!

评分

哇!這本《公共工程履約管理100問》真是太及時了!身為一個在營造業打滾多年的老兵,常常覺得工程上的眉角太多,尤其是在履約管理這個環節,眉來眼去的細節一堆,一不小心就可能踩雷。平常我們都是靠經驗,或是向資深同事請教,但這本書的出現,簡直就像是把經驗值濃縮成一本武功秘笈,而且還是針對性超強的那種! 想想看,從開工前的準備、施工中的進度、品質、安全管控,到驗收、保固,每一個階段都可能冒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像是工期展延的認定、變更設計的處理、價金的調整、施工日誌的填寫重點、甚至是契約爭議的解決途徑,這些都是我們在現場每天都在面對的課題。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是不知道「最標準」、「最安全」、「最合乎規範」的做法是什麼。過去我們可能要翻閱厚重的法規、期刊,或是花時間去請教專業律師或顧問,但有了這本書,很多疑問都能在這裡找到一個清晰、有條理的解答,而且是以「問答」的形式呈現,非常貼近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困惑。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例如「可歸責」、「不可歸責」、「情勢變更」等等,都做了非常具體的解釋,甚至搭配一些情境模擬。這對於我們這些非法律背景的工程人員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很多時候,我們只知道事情發生了,但不清楚為什麼,更不知道該如何主張權益或承擔責任。這本書就像是幫我們架起了一座橋樑,讓我們能夠更理解法規背後的精神,並且在實際應用時,能夠更有依據、更有信心。 而且,這本書不是那種死板板的學術論文,它用了大量的實務案例,有些甚至就是我們日常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情況。這讓我在閱讀的時候,能夠很有共鳴,也很容易將書中的知識連結到自己的工作經驗。它並非只是條列式的規則,而是透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引導讀者思考,並且提供多角度的解答。這表示它不只告訴你「是什麼」,更讓你理解「為什麼」以及「怎麼做」。 總之,這本《公共工程履約管理100問》絕對是工程界朋友們的必備參考書。不論你是初入行的菜鳥,還是資深的工程師、監造、承商,甚至是在機關擔任採購或管理職位的公務員,這本書都能為你帶來極大的幫助。它就像是你的私人顧問,隨時隨地都能為你解答履約管理上的疑難雜症,讓你不再為這些繁瑣的細節而煩惱,更專注於把工程做好。我已經迫不及待要把它放在我的辦公桌上,隨時翻閱了!

评分

這本《公共工程履約管理100問》真的讓我眼睛一亮!身為一名在公共工程領域多年的規劃與管理人員,我一直覺得這個領域的專業知識跟實務操作之間,有時候會有一層隔閡。我們在做政策規劃、預算編列時,很難完全預想到執行層面會遇到的種種狀況,尤其是履約管理的部分,常常是許多問題的源頭。 書中的「100問」形式,其實非常符合我們這種需要快速找到答案的人。畢竟,在處理實際的工程專案時,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去慢慢研讀厚重的法規條文,而是需要針對當下遇到的問題,迅速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案。這本書就好像一個「疑難雜症」的集散地,將所有可能在履約管理階段發生的常見問題,都一一攤開來,並且給予專業、清晰的解答。 我特別喜歡的是,書中不僅僅是單純地列出問題和答案,而是更深入地探討了每一個問題背後的邏輯與法規依據。這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需要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才能在實際決策時,更有信心,也更不容易被質疑。例如,關於工程變更的審核機制、物價指數的調整方式、或是工程延遲責任的歸屬,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議題,書中都做了非常詳盡的說明,甚至還會牽涉到相關的採購法規、行政程序法等。 此外,書中對於風險管理、品質確保、以及安全衛生等方面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在公共工程的執行過程中,這些環節的任何疏忽,都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框架,讓我們能夠系統性地思考這些問題,並且預先做好規劃與應對。它不是一本教你「投機取巧」的書,而是一本紮實地教你如何「依規辦事」、「規避風險」的工具書。 我認為,這本書對於提升我們公共工程的整體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幫助我們在實務操作中,能夠更貼近法規精神,減少不必要的爭議,並且最終確保公共工程的品質與效率。對於任何想深入了解公共工程履約管理的人,我都強烈推薦這本書!

评分

哇!這本《公共工程履約管理100問》真是太棒了!身為一個在工程顧問公司工作的技術人員,我每天都在第一線和工程的各個環節打交道。而「履約管理」這塊,絕對是工程執行中最複雜、也最容易出狀況的部分。很多時候,我們在設計圖說上做了很多努力,但進入施工階段後,各種各樣的「變數」就跑出來了。 這本書以「問答」的形式,實在是太貼合我們這種需要快速解決問題的工程師了。很多時候,我們遇到一個狀況,腦袋裡會冒出很多疑問,例如「這個狀況算不算契約範圍內?」「我們該如何要求廠商改善?」「如果廠商不配合,我們有哪些權利?」。過去,我們可能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查閱厚重的契約條款、工程契約範本,或是相關的技術規範。但這本書就像是把所有這些資訊,都整理得井井有條,而且直接切入我們最關心的問題。 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書中對於「品質管理」和「進度落後」的處理方式,有非常具體的說明。例如,如何正確判斷工程品質是否符合標準?發現品質瑕疵時,有哪些處理步驟?工程進度落後時,我們該如何要求廠商提出改善計畫?以及如果廠商無法在期限內改善,我們有哪些懲罰性的措施?這些都是我們在現場每天都在面對的實際問題。 而且,這本書不僅僅是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它會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背後的法規依據是什麼。這對於我們這些技術人員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們不僅要懂技術,也要懂管理,更要懂法規。只有理解了法規的精神,我們才能在執行中,更穩健、更有效率。 我認為,這本書絕對是每個在公共工程領域工作的人,都應該人手一本的工具書。它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履約管理中的各種問題,並且提供一個非常好的指引,讓我們能夠更有效地管理工程,確保工程的品質與進度。強烈推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