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序言
第一讲 宗教与宗教哲学简介
宗教是人类社会普遍的现象,我们随处可见庙宇、教堂等宗教场所,特定的宗教服装,与宗教有关的经典或诗歌,以及人在生病或死亡时举行的宗教仪式等。哲学则是一门专业的训练,在探讨宗教哲学之前,要先说明「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什么?
最早使用「哲学」这个名词,而且有具体的内容,是在古希腊时代。纪元前六世纪左右,希腊出现一些学者,他们从观察自然界开始,希望找出自然界背后更根本的元素,所以,哲学是一种思考的方法,在希腊文的原意是「爱智」(Philosophy)。人活在世上只能够爱好智慧、追求智慧,而不可能拥有智慧,因为智慧是属灵的(Spiritual)。「属灵的」一词在宗教界比较常见,代表身、心之上的另一个层次。智慧是属灵的,只有神才能拥有,人因为无法免于身体的干扰,只能努力接近智慧。人的认知活动,必须经由感觉,感觉需要以感官为工具,每个人的感官条件不一,因而也带来限制。人活在世界上,永远都有追求,但也常困惑于自己的追求,总是无法满意与满足。哲学作为「爱好智慧」,在西方开展出许多具体的内容。我们比较熟悉的哲学家有苏格拉底(Socrates, 469-399 B.C.)、柏拉图(Plato, 427-347 B.C.)、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中世纪以后,近代西方哲学家更是人才辈出。任何文化都有它的哲学,中国当然也有,如何理解「哲学」而不受限于古希腊的发展,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
哲学的运作: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
哲学在运作的时候,表现出三点特色:第一,澄清概念。我们与人交往时,要使用概念来表达和思考。同一个概念会因为人的教育背景、文化差异而产生歧义。譬如,中国人用「龙」来代表帝王、天子,西方人却用它代表恶魔。西方当代研究语言哲学的学派认为,人的问题来自语言含混,当概念得到澄清时,就能减少争论。不过,我们无法澄清所有的语言,只能尽最大的力量。哲学训练的第一个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譬如,我们要谈「宗教」,就要说清楚宗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