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珠诗文吟诵学二十讲

潘丽珠诗文吟诵学二十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分从诗文吟诵的主体论(吟诵者)、本体论(吟诵技能)、客体论(诗文作品)三面向,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论述诗歌吟诵的方方面面,有助于教师之教学、学生与社会人士之学习,更对于传扬中华传统文化深具意义!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潘丽珠


  一九五九年生于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1991);现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专任教授(1999年迄今)。

  曾任新加坡华文教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韩国启明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访问教授、台湾师范大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九年一贯国语文教材编审委员、教育部诗歌吟诵创意教学研究计画主持人、国科会「国中国文教师课程意识及教学实践研究」计画主持人、文建会「咱的诗歌──台湾学者诗歌吟诵专题网站」计画主持人、二○○七与二○○九年大学指定科考国文科作文阅卷副总召集人。着作《围攻错别字》于二○一一年获「好书大家读/优良少年儿童读物」奖。着有《现代诗学》、《清代中期梨园史料评艺三论研究》、《雅歌清韵──吟诗读文一起来》、《创意国语文教学活动设计》、《古韵新声──潘丽珠吟诵教学》、《阅读的策略》、《如何阅读一首词》、《如何阅读一首诗》、《情境式创意作文》、《青春雅歌》及《我的玉玩艺儿》等。
 

图书目录

自序  9

第一讲 诗文吟诵与阅读理解  1

第二讲 诗文吟诵的基本概念之朗读实践 9

一 声情艺术诗文吟诵的基本概念 10
二 朗读十二字诀及语调 13
三 课堂操作朗读的几种方法 15
四 朗读注意事项 15
五 朗读符号说明 16
六 示例:王冕的少年时代(画荷)朗读稿 17
七 朗读的教学策略设计 17

第三讲 团体朗诵的概念、技巧与实务操作 21
一 团体朗诵的技巧概念 21
二 课室之团体朗诵操作 23

第四讲 诗文声情教学 27
一 充分运用多元感官,提高学习效能 27
二 深入玩味鑑赏,掌握作品意境 29
三 创新教学活动,活络课室气氛 30
四 陶冶身心康健,提升人文素养 31
五 古典诗歌吟咏的具体实践步骤 33

第五讲 吟诵者审美创造的基本原理 37
一 迁移原理 37
二 置换原理 39
三 组合原理 40
四 汇通原理 41

第六讲 吟诵者审美创造的思维形式 43
一 形象思维 43
二 抽象思维 45
三 辩证思维 46
四 系统思维 47
五 发散思维 48

第七讲 散文朗读与诗歌朗诵比赛 51
一 散文朗读比赛 51
二 诗歌朗诵比赛 53
三 参加比赛最常遇到的问题 56

第八讲 吟诵的「套调」与教学示例 57
一 吟诵的「套调」 57
二 「套调」的教学流程与示例 61

第九讲 「平长仄短」的思辨 71

第十讲 诗文吟诵学习论 77

一 视觉与听觉共同运用,有助于学习与记忆 77
二 帮助学习者确实掌握文章的情韵与诗的音乐性 78
三 陶冶性灵,变化气质 79
四 使学习活动活泼生动,学生不容易分心 80

第十一讲 诗文吟诵策略论 81
一 什么样的诗歌作品 81
二 吟诵者的条件 82
三 活动的性质 82
四 听众的背景 83
五 场地的大小 84
六 人数的多寡 85
七 时间的长短 85

第十二讲 诗文吟诵「读」的方法论 87
一 审思全文内容与体裁,判断应该採用何种
声情以显现文章的情调 88
二 掌握好「节奏」的概念 89
三 「字、句间的紧连性」必须讲究 90
四 留心语句抑扬顿挫和轻重音的处理 92

第十三讲 诗文吟诵「诵」的方法论 93
一 个人朗诵的技巧 93
二 团体朗诵的技巧 94

第十四讲 诗文吟诵「吟」的方法论 101
一 「吟」诗的思考 101
二 「吟」诗的注意要项 103

第十五讲 诗文吟诵「唱」的方法论 107
一 常见诗歌之「唱」 107
二 「唱」需掌握的要领 110

第十六讲 现代诗歌声情艺术的表现形式 113
一 现代诗歌声情的表现形式之一:朗诵的形式与技巧  113
二 现代诗歌声情的表现形式之二:歌咏的方式 116

第十七讲 诗稿处理及示例 119
一 朗诵诗稿的处理原则及步骤 119
二 诗稿处理示例 122

第十八讲 诗文吟诵推广的观察、反思与建议 127
一 对学习者的观察 127
二 教学者的省思 129
三 对后继研究者的建议 130

第十九讲 〈儿时记趣〉朗读教学实践 137
一 教学活动设计 137
二 〈儿时记趣〉朗读声情教学纪录 138

第二十讲 影音互动式网路独立学习平台设计 145
一 前言 146
二 文献探讨 150
三 研究设计与实施 153
四 研究结果与讨论 158
五 结论与建议 179

参考文献 185
附件一 平台系统功能 187
(一)师生互动功能 187
(二)侧录学习状态 188
(三)学习笔记记录 188
(四)即时会议室 189
(五)影音课程的编修 190
(六)影音录制与互动 191
(七)档案传送 192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