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领导力

曹操领导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关于曹操,鲁迅曾坦率地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毛泽东也曾明确地讲:「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案要翻!」

  千百年来,无论民间还是官方对曹操多有贬损,就连唐代开国之君李世民,对曹操可谓是英雄惜英雄,曾极为赞许地评价说:「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匡正之功,异于往代,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但最后李世民给曹操下的结论仍是:「观沉溺而不拯,视颠覆而不持,秉钧国之情,有无君之迹。」可见,盛世时,人们谨防他;乱世时,人们抨击他。其实说到底,这些对曹操的贬损正说明他处非常之世,创非常之业,建非常之功,做出了别人想做但不敢做,或者连想都不敢想的大事。

  正如晋代史臣陈寿所着《三国志》所述:「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这里是以战国时代的申不害、商鞅、白起,以及汉初的韩信来比喻曹操。可见,无论人们喜不喜欢曹操这个人,但有一点必须承认,他是一位具有非凡政治、军事才能的雄杰。那么,曹操到底凭借什么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终成霸业呢?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的三国,是一个大动盪的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家,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生死大搏斗。「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三国的创立者,都知道人才对他们的功业极端重要。他们在争夺人才中争天下,在争夺天下中争人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三国的纵横捭阖、军事较量,是一场争夺人才的大战。「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夫争天下者,必争人才。」群雄逐鹿,众强争鼎,透过金戈铁马的纷争,刀光剑影的拼杀,最后看到是一场人才和人心的竞争和角逐。曾几何时,一些强大的割据势力如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刘璋等都如昙花一现,灰飞烟灭。尘埃落定,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其中,尤以曹操为最强。实践证明,谁吸引并凝聚人才,谁就能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获得优势,赢得主动。

  曹操的诗歌《短歌行》可以说是他聚拢人才的公开宣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寓意深沉的诗句,是他渴望人才的自然流露。人才来了,他欢快地唱:「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人才未到,他忧伤地唱:「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发现人才的所在,他禁不住: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面对天下人才,他郑重承诺:「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常言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曹操起于微末,一无显赫的家世,二无广大的地盘,最终凭着「天下之智力」成就了一番伟业。但是如此之多具备文韬武略的人杰为什么甘心为曹操效命呢?其实,曹操最大的资本就是他自己,就是他的雄才大略、他的英雄本色和他的领袖风范,这些综合起来就凝聚成巨大的「号召力」,这是他领导哲学的根本。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