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康德(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8/10/31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儒家是中国文化与哲学的主流,康德则建立了西方哲学第一个自律伦理学系统,两者都有深刻而完整的内涵,深远地影响了东、西方社会,至今力犹未逮。
中国传统文化以实践哲学为主,不长理论,西方哲学则以理论见长,实践哲学欠缺独立的地位,尤其是道德哲学,直到康德提出「自律」的原则,建立自律伦理学,才扭转了情势。康德对西方伦理学思考所造成的这种根本转向,被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因而与儒家思想间形成本质上的关联。康德从人所共有的道德意识出发说明道德的本质,儒家则主张圣人之道本乎人心,仁义道德不离人伦日用。东西方圣哲的思想,就在人最根本的道德基础上,如电光石火般地交会,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儒家与康德》(增订版)以论自律道德为主要论述的切入点,尝试阐明康德的「自律」观念并探讨儒家孟子的自律伦理学,比较康德的「幸福」概念与儒家的义利之辩。本书自初版以来,已超过四分之一世纪,在学界引发了不少讨论与争辩。「儒家与康德」这两项跨文化的主题迄今依然是中外学界的热门议题,值得继续开发。
新版除原有的五篇精彩论文,又收录作者两篇论文:〈从康德的实践哲学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及〈从康德的「道德宗教」论儒家的宗教性〉,并全面更新引用资料、修订标题与文字,以便于读者的阅读与引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明辉
原籍台湾屏东,1953年出生于台北市。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及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班)毕业。其后获得「德国学术交流服务处」(DAAD)奖学金,赴德国波昂大学进修,于1986年获得该校哲学博士。曾担任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副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广州)中山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目前为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合聘教授、国立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合聘教授。曾编辑《李春生着作集》(五册)、《徐复观杂文补编》(六册)。主要着作有《儒家与康德》、《儒学与现代意识》、《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当代儒学之自我转化》、《康德伦理学发展中的道德情感问题》(德文)、《儒家思想在现代中国》(德文)、《孟子重探》、《四端与七情──关于道德情感的比较哲学探讨》、《儒家视野下的政治思想》、《儒家人文主义:跨文化的脉络》(德文)、《儒学:其根源与全球意义》(英文),译作有H. M. Baumgartner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导读》、康德的《通灵者之梦》、《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未来形上学之序论》及《道德底形上学》。
儒家与康德(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原增订版序言
本书引用康德着作缩写表
导论
儒家与自律道德
一、前言/二、康德的「自律」概念/三、康德的自律伦理学/四、「自律」概念之开展/五、在什么意义下儒家伦理学是自律的?
孟子与康德的自律伦理学
一、前言/二、道德之绝对性/三、存心伦理学/四、形式主义伦理学/五、道德之普遍性/六、人格之尊严/七、道德之自律/八、意志之自由/九、孟子与康德的伦理学之基本差异/十、结语
再论孟子的自律伦理学
一、前言/二、康德「现象」与「物自身」的哲学架构是否适于诠释孟子的思想?/三、孟子是否有「自律」的思想?/四、孟子的「心」是否本于天而为他律?/五、朱子是否比陆象山、王阳明更理解孟子?/六、在什么意义下孟子的思想是「唯心论」?
孟子的四端之心与康德的道德情感
一、前言/二、康德早期伦理学中的道德情感/三、康德后期伦理学中的道德情感/四、意志与意念之区分/五、道德情感与道德主体/六、实践情感之理性化/七、后期康德的「道德情感」理论之难题/八、朱子对「四端」的诠释/九、朱子心性论的基本架构/十、朱子论心、性关系/十一、结论
从康德的「幸福」概念论儒家的义利之辨
一、孟子的「义利之辨」与功利主义/二、义利之辨不等于公利与私利之分/三、康德论「道德之善」与幸福/四、康德视「幸福」原则为实质原则/五、康德的「幸福」概念/六、康德视道德情感为经验原则/七、人有义务促进自己与他人的幸福/八、孟子「义利之辨」的哲学涵义/九、义利之辨先于公利与私利之分
从康德的实践哲学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一、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思想史背景/二、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形式意涵/三、康德论道德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四、借康德的理论诠释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五、「心即理」、「知行合一」与「致良知」三说的逻辑关联
从康德的「道德宗教」论儒家的宗教性
一、重新省思「儒学是否为宗教?」之问题/二、康德论「道德宗教」/三、从先秦儒学的转折看儒家的宗教性/四、从康德的宗教观所引发之批评看儒家的宗教性
余论
参考书目
一、中日文着作/二、西文着作
人名索引
一、中文人名/二、西文人名
概念索引
图书序言
重新省思「儒学是否为宗教?」之问题
「儒学是否为宗教?」这个问题一直是中外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此一问题之出现,可远溯至明末清初来华传教的天主教传教士之内部争论。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基于传教的策略,试图将儒学与耶教信仰加以融合;而为了弥合两者间的距离,他特别强调儒学不是宗教,使儒学不致与耶教教义产生直接的冲突。但利玛窦的继任者却修改他的策略,而引发了教会内部及教廷与清廷之间的「礼仪之争」。清朝中叶以后,中西文化开始广泛接触,「宗教」(religion)一词亦随之输入汉字文化圈,再度引发关于「儒学是否为宗教?」的争论。根据日本学者铃木范久的研究,最初以汉语的「宗教」二字来翻译religion一词的是日本人,见于1868年美国公使向日本明治政府提交的抗议函之日译本中;此一用法其后逐渐流行日本,并且为中国的知识界所採纳。
民初以来,由于受到启蒙思想及其所隐含的科学主义之影响,中国的知识分子往往将「宗教」与「迷信」相提并论,甚至等同起来。在这种背景之下,学者多半不愿将儒学视为一种宗教,而强调它是一种人文主义传统。唯一的例外或许是试图立「孔教」为国教的康有为及其追随者(如陈焕章)。但有趣的是,连康有为最重要的弟子梁启超都反对将儒学视为宗教,遑论立为国教。1902年初,他在《新民丛报》发表了〈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一文,在文中论述「儒学非宗教」之义。他在文中说:
西人所谓宗教者,专指迷信宗仰而言,其权力范围,乃在躯壳界之外,以魂灵为根据,以礼拜为仪式,以脱离尘世为目的,以涅盘天国为究竟,以来世祸福为法门。诸教虽有精粗大小之不同,而其概则一也。故奉其教者,莫要于起信,莫急于伏魔。起信者,禁人之怀疑,窒人思想自由也;伏魔者,持门户以排外也。故宗教者,非使人进步之具也。
图书试读
None
儒家与康德(增订版)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儒家与康德(增订版)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儒家与康德(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儒家与康德(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