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经典讲座 庄子:以自在之心开发无限潜能

傅佩荣‧经典讲座 庄子:以自在之心开发无限潜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老子开创道家思想后,庄子将之发扬光大,
  他生于战国时代中期,其思想讲求顺应时代变化,随遇而安,
  让自己免于外在的干扰和伤害。
  司马迁称庄子「其学无所不窥」,可见其博学多闻,聪慧异常,
  对各方书籍多所涉猎,以故事阐述精妙的人生哲理。

  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探究庄子的人生哲学与丰富的寓言。
  强调外化而内不化。内心与道同在,就可以与他逍遥而游。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傅佩荣


  民国三十九年生,上海市人。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傅佩荣教授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曾获颁教育部教学特优奖、大学生社团推荐最优通识课程、《民生报》评选校园热门教授等奖项,另外在学术研究、写作、演讲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作品深入浅出,擅长说理,曾获国家文艺奖与中正文化奖。

  着作甚丰,范围涵盖哲学研究与入门、人生哲理、心理励志等。

  着有《哲学与人生》、《转进人生顶峰》、《活出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莱顿》、《珍惜情缘》、《宇宙的舞者》、《向孔子学做人》等数十本。并重新解读中国经典,着有《究竟真实─傅佩荣谈老子》、《人性向善─傅佩荣谈孟子》、《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乐天知命─傅佩荣谈易经》、《逍遥之乐─傅佩荣谈庄子》、《止于至善─傅佩荣谈大学.中庸》、《孔子:追求人的完美典范》、《孟子:浩然正气与成功人生》、《老子:在虚静中觉悟人生智慧》与《庄子:以自在之心开发无限潜能》、《易经入门与国学天空》、《国学与人生》、《人生,一个哲学习题》等书(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图书目录

自序

主题一:人间患难深重
第一讲:深度虚无主义

自杀与杀人
富贵暗藏危机
但求明哲保身

第二讲:身体的困境
追逐生存所需,疲困不已
勾心斗角,欲望无穷
情绪复杂多变,难以安顿

第三讲:心智的茫然.
人类中心的价值观是虚妄的
本末倒置,轻重不分
卖弄智巧,错失大道

主题二:心斋与道契合
第一讲:心斋的修练

以「气」取代耳与心:虚
虚而待物,唯道集虚
虚室生白,展现光明

第二讲:顺从「不得已」
身体的变化:老,病,丑,怪
处境的压力:贫穷与委靡
算命的难题:吉凶依于欲望

第三讲:化解一切的执着
无情:不受好恶的干扰
无动于衷:天下人的毁誉
乘物以游心:当下自在逍遥

主题三:外化而内不化
第一讲:不与世俗争胜

和光同尘,不露锋芒
依循天下之大戒:命与义
随顺客观形势:顺人而不失己

第二讲:外化的祕诀
明白生死的常态现象
孝顺的初阶:敬,爱,忘亲
孝顺的高阶:使亲忘我,忘天下人,使天下人忘我

第三讲:内不化的快乐
悟道: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虚己以游世:与道为友
相忘于大道,永不干涸

主题四:从真实到美感
第一讲:以身合心:从技术到艺术

专注熟练而巧夺天工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忘适之适:一切安好

第二讲:以心合道:静与游
心如止水,水静则明如镜
精神生于道:在整体中,一无所碍
万物无一不可欣赏

第三讲:美感洋溢的生命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万物平等,依其个体而得到全盘肯定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图书序言



  值得做的事很多,但我一生做不了几件,值得念的书很多,但我一生念不了几本。因此,面对自己短暂的一生,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给一个说法」:我做这几件事,我念这几本书,以及我选择如何如何,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无异于探讨一个大问题:人生有什么意义?因为「意义」不是别的,而是「理解之可能性」。我过这样的生活,以这种方式与人来往,这一切作为是「可以理解的」吗?如果说不出所以然,也就是没有一个说法,那么,我的人生就谈不上什么意义,只是人云亦云,随俗浮沉,十六个字就讲完了:「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恩怨情仇,悲欢离合。」其他的大道理都只是风声吹过而已。

  面对如此处境,似乎只有一条出路,就是「爱好及追求智慧」,而这句话恰好是古希腊时代对「哲学」一词的原始定义。不过,我在此不是要介绍西方哲学,我要推荐的是与我们一样使用中文的,中国古人的哲学。虽说是古人,但一点也不老旧;他们使用古文,却依然照亮了今日世界。苏格拉底有一个年轻朋友,这个朋友借酒装疯,说出他对苏格拉底又爱又恨的心情:「他使我觉悟生命不该因循苟且,忽略自己灵魂的种种需要,迷失在政治往还的生涯中。我起初无法接受,掩耳疾走,背他而去。他是唯一使我觉得自己可耻的人。我曾多次暗咒他早早死了才好,但我又知果真如此,则我的哀伤将远远盖过我的欣喜。」

  「掩耳疾走,背他而去。」我好像也曾有过这样的念头,但针对的「他」是谁呢?不是别人,就是我在这儿要向大家介绍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并称为「中国四哲」,但我年轻时,只觉得他们难以亲近,也不易理解。孔子说话精简扼要,如念格言金句;孟子倡言仁政理想,结果落个好辩之名;老子看似很有见地,内容却是恍惚难解;庄子寓言常有巧思,让人感叹浮生若梦。我曾想过,如果没有这四哲,我们求学时会不会轻松一点?传统的包袱会不会减少一点?

  现在我明白了。如果没有他们,我的哀伤将远远胜过欣喜,甚至这一生只剩下十个字:重复而乏味,茫然过日子。读懂他们的文字,领悟他们的思想,实践他们的教导,品味他们的智慧,然后这才发现自己身为中国人,并且能够从小使用中文,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他们身处危机时代,虚无主义的威胁有如张牙舞爪的恶魔。孔子与孟子代表儒家,主张「由真诚引发内心行善的力量」,使价值的基础安立于人性中,如此可化解价值上的虚无主义。老子与庄子代表道家,主张「凡存在之物皆有其来源与归宿」,那即是作为究竟真实的道,如此可消除存在上的虚无主义。前者重视「真诚」,后者肯定「真实」,殊途同归但皆使人的生命展现明确意义,有如丽日当空,光明普照,而人生的喜悦与快乐也有如空气般自然遍存。

  我归纳儒家思想为四字诀:对自己要约,对别人要恕,对物质要俭,对神明要敬。至于道家,也有另一套四字诀:与自己要安,与别人要化,与自然要乐,与大道要游。这简单的八字心得,可以在这四本书中找到详细的说明。

  「孔孟老庄」四哲,每一位都是千年难遇的良师与益友。我研究中西哲学四十余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并了解这四哲的思想。我出版有关他们思想的书籍与有声书很多,现在这一套书原是一系列四十八讲的课程,整理成文字稿再经修订而成,所以内容浅显易懂,文字轻松可读,结构完整周延,论述一气呵成。不限时空,随手翻阅,压力不大,心得甚深。谈到「哲普」作品,目的不正是如此吗?

  本书之整理,要感谢叶莲芬小姐,她在中学担任烦忙的辅导工作之余,全力在短时间之内完成任务。天下文化出版社的编辑们也付出很大的心力,非常感谢。有关「孔孟老庄」四哲的原典与译文,请参考我在天下文化出版的《人能弘道》、《人性向善》、《究竟真实》、《逍遥之乐》。每次出新书,我都忧喜参半。喜的是心得可以与人共享,忧的是我还可以做得更好啊!

  摘自《傅佩荣‧经典讲座──庄子:以自在之心开发无限潜能》自序
 

图书试读

深度虚无主义
 
老子开创道家思想,由庄子继承并发扬。庄子生于西元前约三六八年到二八八年间,与孟子同时代,若是对照西方哲学思想的历程,约是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的亚里斯多德,以及稍晚的伊比鸠鲁学派。
 
我们了解老子的思想之后,可以将其应用在不同的时代。简单比喻,老子的思想就像公车车尾印的八个字─「保持距离,以策安全」,老子主张人要自我约束,从虚到静。庄子生于战国时代中期,因此要与世界保持距离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的哲学思想讲求的是人要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并随之而改变,且不让自己受到任何干扰和伤害。
 
《庄子》一书中最推崇的就是老子,并尊称他为古代的「博大真人」。老子是真人,代表很多人是假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老子穷其一生没有离开过根源,所谓的根源就是道,道是究竟的真实,一切变化最后都要回归于道。
 
司马迁认为庄子发挥了老子的思想,所以在《史记》中将庄子放在老子之后,然而司马迁对于庄子的描述不见得都适当,也不太公平。司马迁认为《庄子》十几万字(现存约八万字)的内容,大多没有事实根据,皆是庄子个人想像的寓言,且其目的是批判孔子等儒家学者。司马迁只举出三篇,〈渔父〉、〈盗跖〉、〈胠箧〉,前两篇属于杂篇,苏东坡认为是伪作,第三篇则属于外篇。〈胠箧〉意指把箱子捆得很紧,强盗把整个箱子拿走还怕你没捆紧,这是从相当批判性的角度来描述社会乱象。由此可知,对于庄子的着作,司马迁的看法并不够全面也不够完整。
 
《庄子》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内篇最能代表庄子的内在思想,也是真正的精华所在,七篇都相当重要,依序为〈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外篇是由内到外加以应用发挥,其中有两篇的重要性不亚于内篇,一是〈秋水〉,一是〈知北游〉;杂篇所阐述的内容较为混杂,不确定是否受到其他学派影响。总而言之,《庄子》算是庄子跟后代学者合作的成果。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