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帝国vs.西班牙帝国──
世界史上前所未见,两个完全相异的文明正面碰撞,
「印加」如何在帝国灭亡后仍持续保住命脉?
在安地斯山脉上形成的殖民地社会,如何与我们一般认为是主流的「世界史」接轨,最终诀别,脱离西班牙统治,实现了「没有历史主体」的历史化? 位在南美洲安地斯山脉上的印加帝国,留下了包括马丘比丘在内,无数令人惊叹的建筑遗迹。然而在一五三二年时,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仅靠着不到两百人的部队展开奇袭,便击溃了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数万人的大军。从此,印加帝国便逐步崩解。
在征服与融合孕育出的、多元的殖民地社会中,上演着各种人群彼此的共生和反叛。西班牙人、印加后裔、土生白人(克里欧优人)、混血的墨斯蒂索人、甚至犹太人与黑人,他们如何在动盪的「新大陆」上生存下去?
如果将「印加」纳入世界史的主流之中,那么印加史就不该随着帝国的瓦解而画下句点。只有将帝国的冲突,当成印加与西班牙两条历史发展线段的交错、揉合,才能理解「印加」留给安地斯社会的遗产。
■一部在大西洋两端,两个性格相异的帝国,形成全新社会的历史。
不只聚焦在印加帝国的崩溃,而是从长时间跨距来描述安地斯社会的转变。 以往书写印加历史时的架构,多採取西班牙人入侵后、印加帝国消灭,最终彻底被西班牙征服而画下句点。然而本书却将时间断限一直延续至十九世纪,在长时间的结构中探寻「印加」和安地斯社会的多样性。
一方面,是夹在大海与雨林之间,独自发展的印加帝国,形成了独立于东西方文明之外的社会;这个社会没有文字、货币、铁器、马匹、车轮,却以人与人之间的互惠关系为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在伊比利半岛上经过「收复失地运动」、驱逐伊斯兰势力后,西班牙帝国发展出「异端审问」的传统,竞相逐利的西班牙征服者相继航向大海,渴望能一夜致富。
西班牙的天主教王国发展出的特殊历史经验,越过了大西洋,半途安插入崇拜太阳神与自然信仰的安地斯世界,使印加的历史道路受到扭曲变形,但是,同时在此处也出现了摸索新的可能性、抱着必死决心的生存样貌。
■同时关注「在地」与「西方」的视角,找出两个帝国视线的交会之处。
西班牙人真的成功「征服」印加了吗?帝国相撞的火花中诞生了什么? 本书论述不单方面从西班牙帝国的西方视角出发,也不纯粹站在印加帝国的在地视角。而是认为,要釐清安地斯社会在西方势力进入后的转变,必须同时关注两个帝国以往的历史发展脉络,在认识这两个帝国的社会、统治性质之后,才能真正理解此一帝国「碰撞」造成的深远影响。
关于「征服」这个同样的主题,从印加与西班牙双向的观点出发,才能看清历史全貌。当西班牙的传教士面对印加国王时,手拿着祈祷书,声称自己是太阳之子,是来传递太阳的话语时,印加国王则主张自己才是太阳之子、唯一的王。
西班牙征服者消灭印加帝国之后,获得大量的黄金、白银,且镇压了一次又一次发生在安地斯山脉上的叛乱。然而,最终两个文明在经历过共生、融合之后,还是走向了诀别。而「印加」所留下的巨石遗迹,仍遗留在山林之中。
■将以往被视为「非世界史主流」的发展,重新纳入世界史之中!
印加史在世界史之中有何意义?安地斯社会是全球贸易的关键齿轮! 西班牙的菲力普二世国王,在十六世纪后半兼领葡萄牙王国后,完成世界史上首次以全球规模扩张的「天主教王国」,带来爆发性扩散的人员和物资流动,这个在「世界史主流」之中成长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帝国──西班牙,纳入了孤立于「世界史主流」之外、于安地斯山脉孕育出南美史上领土最大的帝国──印加。也种下了在南美洲诞生出「融合=混血」的新文化种子。
大西洋两端,世界史上完全隔绝的文明相遇,也大幅改变了世界的经济贸易结构。西班牙人带着在印加挖掘出的大量银矿到亚洲贸易,带动了世界物资的流动。从这个角度说,常常遭现代世界史脉络遗忘的印加帝国,才是全球贸易之所以能够展开的关键要角。
■即便将帝国最后一位国王处刑,「印加」具有的意涵也不会消逝!
寄託在「印加」之中的理想,最终成为抵抗殖民统治源源不绝的能量。 「印加」(Inca)的原意不是对历史上古老帝国的称唿,而是安地斯社会中指称最高权力者「王」的用词。西班牙人用此一词汇称唿帝国统治的社会、以及核心的民族集团为「印加」。
在西班牙人的攻击下不堪一击的印加帝国,在形体瓦解后仍留下了精神上的遗产。围绕着「印加」意象产生的事物与象征,没有随着帝国一起埋葬,反而顽强地存续至殖民地时代,甚至到十九世纪祕鲁独立时,「印加」仍是支撑民族文化荣耀的思想泉源。
后世生活在安地斯社会的人群,即便血缘上与印加统治者毫无相关,还是憧憬印加帝国的制度与文化,将其视为理想的国家模型。许多抵抗殖民运动的领导者皆主张自己流着印加王权光荣的血液,希望从殖民地的压迫之中获得解放,而将未来赌在「印加」这一帝国的存在,于历史上散发出的强大能量之上。于是,「印加」不断地被「历史化」,并且从中建立起国家历史的主体。
最终,一八二五年时祕鲁独立,与西班牙帝国诀别。虽然古代印加帝国的社会与历史受到赞赏,是政治家中理想的模型,然而,真实的印第安人的血肉与文化已遭到解体、消失身影,「缺乏主体性的印加历史化」终于完成。
====================
■《印加与西班牙的交错》能够带给台湾读者什么启示? 台湾该如何真正的「去殖民化」?南美洲借用「印加」去除西班牙殖民的经验,能提供台湾什么启示?从历史之中该如何建构主体性?
本书的启示是:
十九世纪脱离殖民、独立后的南美各国,虽然将「印加」视为国家历史荣耀的依归,但因为社会已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状态,对于真实的印第安人文化反而不感兴趣,形成「缺乏主体性的历史化」。印加对于同样在历史中追求「主体性」的台湾来说,是前车之鑑。
====================
■来自日本讲谈社的全球史鉅献 《印加与西班牙的交错──从安地斯社会的转变,看两个帝国的共生与诀别》属于日本讲谈社纪念创业一百週年,所出版的「兴亡的世界史」套书第13卷。这套书的出版是希望跳脱出既定的西欧中心史观和中国中心史观,用更大跨距的历史之流,寻找历史的内在动能,思考世界史的兴衰。八旗文化引进这套世界史的目的,是本着台湾史就是世界史的概念,从东亚的视角思考自身在世界史中的位置和意义。
◆本书系由21卷构成,陆续出版中―― 兴亡的世界史──全书系书目 01《人类文明的黎明与黄昏》 青柳正规(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着
02《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 森谷公俊(帝京大学教授)──着
03《斯基泰与匈奴──游牧的文明》 林 俊雄(创价大学教授)──着
04《通商国家迦太基》 栗田伸子(东京学艺大学教授)、佐藤育子(日本女子大学学术研究员)──着
05《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 本村凌二(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着
06《丝路、游牧民与唐帝国》 森安孝夫(大坂大学名誉教授)──着
07《伊斯兰帝国的圣战》 小杉 泰(京都大学教授)──着
08《凯尔特的水脉》 原 圣(女子美术大学教授)──着
09《义大利海洋都市的精神》 阵内秀信(法政大学教授)──着
10《蒙古帝国及其后续》 杉山正明(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着
11《鄂图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 林 佳世子(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着
12《亦近亦远的东南亚》 石泽良昭(上智大学特任教授)──着
13《印加与西班牙的交错》 网野彻哉(东京大学教授)──着
14《欧洲霸权的光和影》 福井宪彦(学习院大学名誉教授)──着
15《摇摆于欧亚间的沙皇们》 土肥恆之(一桥大学名誉教授)──着
16《东印度公司与亚洲的海洋》 羽田 正(东京大学教授)──着
17《大英帝国的经验》 井野濑久美惠(甲南大学教授)──着
18《大清帝国与中华的混迷》 平野 聪(东京大学教授)──着
19《大日本‧满洲帝国的遗产》 姜尚中(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玄武岩(北海道大学准教授)──着
20《空中帝国──美国的二十世纪》 生井英考(立教大学教授)──着
21《人类该往何处去?》 大冢柳太郎(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应地利明(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