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粗砺时我柔韧

世界粗砺时我柔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玩了一辈子的诗,有时也会被诗整得七荤八素。
  诗论是被诗扑在身上,奋力想爬起来的感受和与它言和时的断续对话。

  梦筑九份,有谁能在软弱的岁月中,继续拉扯相抗相守百年?
  人人心中有一座金瓜石,等待你去触、去摸、去嗅、去舔、去探看。
  被黑潮撞响的岛屿,如何以少许的几首诗默念之、唏嘘之、纪念之?
  十年风球于网路及全省校园中衣裾飘飘,如何解读风球诗社十週年诗选集?
  阅读刘梅玉《耶加雪菲的据点》,解析无所不覆盖又无所覆盖的语言特质。
  怎么理解《许水富截句》像一滴金门、一滴痛,微不足道,却有无比的重量和穿透?
  《八十八年诗选》扮演的角色,是在暧昧、无法确定化的年代里,从语言的暧昧中去创新。
  《2017台湾诗选》则是微的时代,人们也或渐能明白微与巨大的景观并无相异。

  本书收录诗人白灵散见于各处的二十七篇序文。
  面对他们的诗像面对绿岛,不能不试着危坐小舟感受绿岛周遭不时颠簸作怪的黑潮,曾经靠近过、撞响过、攀登过、环岛过即好。

本书特色

  ※《台湾诗学季刊》以论说台湾诗学为其立刊宗旨之一,大部份同仁都在大学任教,能写诗,亦都有现代新诗的论述能力,策划编印「台湾诗学论丛」,将收入有关台湾现代诗的专着、论集、诗话等。

  ※丛书有总序,各本有自序,内文可分辑,最后或有附录,如作者诗学年表等。期待本论丛能朝跨领域整合的大方向前进,为台湾现代诗学的建设,略尽棉薄之力。

  ※2018年共出版四本,包括李桂媚的《色彩.符号.图象的诗重奏》、朱天的《虹桥与极光──纪弦、覃子豪、林亨泰诗学理论中的象征与现代》、夏婉云的《时间的扰动》、白灵的《世界粗砺时我柔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白灵


  本名庄袓煌,1951年生,福建惠安人,现任台北科技大学及东吴大学兼任副教授。年度诗选编委,曾任台湾诗学季刊主编五年,作品曾获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2011新诗金典奖等十余项。创办「诗的声光」,推广诗的另类展演型式。着有诗集《昨日之肉》、《五行诗及其手稿》、《爱与死的间隙》、《女人与玻璃的几种关系》等十二种,童诗集两种,散文集《给梦一把梯子》等三种,诗论集《一首诗的玩法》等六种。近年介入网路,建置个人网页「白灵文学船」、「乒乓诗」、「无脸男女之布演台湾」等十二种(www.ntut.edu.tw/~thchuang/)。
 

图书目录

【台湾诗学论丛】第三辑 总序/李瑞腾
自序 不安的海面/白灵

【卷一】
梦筑九份──《记忆微润的山城2:九份.诗摄影集》代序
人人心中有一座金瓜石──《记忆微润的山城:金瓜石.诗的幻灯片》序
被黑潮撞响的岛屿──《被黑潮撞响的岛屿:绿岛诗.画.摄影集》代序
用鱼、水和风做成的诗──渡也诗集《澎湖的梦都张开翅膀》序
玩到极限──汨罗之子《以诗.画行走──楚戈现代诗全集》初读
水的上下,火的左右──碧果《肉身意识》与他的二大爷
世界粗砺时我柔韧──《自由时代──风球诗社十週年诗选集》序
栖在诗上的蝴蝶──序尹玲诗集《一只白鸽飞过》
漂雾和它的倒影──序闲芷诗集《寂寞涮涮锅》
从雾中走出来的诗──刘梅玉诗集《耶加雪菲的据点》序
灿烂泸过性孤独症候群──怎样阅读许水富《多边形体温》
刻在骨头里的诗──《许水富截句》序
用剪刀修饰上帝的不完美──简介陈秀月《我只负责──笑:剪贴诗101首》
诗的第五元素──萧萧诗集《云边书》评介
诗的建筑面积──刘道一《碧娜花园》序

【卷二】
暧昧的年代──《八十八年诗选》的角色扮演
千年之门──2001年学院诗人群年度诗展序
骚动──《九十一年诗选》序
漂浮的一年──《2007台湾诗选》前言
石头与闪电──《2012台湾诗选》序
微的时代──《2017台湾诗选》序
漂浮的数位花园──由2001年两本「年度诗选」看诗的变革
诗的游牧年代──《给蚕:季之莎2016年度诗选》初读
没有谁是谁的国王──序《新诗二十家》
时代的剪影──序《新诗三十家》
站在诗人的肩膀上──《新诗读本》导言
中华现代文学大系(1989~2003)诗卷序

【附录】
白灵诗学年表

图书序言

《自由时代──风球诗社十週年诗选集》序

[十年风球于网路及全省校园中衣裾飘飘,如游走后现代的一群侠客]

诗是从日常语言逃逸的一种方式,有时也可视为想从制式重复的日常生活中寻求松脱束缚的一种态度或眼光。从诗的角度来看,一旦决心不被日常语言所綑绑,则语言这个国度根本是「无主之地」,要挖矿或植栽,悉听尊便。

若是在语言的「无主之地」植下树苗,那么谁写了诗,谁就好似为语言种下不与人相近的树种,奇型怪型畸型无奇不有均有可能,但都打不准树苗会长多大多高或活多长,也无法预知将来能否成荫供人纳凉。但无论如何,那生命之碑记是立下了,运气好,说不定诗荫成林;命运再舛,至少还有个腐朽的根留在那里。写诗多半是在生命的道路上,沿途为自己留下一系列腐根的过程。那又何妨?千秋万世或高立殿堂的想法,应非写诗人的初心。

在一切都容易被工具化的年代,至少艺术和诗保留了一点点纯粹性,可以让人为之而活、为之清理出一小块属于个人的干净的领土。尤其是诗,它的非功利性、非实用化、自由性、介于虚与实之间等的永不会改变的特质,使得它的「纯粹力」几乎具有一种「宇宙力」的能量。因此当风球的成员在个人简介里坦诚地说:「我有病。我从幻肢的羽毛里爬梳出自己的真相,并且成为它,成为空无一物」(邱学甫),「他发觉了一些事,现实世界里没人来保护。在诗里,于是他试着去义无反顾」(萧宇翔)、「唯希望能温柔待己,更能勇于面对世界的粗砺」(方斐/黄婧萓)、「在漫漫旅途中寻找,更接近『我』」的可能」(张蕴华)、「唯有真正理解有些人、事、物,是完全失去了,惶惶然的心才能安稳地坐下,静静地写一首诗」(周骏安)、「在所有身边的故事里,都藏着一段诗句,像是一颗星藏在浩渺的银河,而发现它就是我的使命」(林渊智/江豫)、「世界从来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去死,那就用力地找吧,直到找到原因为止,所以我会继续地创作,直到拥有心脏为止」(林澄/林靖涵),他/她们说的是透过诗的纯粹性所具有的探勘力、透视力、发现力、和推动力,当进入自身的磁场时所诱发出的可观的自癒力、和彼此互动的共鸣力道,那是一种多么纯粹的生命的自发力量。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