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序言
亚里斯多德《创作论》概述
一、现代诗学史上的一段插曲
当代诗学交流史上有一段有趣的插曲,简单叙述如下。和托铎洛夫一齐推动结构诗学的热内特在1987年出版的文集《门槛》(Seuils)中,曾追忆当年为门槛出版社(Éditions du Seuil)筹画诗学丛书的历史因缘。他们推出的第一本书是1940年代美国学者韦勒克(René Wellek, 1903-1995)和华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合着的《文学理论》(Theory of Literature)的法译本;第二本才是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新译(Genette, 1987, p.33,另参见Doležel, 1990, pp.11-32)。热内特说当时编辑部「曾经激辩」是否应当收入此书(“Je me souviens de graves débats éditoriaux lors de la traduction française du livre de Wellek et Warren”)。其实,韦勒克与华伦的书无法承担这份历史的重量,热内特辩护说:这本书代表「某种文学理论」(une théorie de la littérature),而非〔总体的〕「文学理论」(la Théorie littéraire),即使这本书出版时的法文译名果然是La Théorie littéraire(「文学理论」)。可见法美文学交流史上也不乏人情关系的产物(Genette, 1987, p.84)。
我们并不需要还给亚里斯多德一个公道,学术史是最好的证人。前卫的《门槛诗学丛书》标榜跨出门槛,走向未来,但是为何採纳一本最古老的文学评论呢?三位主编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位外,还包括日后以女性主义着称的爱莲‧西克苏(Hélène Cixous),他/她们之所以推出亚里斯多德《诗学》的法文新译本,附有四百页的註疏,其实是企图透过结构诗学和符号诗学的理论框架,将这部西方诗学经典再度介绍给世人(Dupont-Roc & Lallot [Eds. & Trans.], 1980)。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再度」介绍这位西方文艺理论开山祖的《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