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高雄医学大学语言文化中心主任、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国立中山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文学、英国现代前期戏剧与明代戏曲。另编有多本专书与期刊专号,包含Imperialism专号、与张锦忠合编Migrants and Their Memories专号,与Jonathan White合编City and Ocean专书等。
可是这不表示余光中乃全盘西化的拥护者。他写新诗, 认为「新诗是反传统的」、「新诗应该大量吸收西洋的影响」,但也认为新诗「事实上也未与传统脱节」,西化的新诗「仍是中国人写的新诗」(1968:123)。传统与反传统乃五四以降新诗运动乃至新文学史的重要议题,新诗的求变求新(庞德[Ezra Pound]所说的“make it new”),总已是从传统出发又反传统的,同时也是传统与个人才力之间的拔河。用这个观点来看余光中的新诗志业,应该也是合宜的。余光中投入新诗的长河,早在一九五〇年夏天经香港横渡台湾海崃在「美丽的岛」上吟唱望乡牧神之歌之前,当他还是厦门大学外文系大二学生时,就已在厦门的报纸发表诗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