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学论丛(九)

台湾文学论丛(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文学论丛》创刊于2009年,每年发行一辑,为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历届博硕士论文优秀篇章经审查、修改后之集结。从原住民文学、古典文学、日治时期文学到当代文学,包含台湾文学之本体研究、跨文化流动研究及区域比较研究。本论丛除展现本所学生研究兴趣及成果以就教于学术先进之外,也期待与其它人文社会领域之青年研究者切磋与对话。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  「让文学坚定我们的立场」
   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李癸云
1  「官报纸」的笑声:析论《汉文台湾日日新报》谐谑叙事的民情   世态
   硕士生 李蕙君
2  先声与异声:赵可式的学思辩证与生死探索
   硕士生 黄胜群
3  嘉南大圳与农校的诞生:《KANO》中的农业精神论述
   硕士生 刘纹综
4  作家符号的产制:以达悟族作家夏曼.蓝波安为分析对象
   硕士生 刘姵均
5  李乔短篇小说中与政治权力反抗之相关作品评析
   硕士生 蔡宽义
6  女性航海梦:论曾玲《一个台湾女孩的航海日记》中家的意义
   硕士生 谢慧静

 

图书序言

「官报纸」的笑声:
析论《汉文台湾日日新报》谐谑叙事的民情世态
硕士生 李蕙君


一、 引言

诙谐叙事的生产来自于历史社会脉络,妙趣横生的笑言拼贴出普罗庶民的人间百态。或出于情感欲求的宣洩,或劝善逞恶、讽世佐教,谐谑背后都提供我们观看社会与民俗的视野与丰富线索,深具时代意义。汪志勇就认为「俗文学和社会背景密不可分,从文学是反映社会的角度来看,笑话更能表现其社会性。」 除了引人解颐,谐谑之言还得以伪装于隐晦迂回、荒谬戏拟的缝隙之中,达致「言者无罪,闻知足戒」开拓能指的言论空间,以迂回隐晦的包装得以游移在沉默/发声、妥协/冲撞、接受/挑战之间来回攻防。

日治时期大众媒体经由殖民统治进入台湾,殖民政府针对报刊杂志发行实施高压强势的言论检阅制度。报纸俨然成为强大的官方论述下新政权/文明向旧本土/传统展现殖民者恢弘现代论述与鼓吹同化的角力场域。日治时期发行最早、发行量最大的《台湾日日新报》为官方大报,创立宗旨为助于官方政令宣导,以利政策运作并形塑读者对殖民政权认同,报导国家要闻、农工商界消息、寰宇国际新知等政经新闻为主。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台湾日日新报》版面配置、栏位名称、编辑体例、刊载内容比重虽时有更变,但谐趣文类经常性刊载,虽非佔据报纸主要版面,可能因诙谐趣语提升读者阅读兴趣以追求报刊商业效益,或仅为残丛小语作为版面补白,但数量丰富、内容多变,蔚成通俗风尚的诙谐杂说穿插在庄重严肃国策政令宣导的字行文间,其所蕴含的文化意涵耐人寻味。

新旧交替、政权接迭与政治局势的世变的当口,何以浅显琐屑、娱乐谐趣取向的通俗谐趣文艺成为官报编辑的重要基调?殖民社会的有识阶层、官方报纸的编辑记者面对家国变迁的沧桑之叹,何以笑谈着不着边际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传统文人以轻松浅俗的日常叙事为笑,不介意因戏谑揶揄而伤雅正之美,看似无所顾忌、有亏德音、与世谐处的言说策略所豁显的社会功能与时代意义何在?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