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该有的钱意识:别让损益表骗了你,公司好不好,我只看现金。一堂课学费36万日币,日本经营之神的私房课。

主管该有的钱意识:别让损益表骗了你,公司好不好,我只看现金。一堂课学费36万日币,日本经营之神的私房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荣登日本纪伊国屋销售排行榜冠军
日本亚马逊年度最佳商业财经类书籍前20名

  本书作者小山昇是武藏野公司代表董事,被誉为日本中小企业经营之神,
  他辅导过700间公司,没有一间倒闭,平均每5间就有一间突破过去最高收益,
  想跟在他身边见习一天,学费是36万日币,还要等一年三个月才排得到。

  为什么他这么厉害?因为他用上千个案例告诉主管们(或是股票投资者),
  关于公司财报,别听会计师的,他说:

  ‧损益表其实会误导你,关于经营,我只看一个数字,就是现金。
  ‧经营者如果不敢借钱,就算获利也拒绝向银行借钱,这种公司必然萎缩,没前途。
  ‧犹豫要赚钱还是赔钱时,你该选择赔钱。
  ‧向银行借钱,银行根本不在乎你的获利能力,他看的是还款能力。
  ‧想提高营业额,你该做的不是提高客单价,而是增加来客率
  .营业额没成长,获利和现金还是能两位数成长。本书传授你落实之道。
  .公司亏损不会倒,公司没钱才会倒。亏损有时候是好事,还得刻意制造亏损。

  这些经常违反会计原则的判断,才是获利主管(或公司)该有的「钱意识」。

  ◎借钱也得维持三个月的营业额现金。为什么?

  这里指的「现金」,是指现金加上可以随时兑换成现金的活期存款。
  因为公司会倒闭,不是因为没获利,而是没钱付厂商货款或是无法应急,
  但为什么是三个月呢?

  ◎主管的钱意识:先看资产负债表,因为损益表会骗人

  ‧比起损益表,你应该先看资产负债表
  「获利倒闭」的企业,例如生意兴隆却倒闭的餐厅,就是被损益表骗了。
  资产负债表里,科目一大堆,为什么作者只在乎「现金存款」这一栏?

  作者眼中的优质企业,其资产负债表得长这样:
  资产类科目,列在越上面的金额要越高,
  负债类科目的金额,列在越下方的得越大。用意是?
  他甚至建议,公司里连一张应付票据都不应该存在,为什么?

  ◎如何判读数字,改变一个动作就带来获利

  评断一家公司好坏,有很多经营指标,为何小山昇只重视钱,也就是现金?
  没有老板喜欢亏损,为什么这位经营之神却把亏损当好事?
  很多企业都在执行的PDCA,他却看成是企业危机?
  想找出公司里,哪里是热卖品哪些是滞销品,他的建议是,涨价你就知道了。
  让顾客填满意度调查的时间,得在他结完帐后,这样他才会把真话告诉你。
  因为这些事情的关键,都在钱意识。

  ◎用数字培养员工,大家都有钱意识

  主管想要知道真相,要让员工用数字报告,不是光说「我会拚死拚活的努力」
  而且,所有计画目标都应由员工自己拟定,他们才会认真执行,
  甚至让员工就算「吹牛皮」也可以?
  「升级五次、降级四次」,他让某课长的名片印上这些数字,马上打动顾客心

  小山昇说,管理者根本不用去记一大堆的财务指标,
  因为这些都是会计师和顾问公司所制造出来会让你误判的数字而已,
  他只看两个数字,一个是现金,一个是产生这些现金必要的数字,
  其他都只是附加的东西。
  买股票之前,你也可以用这套方法寻找适合的投资标的。

推荐者

  惠誉会计师事务所主持会计师/郑惠方
  执业会计师、童颜有机创办人/潘思璇(CP)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小山昇


  武藏野公司代表董事。1948年在山梨县出生。把一群「只有两名员工有大学学历的杂牌军」培育成连续15年增收的优良企业。2001年起,展开「经营支援事业」,提供经营顾问指导服务。2017年,于JR新宿未来塔开设研习训练中心。

  现在,以「数字即人格」为座右铭,指导全国700间以上的会员企业。平均每5间公司就有一间突破过去最高收益纪录,而且没有一间公司倒闭。包括「实践经营塾」、「实践干部塾」、「经营计画书课程」等,全国各地一年举办超过240场以上的演讲以及研习会。武藏野公司于1999年,获得「电子讯息协议会会长奖」、2001年度获得「经济产业大臣奖」、2004年度获得由经济产业省推动的「IT经营百选最优秀奖」,还是日本首度获得两次「日本经营品质奖」(2000年度与2010年度)的企业。2004年起,开办三天要价108万的现场研习课程(一天36万元的「跟班」)成为话题,现在有70个人排队,最快要等一年三个月后才有名额。

  着有多本畅销着作《早上打扫三十分钟,帮你的公司赚大钱》、《最强的公司由你打造》、《好人主管的不公平领导学》、《一天付36万去帮他提公事包,为什么大家抢着做?》、《逆势成长 武藏野经营术》等

译者简介

郑舜珑


  辅仁大学日文系、台湾大学日文所毕。曾任博达版权代理公司日文版权业务,现为专职译者。译作有《麦肯钖写作技术与逻辑思考》、《麦肯钖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世界遗产的历史真相》、《飙股的长相》、《做个一直被需要的人》、《世界纷争现代史》(以上皆为大是文化出版)等三十余本。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手上的「钱」,绝对比营业额做了多少还重要/潘思璇(CP)
序章 公司获利绝不借钱?这种企业没前途
第一章 借钱也得维持三个月营业额现金。为什么?
第二章 向银行借钱的无担保窍门
第三章 主管的钱意识:先看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会骗人
第四章 如何判读数字,改变一个动作就带来获利
第五章 用数字培育员工,大家都有钱意识


 

图书序言



有现金的经营者才是「人格者」


  对员工来说,有钱、对数字有概念的经营者才是人格者。不然就算再怎么重视员工,没有钱也无法让员工获得幸福。如果经营者没有弄清楚这一点,只会带给员工以及他们的家庭不幸。

  以公司的经营来说,「数字即人格」、「金钱就是爱」。

  具体来说,就是经营者要拥有可以应付紧急状况的现金,以及理解这些现金数字是从哪里来的能力。只要懂得这两件事,公司就不会倒闭,也能让员工得到幸福。但很遗憾,在这世上有不少经营者完全不懂财报数字。

  我待的武藏野公司以经营乐清公司(Duskin,制作清洁产品、提供清洁服务)的加盟连锁事业,所累积的 knowhow经验为基础,针对中小企业提供顾问谘询服务。我们服务的对象超过七百间公司。前来拜访的公司老板中,有七到八成的人从不看自家公司的财务报表。他们对于公司现在到底有多少现金、还有多少钱可以拿来投资,一点概念也没有。可以说懂得掌握营业额和利益的老板,算是很稀少难得了。

  下田茜是喜芳园公司的社长,其公司专门提供办公室租赁观叶植物服务。她曾问我们:「毛利是什么? 为什么利益分那么多种?」可想而知,她的公司的财务状况是亏损。说白一点,她的公司还没有倒闭,只是运气好而已。

  像这样的经营者,在中小企业并不少见。连老板都这样了,更别提底下的干部或一般员工,每个人对数字的态度可以说毫不在乎。所以大家才会无视利益、毫不在乎的降价卖掉产品、採取没有效率的工作方式等。这就是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

  「我原本就对数字很不拿手,现在才开始学这个也来不及吧。」

  「我们公司员工的教育程度都不高,教会他们看这些数字根本是天方夜谭。」

  每次我提到「数字是人格」时,很多老板或干部都用上述的推託之词,举白旗投降。但了解数字真的很困难吗?

  我想大概是他们以前念书时,为了学会数学而吃了不少苦头,导致现在一听到数字就害怕。但经营公司用到的数字,和在学校学习的数学完全不同。在做经营判断时,不需要困难的计算。只要会加法和减法就够用了。

  经营者甚至不必去记一些莫名其妙的财务指标,因为那只是顾问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很聪明,所制造出来的数字而已,在实务上一点用处也没有。至于必看的数字只有两个,一个是现金,以及产生这些现金的必要数字,其余都只是附加的东西。

  只要重复理解这些重点数字,每个人对数字的掌握能力都会变得更强。就连一开始很灰心、连毛利都不懂的下田社长,现在看到数字也完全不害怕。出租观叶植物这门行业的胜负之处,在于植物的存活持久度。活的越久,就可以减少进货,也能降低售价,于是毛利便会增加。

  下田社长在理解毛利的意义后,设法把植物放在空调不会直接对着吹的场所,成功延长植物的寿命。光是这么做,下田社长不仅大幅改善公司的毛利,原本赤字的经常利益到了本期(2017年度)转亏为盈,还多了两千万元的盈余,成功成为了不起的「人格者」。

  经营公司?你得懂得借钱

  「我学过财务报表,而且我对数字的概念很强,不用担心。」完全不看数字的经营者很可怕没错,但像这种自信满满的主管更要多加注意。

  由税理士或会计士(按:日本的税理士指税务师;会计士的专业则是审计。而台湾的会计师须具备这两项能力)撰写的财务书籍中常会提到:「自有资本比率高的公司才是好公司。因此,千万不要借钱。」

  所谓的自有资本比率,是指包括借贷金额在内的所有资本中,不用还款的自有资本所占的比例。假如是零借贷,就表示自有资本比率为百分之百,他们认为这样的公司才健全。

  偏偏有一些经营者坚信这种似是而非的数字观念,不加思索的全盘接受这个主张,即使现实上公司需要钱,他们仍以为减少借贷金额才是正确的做法。

  但这种想法对公司经营来说是致命的。

  坚持零借贷,就无法按照经营者想法增加能自由运用的现金量。以开头提到的森中公司为例,若现金太少,万一遇到紧急状况,就没有多余的钱来拯救员工的性命,或是投资设备、併购等。

  也许有人认为,假如遇到非花钱不可的状况,到时候再向银行融资就好了。说实在,这个想法太天真了。「我有员工在国外病倒了,想要包机去救他,请借我钱。」我敢肯定的告诉你,没有一间银行会因为这个理由,答应借钱给你们公司。

  一旦现金不足,不只无法应付个别状况,还会增加因为筹措资金困难而倒闭的风险。明明有赚钱,却因为缺少现金而倒闭的公司比比皆是。公司倒闭的话,员工和他的家人都得喝西北风了。

  经营不是看「率」,要看「额」

  再举一个经营者对数字囫囵吞枣的常见错误:不看「额」,只看「率」。

  假设有两个事业部,一个是毛利率20%、营业额一亿元的A事业,一个是毛利率5%、营业额10亿元的B事业。各位觉得对公司来说,哪一个事业部比较重要?

  用「率」来思考数字的经营者会认为A事业是优良事业。因为,A事业的成本为8000万元,B事业的成本为9亿5000万元,投资B事业要花比较多钱,而且毛利率低,资金效率低,所以当然A事业比B事业还要优秀。

  但是大家只要计算利益额,就知道这个看法是错误的。A事业所产生的利益是2000万元。相较之下,B事业的利益是5000万元。以金额来看,B事业带给公司的贡献远高于A事业。

  不理解这件事的经营者,就会把精英员工集中在A事业,使B事业变得摇摇欲坠。当重要的支柱产生动摇后,公司也会跟着步入衰退。

  额(量)比率更重要的道理,不只适用于金钱。

  以日本拉面店的座位安排为例,因为拉面店最主要的顾客是单独用餐的客人,多数的店家都是以吧台座位为主。设置两人桌、四人桌只会浪费空间,所以设置吧台座位最能提高效率。

  但是,位在拉面激战区东京五反田的人气店「拉面 Nagi」五反田西口分店,却刻意把所有座位改装成效率较差的桌型座位,结果大获成功,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在其他拉面店内无法好好放松的情侣与家庭客层,一口气大量增加。当然,来店的客人不可能刚好把所有桌子的座位数塞满,一定会出现一些未被有效利用的座位。但空间效率不高没关系,只要整体来客数增加即可。这就是因为不在意「率」只在意「量(客数)」而赢得胜利的例子。

  支撑经营最大的力量不是「率」而是「额」。附带一提,许多税理士和会计士都喜欢强调「率」。他们最常用来评价企业的指标,如资产报酬率(ROA)、自有资本比率、总营收营业利益率、总资产周转率,每一个都是率。

  说穿了,理解这些指标一点意义也没有。

  比如说,所有业别的资产报酬率(ROA,净利/资产)平均为3%(制造业为4%、非制造业为2.6%左右),超过这个数字的就是优良企业,但这只适用于拥有庞大固定资产的大公司。灵活的中小企业如果只有2%到3%的程度,绝对在一般水准以下。

  大家注意到了吗?这些指标会因为企业规模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意义。对经营者来说,若把这些指标当成标准,很难当作经营的工具使用。

  前面提到,经营者看数字只要懂加法和减法就很够用了。率是除法,不懂没关系。会怕数字的人可以不用看率,相反的,对于已经习惯看率的人来说,应立刻回归到基本的「+」和「-」。

推荐序

手上的「钱」,绝对比营业额做了多少还重要


  当我看到本书第2页,忍不住在脸书上分享:「每个老板、员工都该懂的数字观念!」我每次出去讲财务会计时,总是再三强调,看报表一点都不难,只需要懂加法跟减法,这个你小学就会了。

  会计是将企业的营运活动分类、记录,并编制成报表的学问,但经营者只需要看懂报表的每一个项目代表什么意思,根本不需要学习怎么编报表。

  一般常见的错误认知,就是「营业额等于我赚的钱」。以健身房为例,老板预收了一年会费很开心,马上就大手大脚的花掉,觉得自己好会赚钱,完全忽略接下来一年还有租金、水电、教练的薪水没付。

  事实上,预收会费等于「负债」,因为健身房还没有提供服务给会员,也就是说,这笔钱根本不是扎扎实实、心安理得已经赚到的钱。缺乏净利观念的企业很容易倒闭,而不懂现金重要性的企业,不管有多赚钱,也同样面临高昂的流动性风险──只要一跳票、只要员工的薪水付不出来,即使损益表的净利为正,公司依然会关门大吉。经营主手上的「钱」──现金存量,绝对比你这一档促销营业额做了多少还重要。

  虽然我属于常被众人耻笑的「会计师创业」,做生意相对保守,但我和厂商往来喜欢用现金结算,而且我选择在公司现金仍然充裕时,就向银行贷款,以免万一突然看到一个机会,或者临时需要资金周转,才不会碰到银行不认识你,或不敢借钱给你的窘境。

  良好的数字观念不是只有经营者需要,而是全体员工都得有这样的概念。我除了帮同仁们上课,平常公司各种决策大都是计算的结果。

  例如纸盒一次要做3,000个,还是1万个划算?假设主管和员工没有数字观念,很容易会选择做1万个纸盒,因为他认为这么做能压低纸盒的单价,成本比较便宜。然而他却忽略纸盒也需要大量的仓储空间,倘若公司的销售速度不够快,那么纸盒的仓储费很可能比制作费还贵。

  又例如,同仁的绩效是以营收计算,而非毛利计算,「金钱会改变人的行为」,很有可能造成业务同事接了大量低毛利的单,却浪费了企业的关键资源。

  本书里面说了很多观念,除了需要各位细细体会,也必须落实在企业的大小决策上──少犯一点错误,多做一些正确的决定,就能帮助企业活得更长久。
 
执业会计师、童颜有机创办人/潘思璇(CP)

图书试读

很多老板看到会计资料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就觉得头疼。如果你也对数字过敏,那就只要看一个数字就好──现金流量。只要掌握这一点,剩下的总会有办法处理。

只要有现金,公司就不会倒闭

所谓的现金,指的是现金加上可以随时兑换成现金的活期存款。要注意的是,定期存款和有价证券不能视为现金,定期存款有时会被用来当贷款的担保,大多数都无法自由解约。

经营者要优先看这个数字,是因为现金是公司的命脉。有很多人以为一间公司会倒闭是因为亏损,这是错误的观念。

公司会倒闭是因没有钱付货款给厂商,或没钱还给银行,即使变卖资产,手上的钱依然不够付款。若有办法付款与还款,即使事业的亏损再怎么严重,公司还是能存续。事实上,刚创业的新创公司通常都是处于亏损状态,但是我们不会说它处于「倒闭」状态。只有当週转资金耗尽以至于无法付款,公司才会倒闭。

此外,还有一个观念也是错误的,那就是公司有盈余,所以不会倒闭。

以2008年发生的雷曼兄弟事件为例,当年度有许多上市柜公司被迫倒闭,其中有二分之一是属于「盈余倒闭」。探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採购的费用付不出来、货款还要很久才能收到,要不就是应付票据轧不过来等。

举例来说,用100万元卖出80万元进货的商品,就能得到20万元的盈余,但许多商品在从顾客那边拿到100万元之前,必须先付给厂商80万元的货款。这时候假如现金不够,就无法支付这笔钱。如果不懂得这个机制,就算事业快速成长,也容易因为现金周转不灵而倒闭。

具体来计算的话,银行分级(按:以1到10来说,最优良是等级1)为「7」的公司来说,如果没有拟定对策,只要连续3年增收增益比(按:增收是指,本期销货净额比前期高;若比前期低,则为减收。而增益是指,本期的经常利益比前期增加;若比前期少,则为减益)上一年成长25%的话,就会因为资金短缺而倒闭。所以,有盈余绝非意味着安全。

即使亏损,只要有现金就能存活下去;即使有盈余,要是现金见底也会倒闭。公司的生死完全仰赖现金。经营从现金开始,从现金结束。所以经营者最优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掌握自家公司的现金。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