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亿生灵迫切地需要信仰的安慰,
佛教、道教、儒家传统蓬勃复兴,基督教也急遽发展,
但是,共产党能许诺他们一个宗教的净土?
普立兹奖得主──张彦(Ian Johnson)最新力作
五年访查,遍及北京、山西、四川、上海
当代中国黎民百姓精神生活最贴近的报导。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心灵精神的复甦,其规模有如十九世纪美国的『大觉醒』宗教运动。这个发展中的国家正因为剧烈的社会与经济变迁而徬徨不安。人们涌入新而疏离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中,他们既没有朋友,平日生活也愿意互相关照的力量。人们殚精竭虑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为何在这里?什么才能让我们真正感到快乐?从个人到社群乃至于国家,我们该如何安身立命?什么才是我们的灵魂?」
以上是张彦在本书开宗明义的一段话,清楚指出当代中国迫切的精神危机。正当全球的焦点都放在中国的经济崛起、政治霸权,与中美冲突时,张彦带领大家回到了一个更根本、更贴近人性的主题:作为中国人,他们如何在一个现代社会安身立命?
所有人类都有信仰、道德、情感的需求,但这个问题对中国人特别迫切,也特别艰难。过去百年来中国经历了一场规模与深度都难以比拟的巨变:极权统治、文化大革命,最后又以当今社会最赤裸、最肆无忌惮的资本主义告终。这一切不仅摧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抹煞了中国人对于价值、意义与信仰的理解。
然而,中国人也积极地从传统或外来的文化寻找答案。因此宗教,不管是古老的佛教、道教、儒家与民间信仰,还是西方引进的罗马天主教、基督新教,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据统计,今天全中国约有两亿左右的佛教与道教徒。就连处处受到中共掣肘的基督教,据估计都多达将近六千万信徒,在1949年之后以每年7%的速度增加。
这场巨大的宗教复兴现象是如何展开的?《纽约时报》资深记者张彦试图为这场运动留下历史见证。张彦花了五年的时间走访北京、山西、成都、上海、苏州、金华等地,採访中国的佛教、道教与基督教徒,以及传统民俗的实践者,记录了中国老百姓是如何在政治高压、道德沦丧的社会中,一点一滴在灰烬中挽救几乎被毁灭的精神与文化遗产,同时试图在时代变局中开创新意义。
本书的主人翁遍及中国多处,包括北京妙峰山进香团的倪振山、倪金堂一家、山西阳高的阴阳先生李满山、李斌一家、弟子遍布政商高层的儒学大师南怀瑾、内丹师傅王力平,以及成都「秋雨圣约」教会与其牧师王怡等等。他们有的名闻全中国,有的只是市井小民。有的透过冥想、读经、求神问卜、酬神进香,安顿一己的身心灵;有的致力于社会伦理的昇华改造,甚至勇于挑战当局底线。共通的是他们都是中国方兴未艾的宗教复兴的一部分。当外在的世界已经无可期待,他们回头追求内在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政权对宗教的态度是又爱又恨的。一方面北京刻意扶植官方认可的传统宗教以恢复民族自信、巩固政权,一方面对外来宗教却充满敌意,深怕宗教团体会扩大为可能挑战政权的「公民社会」。尽管中共对宗教的管理日益紧缩,但张彦相信,长期来看,宗教力量可以为中国带来价值与信仰的重生,有助于中国成为一个成熟、健康的文明社会,甚至在一个惶惶不安的时代,有助于全球的文明对话。
名人推荐
★专文推荐: 邢福增(香港中文大学神学院院长)
林敬智(政大宗教所助理教授)
★联合推荐: 林育立(驻德记者)、李雪莉(《报导者》总编辑)、胡忠信(资深媒体人)、康豹(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员)、杨宪宏(台湾关怀中国人权联盟理事长)、赵思乐(《她们的征途》作者)、蔡源林(政治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释昭慧法师(玄奘大学宗教系系主任)
★国际专家学者赞誉 哈金(2005福克纳奖、1999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中国的灵魂》是一本丰富、翔实、及时的作品,它探讨了中国人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面。张彦的文笔举重若轻,对人物与事件都有深刻的观察与丰富的个人体悟。每一篇章都是张彦对中国长达二十多年的关注以及严谨研究的结晶。本书也有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字里行间吐露着他丰沛的情感。这是一本非凡的杰作。」
邢福增(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院长):「《中国的灵魂》敍述了各种形式的心灵故事,涉及基督教家庭教会的领袖及慕道者、民间信仰的进香客、道教及佛教的实践者,在在说明在文革后中国,宗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翻天覆地变化中,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事实,也是中国共产党无法否认的精神及灵性诉求。」
廖亦武(中国流亡作家、《上帝是红色的》作者):「张彦其人其书,都是看上去仙风道骨,内心却蕴含深邃的社会批判和终极关怀,这兼具了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以及底层江湖的反叛——我不知这是否源于他1980年代至今,大部分时间都扎根在中国,走街串巷,访贫问苦,摸爬滚打?留在中国历史中的西方学者,从古至今,屈指可数,张彦肯定是其中之一;而在当代,继哈佛孔飞力的《叫魂》之后,最为杰出的,当推张彦三段式结构的杰作《野草》和《中国的灵魂》。」
廖彦博(本书译者):「张彦和笔下的人物一起生活,参加庙会的喜庆,分担丧礼的悲痛,因为是真正的朋友,带着设身处地的真感情。他的文字,因而在冷静犀利之外,另带有一种特殊的温厚。」
裘小龙(中国作家):「中国传统的批评理论有谓『六经皆为我註脚』,张彦在本书中做到了。他同时以参与者与观察者的双重身分,综合了理论探索与个人真实生活体验,使其两者互为註脚,成为方法上的新突破。想要了解当代中国本书非读不可。」
宋怡明(Michael Szonyu,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鲁迅曾经说过,一段路走得人多了,就成了一条新路。《中国的灵魂》向我们展示,今天的中国人民如何在二十一世界为中国的宗教探索出新的道路,尽管他们有的坚毅果决,有的踌躇再三。宗教的回归与兴盛或许是几十年来中国急遽的变化当中最惊人的一环。张彦以熟练细腻的文笔引导我们认识中国的新宗教世界当中的重要仪式、庆典,以及几位领袖人物。这是一本优美、感人、且鞭辟入里的着作。」
何伟(Peter Hessler,《寻路中国》作者):「《中国的灵魂》是报导文学中的奇蹟。张彦花了五年的时间游历中国,记录了许多外人未曾见过的宗教仪式,包含葬礼、寺庙典礼、算命、内丹、道教修炼、地下基督教等等。张彦不仅呈现了历历在目的细节观察,也写得非常动容,笔下的人物经常感人又深刻。当前关于中国政治与经济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但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一般老百姓的文化与道德生活的经典。」
张彤禾(Leslie T. Chang,《工厂女孩》作者):「张彦的书不谈当代中国光鲜亮丽的表面,却挖掘了底层神圣的一面──仪式与传统、神话与信仰编织的宗教世界──过去千百年来它滋养着中国,今天也仍然如此。在依循传统阴历年的一日又一日中,张彦踏上一趟精采、深入的旅程──从北京妙峰山朝圣、到成都的基督新教聚会,再到山西农村里的道教葬礼与占卜吉凶。中国人的灵魂与心声跃然纸上。这本生动、严谨的着作在探讨当代中国宗教信仰上的成就,短期内很难被超越。」
潘卡吉(Pankaj Mishra,《从帝国废墟中崛起》作者):「多年来张彦一直都是一位博学且慷慨的指导者,带领我们看清楚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国家转型如何发展。在《中国的灵魂》当中,他匠心独具地踏上一条过去很少人走过的路:对宗教与灵魂的渴望如何改变了数以百万记的中国人?」
凯伦.阿姆斯壮(Karen Armstrong,全球知名宗教学者):「这本迷人的作品颠覆了今天很多人认为宗教是历史遗迹的说法。相反的,在经过一世纪的暴力破坏之后,今日中国精神性的强力回归说明了宗教是无法用外力压制的,它很可能是人性的一部份。」
《华盛顿邮报》:「一般西方人都以为中国社会没有宗教,至少在一个集权政府控制下的物质资本主义中国当中不会有宗教。但记者张彦透过《中国的灵魂》证明这种观点是错的……本书真实而感人。」
《纽约时报书评》:「观察入微、深入人物内心的大师杰作……张彦的文字告诉我们,渴望信仰并为生命寻找意义的一般中国老百姓,来不及等待习主席精心打造的中国梦。道教、佛教、儒家的信徒现在被允许重建寺庙,往昔仪式传统的记忆再次复甦,被信徒重新带回中国。」
《经济学人》:「多年人张彦一直关注中国的宗教问题,他在2001年已在《华尔街日报》凭着报导中共对法轮功的镇压而获得普立兹奖。十八、十九世纪的时候美国的基督教经历了一场『大觉醒』,群众的宗教热情导致了重大的社会与政治变革,而这似乎正是今天在中国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