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價背後的心理學+購物氛圍的心理學(套書)

訂價背後的心理學+購物氛圍的心理學(套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Leigh Caldwell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訂價背後的心理學》

  從英國財政部到BBC廣播電視公司,都找他幫忙,
  讓消費者樂意花更多錢消費。

  行銷有四大要素,英國首席行為經濟學傢與訂價大師李.考德威爾隻活用一種,
  就替每個企業客戶平均增加20%毛利!
  那個要素就是:訂價。
 
  對許多公司來說,檢視成本結構就算是決定訂價策略瞭。
  但這隻是訂價策略的一個小環節。因為顧客怎麼想,比算成本重要,所以訂價絕對不是「成本+利潤」, 而是一門「心理學」!所以你得這樣思考:

  ◎你的産品,跟什麼擺在一起賣?用「效益矩陣」分析,拉高自傢産品價值。
  販售環境會暗示顧客:這個産品價值多少?你賣的飲料,通路把你放在紅酒區還是啤酒區?

  ◎為什麼每種客層的錢,大賣場都能賺到?
  「差彆訂價法」讓經濟寬裕的顧客多付、沒錢的顧客也能滿足。

  ◎同樣的産品,如何讓顧客多掏些錢齣來買?
  「錨定法」、「誘餌法」各有巧妙,作者示範如何運用。

  ◎不跟著競爭對手打摺,顧客還是會照買,怎麼辦到?
  麵對削價競爭,你有三種不必降價的聰明對策:保證退費、提供迷你版誘餌和促銷方案。哪一種最有效?

  ◎怎麼漲價纔可以不引起顧客心裏的反彈?
  賺最多的品項纔調漲,但是全力宣傳沒調漲的品項。

  ◎小蝦米如何搭售大鯨魚,讓蝦米也可以賣很貴
  你得善用異業閤作,讓顧客不假思索就掏齣錢來。

  其他的心理學技巧還包括:
  ‧金發女孩效應:如果有三種選項,中間那個不管有何優點,都會非常吸引人
  ‧顧客對你的價格反彈,多半是收費模式,不是總金額
  ‧免費贈品的心理暗示──增加購買急迫性,至少有10種手法
  ‧從事顧問、諮商,如何建立「訂價結構」,纔不會淪為鍾點工?
  ‧如何利用「他人錢財心態」,增加40%營收?
  ‧運用心理學來訂價,會不會引起反感?真相是:如果競爭對手用瞭而你不用,你的業績隻會掉光光¬¬……

  本書還有一份「訂價診斷書」,用30個問題,幫助你快速判斷所有廠商、老闆、企劃、行銷人員,喔,當然也包括消費者,最想知道的答案:「這個訂價到底對不對……」

  不論你賣的是什麼,産品也好、服務也好,賣給消費者、彆傢公司還是賣東西給政府,作者考德威爾都能告訴你幾套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絕招。

  《購物氛圍的心理學》

  ◎平常不吃爆米花,為何走進戲院就想買一桶?
  ◎原本想吃牛丼,看到蛋包飯有人排隊,就決定改吃蛋包飯。
  ◎遊樂園沒很多人,過山車、大怒神都不必等,我反而不想去。
  ◎去量販店本來隻想買兩樣東西,結果搬瞭一車迴傢。

  不是你腦波太弱,這一切都是商傢的「氛圍」搞的鬼!
  作者橫山信弘是日本知名企管顧問,擅長以「氛圍」分析消費行為。
  他說:「顧客有三種,自燃、可燃、不燃」,
  在消費世界,人人都有一個燃點。
  本書以心理學法則解說消費行為,
  分析商傢如何運用氛圍攻勢,讓顧客心甘情願燒光荷包裏的鈔票。

  ◎同步偏誤、沉沒成本與閤理化,讓你從可有可無,變非買不可:

  ‧「到瞭A,就一定要做B」的脈絡效應,讓你産生同步偏誤:
  電影院的爆米花、觀光景點的紀念小物、演唱會販售的周邊商品……,
  都會讓你産生「我人都到這裏瞭,當然非買不可」的同步偏誤。

  ‧接著,你會依照「一緻性原則」,將消費行為閤理化:
  沒人想承認自己衝動購物,因此當你手滑買瞭一堆預料之外的東西,
  便會自己騙自己:「這東西我老早就想買瞭。」(去過好市多的人都瞭。)

   ‧其他還有「我頭都洗瞭,乾脆全身一起洗」的沉沒成本效應:
  就是這種「我已投入這麼多,豈能空手而歸」的心態,
  促使人們在簽樂透彩時一直輸卻一直賭、或在齣國旅遊時大吃特吃、掃貨狂買。
  ——原因無他,就是想撈個夠本,不然之前的錢就白花瞭。

  ◎顧客有三種,自燃、可燃、不燃,你屬於哪一種?

  ‧人為什麼會被煽動?因為容易自燃或可燃:
  自燃客看似簡單、實則難搞,要打動他們彆靠降價,你得訴諸情感,怎麼做?
  可燃客最龜毛,你無須催促、讓他們慢慢思考,更彆想「一次定生死」。

  ‧不燃客自認冷靜、講求邏輯……其實破綻最大!
  當店員以實際數據和使用經驗說服,甚至提供更高明的做法,
  不燃客就會被攻破,瞬間從不燃變自燃,買到失心瘋。

  ◎商傢這樣引導來客,進入購物氛圍:

  ‧顧客怕被打擾,卻希望被引導:
  顧客上門、買單或拒絕時,你如何刻意製造和緩或緊張的氣氛?
  就連店員身上的製服也暗藏玄機——錶現齣權威感,對方就會被你說服。

  ‧氛圍銷售三步驟:呼應→教導→引導:
  先讓顧客感覺安心,接著有技巧的教導(商品介紹),減少心理反抗。
  最後,以愉悅的氣氛作結,就能不著痕跡的引導顧客做齣決定。
 
  還有更多購物氛圍的心理學,你一定得知道:
  ‧為何降價會讓顧客反感?小心賺到銷量,卻賠掉信賴感。
  ‧話術是購物氛圍第一步,卻也破壞氣氛,你得依四種情境,換三種錶情。
  ‧推銷時熱烈討論後,刻意冷場最能讓對方「醒腦」,怎麼做?

  氛圍對瞭,你會從不想要變好需要。
  所以,你要不控製自己,否則就被購物氛圍所控製。

得奬紀錄

  ★ 英國亞馬遜網路書店「銷售技巧」與「産品管理」類暢銷書
  ★ 亞馬遜讀者評價五顆星:「買這本書的每一分錢都值得。」
  ★「所有商業決策中最被低估、簡化的主題,就是訂價。每個職場人都應該讀這本書!」──英國奧美集團副總監羅利.沙瑟蘭(Rory Sutherland)

各界推薦

  《訂價背後的心理學》
  美國西北大學行銷學博士、政治大學企業管理係教授/洪順慶
  聖米爾企管顧問公司策略總監暨執行長/潘文俊
  「商周財富網」專欄作傢/Mr. Market市場先生

  《購物氛圍的心理學》
  聖米爾企管顧問公司策略總監暨執行長潘文俊
  傢樂福全國公關經理何默真
  臉書專頁「馬丁垃圾話」版主曾馬丁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考德威爾(Leigh Caldwell)/《訂價背後的心理學》


  英國頂尖訂價顧問公司Inon創辦人兼執行長,從BBC、格蘭特威士忌、英國知名比價網站confused.com(主要提供保險與金融商品的比價)到英國的財政部,都是他的顧客。

  考德威爾擁有數學和經濟學的背景,同時也是英國知名的行為經濟學傢,經常受邀擔任BBC News的評論員,並撰寫英國最受歡迎的行為經濟學部落格www.knowingandmaking.com,與訂價革命部落格www.pricingrevolution.com。

橫山信弘(Yokoyama Nobuhiro)/《購物氛圍的心理學》

  現任日本知名企管顧問公司Attax Sales Associates董事長。

  工作以「親自深入企業現場,絕對達成目標」為原則。每年舉辦上百場的講座與研討會,以熱情的口吻傳達邏輯技術與方法。

  他自創的電子報「草創花傳」,在日本國內擁有超過兩萬八韆名的讀者(以經營者、管理者居多)。並擅長以對話形式,提供企業單位各種NLP理論、腦部科學、行動經濟學的經營諮詢。

  橫山信弘個人電子報「草創花傳」:attax-sales.jp/mailmagazine.html

譯者簡介

林奕伶/《訂價背後的心理學》


  外文研究所畢業,曾任電視颱國際新聞編譯、國際通訊社財經新聞編譯,現為自由譯者。
  譯作有《現金為王的獲利模式》、《真希望我第一次買股票就知道這些事》、《為什麼練習100分,結果50分?》、《我能猜到什麼會爆紅》、《FBI這樣學套話》、《FBI教你讀心術》、《哈佛人這樣學行銷》、《散戶的獲利準則》(以上皆大是文化齣版)。

羅淑慧/《購物氛圍的心理學》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日文係畢業,曾任齣版社編輯,2008年起專職翻譯。譯有《照護爸媽,我得離職嗎?》、《拆解你的每一天》、《成熟大人的吵架技術》、《關鍵時候的接話藝術》、《我靠捨棄式讀書法上東大》等(以上皆為大是文化齣版)。
 

圖書目錄

《訂價背後的心理學》
 
30個問題,判斷你的訂價到底對不對
推薦序一「訂價」不該沉默/潘文俊
推薦序二 關鍵是利潤,不是銷量/Mr. Market市場先生
 
前言 訂價絕對不隻是「成本+利潤」,而是一門心理學
1.這個産品,跟什麼擺在一起賣?
──販售環境會暗示顧客:這個産品價值多少
2.成本當然要算,但目的隻有一個
──彆暗示顧客買的是原料組閤,而是買到産品價值
3.怎麼每種客層的錢,大賣場都能賺到?
──「差彆訂價法」讓經濟寬裕的顧客多付、沒錢的顧客也能滿足
4.問齣顧客願意支付的最高金額
──市場調查更得運用心理學
5.說服比消費者更難纏的專業採購人
──先說服一傢通路,彆傢就會跟進
6.漲價卻不引起顧客反彈的心理學技巧
──賺最多的品項纔調漲,但是全力宣傳沒調漲的品項
7.錨定法:心理威力最強大的訂價法
──設定心理錨點,誘導顧客多花60%的錢
8.不跟著打摺,顧客還是照買,為什麼?
──麵對削價競爭,有三種不必降價的聰明對策
9.誘餌:引導顧客買下比較貴的那一款産品
──當兩種産品勢均力敵,請提供價格更高、但品質次之的第三種産品
10.晚一點付,顧客就願意多付很多
──關鍵是:不能讓顧客覺得這是債務
11. 為什麼結伴逛街,我就會買到本來不想買的東西?
──同儕效應:隻要有人花瞭大錢,其他人就會加碼跟進
12.電信業者為什麼把資費方案搞得這麼復雜?
──讓顧客沒機會拿來跟競爭對手的資費方案比價
13.免費贈品的心理暗示
──增加購買急迫性,至少有10種手法
14.本來隻想買這個,後來卻連那個也買瞭
──追加銷售比一起推銷,更能消除顧客的心理障礙
15.小蝦米搭售大鯨魚,蝦米可以賣很貴
──怎樣的異業閤作,讓顧客不假思索就掏齣錢來?
16.他人錢財心態
──花彆人的錢,比較沒有購物心理障礙,但有彆的「障礙」……
17.如何不讓顧客因預期會打摺而觀望?
──每次提供摺扣,都為摺扣産品建立區隔
18.捐贈的心理學
──顧客消費,廠商捐款,結果誰是最大受益者?
19.運用心理學來訂價,會不會引起反感?
──真相是:如果競爭對手用瞭而你不用,你的業績隻會掉光光
結語價格,是最重要的行銷訊息
 
【附錄1】訂價診斷書
【附錄2】簡介行為經濟學
【附錄3】延伸閱讀書目
 
《購物氛圍的心理學》
 

推薦序一 控製自己,或被購物氛圍控製/何默真
推薦序二 在血拚的世界,人人都有一個引火自焚的燃點/曾馬丁
前言 氛圍對瞭,你會從不想要變好需要
 
第1章 同步偏誤、沉沒成本與閤理化,讓你從可有可無,變非買不可
1越不熟的人,越容易影響你
2從眾行為分兩種:多數氛圍與社會氛圍
3符閤需求?隻要想花錢,你永遠找得到理由
4將自己的消費行為閤理化,你也常這樣嗎?
5「迴報好意」的心理,導緻你不買不行
 
第2章顧客有三種,自燃、可燃、不燃,你屬於哪一種?

1人為什麼會被氛圍同化?鏡像神經元惹的禍
2顧客永遠隻把話聽一半,不是省略就是誤解
3分析消費行為——「需求─購買矩陣」
4自燃、可燃、不燃,各有應付之道
5把不燃客變自燃客,就會買到失心瘋
 
第3章 商傢這樣引導來客,進入購物氛圍
1希望大賣卻不如預期,因為銷售氛圍齣錯
2顧客怕被打擾,卻希望被引導
3來客是否已融入氛圍?讀齣他的放鬆
4話術是購物氛圍第一步,卻也破壞氛圍
5降價反而讓顧客反感,因為範伯倫效果
 
第4章 製造氛圍的步驟與關鍵詞
1主動或被動販售,來客都離不開氛圍
2業務的「反正」,顧客「果然」能看齣來
3喜歡自傢商品,是最有用的購物氛圍
4依四種情境,換三種錶情
5讓顧客有安全感的必殺技:不帶任何企圖的單純接觸
 
第5章 「氛圍力」使燃,賣更多、賣更貴
1不燃你要怎樣,可燃還欠哪樣?
2從使用者三種經驗談起,反差顯得你有深度
3主動說齣缺點,反而能贏得信賴
4聆聽準沒錯,但越提問,越難融入氛圍
5順應顧客拋齣的氛圍、指點他進入你的安排
6這時纔誇張反應,顧客知你刻意卻跟著高昂
7對付可燃客,沉默是最有效的話術
8迂迴進攻——不燃物的身邊必有可燃物
9低單價商品,就用綜閤氛圍提高售價
 
第6章 嚮氛圍達人學最佳實務
——氛圍銷售術【案例篇】
 
【案例1】半年內獲利翻漲十一倍的燒肉店
【案例2】謙恭有禮是簡報時的負麵氛圍,務必戒改!
【案例3】利用「多數氛圍」加單純接觸,成功推廣太陽能發電
 
結語 熱銷彆靠運氣,營造氛圍最省力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訂價背後的心理學》


  訂價絕對不是「成本+利潤」,而是一門心理學

  本書有大約一半的內容,本來是提供給大企業閤夥人及主管做訓練手冊,連同專業諮詢及研究服務,共要價英鎊155元(約新颱幣7130元;英鎊與新颱幣的匯率大約是1:46)。

  想想看,要是完成這項訓練後,每年收入可以增加幾十萬元,那這個價錢太劃算瞭。我們把這套訓練方案的價格砍到33.50元(約新颱幣1,541元。按:本書價格如非另外說明,否則「元」的單位皆指英鎊)做促銷,果然讓許多小企業大感興趣。

  現在,這本書的英文版以平裝本齣版,可以把訊息傳遞給更多人;而且祭齣令人難以抗拒的破盤價──14.99元(約新颱幣690元)──你看得齣來我在做什麼嗎?照理說,本書內容「過去服務企業時如何訂價」和「現在齣書後鎖定的讀者群」之間沒有關聯,但其實關聯可大瞭。當你告訴讀者源先的價格這麼高,無形中會産生一股心理力量,讓人相信這個産品的價值比較高。

  顧客怎麼想,比算成本重要

  多年來,我為自個兒的生意訂價時,總是要揣摩顧客的心理。跟大多數新創企業的老闆一樣,起初我是根據成本加上一點利潤,有時客戶會討價還價,有時我們得跟隨競爭對手的價格。但我始終相信顧客的心裏,一定有什麼東西被我疏忽瞭,如果DVD賣9.99元效果比10塊錢好,這當中肯定有什麼因素也能拿來用在訂價策略上。

  2002年,心理學傢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被譽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暢銷書《快思慢想》作者)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奬,從那時起,結閤經濟學實務與心理學實驗結果的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就開始聲名大噪。我接觸這門學問不久後發現,這門新學科有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

  行為經濟學揭露瞭消費者怎樣看待不同的價位,價格訂高一點再殺價是不是比較好?消費者願不願意為瞭月租的方式付更多錢?怎樣說服顧客為他們獲得的價值付費?最後,我成立瞭一傢公司,專門提供訂價建議,所有的建議都在這本書裏。

  行為經濟學帶來豐碩的成果,讓我們瞭解一般人怎樣購買産品(與服務),以及願意付多少錢。根據這些研究,我們和其他訂價專傢設計瞭至少20種新的訂價方法,包括「訂價就是定位」的新觀點、市場區隔與訂價策略,在零售業或企業對企業的環境中如何報價,以及怎樣利用訂價確保顧客忠誠又不犧牲利潤。

  最後我們發現:心理學是影響訂價成功與否的重要力量。例如曾與我們閤作的一傢倫敦軟體公司,就利用心理學方法,讓營收增加超過200%;但成效不見都能那麼大,我們和一傢市場正在萎縮的雜誌社閤作,改善的幅度就隻有10%左右。不管怎樣,瞭解顧客的心理可以提升訂價能力並增加獲利;事實上,企業的訂價一定要做對,纔能生存並茁壯;這是策略的必要條件,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

  這是第一本告訴讀者怎樣循序漸進、把訂價心理學應用在事業上的書;不論你賣的是什麼,産品也好、服務也好,是賣給消費者、彆傢公司還是政府,都一樣。我會先從如何利用價格定位産品說起,然後解釋如何為不同的市場區隔訂定不同價格;這些方法都有助於順應顧客的想法,而不是違逆他們的心理。

  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先看到巧剋力茶壺公司的故事。這傢公司利用訂價策略創造瞭一個全新的産品類彆,並在好幾個市場建立高價的市場地位,同時靠著瞭解顧客的心理賺大錢。這傢公司是虛構的,所以不必期待近期會在附近的超市架上看到巧剋力茶壺,不過書裏的內容都是以其他企業的真實案例為根據。

  本書架構

  本書的每一章都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先用巧剋力茶壺公司的故事舉例,說明公司創辦人如何利用訂價策略來推齣産品、提高獲利,藉此擴大顧客基礎或對抗競爭對手。

  第二部分說明故事中的訂價方法,討論背後的心理學理論,並提供其他採用相同做法的案例。

  第三部分是「如何應用」的工具包,幫助你按部就班,實際運用這些方法。

  讀者可以從頭到尾依序看完這本書,或者隻看故事、心理學原理或工具包;每個部分都可以單獨成立,隻是如果全部都看,將更能透徹瞭解其他部分。

  每傢公司的情況都不一樣,您會發現有些方法和章節比較適閤您。不管怎樣,所有章節都能讓您更加認識、洞悉一般人的想法,以及想法如何轉變為購買行為。

前言

《購物氛圍的心理學》


  氛圍對瞭,你會從不想要變好需要

  各位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明明手頭沒有預算,眼見喜歡的東西擺在貨架上,卻還是二話不說的齣手瞭;盡管店傢沒有提供任何摺扣,你也照買不誤,甚至連殺價都免瞭,直接以原價購入。奇妙的是,你不但沒有半點悔意,反而還覺得很開心。

  甚至,當周遭的人開口問:「你怎麼會突然想買這種東西?」你還會下意識的自圓其說:「哎呀,這東西我很早之前就想買瞭。」

  不論你買的東西是什麼(小至超商販售的口香糖,大至百萬豪華名車),應該每個人都有過這種經驗吧?為什麼明明完全不想要,最後卻還是毫不在意的以原價買下商品呢?其實,這中間有祕密存在——那就是「購物的氛圍」。

  在接觸到那種氛圍之前,你完全不想要;卻在進入那個情境後,你突然變得好需要。

  最容易理解的範例,就是電影院的爆米花。

  電影院的爆米花特貴,卻賣特好

  電影院販售的爆米花,少說300日圓(約新颱幣83元)起跳,大桶的則要500百日圓(約新颱幣139元)。所謂爆米花,是持續翻炒玉米種子,使之爆開、膨脹成海綿狀的零食。據說玉米種子的膨脹率約有20至30倍,所以即使是大桶的爆米花,使用的玉米種子也可能很少。

  單就利潤來看,對賣方而言,爆米花是非常暴利的商品;但對買傢來說,卻是相當昂貴的消費。然而,許多電影院前,還是可以看到排隊購買爆米花的長龍。就連我這種平常不太買爆米花的人也不例外,任何人隻要走進電影院,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買爆米花。

  為什麼會有這麼不可思議的行為?因為販售爆米花的電影院,巧妙運用瞭人類心理,打造齣「到這裏來就非買這個不可」的購物氛圍。
 
  氣氛有兩種、顧客分三種

  那麼,所謂的購物氛圍到底是什麼?我簡單分成兩類,幫助大傢理解。

  第一類是讓人想掏齣荷包的「緩和氛圍」;第二類是使人想勒緊荷包的「緊綳氛圍」。另一方麵,我們也可將顧客依照同步偏誤(Syncing Bias)程度的差彆,分成以下三種:

  1自燃客:一接觸購物氛圍,便立刻陷入其中、配閤度最高。

  2可燃客:因持續(或反覆)沉浸在購物氛圍,而漸漸受到影響。

  3不燃客:完全不受氛圍影響,會根據經濟閤理性冷靜判斷。

  用垃圾分類的「可燃與不可燃」來比喻,是不是比較容易瞭解顧客的購物心理瞭?就拿前麵的電影院話題為例,當身邊的朋友說:「不知道為什麼,每次來到電影院,就會想吃爆米花。」你若馬上呼應:「對啊。買一桶吧!」那麼,你就屬於馬上能和旁人同步的自燃客。

  至於可燃客,並不會單純因為朋友說的話,而立刻産生購買意願。而是直到進瞭電影院,看到很多人大口吃著爆米花、或是聞到爆米花的香味後,纔逐漸受到影響,進而産生「都到電影院瞭,不吃爆米花也說不過去」的念頭。

  盡管朋友極力勸說,周遭的人也都人手一桶爆米花,卻仍然不為所動的人,就是不燃客。雖然這種類型的人本身未必討厭爆米花,卻會因為「就份量來說,電影院的爆米花根本是天價,一點都不劃算」,或因為「我沒有特彆想吃」(以自身需求為標準),而閤理判斷無須購買。

  另一個要注意的是,不論自燃客、可燃客,還是不燃客,其身分(購買意願的高低)都會因為商品的不同而改變。例如,有的人雖然極力抗拒買電影院爆米花,但到書店時,卻總會不自覺的多買好幾本原本沒打算買的書。也有的人討厭買書,但逛街買衣服時,除瞭原本打算購買的上衣之外,往往不知不覺就多買瞭外套和褲子,甚至連飾品也一次買齊瞭。這就是顧客類型會因場閤或商品而隨機轉換的例子。

  對賣方而言,最重要的是從三種顧客類型中找齣不燃客,再加以進攻。因為自燃客、可燃客很容易受到氛圍影響,隻要善用商品的特性及當下情境,就可以輕鬆挑起他們的購買欲。

  打中顧客需求,不等於賣得齣去

  我身為企管顧問公司的經營者,平時除瞭四處舉行研討會或擔任研習講師外,我最喜歡的,還是親自深入企業現場,實際參與銷售作業。

  有趣的是,我每次舉辦企業進修課程時,詢問颱下學員「商品不暢銷的理由」,遙遙領先的答案永遠都是「不符閤顧客需求」。其中的細項則包括瞭「價格過高」、「規格不適用於實際情境」等。

  這麼說來,隻要精準打中顧客需求,商品就一定好賣嗎?我並不這麼認為。商品之所以滯銷,不見得是價格或規格齣瞭問題,顧客之所以不理你,與當下的銷售氛圍有很大的關係。

  事實上,即使是相同的商品,暢銷與不暢銷,仍會因販售的人而改變。不隻是人,顧客的購買欲也會因場所、時代或流行趨勢而齣現變化。盡管原本沒有需求,仍可能因某種心理層麵的影響而産生購買欲,進而引發需求、掏錢購買;相反的,就算消費者原本很有需求,也可能因為當下的某些原因而打退堂鼓。

  深入銷售現場後,我看到的事實是,盡管銷售員深信,滯銷是因為「商品不符閤顧客需求」,但我認為販賣商品的人本身問題更大。若你本身都認為「這東西賣不齣去」,商品的銷量又怎麼可能超齣期待?

  如果銷售員認為「這東西好貴」,顧客自然也會覺得高攀不起。這是大腦的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所造成的同化作用,個人醞釀齣的氛圍,纔是銷售順利與否的關鍵。

  不是賣齣去就好,而是要大大暢銷

  本書將針對帶動顧客購買的氛圍,從大腦科學及行動經濟學的觀點,進行邏輯性的解說。另外,我也會逐一列舉各種促使顧客購買的話術(關鍵用語)及實例。

  盡管如此,正確的購物氛圍所帶來的效果,並不光是把滯銷的東西賣齣去而已,而是要讓這些賣得齣去的商品變得更暢銷。

  在這個「選擇太多,顧客永遠不滿足」的時代,想知道商品暢銷的真正理由、希望提升已碰上瓶頸的營業額、想知道未來該如何銷售、不想再用「滯銷都是因為商品本身不好」當藉口──有這些想法的人,請務必閱讀本書。

  最後,請記住全書唯一的關鍵詞,那就是「融入氛圍」。本書會重復使用這個字眼,不論邏輯正確與否,顧客是否能「融入當下的購買氛圍」纔是關鍵。相信各位隻要熟讀書中說明的各種情境和心理效應,絕對能獲益良多。

推薦序一

「訂價」不該沉默


聖米爾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策略總監暨執行長/潘文俊

  「訂價」怎麼會沉默?當然,以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來說,「價格」的角色是絕對不會沉默的──不管是購買商品前蒐集市場資訊時的錙銖必較,還是看完商品價格後的天人交戰,抑或是議價時的寸土不讓、近身肉搏,乃至購買後對價格的愛恨情仇──價格在購買過程中,從頭到尾都是極具分量的主角,而非為人作嫁的小廝龍套。

  然而,有趣的地方是,在我實際執行的企業顧問經驗中,「訂價」嚮來是在行銷4P──産品(product)、促銷(promotion)、通路(place)、訂價(price)──中,經營者關注最多,但談論最少(許多企業不是放棄不談,就是不假思索的採用産業慣例,或是「訂價=成本+固定獲利率」的成本加成法);決策最快(因循既往慣例,不然就是消極的當個「市場跟隨者」,跟著競爭者的價格走)且缺乏邏輯的一角。

  常見的狀況是,業務人員相信降價可以提高産品競爭力、擴大銷售量,進而增加業績;而財務主管認為,嚴格控製邊際獲利纔能創造利潤,所以偏好「成本+固定獲利率」的訂價法;行銷同仁則認為,為瞭提高價值並維持市場占有率,要謹慎操作摺扣促銷。於是,就會齣現財務部門要求訂價高、行銷部門訂價居中、業務部門則希望走低價路綫的歧異。

  那麼,到底應該由何者勝齣?依據價格管理製度還是連結經營策略?於是,成本加成法往往變成最有效率跟最能達成共識的「一緻共識」(其實是無共識的共識)方式。結果,通常是落得消費者不感激、經營者不滿意、行銷人不叫好、業務認為不叫座,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麵。

  的確,影響價格訂定的因素極多,包括企業目標、市場定位、競爭策略、顧客需求、成本、競爭者價格等等。更何況隨著網路的齣現,市場價格更趨透明多元,訂價對企業而言確實變得越來越棘手。

  訂價越高越好?你的服務或産品可能賣不齣去,而你也可能隻有這一次的齣價機會;將本求利?薄利多銷?依據行情訂價?都不是專業應有的錶現,況且行情既非公定,市場價格更不是一成不變,訂價究竟有沒有規則可循?

  大是文化齣版的這本優質好書《訂價背後的心理學》,作者李.考德威爾(Leigh Caldwell)提齣一個可供大眾參考的好觀點──訂價終究要迴歸到以顧客導嚮(customer-oriented)的人性思考裏。在前言「訂價絕對不隻是成本+利潤,而是一門心理學」中,考德威爾一開始即開門見山的說:

  「訂價應該根據顧客眼中的價值,而不是成本」、「價格應該具體,顧客纔知道付齣代價後可以得到什麼」,乃至結語的「價格或許看起來隻是個數字,但在我們能從這個稱之為經濟的豐富、微妙又復雜的體係之中,找齣真正關心的東西之前,價格是我們使用的語言」,內容一貫以顧客的感受,連結至「價值」及「價格」的産生。

  更可貴的是,不論是操作實務上具體的「訂價診斷書」,理論基礎深厚的「行為經濟學」觀點,或是佐以商業小說式的敘述方法,讀來都生動有趣,而附錄的「延伸閱讀書目」,其專業價值及深度,更是值得肯定。

  個人認為,《訂價背後的心理學》是一本商業人士與學人,不論是管理實務或研究探討,都值得深入閱讀的一本書。相信在饒富興味的閱讀過程中,各位讀者將發現,原來「訂價」不隻不該沉默,它本就不該寂寞!

推薦序二

關鍵是利潤,不是銷量

「商周財富網」專欄作傢/Mr. Market市場先生


  行銷上最常見的錯誤有兩種,一是根據成本或對手來訂價,二是把降價摺扣當成促銷最有效的手段。

  教科書上告訴人們,商品在供給和需求間,會找到一個平衡的價格與需求麯綫,但這種觀念隻適用在解決生存需求的物品上,例如稻米、小麥、石油、棉花等等,這些産品不需要廣告或通路就會有需求。如果隻是單純停留在生産量與價格,一來如同傳統經濟學所說,在供需平衡下廠商很難有超額利潤;二來除非是生活必需品,否則降價這個方法,許多時候不見得會增加銷量和利潤。

  隨著生活品質提升,人們的需求開始不同,一個消費産品除瞭生存最原始的需求以外,還可以滿足各種不同的需求層次,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各式各樣的廣告,以及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呈現。甚至更進一步,産品之間更難被比較,因為它宣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例如汽車除瞭強調安全,在車展也常齣現美女當車模;可樂不隻訴求解渴,在廣告中也齣現各種聚會派對、年輕人愉悅與活力的景象,透過人們對生活方式的認可來創造需求。

  關鍵是利潤,不是銷量

  過去大多數的老闆或産品開發人員,在銷售下滑時,都會認為産品本身一定沒有問題,也許是訂價齣瞭問題。但銷量高並不等於利潤高,修改訂價也不見得能增加利潤。作者提到「更改産品的呈現方式,彆隻是更改價格」,因為單純修改價格,隻會傷害到老顧客的迴購,想要滿足消費者需求,或是進而創造對生活的想像,關鍵在於産品的定位。

  生意不是市占率高就會有利潤,要有額外利潤就必須盡可能獨占,問題是你怎麼定義獨占?你不需要真正做齣完全特彆的産品,麵對對手削價競爭時,也不一定需要降價應對。實際上競爭來自於比較,隻要定位不同,競爭的形態也會完全不同,隻要顧客認為你和彆人不同就可以瞭。

  除此之外,改變顧客心理認知的方法還有很多,例如推齣錨定的産品、産品提齣退貨保證、改變付款流程與付款方式、提供額外的服務或贈品、追售,都很有可能會改變顧客當下判斷的基準,進而提高利潤。

  瞭解訂價的原則以後,為什麼我們做不到?

  在許多企業中,老闆主要是分配資源的角色,並不能獨立完成研究規畫,與關注到每個操作細節。很多時候,也許當下執行的人也知道這不是最好的方法,但當老闆要求銷售業績達標時,降價就成瞭執行者最方便且無風險的選擇,卻也變成瞭企業走嚮競爭與失去利潤的元凶。

  實際上,這背後有一個更深的問題是,大多數的行銷人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正確訂價,即使訂齣價格,也不知道是否正確。為此,這本書提齣瞭一係列的錶格和操作流程,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照著步驟去進行。

  更深入瞭解人性、有係統的透過組織去運作改變,是本書為你創造的最大價值。
 
推薦序三

控製自己,或被購物氛圍控製

傢樂福全國公關經理/何默真


  購物氛圍就像化學實驗的反應物質,不同的分子會營造齣不同的氣氛;不同的氛圍又會接著産生無限可能的組閤與化學反應,最酷的是,竟然有人能把這件事條理清晰的整理齣來。

  本書作者橫山信弘,善用大腦科學及行動經濟學的觀點,以極具邏輯的方式解說氛圍對於消費行為的影響。有如經過化學實驗後找齣公式及脈絡,讓讀者得以復製、仿造,一方麵可在商業經營上尋得獲利模式,另一方麵也可在日常消費中,觀察自己屬於哪一種顧客類彆,學會控製自己,或者被購物氛圍控製。

  早上進辦公室前,你先進瞭超商,聞到奶香濃鬱的烤麵包香氣;下班迴傢前,你走進生鮮超市,看見鏇轉烤爐正轉動著雞腿,空氣中飄來陣陣烤雞的香味;炎炎夏日,你如釋重負的踏進有涼爽冷氣的賣場,同時聽見店員高喊:「歡迎光臨!今天霜淇淋買一送一。」假日和傢人一起逛量販店,入口海報寫著涼夏特賣,笑臉迎人的員工遞上彩色氣球給孩子,試吃人員捧著切成三角形帶皮的花蓮大西瓜,請全傢人吃……。上述的各種情境中,包含瞭香味行銷(嗅覺)、布置物行銷(視覺)、體感行銷(觸覺)、口頭行銷(聽覺)、試吃行銷(味覺),氛圍的營造從人類的感官被影響開始,和消費者的購物心態産生連動。

  一傢三口一邊試吃西瓜,一邊彼此相望點頭後,媽媽開始一顆一顆的輕拍西瓜錶皮,聽聽它是否熟透;孩子看中底下最大的那一顆,於是爸爸移開上頭的西瓜,搬齣孩子「欽點」的那顆;母子倆開心的看著父親將西瓜放進手推車……賣場天天上演這樣的畫麵,看似習以為常的消費行為,卻隱藏瞭許多作者分析得頭頭是道的購物氛圍心理學。

  「花蓮大西瓜是全颱灣最好吃的!」、「來賣場就是可以買到比外麵便宜的西瓜」、「夏天就是要全傢人一起吃西瓜啊!」這就是作者所說的「脈絡效應」。大腦的鏡像神經元被開啓的那一刻,全傢人馬上融入當下的多數氛圍,這種屬於從眾行為的購買情境,正是逛賣場最大的樂趣所在。

  看見旁邊的客人也挑瞭一顆西瓜放進手推車,媽媽瞄瞭一眼,小聲的對爸爸說:「我們挑的比較大!」得到小確幸後,全傢人開心的繼續購物。

  從事零售業最有趣的部分,在於各種探討消費者行為的新觀察和研究不斷齣爐,讓長期投身業界的我,永遠有學不完的課題。我常常在賣場實驗這些新理論,因為書上寫的都是彆人的例子,隻有自己親身體驗,纔能創造齣下一次的成功。

  購物心理學是一門靠實戰經驗纍積齣來的學問,我們何其幸運,可以直接透過書中文字拾人牙慧。我從這本書裏學到瞭許多營造銷售氛圍的方法和技巧,誠摯推薦給各位。

  (本文作者何默真,現任傢樂福全國公關經理,兼任傢樂福文教基金會董事。1996年進入量販界,從基層生鮮管理開始,經曆雜貨、傢電、客服等單位,對於氛圍行銷頗有心得。2003年從賣場進入總公司工作,負責全颱行銷與公關職務。)

推薦序四

在血拚的世界,人人都有一個引火自焚的燃點

臉書專頁「馬丁垃圾話」版主/曾馬丁


  聽到自己要寫推薦序時,我的第一個念頭是:「天啊!不是要暢銷作傢纔能寫嗎(歪嘴笑)(觀念超偏差)?」認真把書讀完後纔發現,齣版社會找我不是沒有原因,因為本人臉上就印著「腦波超弱」四個字,哈哈哈!如同我被本書主編巴結幾句後,就輕易答應寫序一樣,我不隻腦波弱,還很虛榮(撥發)!

  說到腦波弱,就讓我想到某年與好友去日本環球影城玩的荒謬事蹟。那時「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剛開幕,一進到霍格華茲城堡,聽到熟悉的電影主題麯,在場所有人立刻失心瘋!在那種情境跟氛圍下,簡直跟被下降頭沒兩樣啊!再加上我就是作者口中的自燃客,果真很不爭氣的開瞭第一槍——買魔杖!

  結果這一買不得瞭,其他人全被燒到(好的,同行友人都是可燃客),心想:好啊!好啊!大傢都一起燒一燒!一起買吧(麻煩導播下一首《燃燒吧!火鳥》)!此故事的結局是,我們一行7個人一共帶瞭7支魔杖離開,其中一人購買的理由還是:「我看大傢都買瞭,總覺得花錢齣國、頭都洗瞭,不買好像對不起自己。」

  你或許會問,現在那些魔杖呢(有人在乎嗎)?它塵封在我傢的櫃子裏,不曾再拿齣來過,Never!不過這也不代錶它沒有價值,至少當時我們每個人都曾拿著魔杖,在環球影城裏揮來揮去(相信我,在現實世界做這種事,彆人隻會覺得你是瘋子),以及拿著它在飯店拍照、打卡。所以我絕對不是亂買……你看,講到這裏,我已經開始自圓其說瞭,果真是個標準的自燃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血拚的世界裏,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燃點,一不小心就會引火自焚。像我本身對手搖飲料超級無感,同事每天中午吃飽都來一杯,我卻很少被打動(這就是所謂的不燃客),所以顧客類型會在不同的情境中産生改變,沒有絕對。

  說到這裏,要先跟本書作者橫山信弘先生跪一下,他在書裏完整的解析瞭人在各種情況下,為何會買到失控或無感的心理,實在太令我佩服瞭!人在氣氛感染下,真的很容易失去理智(好啦,就是盲從)(原本不想得罪人,想說美化一下句子,但還是說瞭)。還記得多年前上映的《海角七號》嗎?這部電影在當時已經演變成社會現象,好像你不去看就很落伍一樣。現在網路社群上許多「不去打卡、上傳一下不行」的人事物也是,想當年因蘇迪勒颱風來襲而被吹歪的「歪腰郵筒」,我也是腦波弱去拍照,還排瞭老半天的隊(可是真的很可愛啊)(再度為自己找理由)。

  不得不再說一次,氣氛的營造真的是一件很重要又很可怕的事。像是我以前在電影院打工,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賣爆米花。還記得當時我還很菜,由於被客人拒絕太多次,到最後我竟然直接跟人傢說:「你應該不用飲料和爆米花吧?」結果客人就真的順著我的話說:「嗯,我不用。」(搞不好人傢原本超想買啊!)玻璃心如我,在接連刺激下決定化身知名女演員陳莎莉強勢齣擊(撕麵具),總是自信滿滿的嚮客人推銷爆米花,從此演藝之路(在哪)也越來越順遂瞭呢!

  所以說,如果你是從事銷售相關工作的朋友,更是不能錯過這本書啊!讀完之後,我都想馬上重迴戰場、賣爆米花去瞭呢(腦波真的極弱)!

  (本文作者曾馬丁,白天為市井小民上班族,自2015年起,晚上下班便華麗變身為臉書專頁「馬丁垃圾話」版主。曾上過新聞,被記者稱為「知名網路節目主持人」而沾沾自喜,生性虛榮但其實根本沒紅過,個性收放自如但其實本人很有禮貌。)
 

圖書試讀

《訂價背後的心理學》
 
9月1日,是巧剋力茶壺上市的日子,鬧鍾在清晨5點20分響起。很久沒有這麼早起瞭,我掙紮著起床,準備齣門。
 
上午7點,我到瞭科薩諾斯特拉咖啡(Cosanostra Coffee,按:類似伯朗咖啡,賣咖啡也賣簡餐)倫敦市中心的分店外,等店門開瞭,就進去觀察,等待第一批顧客的反應。
 
促銷展示攤位看起來不錯,特彆凸顯新産品,讓顧客品嘗到每個茶壺裏的優質巧剋力,聞到香氣細緻的茶葉。我和櫃颱人員閑聊,他們也對新産品很感興趣。兩個人在測試期間都喝過,所以願意嚮顧客推薦,隻是還沒打算放棄早晨喝義式濃縮咖啡的習慣。
 
我用瑪姬給我的促銷券買瞭一個茶壺,到櫃颱附近的桌子坐下,靜聽顧客的反應。
 
推齣的第一天,非常明顯的一點就是價格幾乎不重要。顧客被激起的好奇心更勝於價錢。巧剋力茶壺的價格落在義式咖啡係列的價格區間(2元到3元)內,對那些好奇且願意嘗試的人來說,似乎可以接受。
 
唯一有影響的是退貨、退款承諾。那天早上我去的那傢分店,同意退錢給不滿意的顧客。當天下午,我到另一傢分店,他們沒有提供這樣的承諾,結果賣齣的茶壺數量隻有一半。顧客若能確保不會花冤枉錢,對嘗試新産品的感知風險就會大幅降低。
 
接下來幾天,我又觀察瞭幾傢分店,注意到有些顧客第一次看到茶壺時會仔細觀察,但是後來纔會購買。這些人似乎需要慢慢習慣這個構想;就像其中一個人說的:「看起來很有意思,但我隻想喝杯義式濃縮咖啡。」
 
當消費者進入購買行為的過程中,要他們偏離原本的決定軌道有些睏難。在他們下決定前介紹新選擇,還比較可能成功。推齣的第二天,有些人原本就有意嘗試前一天看到的奇怪茶壺;其他人可能要看到茶壺促銷瞭三、四天,纔願意嘗試。新産品需要時間纔會被消費者列入購買選項,但有些人對某些産品卻從來不會列入考慮。
 
隔週,我走訪一傢超市分店,那是他們巧剋力茶壺進貨的首日,相較賣得沒那麼快。幾個在挑選冰沙或優格的人,曾經拿起一整包的茶壺看,但是等到一、兩個小時後纔有人買。
 
我在那個人走齣超市前把她攔下,問她為什麼會買。結果發現她已經在咖啡館喝過一次,所以想買一些迴傢。這麼看來,透過咖啡館的通路介紹産品,似乎行得通。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