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的意识形态

美感的意识形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erry Eagleton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气势磅礡,将西方近代哲学、美学和政治学熔于一炉,西方美学思想登峰造极之作。
左派美学的后设理论经典,贯穿整个近代西方思想的「美感」概念的历史探讨。


《美感的意识形态》是对于贯穿整个近代西方思想的「美感」概念的历史探讨,因而是对于近代西方哲学的批判研究,特别着眼于美学、伦理学和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把哲学、美学和政治学熔于一炉而气势磅礡的巨作。读伊格顿而错失了《美感的意识形态》,无异于买椟而还珠。

伊格顿以生花妙笔和挑衅的语调引领我们巡礼了康德、席勒、叔本华、齐克果、马克思、尼采、佛洛伊德、海德格、卢卡奇、阿多诺、哈伯玛斯等二十多位思想家的作品,更旁涉许多社会学家、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其涉猎范围汪洋宏肆,并且以道德和政治问题为辐凑,可以说是泰瑞‧伊格顿至今为止的代表作。在研究上颇有独到之处,又能近取譬,出入种种深奥繁复的哲学理论,以无厚入有间而恢恢乎游刃有余,引导读者综览美学史里根本的后设问题。

伊格顿是不折不扣的哲学家,这本书通贯西方哲学和意识形态,去探讨美感的概念。他引领我们巡礼了各个哲学家的思想,最后把美感摆到马克思的概念范畴里。在书中,他首先检视阶级、种族和性别的三重问题,并且把问题导向「身体」意识以及它和国家的关系。美学是探讨身体感觉、反应和经验的研究,而和理性对反。美感和身体的知觉有关,也和理性一样,是连接物质和非物质世界的桥樑。接着他转向伦理的问题,以习俗为基础的伦理正是对于道德的美感化,也是社会文化价值的维系基础。于是判断、性格、价值和道德,都是美感价值。当法律内化到人心,就是内心的美学,虽然社会对此浑然不觉。而价值和法律也是奠基于心悦诚服的自我仿同或拟态。现代失了根的主体问题,以及后核子时代的自我毁灭倾向,也必须在美感里找到答案。

伊格顿的美学探讨告诉我们,美学的源起以及它所要面对的问题,并不是孤立的美感经验,而是试图为整个伦理、社会、政治找寻解答。美学和伦理的目的,是为自由、平等、自主的人类主体创造一个普遍的秩序,就在中产阶级和传统旧制度决裂之际,它的兴起不是没有理由的。它的目的正是要创造一个新的人类主体。

当代意识形态典范的兴起和资本主义是形影不离的,伊格顿的研究自始至终都有着强烈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倾向,而沿着文化和政治批判的轨迹思考美感的问题,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化政治批评」。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兼任助理教授  耿一伟、国立屏东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系教授兼人文社会学院副院长  贺瑞麟
专文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泰瑞.伊格顿Terry Eagleton
英国当代着名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马克斯思想的研究权威,获选英国国家学术学院院士。伊格顿目前为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英文系杰出教授,及爱尔兰国立大学文化理论教授,居于都柏林。
从60年代末开始,伊格顿出版了美学理论、文学批评着作等十多种。这些着作大致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来分析、评价一些英美作家的作品;第二,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与文艺理论,并以他的「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评析当代西方各种美学和文学批评流派。他的思想及着作在当代西方美学界有相当影响,有人将他和美国的詹明信(Fredric Jameson)、德国的哈伯玛斯(Jürgen Habermas)并称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三巨头。
由于伊格顿的响亮知名度,他的着作被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大量翻译,知名作品有《文学理论导读》(1983),《美感的意识形态》(1990)、《后现代主义的幻象》(1996)、《马克思》(1997)、《文化的理念》(2000)、《理论之后》(2003)、《生命的意义是爵士乐团》(2009)、《散步在华尔街的马克思》(2011)、《如何阅读文学》(2013)等等。


译者简介

江先声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哲学博士,在香港和加拿大的出版界及媒体任职近三十年,译着有:《名家哲学》、《写作风格的意识》、《故事写作大师班》、《我们在存在主义咖啡馆》、《爱这个世界:汉娜鄂兰传》。

图书目录

【编辑人语】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
【专文推荐】众生喧譁的美感对话            耿一伟
【专文推荐】以身体的概念贯穿美学理论      贺瑞麟

导论
这不是一部美学史。很多重要的美学家,我在书中都略而不谈;即使我谈到的思想家,我所注意的也不一定是他们和美学最有关系的文本。本书是尝试透过美学范畴,探索欧洲现代思想的一些中心问题,从这个个殊的角度去理解范围更广的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

第一章  自由的殊相
如果美感是个危险的、模稜两可的东西,那是因为身体里有某些东西会反叛那些铭刻在它上面的权力;而若要消除这种反抗的冲动,那么除了消灭这种冲动以外,更必须根除那个使这个权力生效的能力。

第二章  心灵的法则:夏夫兹博里、休谟、柏克
可是,美感不仅提供了一个新的价值概念。如果说它独立于现实世界,它其实也可以修补事实与价值之间的裂痕。我们前面谈到,对鲍姆嘉通来说,美感是和认知毗邻却又泾渭分明的一个领域;而对休谟来说,认知要逐步还原为一个和美感相去不远的感性形式。

第三章  康德的想像物
在任何理论都没办法证明的情况下,我们意识到和世界是一体的,因为世界的整个设计有如奥祕一般地和我们的认知能力若合符节。我们无法证明它,因为我们对现实的底蕴一无所知。世间事物因应我们的目的而设计,那始终只是个假设;但它是具启发意义的假想,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合目的性、中心性和意义,而这正是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四章  席勒和领导权
席勒的美学一方面是正面而建设性的,是一种领导权的策略,在这种观点下,文化不再是孤独的沉思梦想,而是活跃的社会力量,透过有教养的交流,形成一个乌托邦的公共领域,从而提供了在公民社会的卑下境况(自然)和专制国家的政治要求(理性)之间欠缺的那个中介。

第五章  世界作为艺术作品: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黑格尔以其观念论充满男子气概的勇气,深入客体的本质,揭开了它最内部的祕密。他把思想的矛盾带进事物本身,闯入隐蔽而禁忌的领域,因此可能会割裂了康德认为必须保持完璧之身的实在界,不断地以否定的东西使它自我分裂。

第六章  欲望的死亡:叔本华
叔本华以他本身的阴郁方式,勾勒了中产阶级公民社会那个清楚明白的故事,巧妙地撇除了正面的意识形态的语汇;而他是那么脑筋清晰而勇敢地寻索这个故事残酷的隐含意义,提出了他的惹来是非而又无法有什么凭据的结论。

第七章  绝对的反讽:齐克果
「直接性」和「反思」的美感主义,其实是把主体从中心地位拉到相反的方向:不是把它压平成为永恆的实在界,或是让它徒劳地掉进它自身陡峭的深渊。这两种对立的美感式存在,都可以从齐克果所说的自我的基本境况推论出来,那是有限者和无限者的一种矛盾综合。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的崇高
历史会因为它最被污染的产品而转化,而转化是由那些在历史里伤痕最深的人去推动的。当有权势的人疯狂地叫嚣隳涂,只有那些没有权力的人才能提供人类一个愿景,而这必然是权力的最终归宿,由此使权力的意义为之改写。

第九章  真实的幻觉:尼采
超人每一刻都以极其充沛的力量和高昂的精神即兴创造自身的存在,把形式加诸世界之流,把混沌打造成暂时的秩序。「摇身成为自身混沌状况的主宰;迫使自身的混沌变成形式」,这就是最高的美感成就,只有最投入的愉虐才能获致。

第十章  以父之名:佛洛伊德
佛洛伊德所说的从外在的家父长式行为者过渡到它的内射(也就是超我)的过程,正好相当于从专制统治到领导权的政治转移,过渡转移后的结果,被视为律法的内在化,使它成为了自身存在的原理。

第十一章  存有的政治学:海德格
对海德格来说,美感并不是艺术的问题,而是与世界联系的一种方式:这种关系听天由命地接受把世界视为存有的恩赐的「不真实」,使得人类主体在一种圣祕的临现面前如痴如醉地敬畏它,而概念的理解只会损毁它而已。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拉比:班雅明
班雅明本身的革命政治学,在任何方面都是美感性的:好比说,排列的具体个殊性、有如「灵光」一般的「非自主记忆」为革命传统提供的模型,从言说到感性形象的转移,身体语言的重建,以及推崇模仿作为人类和世界之间的非支配性关系。

第十三章  奥斯威辛之后的艺术:阿多诺
人类因为疯狂而对自己造成的创伤,应该任由它溃烂而不加护理,因为如果我们的历史苦难没有这种沉默的见证,我们就会甚至忘记治疗是必要的而逃避到天真状况中。

第十四章  从城邦到后现代
对理性、真理、自由和主体性的论述,以我们所承袭的来说,确实需要整个转变;但一种政治学假如不严肃地看待这些传统题目,在对抗权力的傲慢时,恐怕就无法拥有充分的机智和韧性。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