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族音乐概论

中外民族音乐概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民族音乐
  • 世界音乐
  • 音乐史
  • 音乐文化
  • 音乐概论
  • 中外音乐
  • 音乐学
  • 艺术学
  • 文化艺术
  • 音乐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民族音乐;第二部分是外国民族音乐。目前,学术界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写作体例主要有三种:一是以三大音乐体系为纲,介绍了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和波斯-阿拉伯体系;二是常见的五分法,即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三是在「五分法」的基础上增加宗教、祭祀音乐,并将其纳入民间音乐中。第一种书写体例是将民族音乐放在区域文化圈来撰写的,第二、三种书写方式是按照民族音乐的体裁类别来编撰。本书採取了第二种写作方式。

  根据世界各地、各民族音乐风格的特色与差异,外国民族音乐是按照九大区域划分的形式来概述的,即东亚音乐文化区、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南亚音乐文化区、西亚中亚北非音乐文化区、非洲音乐文化区、欧洲音乐文化区、北美音乐文化区、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和大洋洲音乐文化区。通过区域性音乐文化的叙述,使读者能够比较清晰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大致掌握世界各地各民族的音乐状况。
 
音乐的史诗:世界音乐文化巡礼 本书以宏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探访地球上不同民族和地域所孕育出的独特音乐景观。它不是一部枯燥的音乐学理论汇编,而是一部生动的音乐人类学考察报告,一幅色彩斑斓的听觉世界地图。 第一部分:东方古韵的沉思 我们将从广袤的亚洲大陆启程。 东亚的宫廷与民间: 深入剖析中国古代雅乐的结构与精神内核,探究其与哲学思想的内在联系。不同于对传统音乐的刻板印象,我们将着重探讨“礼”与“乐”在古代社会中的动态平衡,以及民间曲艺如昆曲、皮影戏等在市井生活中的生命力。随后,目光转向日本。日本雅乐(Gagaku)的古老音色,如同历史的低语,我们将解析其融合了唐代遗风与本土特色的复杂体系。韩国的国乐(Gukak),特别是板索里(Pansori)中那充满叙事张力和情感爆发力的唱腔,将展现出其独特的“恨”与“乐”的文化交织。 南亚的灵性与律动: 印度音乐,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音乐体系之一,是本书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将系统地介绍印度古典音乐的“拉格”(Raga,旋律模式)和“塔拉”(Tala,节奏周期)系统,揭示其如何通过精密的数学结构来模拟宇宙的秩序与心灵的体验。从北印度斯坦尼音乐的即兴演奏,到南印度卡纳提克音乐的严谨结构,再到宝莱坞电影音乐的世俗魅力,展现其多元的生命力。 东南亚的竹林回响: 东南亚的音乐往往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我们将详细考察印尼甘美兰(Gamelan)音乐的独特金属音色和复调结构,探讨其在宗教仪式和宫廷表演中的象征意义。泰国的皮帕特(Piphat)乐团,以及越南的传统器乐,如独弦琴(Đàn Bầu)那如泣如诉的音色,都将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被细致地呈现出来。 第二部分:西方的交响与变奏 跨越大洋,我们进入欧洲和美洲的音乐图景。 欧洲的古典与民间: 欧洲音乐史被西方古典音乐的辉煌所笼罩,但本书将力求平衡。在探讨巴赫、莫扎特等大师作品的结构之美时,我们不会忽视欧洲民间音乐的淳朴力量。从爱尔兰和苏格兰的民间小提琴曲调,到西班牙弗拉明戈(Flamenco)中蕴含的吉普赛人的激情与忧郁,我们将看到“高雅艺术”与“大众表达”之间的相互滋养。东欧地区,如巴尔干半岛的复杂节奏和多声部合唱,将展示其独特的文化张力。 美洲的熔炉与新生: 美洲是不同种族文化激烈碰撞与融合的产物。我们将深入分析非洲奴隶贸易对美洲音乐产生的决定性影响。爵士乐(Jazz)的诞生,不仅仅是音乐技巧的革新,更是非裔美国人争取自由和表达身份认同的文化宣言。从新奥尔良的蓝调(Blues)的深沉,到摇滚乐(Rock and Roll)的叛逆,再到拉丁美洲探戈(Tango)的浪漫与哀伤,展现了新大陆音乐的活力与多样性。 第三部分:非洲的律动与口传传统 非洲大陆是世界音乐节奏的源头之一。 本书将详细解析非洲音乐在节奏组织上的复杂性,探讨复节奏(Polyrhythm)在不同族群音乐中的应用及其社会功能。鼓语(Talking Drums)如何成为信息传递的工具,以及在仪式、庆典和劳动中音乐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将考察西非的“格里奥特”(Griot)传统,这些口头文化的守护者如何通过音乐和说唱来传承历史、法律和家谱。这些音乐形式往往没有固定的乐谱,其生命力在于现场的互动性与即兴创作。 第四部分:大洋洲的自然之声 最后,我们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大洋洲。 本书将关注澳大利亚原住民和太平洋岛屿部落的音乐传统。这些音乐往往与特定的地理环境、神话传说和祖先崇拜紧密相连。例如,毛利人的“卡・瓦伊奥”(Kapa Haka)表演,以及使用各种自然材料制作的乐器,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最直接、最纯粹的听觉连接。 结语:跨越藩篱的对话 全书的最终目标,是倡导一种超越民族中心主义的音乐观。通过对全球不同音乐范式的对比与理解,读者将领悟到:尽管音乐的表达形式千差万别,其背后共通的人类情感——喜悦、哀伤、信仰、抗争——却是永恒的主题。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框架,帮助听众从单一文化的视角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洞察力的全球听众。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中国民族音乐
概论3

第一章    民间歌曲6
第一节 概述6
第二节 汉族民歌的种类9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歌32

第二章    民间歌舞音乐39
第一节 概述39
第二节 汉族民间歌舞音乐42
第三节 少数民族歌舞音乐48

第三章    说唱音乐55
第一节 概述55
第二节 说唱音乐的分类58
第三节 鼓词类58
第四节 弹词类62
第五节 牌子曲类64
第六节 琴书类66
第七节 渔鼓道情类69
第八节 少数民族说唱音乐72

第四章    戏曲音乐75
第一节 概述75
第二节 戏曲音乐的艺术形式76
第三节 曲牌体戏曲音乐79
第四节 板腔体戏曲音乐83
第五节 地方性剧种96
第六节 少数民族戏曲系种105

第五章    民间器乐110
第一节 概述110
第二节 独奏乐器113
第三节 民间器乐合奏127
第四节 少数民族乐器134

外国民族音乐
概述141

第一章    东亚音乐142
第一节 日本音乐及乐器142
第二节 朝鲜半岛音乐及乐器145

第二章    东南亚音乐147
第一节 缅甸音乐及乐器147
第二节 柬埔寨音乐148
第三节 越南音乐及乐器149
第四节 泰国音乐及乐器150
第五节 印尼音乐152

第三章    南亚音乐153
第一节 印度音乐及乐器153
第二节 巴基斯坦音乐153
第三节 尼泊尔音乐及乐器155
第四节 孟加拉音乐156

第四章    西亚、中亚、北非音乐157
第一节 哈萨克音乐及乐器157
第二节 乌兹别克斯坦音乐及乐器158
第三节 伊朗音乐及乐器158
第四节 土耳其音乐及乐器160
第五节 格鲁吉亚音乐160
第六节 埃及音乐162

第五章    非洲音乐163
第一节 迦纳音乐及乐器163
第二节 象牙海岸音乐及乐器163
第三节 喀麦隆音乐及乐器164
第四节 南非共和国音乐及乐器165
第五节 刚果民主共和国音乐166

第六章    欧洲音乐167
第一节 俄罗斯音乐及乐器167
第二节 匈牙利音乐168
第三节 保加利亚音乐169
第四节 艺大利音乐169
第五节 爱尔兰音乐及乐器170
第六节 葡萄牙音乐171
第七节 西班牙音乐172
第八节 芬兰音乐及乐器173
第九节 瑞士音乐及乐器173

第七章    北美音乐175
第一节 北美印第安人音乐175
第二节 美国音乐175
第三节 爱斯基摩人音乐178

第八章    拉丁美洲音乐179
第一节 阿根廷音乐179
第二节 古巴音乐181
第三节 巴西音乐182
第四节 墨西哥音乐183
第五节 千里达和多巴哥音乐183

第九章    大洋洲音乐185
第一节 巴布亚纽几内亚音乐及乐器185
第二节 密克罗尼西亚音乐186
第三节 玻里尼西亚群岛音乐186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没想到它却如此生动有趣,让我爱不释手。作者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中西方音乐发展脉络中的重要节点一一展现。对于西方音乐史,我以往的印象仅限于古典和流行,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的虔诚与庄严,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的精巧与和谐,巴洛克时期器乐的繁复与华丽,古典主义时期对理性与均衡的追求,以及浪漫主义时期情感的奔放与个性的张扬。书中的例子选取得恰到好处,无论是贝多芬的交响乐,还是莫扎特的歌剧,都通过作者的解读,变得鲜活起来。而对于中国民族音乐,我更是有了全新的认识。从先秦时期的雅乐,到唐宋的宫廷音乐,再到民间小调和戏曲,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印记。书中对各种民族乐器的介绍,如古琴的沉静悠远,琵琶的珠圆玉润,二胡的如泣如诉,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我甚至开始尝试去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感受它们所传达的情感。

评分

这本书带我踏上了一段令人着迷的音乐之旅,穿越了时空的界限,触及了人类灵魂深处最原始的共鸣。一开始,我被那些关于遥远部落古老歌谣的描述深深吸引。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旋律,通过世代相传,承载着部落的历史、神话、生活习俗,甚至是对宇宙的理解。书中细致地描绘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如何与仪式、庆典、劳动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我仿佛能听到非洲大草原上鼓点的节奏,感受到太平洋岛屿上悠扬的吟唱,体会到亚洲山区里多声部合唱的神秘。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音乐体系的结构、音阶、节奏特点,以及它们背后的哲学思想。比如,西藏地区的宗教音乐,其复杂的唱腔和独特的乐器,不仅仅是声音的组合,更是通往精神世界的阶梯。而南美洲土著音乐中对自然的模仿,则展现了人类对生命力和宇宙和谐的敬畏。读到这里,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音乐的认知,原来音乐可以有如此多的维度,如此丰富的故事。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多层次的,不仅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更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在阅读关于音乐在不同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章节时,我被深深吸引。例如,书中对非洲部落音乐在沟通、治疗、仪式等方面的作用的描述,让我看到了音乐作为一种原始而强大的生命力的体现。而对美洲原住民音乐的分析,则让我感受到了音乐与自然、与精神世界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分析中西方音乐时,并没有简单地进行二元对立,而是巧妙地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比如,西方音乐在传入东方后,如何与本土音乐元素融合,又如何反过来影响西方音乐的发展,这些细致的分析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明白,音乐是全人类共通的语言,即使形式千差万别,其背后所承载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核却是相通的。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音乐、对世界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它绝对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脑洞大开,对音乐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作者在分析不同音乐时,经常会触及到一些非常深刻的哲学和社会学问题,这让我意识到音乐不仅仅是耳朵听到的声音,更是文化和思想的载体。比如,书中对中世纪欧洲宗教音乐的分析,让我看到了音乐在宗教传播和巩固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而对近代欧洲民族音乐的兴起,则让我理解了音乐如何成为民族认同和国家精神的象征。在探讨中国音乐时,作者对“礼乐”制度的阐释,让我看到了音乐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的不仅仅是娱乐角色,更是维护社会和谐和道德教化的重要工具。而且,书中对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的分析,也让我对音乐的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不再局限于音乐本身的技巧和形式,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去理解,这对我而言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学习经历。

评分

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音乐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文化、历史、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情感息息相关。在阅读关于亚洲音乐的部分时,我被深深打动。特别是书中对中国传统音乐中“意境”的探讨,让我豁然开朗。很多时候,中国民族音乐追求的并非是纯粹的旋律和技巧,而是通过音乐来营造一种氛围,表达一种情感,传递一种哲学思想。例如,古琴曲《高山流水》,不仅仅是对山峦叠嶂的描绘,更是知音难觅的意境。而一些民间的山歌和劳动号子,则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需求。书中还提到了印度音乐的“拉格”和“塔拉”体系,它们复杂的理论和即兴创作的特点,让我看到了音乐的无限可能性。而我对日本的雅乐和能乐的了解,也打破了我对日本音乐“小清新”的刻板印象,认识到了其深沉的历史底蕴和仪式感。这种跨文化的音乐对比,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不同文明如何用各自独特的方式,表达着人类共同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