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事件法论(五版)

家事事件法论(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家事法
  • 婚姻法
  • 家庭法
  • 亲子法
  • 继承法
  • 离婚
  • 扶养
  • 监护
  • 法律
  • 民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系针对家事事件法之重要议题,以教科书体例,作个别问题之分析与检讨。其中,对于程序法理之适用论、合併审理等类新制,本书均有较为详细之介绍与讨论。因家事事件法包括家事诉讼事件及家事非讼事件之程序,双轨并行及交错,无论法理适用或救济程序均存在重大争议空间,值得深思及检讨。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家事事件法之探讨已累积不少文献,法院实务亦有不少值得注意之判决,本书就此,亦为增补,用供参考。
《民事诉讼程序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 [此处填写一位知名法学家的名字] 出版社: [此处填写一家权威法律出版社的名称] 版次: [此处填写一个合适的版次,如“第十三版”] --- 导言:程序之本,权利之基 民事诉讼程序法是整个民事法律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实体法得以实现和权利得以救济的技术性保障,更是国家司法公正与法治精神的具体体现。本书《民事诉讼程序学:理论与实践》力求构建一个完整、系统、深入的民事诉讼法知识体系,旨在为法学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法律实务工作者提供一本兼具学术深度与实务指导意义的权威教材与参考手册。 本书摒弃了单纯的条文堆砌和僵硬的教条阐释,而是以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核心制度及其历史演变为逻辑主线,深入剖析了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司法实践中的难点与前沿问题。我们的核心关注点在于:如何通过科学、高效、公正的诉讼程序,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承诺。 第一部分:民事诉讼的原理基础与体系构造(理论基石) 本部分是全书的理论框架,着重奠定对民事诉讼的宏观认知。 第一章:民事诉讼的本质与功能定位 本章首先界定了民事诉讼的私法属性与公法运行机制的内在张力。我们将深入探讨民事诉讼作为“私权救济最终手段”的地位,分析其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平衡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中的独特功能。内容涵盖:私法自治原则在诉讼程序中的体现、诉讼的“杜勒斯原则”(Durae Principle)的现代诠释,以及诉讼与仲裁、调解等非诉讼解决机制的比较研究。 第二章: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与诉讼构造 本章详细剖析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十大基本原则(如: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的结合、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制、程序保障等),重点分析了这些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特别地,我们将细致辨析“辩论原则”、“处分原则”和“直接言词原则”的内涵及其在证据采纳、诉讼请求变更中的具体应用。对于诉讼构造,本书采取“审判中心主义”的视角,系统梳理了诉讼的发生(起诉)、审理(辩论与证据)和终结(裁判与执行)的完整流程。 第三章:民事诉讼的参加人与管辖权基础 本章聚焦于诉讼主体——人民法院的权能与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我们详细论述了原告、被告、第三人的概念界定、诉讼能力与诉讼适格的判断标准。在管辖权方面,本书超越了对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条文的简单复述,重点剖析了涉外民事案件的专属管辖权冲突、网络侵权行为地的确定规则,以及仲裁协议对法院管辖权的影响。 第二部分:审判程序的核心阶段精析(实践操作) 本部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对诉讼的各个具体环节进行了操作层面的深度剖析,并结合最新的司法解释与判例进行阐释。 第四章:证据制度的理论建构与实务运用 证据法是民事诉讼的“灵魂”。本章系统梳理了我国现行证据制度的“法定证明主义”基础,详细阐释了证据的种类、证明标准(高度可能与优势证据的差异化适用)、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特别关注点包括:电子数据的收集、审查与三性认定;当事人陈述的证明力评估;以及《民事诉讼法》对“隐匿、毁灭证据行为”的制裁措施。本书通过大量案例,指导读者如何在庭审中有效地进行证据的质证与反驳。 第五章:审前准备与诉讼的展开 本章着重于诉讼程序的启动与推进。从起诉状的有效性审查、立案登记制的实施效果,到送达制度的现代化转型(包括电子送达的效力),都进行了详尽论述。对于庭前调解和证据交换程序,本书强调其作为“分流机制”的重要作用,并提供了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指引。 第六章:审判程序:一审、二审与特别程序 本章将审判活动划分为不同层次进行解析: 1. 普通程序审理: 重点解析庭审的结构(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的逻辑关系)、中止与终结诉讼的法定情形,以及判决书的说理要求(特别是“裁判理由”的充分性)。 2. 二审程序: 强调上诉的限制性审查原则(不完全的“上诉不加限制”),以及二审法院对一审程序瑕疵的救济路径。 3. 特别程序: 细致区分了督促程序、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边界和程序简化带来的实质公正风险,以及宣告判决制度的适用。 第三部分:终局的实现与程序的延续(救济与强制) 本部分关注裁判的既判力、执行的强制力以及程序的救济机制。 第七章:裁判的效力、执行的启动与抗辩 本书深入剖析了民事裁判的既判力、形成力与执行力的内在区别与联系。重点分析了申请执行期间的计算、执行异议与复议的程序路径。对于执行异议(执行中异议与执行后异议)的区分,以及对案外人执行异议的司法处理,提供了详实的实务指引。 第八章:再审程序与程序救济的终极保障 再审程序是程序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本章详细阐述了提起再审的法定事由(尤其是新证据的认定标准),以及启动再审程序对原判决执行力的影响。此外,本书还专门设置章节讨论了违法审判责任的追究、执行行为的监督机制,确保程序救济的完整性。 第四部分:前沿领域与程序发展趋势(视野拓展) 本部分着眼于信息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民事诉讼程序面临的新挑战。 第九章:集合诉讼与代表人诉讼的制度功能 本书系统梳理了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演进,重点分析了“最适合代表人诉讼的案件类型”(如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并比较了其与英美法系Class Action的异同。讨论了在海量侵权赔偿案件中,如何平衡个案当事人的诉权与效率的考量。 第十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殊性 针对全球化趋势,本章专门探讨了司法协助、域外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的核心问题。详细解析了国际司法协助条约的适用规则,以及我国法院在处理涉及外籍当事人的送达、证据开示等环节的特殊程序要求,为处理跨境民商事纠纷提供坚实的程序支撑。 --- 编撰特色与适用对象 本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不仅全面覆盖了民事诉讼法的所有核心知识点,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理论深度: 对程序法的历史沿革、比较法视角下的制度差异有独到见解。 实务指导: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颁布的司法解释、指导意见及典型案例,提供了大量的操作层面的“如何做”的指引。 适用对象: 法学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 作为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民事诉讼法的核心教材。 律师及司法人员: 作为处理复杂民事案件、应对程序挑战的实务工具书。 法律法学研究者: 作为检索和参考我国最新诉讼制度发展动态的权威资料。 本书致力于成为读者手中一部能够信赖、能够常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民事诉讼程序学经典之作。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姜世明


  现 职
  政治大学法学院教授

  学 历
  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

  经 历
  政治大学法学教授兼副院长(系主任、在职专班主任)
  金融消费评议中心主任委员
  板桥、宜兰、台中地院法官

图书目录

五版序
序 言

第一章 概 论
壹、家事事件之意义/1
贰、家事事件法之意义及性质/3
参、家事事件法之立法目的及特色/4
肆、家事事件法之法源/12

第二章 主体论
壹、法 院/13
贰、当事人与关系人/39
参、诉讼代理人、非讼代理人、特别代理人及辅佐人/59
肆、第三人程序参与/66
伍、辅佐人/74
陆、程序监理人/74
柒、社工人员/99
捌、调解委员/102
玖、其 他/104

第三章 客体论
壹、事件类型/107
贰、诉讼标的及程序标的/157
参、客观合併/165
肆、家事事件请求之争议问题/166
伍、同性结合关系之特殊性/171

第四章 法理适用论
壹、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181
贰、家事事件之多元法理/207
参、家事事件之合併审理论/266

第五章 调解论
壹、目的及特色/311
贰、调解之程序及效力/313
参、合意裁定程序/325
肆、其 他/339

第六章 程序基本论
壹、起诉及声请程序/343
贰、讯问程序/348
参、审理计画及失权/350
肆、合併、变更、追加及反诉/353
伍、停 止/354
陆、终结及续行诉讼/355
柒、裁判费用/358
捌、附 则/374

第七章 家事诉讼程序
壹、婚姻事件程序/381
贰、亲子关系事件程序/383
参、医学检验/384
肆、继承诉讼事件/394

第八章 救济审
壹、概 说/397
贰、法依据/397
参、救济类型与内容/400
肆、德国法例/406
伍、家事诉讼事件上诉及抗告之建构/408
陆、再审及第三人撤销之诉/422

第九章 裁判效力
壹、非讼裁定效力概说/427
贰、家事事件法之裁判效力/433
参、外国裁判之承认与执行/442

第十章 家事非讼程序
壹、非讼程序通则/449
贰、婚姻非讼事件/458
参、亲子非讼事件/463
肆、收养事件/475
伍、未成年人监护事件/484
陆、亲属间扶养事件/487
柒、继承事件/488
捌、失踪人财产管理事件/496
玖、宣告死亡事件/501
拾、监护宣告事件/505
拾壹、辅助宣告事件/520
拾贰、亲属会议事件/525
拾参、保护安置事件/527
拾肆、其 他/531

第十一章 保全程序及暂时处分
壹、前 言/533
贰、法依据及基本原则/536
参、种类及特殊性/543
肆、要件及程序/545
伍、处分及救济/570
陆、执 行/577
柒、德国法上部分个别程序之提示/577
捌、实务作法/582

第十二章 履行之确保与执行
壹、执行名义/596
贰、调查及劝告/598
参、家事事件之强制执行/600

附 录 争点提示/621

图书序言

五版序

  家事事件法系程序法,惟其乃系具科际整合性质者,而与其他程序法规有所不同。其所规范之事件性质含括诉讼、非讼及执行者,多轨而复杂,乃统整于此一单行法之中予以规范,欲求其立法不存在何等漏洞,体系逻辑得获完整,并不容易。

  本书自初版以来,已经多次修正,惟因实务上对本法适用之疑义,迭有新发现及讨论,有鑑于本法原本即存在阙漏及争议,均须赖接续发崛及阐析,乃得渐次圆满。因认有改版增补相关章节及内容之必要。

  与德国家事事件暨非讼事件法相较,该国立法后十年来,已出版超过十余种类之註释书、教科书及手册等,供实务操作者参考,反观我国,学者致力于此领域者乃有限,可开发领域仍多,倘待众人贡献心力及智慧,继续努力,或其有成。

  学问之道无他,惟其不舍而已,共勉之。

姜世明
2019年8月30日
于政大研究室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家事事件法论(五版)》的印象非常深刻,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性的論著,更像是一本充滿智慧與人情味的指引。書中在探討「未成年子女保護」的部分,讓我特別感動。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來闡述「監護權」、「探視權」、「扶養權」這些權利義務的實際運作,以及法院在審理這些案件時,如何以「子女最佳利益」為核心進行判斷。我尤其注意到,書中有關於「兒童保護」與「親權」之間平衡的討論,以及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例如家庭暴力、兒少疏忽等,法律是如何介入來保護未成年子女的。作者用許多案例來證明,法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安全、穩定的環境下成長,而家事法正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重要途徑。這本書讓我對「家」這個概念有了更深的體悟,它不僅僅是血緣的連結,更是責任與關懷的承擔。對於正在經歷家事紛爭,或者對這些議題感到擔憂的讀者來說,這本書能帶來心靈上的慰藉,同時也能提供實際的法律知識,讓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如何爭取權益,以及了解法律的界線與彈性。

评分

我一直覺得,家庭問題很多時候都牽涉到複雜的人性,法律只是其中一個解決紛爭的工具。《家事事件法论(五版)》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棒。它不只是冰冷的法條條文堆砌,更多的是在探討家事事件背後所蘊含的社會脈絡與倫理關懷。書中在介紹各種家事事件時,都會連結到當前的社會趨勢、家庭結構的變遷,以及可能對當事人造成的心理衝擊。例如,在談到離婚協議的內容時,作者不僅強調了財產分配、子女扶養這些法定事項,還深入探討了如何透過協議來維護當事人之間的互助關係,尤其是在有未成年子女的情況下,如何讓雙方都能保有作為父母的責任與權利,而不至於因為離婚而徹底切割。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處理「剩餘財產分配」這個部分時,非常細緻地分析了婚後財產的認定、計算方式,以及特殊情況下的處理原則,這讓我在思考這些問題時,能更宏觀地掌握全貌。書中也提到了許多關於「非典型家庭」的討論,例如單親家庭、繼親家庭、同性伴侶的親權爭議等等,這顯示作者的視野相當開闊,也跟上了時代的腳步。對於想要全面理解家事法,並能兼顧法律專業與人道關懷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或缺的。

评分

《家事事件法论(五版)》这本书,我前陣子終於入手了,剛好最近遇到一些親戚的家事問題,想說來翻翻看,深入了解一下相關的法律規定,看能不能提供一些比較專業的建議。書的內容真的相當紮實,從家事事件的聲請、程序,到各種家事事件的類型,像是離婚、親子關係、監護、收養等等,都有非常詳盡的論述。作者在解釋法律條文的時候,除了引述法條本身,還會輔以大量的實務案例,讓原本枯燥的法律條文變得生動易懂。尤其是關於子女監護權的判定,書中有許多關於「子女最佳利益」的探討,以及法官在實務上會考量哪些因素,這部分我讀起來覺得非常有啟發。對我來說,光是理解「父母離婚後,小孩的權益如何最大化」這個議題,就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書裡對於不同情況下的考量點,都一一列舉,提供了非常多值得參考的觀點。而且,作者對於一些比較爭議性的議題,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並引用學術界的討論,讓讀者可以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只有單一的答案。對於剛接觸家事法領域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入門的最佳選擇,但即使是已經有一定基礎的人,也能從中獲得不少新的知識和啟發。

评分

這本《家事事件法论(五版)》真的是一本讓我有「豁然開朗」感覺的工具書。我平常工作上其實不太接觸家事法,但因為最近家裡長輩的遺產問題,需要了解一些關於繼承的法律,所以就找了這本書來翻閱。結果,比我預期的還要更實用!書中對「繼承」這個部分的講解,非常系統化,從法定繼承順序、特留分,到遺囑的種類、效力,都講得非常清楚。最棒的是,它還搭配了許多關於遺產分割的實務案例,像是關於分割協議的效力、訴訟請求的時效等等,這些都是我平常自己看書很難想像的細節。讀完之後,對於一些親戚之間因為繼承問題產生的糾紛,我大概能理解其中的法律基礎,也知道該如何引導他們去尋求更專業的協助。而且,書中也提到了「限定繼承」和「拋棄繼承」這些觀念,這對於避免繼承到龐大債務非常有幫助。我認為,不論是法律專業人士,還是像我這樣的一般民眾,只要有機會接觸到家事事件,這本書都能提供非常有價值的參考。它不會讓你覺得法律條文遙不可及,而是將其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有力武器。

评分

拿到《家事事件法论(五版)》這本書,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紮實的內容和清晰的架構。作為一本法學著作,它在學術上的嚴謹度無庸置疑,作者對於每一個家事事件的法理分析都深入透徹,並且有大量的學術文獻佐證,這對於研究者或進階讀者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但我認為,即使是對法律沒有深入研究的人,也能從中獲益。書中對於「家事調解」的介紹,我認為是相當重要的部分。作者詳細說明了家事調解的程序、優點,以及調解委員的角色。他強調,很多時候,透過調解,當事人可以更有效地溝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避免進入冗長的訴訟程序。這不僅節省了時間和金錢,更重要的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維護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在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中,這一點尤為重要。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提供了法律知識,更在於它傳達了一種「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的思維。它鼓勵讀者在面對家事紛爭時,除了尋求法律途徑,也能考慮更彈性、更有人情味的方式來化解矛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