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总统制在台湾:总统权力新视角

半总统制在台湾:总统权力新视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政治
  • 半总统制
  • 总统权力
  • 宪政研究
  • 政治制度
  • 政治发展
  • 两岸关系
  • 台湾研究
  • 政治学
  • 行政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总统是台湾半总统制中的核心行为者,但鲜有人援引总统研究的理论和成果来关照半总统制,本书正视总统研究对理解半总统制的重要性,以填补此一空缺。本书有四项特色:掌握半总统制运作的关键变项、连结总统研究的理论文献、开发台湾的总统研究领域,以及将台湾个案与比较研究相互阐明。本书聚焦在总统的政策、立法、政党等三方面的角色和权力。在政策方面,着眼于总统的政策权和决策机关,分析总统体制内和体制外决策机制之运用;在立法方面,旨在探讨总统的立法推动和影响力,试图搭起半总统制和立法研究的桥梁;在政党方面,将总统权力的研究面向推展至政党组织,并揭露「政党总统化」现象的出现。整体而言,本书相当值得关心宪政体制的读者们参考阅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宏铭


  现任
  中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

  学历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学士
  东吴大学政治学系硕士
  东吴大学政治学系博士

  研究领域
  比较政治、宪政体制、国会与立法、宪法与人权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作者序
导论:以总统为中心的宪政研究取向

第一篇 总统的政策权力
第一章 总统的政策权与决策机制:半总统制的跨国分析
壹、前言
贰、研究对象:21个民主半总统制国家
参、半总统制与总统政策权领域
肆、政策决定权与决策机关:比较各国设计
伍、政策权限、决策机关与半总统制类型
陆、结论:兼论台湾案例的思考

第二章  台湾半总统制下总统决策机制的困境:一个比较视野的研究
壹、前言
贰、文献探讨与理论视角
参、全球视野下半总统制总统决策机制设计
肆、我国宪法下总统决策机制与运作
伍、 我国总统决策机制实务运作:以党政运作最高层平台为焦点
陆、结论:总统决策机制的困境与展望

第二篇 总统的立法推动
第三章  半总统制下总统的法案推动与立法影响力:马英九总统执政时期的研究
壹、前言
贰、文献与理论探讨
参、研究方法
肆、研究设计
伍、研究发现一:总统对法案的态度表达与推动
陆、研究发现二:总统的立法影响力—法案通过的表现
柒、结论

第四章  法案推动过程中总统的态度表达:以陈水扁总统执政时期为例
壹、前言
贰、理论与研究设计
参、总统法案推动的政治结构背景
肆、陈总统法案态度表达的实证分析
伍、结论

第五章  党政运作机制的建构与总统的法案推动:蔡英文总统执政时期(2016-2019)的探讨
壹、前言
贰、党政平台与总统决策机制
参、总统的立法推动
肆、结论

第三篇 总统与政党组织
第六章  半总统制下总统是否兼任党主席与其党政关系型态:比较视野下的马英九总统任期经验
壹、前言
贰、文献探讨
参、半总统制总统是否兼任党魁:比较各国经验
肆、台湾半总统制下马英九总统执政时期经验
伍、结论

第七章  党主席选举竞争与政党组织定位:以民主进步党为例之研究
壹、前言
贰、分析架构
参、民进党党主席竞争的变迁与历史脉络
肆、党主席竞争与政党组织定位
伍、结论

结论:兼谈台湾半总统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一个世纪前的1919年,在内阁制与总统制这两种主要的宪政体制外,因为芬兰和德国威玛共和几乎在同一时间的宪政尝试,出现了后来被法国宪政学Duverger称之为半总统制的政府体制类型。中华民国当前的宪政体制即为政治学界广泛归类为半总统制,国人则习惯称之为「双首长制」。实际上在全球政治学界,半总统制已是被普遍公认为当代最主要的、也是最广为採用的政府类型之一,其在研究上的价值,到了本世纪也取得了难以撼动的学术认可。今年恰逢半总统制施行满100年,我国则于1997年修宪后实施此种制度,迄今运作逾20年。其间,虽然台湾学术界对半总统制的相关研究甚多,但至目前为止,尚未发展出类似美国总统研究(presidency studies或presidential studies)的传统。

  在有关美国政治的研究中,有一个领域是特别聚焦在总统职位和其权力,其研究面向诸多,既包括传统的制度途径研究,也涵盖行为科学的实证取向,或可统称之为「总统学」。此处所谓的总统学,并不是在探讨如何成为一位成功的或好的总统,而是在研究总统职位的权力性质和其运作与领导型态。我国虽非总统制,但人民选出的实权总统位居国家最高权力之中枢,在宪政实务上,其角色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总统制下的总统。因此,美国总统学所累积的研究智慧,对于探讨我国总统的权力和运作也应有启发作用。笔者于多年前开始思考和蕴酿,尝试对我国半总统制进行新的议题与研究取向,经过几年的探索,兹将初步的研究心得和成果汇整于本书中呈现,若干想法与美国总统学的关怀亦有相唿应之处。

  本书系涵盖已发表而重新增修内容的相关稿件以及最新的着作,构成系统性的专着(详见导论说明)。本书的内容和观点,希望对于从事我国宪政体制的研究者或学习者,以及关心宪政实务运作的读者,都能够有参考的价值。

  笔者要感谢所任教的中原大学,本于全人教育之理念,提供教师完善的工作环境和资源,让个人在从事教学与服务工作的同时,也得以在研究上有不断精进的机会。最后,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要谢谢五南图书的鼎力支持、副总编辑刘静芬小姐在出版事宜上给予的诸多协助、编辑林佳莹小姐的细心校稿,以及文化大学苏子乔教授在本书规划上的宝贵意见。在此,也要特别感谢中研院吴玉山院士对笔者在半总统制研究上的鼓励和对本书出版的支持与推荐,以及东吴大学黄秀端教授在半总统制国会研究上给予的启发。此外,包括中山大学廖达琪教授、台湾大学王业立教授、中研院吴重礼研究员(教授)、中正大学蔡荣祥教授、东海大学沈有忠教授、东海大学张峻豪副教授等在内的学者们,于过去一段时间在相关研究上所提供的重要意见,在此一併致谢。本书疏漏不足之处,尚祈读者指正和提供宝贵的意见。

陈宏铭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在书店看到《半总统制在台湾:总统权力新视角》时,我第一反应是,“哦,终于有人要好好聊聊这个我们台湾政治的‘特色’了!” 半总统制,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学术,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感受它的存在。有时候觉得总统权力很大,什么事都能管;有时候又觉得总统好像什么都说了不算,很多事都要看立法院脸色。这种不确定性,正是半总统制留给我们的现实。 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们揭示“总统权力新视角”到底是什么。它会不会是在探讨,随着时代变迁,台湾的半总统制在实践中,总统的实际权力边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变得更强了,还是更弱了?又或者是在权力运作的层面,出现了哪些新的模式和策略?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扎实的分析,比如通过一些具体的政治事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来展示总统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他所拥有的、或被限制的权力。 我渴望看到的是,这本书能够打破过去那种非黑即白的讨论方式,用一种更细腻、更具分析性的语言,来解释台湾半总统制的运作逻辑,特别是总统权力在其中的动态演变。如果能有一些跨越不同执政时期的案例对比,那就更好了,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总统权力的实际运作。

评分

读到《半总统制在台湾:总统权力新视角》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过去几十年台湾政治舞台上那些风起云涌的时刻。半总统制,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一种辩证感,它既赋予了总统一定的直接民选权力,又保留了对行政院长的任命权,这种“既有又制约”的设计,在实际政治操作中,常常是各种博弈和角力的焦点。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在历届政府的实践中,这种权力结构是如何被具体执行和解读的。 尤其是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看待“总统权力”在台湾半总统制下的“新视角”的。这个“新”究竟体现在哪里?是权力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还是权力的实质内容得到了重塑?比如说,在处理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或是涉及国家认同的重大议题时,总统的实际决策过程和影响力,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了新的动态?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鲜活的案例,去展示总统如何在议会、政党、乃至国际关系等复杂环境中,运用或被制约其权力?我渴望看到的是,它能超越教科书式的理论,用一种更贴近台湾政治现实的方式,为我们揭示半总统制下总统权力的真实运作逻辑。

评分

《半总统制在台湾:总统权力新视角》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我们身边常发生的政治事件,特别是当总统和立法院多数党不同的时候,那种“分立政府”带来的摩擦和僵持,总是让人感觉“半总统制”这个词,用在我们身上再贴切不过了。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从一个更宏观、更深入的层面,来解释这个制度在我们台湾是如何运转的,它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明显的弊端。 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所谓的“总统权力新视角”究竟是指什么。是不是说,过去我们对总统权力的认知,可能过于简单化,或者受到了某些党派立场的影响?这本书会不会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总统,分析他们在行使权力时的策略和方式,来揭示出总统权力在半总统制框架下,是存在动态变化的?比如,在处理两岸关系、对外交流、或是国家战略规划时,总统的实际影响力到底有多大?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总统在关键时刻是如何运用其权力的,又或者是在哪些地方受到了制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客观、更中立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台湾政治权力分配的复杂性,以及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扮演的真正角色。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半总统制在台湾:总统权力新视角》一出来,我就迫不及待想知道它到底想讨论些什么。台湾的政治体制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在我们经历了几次政党轮替之后,总统的权力和定位就变得更加复杂和引人关注。过去,我们常听到关于“集权”或“虚位”的讨论,但“半总统制”这个词汇,在台湾的政治学语境中,似乎总带着一层学术上的模糊性,很少能真正进入到大众的日常讨论中。所以,当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内心深处的期待是,这本书能够拨开迷雾,用一种比较容易理解,但又不失学术严谨的方式,来解析台湾独特的半总统制运作。 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解释,为什么我们会走上“半总统制”这条路,这个制度设计背后有哪些历史因素、政治妥协,甚至是国际经验的借鉴。毕竟,了解一个制度的起源,是理解其当下运作的关键。同时,我特别好奇它会如何定义和分析“总统权力新视角”。是说总统的实际权力在半总统制下有没有被重新定义?是权力在扩张还是在收缩?又或者是在与其他政治权力中心(比如行政院、立法院、甚至政党内部)之间,出现了新的动态平衡或权力转移?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在处理重大政策、危机事件、或两岸关系时,总统的扮演的角色和拥有的实际影响力,能让读者对“总统权力”这个抽象概念有更具体、更生动的认知。

评分

《半总统制在台湾:总统权力新视角》这个书名,一看到就让我联想到我们台湾政治的独特性。半总统制,这个称呼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它不像纯粹的总统制那样权力集中,也不像议会制那样权力分散。这种“亦总统亦受制于人”的模式,在台湾的政治实践中,造就了许多精彩纷呈,有时也令人颇感无奈的局面。 我特别好奇,这本书所谓的“总统权力新视角”,究竟是指什么。过去我们对总统权力的讨论,往往集中在几个大方向,比如国家元首的象征性角色,或者是在危机时刻的紧急权力。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在半总统制的框架下,总统的实际决策权、政策影响力、以及对行政团队的领导力,是如何被界定和操作的? 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来佐证他的观点。比如,在推动某项重大法案、处理国际外交事务、或是应对突发的政治危机时,总统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的权力边界在哪里,又如何与其他政治力量(如立法院、政党、甚至地方政府)互动?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超越党派立场的分析,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在半总统制下,台湾总统的权力究竟有多大,又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制约,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