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各论(下)(三版)

刑法各论(下)(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刑法
  • 各论
  • 下册
  • 三版
  • 法学
  • 教材
  • 犯罪
  • 刑罚
  • 法律
  • 案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刑法总论(总则)属于逻辑性极强的深度思考,而刑法各论(分则)则属于遍地开花的、个别性较强的广度思考。因此,刑法分则的整体思维,除了需要以刑法总则做为共通的理论基础之外,对于各个具体问题(案例),学说上究竟呈现如何的见解,司法实务上(包括大法官会议解释、最高法院判例与决议、最高法院判决、高院判决、法院座谈会讨论意见、检察署讨论意见等),又採取如何的观点,则是理解刑法分则各个犯罪最为重要的材料。本书对于分则上的各个具体问题,不仅提供了国内最新的各家主要学说见解,更提供了最新、最完整的司法实务见解,同时还对于各学说与司法实务见解做了说明与分析,并明确表达了本书的立场。无论是法律系学生或法律工作者,皆可透过研读资料丰富与分析周延的本书,而获得对刑法分则各个问题的广度理解,期能掌握妥适的问题思维。
好的,为您撰写一本不包含《刑法各论(下)(三版)》内容的图书简介。 --- 图书名称:《宪法原理与司法实践:权利保障的理论基础与前沿争论》 简介 本书聚焦于现代宪法学的核心议题——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论建构、司法审查的制度设计以及权利在特定社会情境下的具体适用与冲突解决。 本书旨在超越对宪法文本条文的简单梳理,深入探讨宪法规范背后的哲学基础、历史演进以及在当代民主法治国家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一部分:宪法理论的基石——基本权利的地位与能义 本部分从历史的维度切入,追溯基本权利从自然法观念向现代成文法规范的演化历程。重点分析了天赋人权、社会权利以及代际权利的理论谱系。 权利的层次与结构: 详细阐述了权利的防御性功能(消极权利,如自由权)与积极性功能(社会权利,如受教育权、健康权)之间的内在张力与互补关系。探讨了如何在一个有限资源的国家机器中,有效保障那些需要国家积极作为才能实现的权利。 权利的界限与限制: 深入分析了“权利边界”的界定标准。不同于刑法中对“行为的评价”,宪法中的“限制”是一种合法性审查。本书引入了比例原则、必要性测试、严格审查标准(Strict Scrutiny)等核心判断工具,并结合德国、美国等成熟宪政国家的判例法传统,构建了一套系统性的限制合法性检验框架。尤其对“宪法上的自我限制”这一复杂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探讨了国家权力在行使过程中自我约束的理论基础。 宪法信仰与价值秩序: 探讨了宪法所确立的价值体系(如民主、自由、平等、法治)在面对价值冲突时的优先性排序问题。本书强调,宪法并非单纯的规则集合,而是一个动态的、具有价值导向的体系。 第二部分:司法能动性与宪法解释的路径 司法审查制度是保障宪法效力的关键机制。本部分将探讨法院,特别是违宪审查机构(如宪法法院或最高法院)在解释宪法、维护权利保障方面的角色、权力和限度。 司法能动性的辩证法: 讨论了司法能动性(Judicial Activism)与司法克制(Judicial Restraint)的理论争议。在涉及社会政策、经济分配或涉及少数群体权利的议题上,法院应扮演何种角色?本书批判性地审视了“反多数统治”的合法性来源,并引入了关于“沉睡的宪法”与“活的宪法”的争论。 宪法解释的方法论: 系统梳理了目的论解释、历史解释、文本解释、比较法解释等多种解释路径。特别着重于“合宪性解释”的实践要求,即在多种可能的解释中,法院必须优先选择能使规范符合宪法精神的解释。 比较视野下的违宪审查制度: 对美国模式(集中审查)和欧洲大陆模式(分散审查)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在转型期国家中建立有效违宪审查机制的现实考量。 第三部分:特定基本权利的深度剖析与前沿挑战 本书将选择当代社会中争议最大、与公民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几项基本权利进行深入专题研究,展示权利理论如何落地到复杂的现实场景中。 平等权与反歧视: 深入探讨了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之间的张力。重点分析了基于种族、性别、性取向和残疾的歧视的法律应对机制。本书超越了传统的“同等待遇”原则,详细阐述了“合理区分”的界限以及积极行动(Affirmative Action)在实现实质平等中的争议与合法性基础。 表达自由与信息权: 探讨了言论自由在数字时代的边界重塑。内容包括对“仇恨言论”、“虚假信息”(Fake News)的管制与保障、以及对媒体所有权和公共信息获取权的宪法保障。分析了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事实上的“信息公域”时,其内容审核行为应受到的宪法约束。 私生活与数据主权: 针对技术进步带来的隐私权挑战,本书详细分析了“隐私期待”(Expectation of Privacy)标准的演变,探讨了大数据采集、政府监控与公民个人信息自主权之间的冲突。重点讨论了“数字时代的身体自主权”在宪法上的新内涵。 社会经济权利的司法可诉性: 这是一个长期困扰各国宪法学的难题。本书通过对不同国家判例的分析,探讨了诸如住房权、医疗权等社会权利,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转化为法院可以强制执行的、具有明确给付内容的权利主张,以及如何平衡国家财政能力与公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本书特色: 本书结构严谨,理论分析深刻,同时紧密结合最新的国际与国内司法判例,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它不仅是法学院学生学习宪法学理论的权威教材,也是从事立法、司法和人权保障工作的专业人士,理解当代宪政挑战的必备参考书。通过对不同权利维度和司法实践的综合考察,读者将能够构建起一个全面、动态的现代宪法保障体系的认知框架。 --- (字数统计:约 1500 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子平


  现 职
  国立政治大学法学院兼任教授
  刑事法研究会会长、经济刑法学会理事长

  讲授科目
  刑法(总论、各论)、刑法专论、刑法案例解析(刑法演习)、
  刑法专题研究、医事刑法专题研究、经济刑法专题研究

  学 历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毕业
  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研究科硕士班毕业
  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研究科博士班修毕

  经 历
  司法官考试刑事法组召集人
  司法官、司法人员特种考试典试委员
  律师高考典试委员
  考试院常设题库(律师、司法官)小组审查委员
  司法院人事审查委员会委员(2017~2019)
  法务部刑法分则修正委员会委员
  法官学院讲座教授(2011~)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系主任(2005.8.1~2008.7.31)
  东吴大学法律学系专任副教授、教授
  政治大学法律学系兼任副教授
  成功大学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服务社指导老师

图书目录

三版序
序 言
作者简介
主要参考书与略称

第二编 侵害社会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公共安全之犯罪/3
 导 言(保护法益、公共危险、基本概念)/4
 第一节 放火罪及失火罪/4
  第一、放火罪(173、174、175)/18
  第二、失火罪(173、174、175)/39
  第三、准放火‧准失火罪(176)/41
  第四、漏逸或间隔气体罪(177)/50
 第二节 决水罪与妨害救灾罪/51
  第一、故意决水罪(178、179、180、181)/52
  第二、过失决水罪(178、179、180)/55
  第三、妨害救灾罪(182)/55
 第三节 妨害交通罪/58
  第一、倾覆或破坏现有人所在公众交通工具罪(183)/58
  第二、妨害公众交通工具往来安全罪(184)/66
  第三、妨害公众往来安全罪(185)/74
  第四、劫持交通工具罪(185之1)/85
  第五、危害毁损交通工具罪(185之2)/87
  第六、危险驾驶交通工具罪(不能安全驾驶罪)(185之3)/90
  第七、交通肇事逃逸罪(185之4)/124
 第四节 公共危险罪之特别类型/152
  第一、危险物罪(186、186之1、187)/152
  第二、违反放射性物质相关规定罪(187之1、2、3)/164
  第三、妨害公共事业罪(188)/168
  第四、妨害保护生命设备罪(189、189之1、2)/172
  第五、妨害公共卫生罪(190、191之1、192、192之1)/181
  第六、违背建筑术成规罪(193)/223
  第七、违背救灾契约罪(194)/235

第二章 侵害公共信用之犯罪/237
 第一节 伪造通用货币罪/237
  第一、伪造变造通用货币罪(195)/239
  第二、行使、收集或交付伪造通货罪(196)/245
  第三、减损通用货币罪(197)/258
  第四、行使减损通用货币罪(198)/258
  第五、伪造通用货币准备罪(199)/258
  第六、没收物之特例(200)/262
 第二节 伪造有价证券罪/262
  第一、伪造、变造有价证券罪与行使罪(201)/264
  第二、伪造、变造支付用磁卡电磁纪录物罪与行使罪(201之1)/281
  第三、伪造、变造邮票、印花税票罪以及行使罪、涂抹罪(202)/297
  第四、伪造、变造船票、火车、电车票或其他往来客票罪(203)/298
  第五、准备伪造、变造有价证券邮票、印花税票、船票等罪(204)/298
  第六、没收物之特例(205)/299
 第三节 伪造度量衡罪(206、207、208、209)/299
 第四节 伪造文书印文罪/300
  第一、伪造文书罪(210~216)/300
  第二、伪造印章印文罪(217、218)/396

第三章 妨害社会风俗之犯罪/412
 第一节 妨害风化罪/413
  第一、血亲性交罪(230)/413
  第二、引诱容留媒介性交或猥亵以营利罪(231)/417
  第三、图利强制使人为性交或猥亵罪(231之1)/433
  第四、利用权势或图利使人性交或猥亵之加重罪(232)/435
  第五、引诱容留媒介未满十六岁男女性交或猥亵罪(233)/438
  第六、公然猥亵罪(234)/441
  第七、散布贩卖猥亵物品罪(235)/454
 第二节 妨害婚姻及家庭罪/476
  第一、妨害婚姻罪(237、238、239)/476
  第二、妨害家庭罪/491
 第三节 亵渎祀典及侵害坟墓尸体罪/518
  第一、侮辱宗教建筑物或纪念场所罪、妨害祭礼罪(246)/518
  第二、侵害坟墓尸体罪(247、248、249、250)/520

第四章 妨害社会经济与国民健康之犯罪/530
 第一节 妨害农工商罪(251~255)/530
 第二节 鸦片罪(256~265)/532
 第三节 赌博罪/537
  第一、普通赌博罪(266)/539
  第二、常业赌博罪(267)(已删除)/557
  第三、供给赌博场所与聚众赌博罪(268)/557
  第四、办理彩票与经营彩票买卖或媒介罪(269)/573
  第五、公务员包庇赌博罪(270)/573

第三编 侵害国家法益之犯罪

第一章 侵害国家权力作用之犯罪/576
 第一节 渎职罪/576
  第一、贿赂罪(121~123)/580
  第二、公务员图利罪(刑法第131条与贪污治罪条例第6条第1项第4款、第5款)/627
  第三、滥用职权罪(124~129)/649
  第四、委弃守地罪(120)/668
  第五、废职酿灾罪(130)/668
  第六、洩漏国防以外秘密罪(132)/670
  第七、公务员妨害邮电秘密罪(133)/677
  第八、不纯正渎职罪(134)/677
 第二节 妨害公务执行罪/684
  第一、妨害公务执行与职务强制罪(135)/684
  第二、公然聚众妨害公务罪(136)/697
  第三、妨害考试罪(137)/705
  第四、毁损公务上掌管文书物品罪(138)/707
  第五、侵害封印查封标示罪(139)/717
  第六、侮辱公务员及职务罪、侮辱公署罪(140)/725
  第七、侵害文告罪(141)/731
 第三节 妨害投票罪/732
  第一、妨害投票自由罪(142)/733
  第二、受贿投票罪(143)/738
  第三、行贿投票罪(144)/746
  第四、利诱投票罪(145)/752
  第五、妨害投票结果正确罪(146)/752
  第六、妨害投票秩序罪(147)/767
  第七、妨害投票秘密罪(148)/768
 第四节 妨害秩序罪/769
  第一、聚众不解散罪(149)/771
  第二、聚众强暴胁迫罪(150)/777
  第三、恐吓公众罪(151)/781
  第四、妨害集会罪(152)/783
  第五、煽惑犯罪或违抗法令罪(153)/784
  第六、参与犯罪结社罪(154)/789
  第七、煽惑军人背叛罪(155)/796
  第八、私招军队罪(156)/796
  第九、挑唆包揽诉讼罪(157)/796
  第十、僭行公务员职权罪(158)/799
  第十一、冒用公务员服章官衔罪(159)/802
  第十二、侮辱国徽国旗罪(160)/804
 第五节 脱逃罪/805
  第一、脱逃罪(161)/808
  第二、纵放人犯罪(162)/814
  第三、公务员纵放人犯罪(163)/816
 第六节 藏匿人犯及湮灭证据罪/818
  第一、藏匿人犯罪及顶替罪(164)/819
  第二、伪造湮灭隐匿证据罪(165)/831
  第三、自白减免之特例(166)/841
  第四、亲属间减免之特例(167)/842
    第七节 伪证罪及诬告罪/844
  第一、伪证罪(168)/845
  第二、诬告罪/870

第二章 侵害国家存立(安全)之犯罪/905
 第一节 内乱罪/905
  第一、普通内乱罪(100)/906
  第二、暴动内乱罪(101)/908
  第三、减免其刑之特例(102)/909
 第二节 外患罪/910
  第一、通谋开战罪(103)/910
  第二、通谋丧失领域罪(104)/910
  第三、敌对(敌抗)本国罪(105)/911
  第四、单纯助敌罪(106)/911
  第五、加重助敌罪(107)/911
  第六、战时不履行军需契约罪(108)/912
  第七、洩漏交付国防秘密罪(109)/912
  第八、公务员过失洩漏交付国防秘密罪(110)/918
  第九、刺探收集国防秘密罪(111)/918
  第十、擅入军用处所罪(112)/919
  第十一、私与外国订约罪(113)/919
  第十二、处理对外事务违背委任罪(114)/920
  第十三、伪造变造毁匿国权书证罪(115)/920
 第三节 妨害国交罪/920
  第一、侵害友邦元首或代表罪(116)/921
  第二、违背局外中立命令罪(117)/921
  第三、侮辱外国国旗国章罪(118)/921

图书序言

三版序(下册)

  本书原预定于9月上旬与刑法各论(上)四版同时出版,却由于必须增修的部分远超过预计,其中又以司法实务相关判决等资料的查询、整理与分析费时尤多,以致延迟将近两个月。

  今年6月的「刑法大修」,是近年来对刑法分则较大幅度的修改,虽以侵害个人法益的犯罪部分居多,然而对于侵害社会法益的犯罪部分,亦修改了第183条「倾覆或破坏现有人所在公众交通工具罪」、第184条「妨害大众交通工具往来安全罪」、第185条之3「不能安全驾驶罪」、第189条「损坏保护生命设备致生命危险罪」。其中,第185条之3「不能安全驾驶罪」与去年6月通过修改的第190条之1「流放毒物罪」,可算是最重要的修法。前者是明显带有「被害人立场」、「民粹主义」与「政客政治」性质的修法,而后者的修法,虽未臻完善,却已展现了长期被政客刻意忽略以致严重影响国民健康与台湾自然环境之现实迫切的需要性,本书对于二者内容有较为详细的说明与分析,俾供参考。

  笔者自去年2月1日卸下专任教职后,回顾这三十年所从事的法学教育工作,实充满无限喜悦与忧心。喜悦多源自于一路上不断有理念相同、抱负宏伟、学术表现优异的中青代学者与我同行,也不吝时时相互切磋,还有众多莘莘学子毕业后,投入法学界、司法界、律师界,甚至医学界(医疗法)等,尽责务实的杰出表现。另一方面,目睹国内法学界充斥着唯利是图者不断制造的纷扰,以及彼等悖离知识人应该诚实信守的底线,不禁忧心忡忡难以自已。笔者为求心安,似乎仍须不揣鄙陋克尽一己棉薄之力,继续秉持着一贯的理念,挥洒出对刑法学研究的热诚,并致力于对后进者的提携与学习者的关怀。

  本书之出版,除了受到诸多优秀学者的激励外,幸蒙元照出版公司万先生及其优秀团队全力支持而得以顺利付梓,特此表达深挚的谢忱。
 
笔者谨识
2019年9月23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选修刑法的时候,其实对这门课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刑法其实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一堆条文的集合,更是一种社会规范,一种价值判断。这本书在介绍各种犯罪类型的时候,不仅仅停留在条文的层面,还会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犯罪行为背后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动机。这让我对刑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不过,这本书的篇幅有点太长了,内容也比较繁琐,对于我们这些时间比较紧张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点吃力。如果能对内容进行适当的精简,并且突出重点,那就更好了。另外,书中的一些案例,感觉有点过于老旧,跟现在的社会现实有点脱节。希望未来版本,能多加入一些新的案例,并且对一些传统犯罪类型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以往的法律书籍,总是给人一种灰扑扑、死气沉沉的感觉,但这本书的字体、颜色、版面都经过精心设计,让人感觉很舒服。而且,书中的图表和流程图也做得非常棒,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法律概念。我尤其喜欢书中的“案例解析”部分,每个案例都配有详细的背景介绍、法律分析和判决结果,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真的是太有帮助了。不过,如果能在每个案例后面,再加入一些“思考题”,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那就更好了。另外,书中的索引部分,也做得非常完善,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和辅助功能,都非常出色,能够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和学习效果。当然,内容方面,我觉得还有一些提升的空间,比如可以多关注一些新兴犯罪类型,并且对一些争议性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在刑法领域应该是一位很有经验的专家。他的写作风格非常严谨,逻辑清晰,能够将复杂的法律概念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我尤其欣赏他对于一些争议性问题的分析,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虽然他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却能够启发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不过,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点过于学术化,对于我们这些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如果能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法律概念,那就更好了。另外,书中的一些案例,感觉有点过于抽象,缺乏生动性。如果能多加入一些具体的细节,并且用更形象的语言来描述犯罪行为,那就更好了。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刑法教材,但要真正学好刑法,还需要结合课堂学习和实际案例分析。

评分

这本刑法各论读起来,真的跟大学课堂上听的课有种微妙的脱节感。老师讲的时候,总觉得案例分析很活,跟生活息息相关,但书上呈现的,感觉像是把那些活生生的案例抽离出来,变成一个个冰冷的条文应用。尤其是一些新的犯罪类型,像是网络诈骗、性骚扰等等,书里虽然有提到,但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感觉跟现实社会遇到的情况还是有差距。我个人觉得,刑法这门课,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思考”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条文。这本书在条文的整理上,的确很系统,但对于如何运用这些条文去分析实际问题,就显得比较薄弱了。而且,书中的一些用语,感觉有点过于书面化,对于我们这些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吃力。希望未来版本,能多加入一些更贴近生活的案例,并且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法律概念,这样才能真正帮助我们理解刑法的精神和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作为一本教材,基本功能是达到的,但要真正学好刑法,还需要结合课堂学习和实际案例分析。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刑法各论的用书体验相当不错。纸张的质感很好,翻阅起来很顺手,而且印刷也很清晰,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书的装订也很牢固,不用担心会散页。内容方面,虽然我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但也能大致理解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作者在介绍各种犯罪类型的时候,会结合一些实际案例,这让我对刑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不过,这本书的深度还是比较深的,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有些内容还是有点难懂的。如果能加入一些更简单的解释和图表,那就更好了。另外,书中的一些案例,感觉有点过于专业化,缺乏生活气息。希望未来版本,能多加入一些更贴近生活的案例,并且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法律概念。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刑法教材,但要真正学好刑法,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