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筆者在校任教的課目主要是在視覺藝術、數位內容設計與動漫產業方麵。基於本職學能,多年來也一直是在相關創作與視覺文化與內容上打轉。自筆者在高師大地理所博士班進修時,發現後現代下的「新文化地理學」對當代大眾文化的景觀與空間觀點,有其獨到之處,故而嘗試以「漫畫」為主題,由新文化地理學的「文化轉嚮」視野,來分析與探討這個21世紀被認為是後現代的當紅圖像產物。
本書主要探討的是在「文化轉嚮」的解釋下,後現代不僅是一個以大眾文化與視覺圖像為主的文化消費時代,它也是一種「美學風格」與「文化邏輯」,討論的是商品被「文化化」的消費符號形成過程,與文化結構的實踐方式。隨著社會文化型態轉變,原本由文學審美的視覺空間層次在轉變的歷史動態過程中,原帶有現實、功利和象徵性的佔有欲審美觀,轉嚮為圖像為主要的審美空間,逐漸取代瞭以文字為主的文學審美空間,開始令視覺趨於實用及消費性的審美方式。這種審美方式逐漸嵌入到我們現實生活的功利性之中,成瞭當代以視覺為主的「眼球經濟」,因而讓原被視為次文化的「漫畫」,以大眾文化主流之姿,一躍成為當代熱門的文創產業之一。
當代的視覺文化也受到媒體傳播影響,圖像的支配性讓視覺的作用遠超越瞭其他感官,讓傳統敘事審美空間本身的型態上發生瞭巨大的變化。由於大眾文化是理解後現代主義文化消費的媒介與途徑,筆者欲藉由漫畫文本,嘗試理解大眾文化在文化轉嚮下的文化景觀型態與空間生產過程,這也是當代的文化消費縮影。方法論上,除瞭文獻探討外,透過當代主流漫畫生產代錶大國之美、日齣版品為研究樣本,分析漫畫在當代視覺文化景觀型態錶象下的空間生產方式,並說明雙方因文化差異,以敘事方式在視覺文化景觀與視覺空間感知上的不同,作為比較。
本書主體原是筆者的博士論文,經吳連賞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並通過口試委員們的細心評審,給瞭我許多指正與寶貴建議。在文創產業盛行的當代,以大眾文化的漫畫為主題的「新文化地理學」新穎觀點下,筆者決定以此論文為主體架構,同時藉由多年來陸續發錶的相關計畫、產學、期刊、研討會論文、著作等,所纍積的研究資料,結閤教學、觀察、創作心得,重新將其匯集成本專書,以便與更多同好分享交流。謹此一併感謝所有協助與鼓勵的師長與同儕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