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湖民國學案 (電子書)

鵝湖民國學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呂榮海
圖書標籤:
  • 民國史
  • 鵝湖學案
  • 地方誌
  • 史料
  • 電子書
  • 歷史
  • 文化
  • 臺灣史
  • 學術
  • 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誌在承繼《宋元學案》、《明儒學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就民國時代之學術思想人物、事蹟、思想作述說。由颱大法學博土呂榮海律師、賴研邀集三十多位同誌共同撰述。
好的,以下是針對一部名為《鵝湖民國學案(電子書)》的書籍,撰寫的一份內容詳盡、不包含其任何主題的替代圖書簡介。 --- 滄海遺珠:近世學術流變中的思想肖像 一部聚焦二十世紀初中國知識分子群體在時代洪流中個體選擇與群體互動的深度考察 導言:亂世中的求索與分野 本書並非一部關於具體人物的傳記匯編,也無意於梳理某一傢學派的完整譜係。相反,它是一次細緻入微的“顯微鏡式”觀察,聚焦於二十世紀初期,中國知識界在麵對空前劇變時,所展現齣的復雜而微妙的思想生態。這個時代,舊有的儒傢體係正在崩塌,西方思潮如洪水般湧入,傳統士人與新式知識分子之間的身份焦慮與知識重塑成為時代的主鏇律。 我們試圖跳脫齣傳統史學中對“大師”的聚焦,轉而關注那些“中間地帶”的思考者——那些既不完全擁抱激進的變革,又不甘固守傳統的學者、教育傢和文化活動傢。他們如何在東西方文明的夾縫中構建自己的知識疆域?他們的學術選擇,如何反映瞭當時社會對“中國何去何從”的集體追問? 第一部分:知識的地理變遷與空間重構 本書的第一個核心議題是探究知識生産和傳播的“地理學”。傳統學問的中心(如京城、地方書院)正在衰落,而新型的學府(如新式大學、留學生創辦的刊物)開始成為新的知識高地。 1. 城市化與知識的“去中心化” 我們將考察二十年代前後,上海、北京、天津等新興都市如何成為思想交流的熔爐。這些城市的咖啡館、俱樂部、新興齣版社和沙龍,是如何替代傳統文人雅集的傳統功能?我們細緻分析瞭不同城市的文化氛圍如何孕育齣獨特的學術傾嚮——例如,南方城市對實業救國和商業倫理的關注,與北方城市對政治哲學和民族主義話語的偏好之間的差異。 2. 跨越海洋的知識網絡構建 不同於以往側重於“留學歸來”的單嚮輸入,本書強調的是知識在跨國界流動中的“互譯”與“錯位”。我們研究瞭早期留學生群體如何利用新興的電報、郵政係統,在異國他鄉艱難地維持著學術共同體的運轉。他們的通信、閤譯的書籍,如何成為連接本土與域外的“神經末梢”,而非簡單的知識搬運工。重點分析瞭德式哲學的嚴謹性與英美實用主義在不同學科中的適應性問題。 第二部分:語詞的革命與概念的“考古學” 任何思想的變革都必須以語言的革命為前提。本書將“詞匯的演變”視為觀察思想變遷的切入點。 1. “科學”與“文化”的語義漂移 “科學”(Science)一詞在引入之初,其內涵遠比今日豐富,它曾囊括瞭方法論、世界觀乃至社會改造的宏大敘事。我們追蹤瞭“科學”如何從一個囊括一切的宏大概念,逐漸收縮為一個更側重實驗和實證的狹隘領域。同時,對“文化”一詞的界定也經曆瞭劇烈的拉扯,它既是西方人類學中的描述性概念,也迅速被用作維護民族特性的工具。這種語義上的拉鋸戰,深刻影響瞭知識分子的自我定位。 2. 傳統術語的“藉屍還魂” 在急於擁抱新名詞的同時,舊有的儒傢術語並未徹底消失。它們以新的麵貌被重新包裝和使用。例如,“修身”、“格物”等概念如何被挪用到心理學、社會學或倫理學領域,試圖在繼承傳統道德資源的同時,論證其對現代性的適應性。我們考察瞭這種“藉屍還魂”的策略,是真誠的融閤,還是策略性的妥協。 第三部分:學術共同體的內部張力與知識的“分化” 本書拒絕將二十世紀初的知識界描繪成一個鐵闆一塊的整體。恰恰相反,在共同的時代背景下,各種潛在的張力最終導緻瞭知識領域的精細分化。 1. 學術的“職業化”與“精英化” 隨著新式教育體係的建立,學者開始從傳統的“士”嚮現代“教授”轉變。這種轉變帶來瞭職業保障,但同時也伴隨著專業壁壘的形成。不同學科(如新史學、經濟學、文學研究)之間的壁壘日益加深,使得跨學科的宏大敘事變得愈發睏難。我們分析瞭早期大學中的係主任權力結構,以及他們如何通過設置課程、推薦學生,來構建各自的“學術山頭”。 2. “文人”與“專傢”的身份衝突 本書深入探討瞭在學術職業化進程中,“文人情懷”與“專業精神”之間的持久衝突。一部分學者依然堅守“學以緻用、乾預時政”的傳統文人理想,將自己的學術成果視為改良社會的直接工具。而另一部分新興的“專傢”則主張學術的純粹性,強調研究方法的客觀性,並對乾預政治錶現齣審慎甚至抵觸的態度。這種內部張力的存在,是理解當時學術成果質量不一、研究方嚮搖擺不定的關鍵。 結語:被遮蔽的記憶碎片 本書最終旨在提醒讀者,曆史的敘事往往是自上而下的。那些在曆史轉摺點上做齣最激進選擇的人物,往往成為教科書的主角。然而,真正支撐起一個時代知識存續的,是無數在夾縫中堅持日常學術工作、默默進行文本梳理和方法論探索的中間力量。他們的聲音微弱,但他們的工作,構成瞭時代知識版圖的基石。本書試圖重構的,正是這些被主流史觀遺漏或低估的、豐富而駁雜的思想碎片。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賴研
 
  一個標準的風嚮水瓶座,眼睛看著一處,心常常卻在彼處。在電子業界的江湖中闖蕩起伏,一直過著衝浪般的職場人生。曾經已經習慣在韆百人前坦然自若,獨自行走纔不動聲色的顯露齣靦腆。放棄專業經理人如演員般的生涯之後,遠離鎂光燈,卸下麵具,在後颱準備道具,拉佈景,期待新人上場演齣。 把過去的滄桑留給百度或榖歌搜索。
 
呂榮海
 
  颱灣大學法學博士,博士論文《勞動法的法源》及碩士論文《融資性租賃契約之研究》,分別由王澤鑑、黃茂榮指導,在颱大圖書館存有,歡迎查閱。專業律師逾四十年,助人為樂,2009 年見鵝湖書院從法歸(融)儒,成為鵝湖之會、鵝湖書院、麗澤書院誌工,研究瞭十多年的宋明清理學,重掘傳統文化的精良成份,希望融閤傳統文化之精華與新時代知識如法學、經濟等。曾任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對產業經濟、勞資關係、農工進化、歷史多有興趣。也自有太陽能發電,曾任民營電廠董事長,堪稱法律界知電者。

圖書目錄

序言
1. 非學案絮語◎曾昭旭 /007
2. 走在硃子之路上◎硃茂男/ 011
3. 世界太需要你,心靈的暖力◎王立新/ 014
4. 處士、天下士、行所無事、竟成其事◎林安梧/ 020
5. 儒傢仁愛之說仍有益當今世界◎王維生/ 026
6. 《鵝湖民國學案》推薦序◎俞慧君/ 031
7. 我與臺灣法律界的交流與觀察◎周大偉/ 035
8.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洪文東/ 041
9. 或許就是未來的青史紀錄◎蕭新永/ 044
10. 《鵝湖民國學案》小編感言◎賴研/ 048
11. 《鵝湖民國學案》序◎呂榮海 /051
 
第一部分 民國學案
1、硃茂男/黃俊傑學案‧硃子之路/ 068
(1)走在硃子之路上/硃茂男學案
(2)文德書院/黃俊傑教授
(3)孫震、張崑將、陳逢源、葉雙土、羅際鴻
(4)蕭新永:張崑將著書述臺灣書院的轉化現象與硃子的書院貢獻
2、錢穆學案‧徐復觀‧鬍適/ 076
(1)錢穆論一傢之言,會通和閤,硃子學以求同為主、辨異為次
(2)錢穆力主打破門戶通為一傢,符閤鵝湖會宗旨
(3)謝敏聰對錢穆上課的迴憶兼述韓復智及其「錢穆先生學術年譜」6冊
(4)錢穆晚年受擾於「法治」
(5)徐復觀與錢穆、鬍適/讀黃俊傑教授大作
3、程兆熊學案/鵝湖書院學案 /082
(1)鵝湖天機?初識簡澄鏞、李惠君
(2)程兆熊著《憶鵝湖》一書2022年齣版序
(3)程兆熊教授思懷在江西鵝湖書院的歲月
(4)程兆熊之學融閤園藝、環境、經濟、文化與休閒養生、生命性情(蘇子敬)
(5)初到鵝湖(程兆熊)/一位兼通農業、園藝、文史、儒學、哲學的民國學者
(6)程兆熊:與錢賓四書(節錄)/平麵文化之弊/品當代諸儒
(7)蕭新永:與呂榮海律師交流的一些事
4、牟宗三‧唐君毅學案/新儒傢(心學)/鵝湖月刊諸儒/ 097
(1)貫通儒釋道與康德
(2)牟宗三案、儒學佛學與科學、民主/自我坎陷
(3)讀牟宗三《五十自述》/熊十力/唐君毅
(4)別子為宗?/李明輝論「儒傢與康德」
(5)道德自律?他律?信仰?知識/讀李明輝文章
(6)李明輝不希望再聽到「新儒學是心性儒學的濫調」
(7)自律?他律?孟子、硃子/讀周博裕著作
(8)當代「新儒傢」指新「心學」?以鵝湖會觀之,以廣大為心
(9)唐君毅:求閤於人,見人之是
(10)唐君毅:包容性最終使儒學站在最高處
(11)《鵝湖月刊》諸儒、學者
5、元亨書院‧林安梧/廖崇斐 /109
(1)林安梧:以心性論作為正統容易變得封閉
(2)儒學與宗教的融通
(3)林安悟對儒佛道的警省:當仁不讓、生而不有、獅子吼
(4)見地歧異,君子論交/鵝湖的真精神
(5)多元的鵝湖精神/《儒道情懷與鵝湖精神--從王邦雄與曾昭旭時代的鵝湖月刊談起》/林安悟教授此文是重要文獻
(6)廖崇斐述熊十力的「會通」之學、「生活世界」到「新六藝」
6、篔簹書院、奉元書院、鹹臨書院、至道書院、日月書院諸儒、學者/ 115
7、韋政通學案/王立新、陳復/ 117
(1)韋政通教授的「一傢之言」及手稿捐贈國圖儀式
(2)韋政通與程兆熊智慧不老/聽陳復講韋政通
(3)讀王立新「思想引領人生」
(4)王立新教授對鵝湖書院、嶽麓書院的補充/善用兵的儒生趙方
(5)讀王立新教授「鬍宏」一書
(6)和王立新教授論《史記‧貨殖列傳》
(7)陳復教授深研王陽明心學/縱榖書院
8、北大、清華國學院學案/ 125
(1)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2)梁漱溟經歷西學、印度(佛)學、儒學思想三期
(3)1925年清華大學國學院的大師們: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李濟/吳宓的命運
(4)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的關鍵決定
9、劉季倫教授「天人三際」論黃仁宇、柏楊、魯迅、鬍適、殷海光/ 131
(1)黃仁宇、柏楊/天人三際/過去際/讀劉季倫著《現代中國的思想與人物》
(2)王國維、鬍適/天人三際/現在際/讀劉季倫《中國現代思想與人物》
(3)殷海光/天人三際/未來際/讀劉季倫《中國現代思想與人物》
(4)歷史的長期閤理性/政治幼童/劉季倫教授的分析/鬍適/黃仁宇/張忠棟/韋伯
(5)魯迅/天人三際/未來際/讀劉季倫《中國現代思想與人物》/沒有標準、規範的人比較有競爭力?
10. 臺灣鵝湖書院簡介/ 138
11. 黃靈庚、梅新林、杜海軍與浙師大諸儒、中華呂祖謙學術研究協會/ 147
12. 上饒師院、嶽麓書院、(鉛山)鵝湖書院、十大書院、上海師大、臺營會、徐公喜、鄧洪波、王立斌、硃傑人教授/ 151
13. 廈門篔簹書院/王維生 學案/ 157
 
第二部分  民國新元素
1、文學、電影、藝術、高爾夫球學案/ 162
(1)齊邦媛寫南開校長張伯苓/梅貽琦/張忠謀/查良鑑/《巨流河》
(2)齊邦媛的老師和同學/硃光潛/吳宓/楊昌英/田德望/錢穆、馬一浮、熊十力/蘇雪林
(3)硃西寧、硃天文、硃天心、硃天衣
(4)金庸作品
(5)楊樹清的報導文學
(6)王元慶的詩(王元慶)
(7)周隆亨:鬍金銓、李翰祥
(8)誰是藝術傢?藝術信仰與藝術收藏的使徒--我也可以是藝術傢(周隆亨)
(9)懷念官校張夢奎中校及其妻歸亞蕾(陳熙煬撰)
(10)呂良煥(Mr.Lu)‧高爾夫學案
2、教育學案/曾昭旭/畢光庭/陳怡安/ 196
(1)臺灣人如何纔能樂為世界人?/仁道、性善◎曾昭旭
(2)我的悟道體驗◎曾昭旭
(3)辛醜八十生日感言◎曾昭旭
(4)民主、法治、學術的變質∕人變質異化的關鍵在以形式取代瞭精神◎曾昭旭
(5)當年在大同初中、建中的陳年往事/畢光庭老師◎孔憲法
(6)我在洪健全基金會主辦陳怡安老師主講「激勵營」的日子◎林月嬌
3、科學學案 /211
(1)物理學之父:吳大猷博士◎洪文東
(2)臺灣科學教育之父:趙金祁博士◎洪文東
(3)我的職場三十二年 計量學傢 Metrologist◎周隆亨
(4)科技與經濟:小買幾張富邦金,實驗社會瀑差價值原理及科技含金量◎呂榮海
4、經濟學案/ 230
(1)呂律師讀施建生教授著《亞當‧斯密》/兼經濟學、民法、法理學的亞當‧斯密
(2)產業政策與自由競爭政策/讀經濟學者硃敬一《牧羊人讀書筆記》
(3)仁商、儒商/聽統一集團前總裁林蒼生講仁商
(4)醫學專業、房地產/臺灣醫師林元清在美國從政、做愛心公益
(5)商本的民主纔是,不是農本的/黃俊傑分析比較徐復觀與澀澤榮一
(6)既饒爭時/經齊,不動產列傳
(7)《史記‧貨殖列傳》/東方《國富論》/述尹仲容/李國鼎序
(8)十二韆金股感言/社會瀑差價值4./農業社會、傳統工商業社會、科技社會的差距/貧富差距/價值?價格?
(9)社會瀑差價值/上海2001--2010
(10)臺大16宿捨205室齣瞭兩位大銀行董事長
(11)經濟學傢馬凱說:〈永別瞭,輝煌的年代〉
5、和平民主法治學案/ 249
(1)懷念「兩岸和平小天使創辦人」翁林澄、「民主戰艦」硃高正◎呂榮海
(2)期望和平:中美關係在「睽」之「歸妹」曰「睽孤」
(3)丘逢甲書生的理想與行動力
(4)中國大陸頒布民法典
(5)以民為本/儒學與法治的融會/中國民法典完成立法
(6)應沒刑訊逼供的民國/從刑訊逼供看清代該亡/尋找正義
(7)憲法學案/大憲章與《呂氏春鞦》的相權與君權
(8)多位立委涉賄,被法院收押/移風易俗,減少訴訟案是司法改革之本
(9)綜閤心學、理學的司法實務
(10)查競傳律師悼念高鳳仙同學◎查競傳
(11)「國民法官法」的運作疑慮◎許文彬律師
(12)和解、和為貴/建議呂律師集結成冊◎吳正牧
(13)兩岸知名民法教授王澤鑑師友遊臺東、旭海◎呂榮海
 
第三部分  布衣列傳
1、父親林標的二三事◎林三元/ 272
2、旌旗露未乾/陳衛曾的書法◎陳祖媛 /276
3、我的媽媽林綉英是通靈人◎陳蕙娟/ 279
4、一雙雙羨慕讀書的眼神!◎靳知勤/ 292
5、山西飯店、王氏傢族的「太原堂」及「太原幼稚園」:此太原,與彼太原◎靳知勤 /296
6、何事長嚮別時圓?張立義及無數人的兩岸婚姻故事◎靳知勤/ 301
7、阿龍、孫傢榮爺爺和我父親靳啟文的兩代袍澤三世情◎靳知勤/ 304
8、軍旅風雲(序麯)〔官校入伍〕◎潘俊隆/ 311
9、官校魔鬼學生連的一天◎潘俊隆/ 317
10、突擊兵山難事件及省思◎潘俊隆 /321
11、軍官與流氓◎潘俊隆/ 325
12、軍旅風雲(終篇)〔值得紀念的榮耀〕◎潘俊隆/ 332
13、大師係列:遊禮海◎賴研/ 338
14、沉醉東風◎賴研/ 345
15、風平浪靜◎賴研/ 352
16、記憶的味道◎賴研 /355
 
第四部分  庶民庚子紀事
1、COVID -19疫情◎洪文東/ 358
2、重遊馬祖◎洪文東/ 361
3、病毒與疫情◎洪文東/ 364
4、畸零人/八○年代臺灣人口販賣及雛妓問題◎潘俊隆/ 371
5、也談播種的經驗與覺悟◎蕭新永/377
6、行到茶香處,坐飲佳茗時◎蕭新永/ 379
7、迎立鞦◎蕭新永/ 382
8、返鄉、中元、疫情◎蕭新永/384
9、從於盼盼的導遊執照談到七夕感懷◎蕭新永/ 389
10、緬懷原鄉◎蕭新永/391
11、關西牛欄河即景◎蕭新永/395
12、關西範傢的十子十登科傳奇◎蕭新永/ 401
13、老麵店◎賴研/ 406
 
第五部分  移民滄桑史
1、草屯洪姓故事◎洪文東/ 410
2、「草鞋墩」之由來◎洪文東/ 413
3、臺灣五大族群◎洪文東/ 415
4、思憶父親,陪父親陳其中返廈門祭祖◎陳蕙娟/ 417
5、另一種鄉愁/北竿的歲月◎潘俊隆/ 420
6、種族認同/平埔的血源◎潘俊隆/ 424
7、人生三大問題,族譜幫你解決◎蕭新永 /427
8、書洋原鄉的晨景◎蕭新永/429
9、深山裡的蕭傢宗親與水梯田◎蕭新永/ 433
10、臺灣蕭氏宗親總會第八屆新舊任總會長
交接典禮報導記實◎蕭新永/ 439
11、蕭氏原鄉與傢族徙臺史◎蕭新永/ 445
12、大陸蘇皖祭祖之旅◎蕭新永/ 457
13、龍戰於野◎賴研/ 465
14、等著我◎靳知勤/ 472
15、本土臺灣人中國史觀的省思◎許文彬/ 475
16、傳芳理學/呂傳勝大律師/呂秀蓮/河東/河洛/金華/福建廣東/臺灣/鵝湖民國學案之移民史◎呂榮海/ 478
17、淡水呂氏源自同安的「理學」堂號燈籠,添丁賞一個理學燈籠◎呂榮海/ 480
 
第六部分  錦繡文章
1、大陸臺商所見所聞所想◎魏鞦和/ 484
2、小旅行隨筆/美洲◎陳祖媛/ 489
3、不一般的餐廳◎陳祖媛/ 503
4、美麗的錯誤◎陳祖媛 /505
5、謝幕◎陳祖媛 /507
6、金閣寺/日本◎陳蕙娟 /509
7、我的第一本故事書◎陳蕙娟 /512
8、婚姻那迴事兒◎陳蕙娟/ 515
9、我的父親◎潘俊隆/ 518
10、鼕至◎賴研/ 522
11、忘機◎賴研/ 524
12、路過人間◎賴研/ 526
13、藕花深處◎賴研/ 532
14、外交纔子葉公超◎於盼盼/ 540
15、聯勤44兵工廠撤臺記◎於盼盼/ 544
16、疫情對房地產的衝擊/2021年5月房地產分析◎曾文龍/ 549
17、我在金瓜石、空軍幼校、官校、部隊、貿易界的歲月◎陳熙煬/ 554
18、溪頭遊記◎許瑞峰/ 556
19、2021年1月29日至2月1日股市進齣之心學、理學與事功◎林正明 /559
20、一個改變我餘生的夢/彭氏氣功/前彭博社臺灣分社社長◎彭智明/ 560
21、與阿查雙城記:北京、臺北/俊鵬共鳴◎呂榮海 /562
22、成功嶺記憶/今宵多珍重◎羅颱生/ 564
23、六遊法門寺、懷想◎郭鶴鬆 /566
24、理?心?「兼美」在紅樓夢中有?◎呂榮海/ 568
25、疫情與股價/股海素描◎康橋 /569
26、電影學案 洪成昌導演/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呂榮海/ 571
27、黃淑瓊詩選4:思念臺灣故鄉◎黃淑瓊/ 573
28、2021辛醜年末省思Part 1.及Part 2.加入鵝湖書院大傢庭◎範揚隆/ 575
29、憶八卦山曾是我們的聖山◎鬍崇欣/ 580
30、感時詩三首◎石豐銘、許文彬、呂榮海/ 581
31、憶歌麯〈迴憶〉及〈你來〉的作詞者呂佩琳老師◎林月橋/ 584
32、鵝要鵬飛◎王鵬飛/ 586
33、磐誓◎陳連順/ 588
34、崑麯欣賞◎仇符瑞/ 589
35、古路有行客,寒山常伴君/法律需要的是發自內心的溫暖◎楊岡儒/ 594
36、鳥類攝影:傢燕、丹頂鶴◎王文德/ 597
37、靜心女史:以一偈語記俄、烏戰亂◎王淑貞/ 602
38、伯公、叔公的聯想◎洪文東 /603
39、股市隔日沖達人的自剖與勸世文(防詐)◎林正明/ 608
40、「書院之旅」記◎張崑將/ 613
41、《鵝湖民國學案》作者簡介/ 617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13458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50.8MB

圖書試讀

 
  老友呂榮海律師,麵邀我為他以及他的團隊所編撰的《鵝湖民國學案》(首冊)作序。書中內容我一頁都還沒有看,就一口答應說「義不容辭」。請問是那一義令我不容辭呢?原來就是呂律師的為人,包括他的熱誠、理想與鍥而不捨的毅力(正好是仁智勇三麵俱全),讓我由衷敬重,所以不容推辭。
 
  本書取名為《民國學案》,顯然取法於《宋元學案》與《明儒學案》。但細看他的目錄與內文,則雖在第一、二部分略著學案之名,其後四部分則多所延伸,反更近於史傳與文學。而即使單就前兩部分而論,若以學案之體例與學術之方法為準,則可說完全不閤格。如:所記述僅就個人所知,而欠缺全麵性之考察,以篩選齣在學術上具代錶性之人物,並形成有影響力之流派。其次,即使就錶列於學案之人物而言,亦未能深入疏理其人、其學、其流派之學術內涵、義理統緒;而隻能就片斷見聞、主觀感想,略予記述。甚至許多文字,都隻是初步閱覽之讀後感而已。所以整體看來,其實不免是散漫蕪雜的。
 
  既然如此,那麼本書還有一讀的價值嗎?如果還有,那應該是基於怎樣的觀點而有呢?
 
  於是我們當注意到本書雖取名為《民國學案》,之前卻還有「鵝湖」兩字。這鵝湖不是指已發行超過四十七年的《鵝湖月刊》(也有人稱之為鵝湖學派),而是指呂律師在新竹橫山主持的鵝湖書院;而且精神上更是由此嚮上追溯到南宋在江西鉛山鵝湖山鵝湖寺舉行的那場鵝湖之會;而尤有進者,是對鵝湖之會的著眼點,並不落在正牌學術義理的硃子與陸象山這兩位主角身上,而是落在那促成此會、誌在調和的中介者呂祖謙(東萊)身上。這真可說是別具隻眼、深懷苦心呀!原來呂律師正是深慕同宗先賢東萊先生的胸襟風範,亟欲秉承東萊「同情、包容、溝通、和閤」的精神,好為亂世中徬徨的人心,先找到一個最基本的安頓之所。所以硃子、象山,雖然義理深刻正大,落於現實,兩傢卻依然不免扞格不通,反導緻兩派後學互相攻訐。實不如東萊,雖為配角,反接地氣;雖未建立學術宏規,一點包容寬諒之情,反更能撫慰廣大的破碎人心也。而呂律師團隊編撰《民國學案》,特標「鵝湖」兩字,其用心亦正在於斯乎?老子曰「正言若反」,莊子著文,亦運用「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則吾人讀《鵝湖民國學案》,亦不妨以此角度觀之也。然則雖讀不到學案應有的正規內容,亦正可放下此正規之成見,而領略其閃爍於字裡行間的言外之意也。
 
  原來在大亂之世,一切所謂正規都已變假,反成仁心真情的遮蔽壓抑。所以老子纔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蓋當禮教吃人之時,不如反求禮之本之仁也。故孔子也說:「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正所謂禮失而求諸野;蓋比諸已喪失為人根本的上流社會偽君子,野人庶民小老百姓反保留相對有更多機會流露的純真善良真性情也。而正是因此之故,《民國學案》纔把注意力更放在眾多無籍籍名的小人物身上,如老兵、如移民等等,以顯發他們的潛德幽光。歐陽修作《新五代史》一行傳,不是也意即在此嗎?即禮失而求諸野之謂也。
  
  所以,若著眼於這些不經意流露的生命真情,便不宜使用早已異化變質的學術規格、邏輯係統,而當活用意在言外的非正統文法瞭!想當年王文興作《傢變》一書,就是故意使用破碎的語言、不通的句子,讓人閱讀起來非常不習慣。人問為什麼要如此?他說正是要運用破碎的語句,纔能如實呈現那破碎傢庭中扞格難通的父子關係啊!雖然看似造成閱讀的睏難,卻也正藉此提醒人不要執著假相,順著流俗,走嚮自欺欺人的人生歧途;而當及時自反,求其放心,庶幾在滾滾紅塵中,能一眼看見那在隱微處閃爍的點點清光呢!此所以莊子纔說「每下愈況」也(愈在低賤不起眼的地方,愈能明白看見人性的真實)。
 
  真的,在此人人追逐虛妄名利而漠視真情的大亂之世,老子的正言若反、莊子的謬悠之說,也該齣現一些現代版罷!好提醒世人重新審視自我,拿齣遺忘已久的同情寬諒包容之心,以看見人世本有的美好與自己原來的純良。而本書正以「非學案的學案」、「無結構的結構」、「非正常的正常」、「不完整的完整」(莊子說:「畸於人而侔於天。」),詭譎地展示齣他又隱涵又清晰的微意。這讓我想起法國文豪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也正是用一種散列不成係統條理的結構,隨機點染齣愛情的吉光片羽,卻反而可以直通到愛情的奧秘底蘊。而2021年一部原名《No》,臺灣譯名為《非戀人絮語》的德國電影,恐怕正是從此書脫胎,用同樣非結構的弔詭影象去指點愛情的關竅。然則所謂《民國學案》,是耶非耶?若知即非即是,而是非雙忘,則庶幾矣!吾以是遂亦名本序文曰「非學案絮語」也。
 
  於《鵝湖民國學案》(首冊),餘閱畢全書,也未嘗不津津有味,而忘其為學案。至於呂律師是否果真如本序所論,有意作此弔詭的設計?則我覺得恐怕沒有,此之謂自然,此之謂本來如是。那麼是我揑造這一說法去硬套在此書之上嗎?那恐怕也不是。真情恐怕是他做他該做的,我說我該說的而已。然乎?不然否?亦隻有請讀者諸君自問其心可也!
 
  是為序。
 
曾昭旭 2022-9-16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鵝湖民國學案(電子書)》的排版和閱讀體驗真的讓人驚艷,電子書的優勢在這本作品裡展現得淋灕盡緻。特別是針對學術性較強的內容,電子書的檢索功能和註解係統簡直是神助攻。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查閱一些民國時期的史料或文獻背景,電子版的即時超連結和內建詞典功能,讓我在知識的建構上暢通無阻。這種無縫的閱讀體驗,比起翻閱厚重的紙本書籍,在效率上提升瞭不止一個檔次。而且,對我這個經常在通勤或咖啡廳閱讀的人來說,平闆或手機的輕巧性,讓我可以隨時隨地沉浸在學術的海洋中,不用擔心書本的重量。排版設計上,字體大小的調整、行距的優化,都充分考慮到瞭長時間閱讀的舒適度,這在很多電子書中是很難得的細節考量。總體來說,光是這個電子版的製作水準,就已經值得給予高度評價,它讓嚴謹的學術研究成果以一種非常現代且友善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麵前,大大降低瞭接觸和消化這些複雜學術觀點的門檻。對於想深入研究民國史,但又對傳統學術書籍的閱讀方式感到吃力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很棒的選擇,兼具深度與便利性。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老實說,一開始讓我有點措手不及,但適應之後,卻覺得非常對味。它不像某些教科書那樣生硬,也沒有那種過度口語化的親切感,而是呈現齣一種沉穩、內斂且帶有古典韻味的筆調。讀起來,彷彿能聽到一位深諳史事的長輩,用一種緩慢而精確的語速,娓娓道來一段塵封的往事。作者在引用古代文獻或民國時期的文白夾雜的論述時,處理得非常自然,不會讓人感到突兀或生硬的拼湊感。這種語感,讓整本書的調性與「鵝湖」這個主題產生瞭一種奇妙的共鳴,彷彿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是對那個時代精神的一種緬懷與重現。對於習慣瞭快速資訊流的現代讀者而言,或許需要一點耐心來進入這種節奏,但一旦沉浸其中,那種被文字的重量感所包裹的感覺,是其他輕快讀物無法比擬的,它要求讀者放慢腳步,細細品味每一個詞彙背後的時代重量。

评分

從圖書館藉閱或在實體書店翻閱時,光是書的裝幀設計就能看齣齣版者的用心,不過電子書版本的設計同樣齣色地傳達瞭這種質感。封麵視覺風格雖然簡潔,但選用的色調和字體設計,透露齣一股濃厚的民國學院派氣息,給人一種既莊重又帶點書捲氣的感覺。特別是對於初次接觸這個學術領域的讀者,這種視覺引導非常重要,它無聲地告訴你:「這是一部需要認真對待的作品。」而且,電子書的導讀或前言部分,設計得非常精煉,用最少的篇幅點齣瞭全書的學術野心和研究範圍,對於時間有限的讀者來說,快速掌握書籍核心價值非常有幫助。雖然是電子版,但其對於學術脈絡圖錶的可視化呈現,處理得相當到位,那些複雜的師承關係和思想演變路徑,透過清晰的圖錶得以梳理,對於理清思緒大有裨益。這種在細節處見真章的齣版品,總是讓人對作者和齣版社產生由衷的敬意,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尊重知識本身。

评分

這本書在學術界引發的討論,我雖然無法直接參與,但透過網路論壇和學術通訊,能感受到它所帶來的衝擊力。它似乎成功地為一些長期被邊緣化或誤讀的民國學術流派,重新劃定瞭研究的版圖。尤其在對照不同研究者對「鵝湖學說」在「民國化」過程中的詮釋異同時,我發現作者提供的框架具有極強的解釋力和預測性。簡單來說,這本書不隻是在迴顧歷史,它更像是在為未來的研究提供瞭一張精確的地圖。對於所有正在從事或計劃投入民國思想史研究的學子來說,這本書幾乎是不可跳過的基礎文獻。它的價值不在於提供一個單一的、標準化的答案,而在於它清晰地展示瞭「問題是如何被提齣、被討論、被解決(或擱置)」的整個過程。這纔是頂尖學術著作應有的風範:啟發思考,而非強行灌輸結論。看完之後,我對那段歷史的理解深度,絕對是上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

评分

讀完這本關於鵝湖學派在民國時期發展與論爭的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於史料的掌握度極為精準且細膩,完全不是那種浮於錶麵的泛泛而談。特別是對於幾位核心人物之間學術觀點的微妙轉摺與交鋒,作者捕捉得非常到位,幾乎能讓人身歷其境地感受到當時學術圈那種既閤作又競爭的微妙氛圍。書中對於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學者群體如何詮釋「鵝湖」的核心精神,做瞭非常深入的剖析,這點尤其讓我印象深刻。有些論點的推導過程非常複雜,涉及多重文獻互證,但作者的敘事邏輯始終清晰有力,沒有讓讀者迷失在繁雜的細節中。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處理爭議性議題時所展現的學術良知,沒有輕易站隊,而是客觀呈現各方論據,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判斷。這種紮實的治學態度,讓這本書的學術價值遠遠超過瞭一般的歷史普及讀物,它更像是一份經過嚴格學術訓練的田野調查報告,讓人不得不信服其論點的嚴謹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