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馆子必点中菜100品:厨房必备料理字典‧上馆子点菜索引‧居家宴客绝佳菜单

上馆子必点中菜100品:厨房必备料理字典‧上馆子点菜索引‧居家宴客绝佳菜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菜
  • 家常菜
  • 宴客菜
  • 菜谱
  • 烹饪
  • 美食
  • 厨房
  • 饮食
  • 中华料理
  • 菜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相信您一定听过或吃过五更肠旺、红烧狮子头、果律虾球、鱼香烘蛋、砂锅鱼头这些耳熟能详的人气料理,只要拥有本书,想吃不一定要上餐馆;本书将中餐厅最受欢迎的菜色一网打尽,有经典肉餚35品、人气海鲜31品、精选蔬菜蛋豆腐21品、特级汤锅煲13品,100道的丰富佳餚让餐桌菜色天天焕然一新。

  另外依照肉餚、海鲜、蔬菜蛋豆腐的食材特性说明挑选的方法及处理的方式;如何选择蟹黄较多的螃蟹?带壳虾子怎么处理?还有做菜的基础用语和技法;何谓汆烫?150℃的油温怎么判断?计量的正确使用方式?蔬菜切丁的顺序?本书能让您即时获得这些相关资讯或作法,是做出一桌经典好料或上馆子点菜的参考指引。

  美食专家胡天兰强力推荐这本可说是厨房必备料理字典、上馆子点菜索引、居家宴客绝佳菜单的好书。陈枫洲师傅32年稳扎稳打的厨艺经验,不藏私的在本书中呈现,热情的他诚挚邀请喜爱美食的朋友,一起做好菜,一起品尝好料理。现在就快快让【上馆子必点中菜100品】在您家轻松上桌!

作者简介

陈枫洲
1958年台湾省宜兰市人,从事餐饮迄今32年。

■现任
菁馔餐饮顾问有限公司负责人
宜兰县兰阳美食交流协会理事长
台北市中华美食展副召集人
淡水、宜兰社区大学、行政院劳委会职训局「乡土美食创业小吃」专任讲师
淡水商工社大班美食讲师
宜兰县南阳义学中餐班教师

■证照&得奖纪录
中餐烹调荤食丙、乙级技术士证照
中餐烹调素食丙、乙级技术士证照
2003年国际「中餐烹调」特三级国际认証
1997年宜兰县第一届鲭鱼节,鲭鱼创意菜职业组第二名
1996年泰国世界美食竞赛中华料理第三名

■着作
怀念台湾料理

《饕餮江湖:中华地方名菜的地域风情与烹饪密码》 踏上一场跨越神州大地的美食探秘之旅,深入理解中华八大菜系的精髓与灵魂。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家常菜谱或餐馆必点菜式,而是旨在构建一座深入理解中国饮食文化地理的知识殿堂。我们聚焦于“地方性”与“流变性”,探究那些深深植根于特定地域风土人情中的名菜,揭示其背后蕴含的烹饪哲学、食材哲学以及历史演变轨迹。 第一辑:山河入味——八大菜系的地域底色与风味光谱 本书开篇即构建宏大的中华饮食版图,而非聚焦于单点菜肴的制作,而是深入剖析八大菜系的形成逻辑及其风味侧重。 1. 鲁菜:齐鲁气象与宫廷遗风 我们探讨鲁菜如何从儒家礼制中汲取厚重,如何在外埠流传中演化出“官府菜”的精致与“市井菜”的豪迈。重点分析糖醋、葱烧、爆炒等技法在历史语境中的发展,以及对京鲁官府菜中“汤”的运用,如清汤、奶汤的调制哲学,如何体现北方饮食中对“醇厚”的极致追求。涉及内容包括对传统九转大肠、葱烧海参等代表作的溯源与技法解析,但重心在于其“体系”的构建,而非具体的家庭操作指南。 2. 川菜:巴蜀烟火与复合调味 川菜的精髓在于“味型”的复杂与平衡。本书将详细解构“七滋八味”的理论框架,剖析麻、辣、鲜、香如何通过辣椒、花椒、豆瓣酱、泡菜等核心元素进行多层次的叠加与转化。我们深入探究泡菜坛子的生态学,理解传统酿造工艺对风味的决定性作用。书中会涉及对水煮肉片、麻婆豆腐等名菜的“味型定性分析”,侧重于如何区分其复合香气,而非提供家庭适用的小锅操作流程。重点在于理解川菜对“火候”和“味觉冲击力”的执着。 3. 粤菜:岭南水土与海派精工 粤菜的灵魂在于对“本味”的尊重和“时令”的精准把握。本书着重分析粤菜对海鲜食材的极致处理,如何利用蒸、炖、煲等技法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鲜甜。我们将探讨早茶文化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粤菜中对“药膳”养生观念的融合。对叉烧、烧鹅等经典菜式的讨论,将集中于其腌制工艺的科学性、挂炉的结构原理,而非家庭烤箱的替代方案。重点在于粤菜的“时令观”与“清淡美学”。 4. 淮扬菜:文人雅士的精致生活 淮扬菜被誉为“宴席之首”,其核心在于“刀工的精细化”与“汤水的清澈化”。我们将详细阐述扬州片刀法的演变,如“文思豆腐”的结构力学。对狮子头、大煮干丝等菜式的解读,将侧重于其形态美学和对高汤提炼的严苛标准,探讨淮扬菜如何体现文人对“形、色、味”的和谐统一要求。 5. 闽菜:海洋的馈赠与佛跳墙的奥秘 闽菜的独特性在于其对山珍和海味的兼容并蓄,以及对“酸甜”平衡的掌握。本书将详细解析佛跳墙这道“功夫菜”的结构逻辑,即食材的入味顺序、火候的递进关系,以及其独特的“坛启荤香飘四邻”的感官体验,而非简单列出几十种原料的投料顺序。同时,也将探讨闽菜中醋的运用,如何提升海鲜的鲜美。 6. 浙菜:江南烟雨与食材的本真 浙菜的精髓在于“清鲜脆嫩”。我们将分析杭州、宁波、绍兴等地的风土差异如何影响菜肴风格,如西湖醋鱼的“活烹”理念,龙井虾仁对茶叶香气的萃取技巧。重点在于探讨江南地区对“水产品”的精细化处理,以及如何通过简练的烹饪手法,突出食材本身的水润质感。 7. 湘菜:山地腊味与浓烈的烟火气 湘菜的特点在于“酸辣、腊味、重油”。本书将剖析湖南地区因地理环境决定的“腊制”文化,理解腊肉、烟熏制品如何成为调味体系的核心。对剁椒鱼头等菜式的分析,侧重于辣椒发酵产生的独特酸辣味,以及其对热带湿热气候的适应性。 8. 徽菜:深山老林中的食材挖掘 徽菜的精髓在于对“山野风味”的提取与“火功”的运用。我们探讨徽菜如何利用黄山周边的菌菇、野菜、以及古法烹饪技艺(如“扣”、“烧”)来处理不易入味的野味食材。重点在于对“臭鳜鱼”的微生物发酵过程的探讨,理解其独特风味的科学成因。 第二辑:烹饪哲学的分野——技法、器具与火候的深度剖析 本书的第二部分超越菜品本身,深入探讨支撑中华烹饪体系的底层逻辑,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菜肴背后的“工具箱”。 1. 火的驯服:炉灶演变与热能控制 系统考察了从古代陶釜到现代燃气灶的演变,重点分析了不同热源对食材物性的改变。详细解析“旺火、急火、文火”在不同菜系中的量化标准(例如,爆炒的瞬间温度与持锅技巧),以及炉灶结构(如传统烟囱灶与现代炒锅的匹配度)对风味形成的隐性影响。 2. 刀:形态决定口感的几何学 不只是讲解如何使用菜刀,而是研究不同菜系对“形态”的偏执。分析刀工如何影响食材的受热均匀度、调味品的渗透性以及最终的咀嚼感受。例如,对比苏帮菜的“薄如蝉翼”与川菜的“丁块”在物理学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服务于最终的味觉体验。 3. 调味的深度:从单一香料到复合味谱 本书详尽描绘了中国几大核心调味体系的差异。例如,探讨南方酱油(鲜味为主)与北方酱油(色泽为主)的区别;分析醋的种类(陈醋、米醋、香醋)在不同菜肴中如何起到解腻、提鲜或激香的作用。更深入研究“香料的烘焙与研磨时机”,理解香料在不同温度下释放风味分子的化学变化。 第三辑:宴席的艺术——饮食的社会学与仪式感 最后一部分,本书将视野从厨房拓展至餐桌,探讨“上馆子”这一行为背后的社会文化含义。 1. 菜单的编排与权力的暗示 分析传统宴席菜单的结构:冷盘的铺陈、热菜的递进、主食的收尾,以及菜品数量与宴请规格之间的对应关系。探讨不同菜系在宴会中扮演的角色定位——鲁菜的稳重、粤菜的排场、淮扬菜的细腻,如何服务于主人的社交意图。 2. 饮食的地域迁移与文化融合 追踪经典菜肴在历史长河中的“漂流”轨迹,例如北方名菜如何被南方烹饪技法改良,以及海外华人如何重塑传统菜系。分析地方风味在迁移过程中,为了适应新地域的食材和口味偏好而发生的必然的“减法”与“加法”。 3. 地方性食材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本书对一些因过度开发或环境变化而濒临失传的地域性食材(如特定的河鲜、山菌)进行了记录与警示,强调理解和保护这些食材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中华饮食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本书面向的读者是:对中华饮食文化有深厚兴趣,渴望从“做什么菜”的层面上升到“为什么做成这样”的认知高度的美食研究者、资深饕客以及致力于深度烹饪探索的专业人士。它提供的是理解中国餐饮体系的知识地图,而非即时的菜谱参考手册。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2作者序

3推荐序

4目录
6料理小当家~火侯、汆烫、过油
7料理小当家~油温、计量
8料理小当家~刀工
10必点1~经典肉餚35品
12精挑细选肉类家族
14肉类处理&切法
15东坡肉
17回锅肉、蒜泥白肉
18红烧狮子头
19蚂蚁上树
20京都排骨
21橙汁排骨、椒盐排骨
22糖醋里肌
23冰糖排骨、荷叶蒸排骨
24京酱肉丝
25鱼香肉丝、香根肉丝
26五更肠旺
27姜丝大肠、客家小炒
29红烧肥肠、脆皮肥肠
30铁板牛柳
31蚝油牛肉、葱爆牛肉
32泡菜牛肉
33沙茶牛肉、滑蛋牛肉
35椒盐羊小排、黑胡椒牛肉片
37三杯鸡
38左宗棠鸡
39绍兴醉鸡
40宫保鸡丁
41辣子鸡丁、葱油鸡
43银芽鸡丝、酸菜鹅肠
44必点2~人气海鲜31品
46精挑细选海鲜家族
48海鲜处理&切法
53三杯双脆
54蛋黄镶中卷
55生炒花枝
56双色虾仁
57滑蛋虾仁、豆苗虾仁
58锅巴虾仁
59干煎明虾、果律虾球
61酒酿茄汁虾仁、白灼虾
62椒盐虾
63生菜虾松、芦笋鲜带子
64清蒸鳕鱼
65豆瓣鱼
66豆酥鳕鱼
67椒盐鲳鱼
68糖醋鱼
69树子蒸鱼、荫豉鱼肚
70红烧下巴
71糟熘鱼片、蒜苗豆腐鲨
73荫豉豆腐鲜蚵、酥炸鲜蚵
74蛤蜊丝瓜
75五味九孔、炒海瓜子
76酱爆蟹
77芙蓉蟹
78必点3~精选蔬菜、蛋、豆腐21品
80精挑细选蔬菜、蛋、豆腐
82蔬菜处理&切法
84开阳白菜
85蚝油冬菇、干煸四季豆
86XO酱芥兰
87清炒时蔬、腊肉炒高丽菜
89豆苗双冬、腐乳空心菜
90银鱼苋菜
91剑笋肉丝、干贝丝瓜
93红烧镶茄子、鱼香茄子
94九层塔烘蛋
95咸蛋苦瓜、鱼香烘蛋
96宫保皮蛋
97雪菜百页、香辣臭豆腐
98麻婆豆腐
99红烧豆腐
100必点4~特级汤锅煲13品
103蟹黄海鲜豆腐煲
104金瓜米粉煲
105蟹肉粉丝煲
106翡翠银鱼羹
107香菜皮蛋鱼片汤
109砂锅鱼头
110酸菜肚片汤
111蛤蜊排骨汤
112螃蟹椰片清汤
113味噌鱼片汤
114竹笙北菇鸡汤
115巴西蘑菇鸡汤、凤梨苦瓜鸡汤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上阵得靠父子兵 美食专家 胡天兰

  枫洲的人生经历洋洋洒洒,他任职过大饭店、着名的川菜馆,把啤酒屋、海鲜餐厅生意做的火红,这些扎实的经历,不仅让他从实务中练就一身好本事,返回家乡后,除了继续从事他的本行外,还培植起下一代的接班人才。甫出版的这本食谱,网罗了他全部的心血,对想吃好菜或做好菜的人来说,是最实用的烹饪指南。

  看到他这本食谱的内容,美好的记忆,随即在我的脑海中浮现,父生前最爱世纪饭店的台菜,那时缘分还未到,我们只能尝到枫洲做的好菜,却无缘得识,这个替我们掌杓翻锅,火侯、灶气拿捏地一级棒的少年郎厨师。

  返乡后的枫洲热心公益,只要是能温暖人心、造福社会的活动,他总是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他精心设计的宜兰茶餐、?蒜餐、鲔鱼餐,促使地方风味的推广,有了傲人的成绩。基于关怀弱势,他?原住民、低收入户、监狱受刑人开辟第二专长烹饪班,也创造了他们生命中的第二春。侠风义骨的为人,让枫洲被同业推举为两届的全国模范劳工,一届的好人好事代表。不仅如此,当泰国菜风靡国际,中国菜风光不再,满怀使命感的他,远征东南亚,在泰国举办的「世界美食竞赛」中,?中国菜赢得第三名的荣誉。枫洲能被宜兰餐饮同业推举为业界领袖,绝非偶然。

  枫洲还有一项冰雕的绝活为人称道,有一次,他握着沉重的电锯,凝神专注的立于大型冰块前,思索着每一刀该下多少力道,才能雕塑出令人感动的美丽图案,我们走到他的身边,他居然也视而不见,国栋还腼腆的向我们解释「爸爸就是这样,歹势啦!」这个孩子性纯质朴,就跟他的父亲一样诚恳务实。其实国栋何需?父亲表白呢?认识枫洲的人,谁不知道,他总是心无旁鹜地做好他重视的每件事。

  市面上的食谱即使堆积的满坑满谷,无从选择的你还是细做比较罢!看看这对「父子兵」通力合作的成果,究竟有多少过人之处?我想枫洲?这本书的付出,精明的读者一定辨识的出,就像尝过他的菜的顾客,总是以微笑,竖起大拇指来回应他,并且用再度光临表达他们对枫洲的支持与信赖。我,也是这群高忠诚度支持者中的一个!

作者序

说了一口好菜,做了一手好菜,写了一手好菜      陈枫洲

  入行至今已过32个年头,从早期的餐厅学徒至饭店主厨,又从主厨至外烩办桌主厨,尔后转换为技艺传授、烹饪教学,目前还多了提笔出书;对我而言提笔其实比拿锅铲更重,常听人家讲一句话「说了一口好菜,做了一手好菜」,现在又多了一项,「要写一手好菜」,这是一种做什么像什么的自我挑战。

  相信大家一定听过或吃过蚂蚁上树、红烧狮子头、果律虾球、鱼香烘蛋、砂锅鱼头…等耳熟能详的美味佳餚,有时候想做出一桌经典好料或上上馆子品尝美食之时,会想要有那么一本类似字典的食谱随手翻阅,即时获得相关资讯或作法,因此继「怀念台湾料理」之后,再次承蒙邦联文化的邀约,有了「上馆子必点中菜100品」的诞生,在此感谢美丽的编辑郁淑及所有参与本书的工作伙伴,真的谢谢你们。

  很荣幸与小儿国栋一同协力完成这本书,希望本书能让更多喜爱美食的朋友在家轻易习得烹饪技巧,或是成为您上餐馆点菜的参考指引。倘若有不足之处尚请同业先进不吝指正,也期盼全国的美食朋友多多赐教。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平时工作繁忙,但又热爱美食的上班族,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让我轻松在家复刻饭店口味的菜谱。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的福音。《上馆子必点中菜100品》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实用性和普适性。它挑选的100道菜,都是我们在日常聚餐、宴请宾客时最常点到的“硬菜”,比如像狮子头、佛跳墙这样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菜,书里都有非常详细的制作步骤,而且还提供了不少“偷懒”的小技巧,让你在保证口感的同时,也能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我最喜欢它“上馆子点菜索引”的功能,每次去餐厅不知道点什么的时候,都可以翻翻书,然后回家尝试制作,或者把书里的菜品作为点菜的灵感。而且,书里的配图都非常精美,能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开,也更容易理解菜品的最终形态。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那种过于专业的术语,让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轻松上手,获得成就感。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直以来,我都是那种去餐厅看到菜单就眼花缭乱,最后总是点那几样熟悉的菜的人。总觉得那些“硬菜”或者听名字就很高级的菜品,要么做法复杂,要么食材难寻,可望而不可即。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就像一个贴心的向导,把那些在餐厅里让人垂涎三尺,又总以为只有大厨才能做出的经典中菜,一一分解,并且用非常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关于“红烧肉”的讲解,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配方,而是从不同地域的红烧肉做法差异,到不同部位猪肉的选择,再到火候的把控,甚至连放糖的时机都会影响成品的色泽和风味,都讲得非常细致。我照着书里的步骤尝试了几次,每次都有新的领悟,而且家人对我的厨艺赞不绝口。更棒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做菜,它还像一本有趣的百科全书,里面穿插着一些关于菜品背后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小贴士,比如如何处理某种食材才能去除腥味,或者如何调配出最能衬托菜品风味的酱汁。每次翻开这本书,都感觉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聊天,在她的指导下,我不仅学会了做菜,更学会了品味菜,学会了欣赏中餐的博大精深。

评分

我是一个对食物有着非常挑剔口味的人,尤其钟爱那些味道浓郁、层次丰富的中式菜肴。然而,长久以来,我总觉得自己在家里做的菜,总缺少那么一点“锅气”和“味儿”。这本《上馆子必点中菜100品》正好填补了我的遗憾。它的选材非常到位,都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但又能在其中找到很多细节和惊喜的经典菜品。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食材处理的细致讲解,比如如何让肉类更嫩滑,如何让蔬菜保持翠绿,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对最终的口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只是枯燥的配方,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烹饪原理的探讨,比如为什么某种调味料在这个菜里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为什么这个火候能让食材产生美妙的焦糖化反应。这让我不仅仅是在“照猫画虎”,而是真正地理解了烹饪背后的逻辑,从而能够举一反三。这本书就像我的私人烹饪导师,让我能够在家中也能做出令自己和家人都惊艳的中式佳肴,体验到正宗的“家常美味”。

评分

这本《上馆子必点中菜100品》简直是我家厨房里的“定海神针”!每次家庭聚会,我都是那个忙里忙外,又担心菜品不够出彩的人。有了这本书,我终于可以从容应对了。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菜谱列表,而是真正地将“上馆子”的体验带回了家。书里挑选的100道菜,都是我们在外面吃饭时最常点、最受欢迎的,比如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糖醋里脊,这些听起来就很家常,但要做得好吃、有“灵魂”,却不容易。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能把这些看似简单的菜肴,剖析得淋漓尽致。从食材的选择、处理,到火候的精准掌握,再到调味料的配比,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非常清晰,而且还会有一些“秘诀”的提示,让你在家庭制作也能做出媲美饭店的口感。我特别喜欢它分类的方式,比如按照烹饪方法(炒、炖、蒸、炸)或者食材(肉类、海鲜、蔬菜)来划分,这样查找起来非常方便,而且能根据家里的现有食材快速选择。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有一种“循序渐进”的感觉,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从中找到信心,一步步解锁那些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馆子菜”。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中餐有着深深的热爱,总梦想着有一天能在家做出那些在外滩餐厅里才能品尝到的美味。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美食殿堂的大门。《上馆子必点中菜100品》所收录的100道菜,涵盖了中国各地非常有代表性的经典菜肴,从川菜的麻辣鲜香,到粤菜的清淡鲜美,再到鲁菜的醇厚浓郁,几乎你能想到的热门菜品都在其中。最令我称道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菜谱,更像是为你提供了一整套“餐桌解决方案”。它不仅告诉你“怎么做”,更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让你在制作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食材的特性、火候的奥秘以及调味的精髓。每次按照书里的指导完成一道菜,都会有一种莫大的满足感。而且,书中对于不同食材的处理方法,以及一些让菜品更具“餐厅范儿”的细节,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比如如何调出完美的糖醋汁,如何让蒸鱼的鱼肉鲜嫩多汁,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注意过的,但却对菜品口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本书,让我在家也能轻松实现“美食自由”,成为家人眼中的大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