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解读视觉文化的初阶入门教本,整合度高,图解完整,关键术语皆经交叉索引及定义。本译本鉴于本地视觉文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商请专家将本书所使用的这个学门的基本辞汇,链结在一起,俾便读者巧妙运用,酝酿出全貌。
值此视觉文化研究繁花似锦的时刻,理论与方法百花齐放,本书适时提供了概括当前诸般风景的导论,颇堪玩味。本书在英美世界,已经变成各大学课堂广泛採用的经典版本。而对于那些一直浸淫在此快速成熟、处处充满惊奇的跨领域论述中的老手,这又是一道香味逼人的好茶。
本书开宗明义讨论了有关文化意义与视觉功能的诸多主题,以及近年来的流变,可供我们批判地研究视觉影像和社会认同及社会关系之间的关联。随后作者进一步深探诠释视觉影像的不同方法。各种方法的优劣都连到一个鉅细靡遗的个案研究,以及前面章节已概述的更广泛议题来讨论。这些方法包括:构成性诠释、内容分析、符号学、精神分析,论述分析与观众分析。
作者简介
吉莉安.萝丝Gillian Rose
英国开放大学文化地理学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在视觉文化相关领域。长久以来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以及傅柯和女性主义如何看待图像感到兴趣。目前主要透过对公共艺术(尤其是Milton Keynes的作品)的探讨,将研究关怀扩大到主体性、空间与视觉展示。
译者简介
王国强
就读于台大社会所,正在努力写以性别、工作为题的毕业论文。
图片列表
中文版序言
文化转向的视觉反省力—《视觉研究导论》导读
本书介绍
研究视觉材料
迈向批判的视觉方法
「好眼力」
用构成性诠释法观看影像
内容分析
数数你〔自认〕所看到的
符号学
揭露暗藏在美丽事物平静表面下的偏颇
精神分析
视觉文化、视觉愉悦、视觉断裂
论述分析Ⅰ
文本、互文性与脉络
论述分析Ⅱ
建制以及观看方式
其他方法、综合方法
视觉媒体实用读本
参考书目
关键辞汇列表
学科基本辞汇释义
索引
1999年我开始写作《视觉研究导论》(Visual Methodologies)的时候,我还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任教;那时候,学界对视觉 (visuality) 与视觉文化 (visual culture) 相关问题的关注已经显而易见,而且兴趣日有增益。当其时,有不少着作已经出版─我在本书第一章讨论了一些当时的关键着作─还有更多也听说即将问世。六年后的今天,诸如《视觉文化学报》(Journal of Visual Clture)之类,也已经创刊发行,后续又有许许多多出版品以「视觉文化」为题或订为关键词。而本书的影响,则是促成了「视觉方法论」广泛的被列入教程。
写作伊始,我即期望本书学生与教师都能受用,把本书当作一个大领域的通览,诸多科门与广泛理论传统的入境闸口。书中我对「批判的视觉方法论」(critical visual methodologies)有所强调,认为有其必须,然而,有些视觉方法我认为虽较不能直接帮我们达致「批判」的目标,但在叙述的时候,我也尽量包容给予相当的篇幅。
不过,1999年随后六年里,我个人的研究却有一定的路向。刚启笔撰写本书的时候,我开始更进一步深思我书中所称的「论述分析II」(discourse analysis II)。这是一种诠解图像的方法,图像不仅包括负载着意义,而可分离研究,不必拘泥于一般观视者在那里看到,又是怎么看到的那些图像,也包括镶嵌于实践和意义的话语之中的物件。我越来越有兴趣去思考,如何透过视觉图像和物件与各式各样的视者、观者和阅听大众的相遇来理解他们。图像在哪儿展出的?什么地点?在怎样的空间里?人们进入那空间的时候,期待看到什么?他们怎么看东西的?随性的?专注的?散漫、没规则的?为了美?为了实用?还是为了消遣、散心?在那注视的举动,在那主客特定的交会之际,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出来?
此种将视觉的材料置放在实用(use)的脉络当中,以便理解其作用的作法,把视觉文化的研究拉得更为接近社会科学的某些传统,这些社会科学的传统强调的是人们的实践以及制度的安排。所以,近来我也发现自己因此研读了更多的人类学,更理解社会生活作为一种实践,同时越会去思考各色人等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与视觉图像相遇的许许多多的方式。
我深感荣幸受邀为此译版写序。我最大的期望,是本书能为各位提供一些研究资源,让你在追求自己的兴趣时更省力、更有效。
吉莉安.萝丝Gillian Rose
剑桥
2005年9月
最近在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覺得好像太習慣於被動接收資訊,而缺乏主動的觀察和思考。《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這個書名,正好點醒了我。我平時是一個很喜歡逛美術館、看展覽的人,但常常看完之後,對於作品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無法更深入地觸及藝術家想要傳達的意念。我相信這本書能夠提供我一些理論上的基礎,幫助我更有效地去解讀和欣賞各種視覺藝術。我期待書中能夠探討影像的「意象」和「符號」是如何被建構的,以及不同的視覺元素,像是線條、色彩、空間,又如何組合在一起,產生豐富的意義。我也希望作者能夠分享一些關於「批判性觀看」的技巧,教導我們如何辨識影像中的權力運作、意識形態,以及潛藏的價值觀。畢竟,在這個充斥著視覺訊息的時代,學會如何「看懂」影像,甚至「看穿」影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本書能夠讓我從一個單純的欣賞者,變成一個更具洞察力的觀察者,那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就非常大了。
评分最近因為工作上接觸了一些設計相關的內容,讓我對「影像」這個主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這個書名,正好點出了我目前的需求。我常常覺得,雖然我們每天都在看東西,但很多時候都只是「瞥過」,並沒有真正「看見」。尤其在資訊量爆炸的時代,各種視覺符號、訊息不斷湧入,如果沒有一定的能力去篩選、辨識,很容易就被淹沒。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論,幫助我提升對影像的敏感度。比如,如何解讀廣告中的隱藏訊息?如何在新聞圖片中辨識 bias?或者,藝術家如何運用影像來表達他們的情感和理念?我希望能從書中學到一套分析影像的「工具箱」,讓我在面對各種視覺刺激時,能夠更有條理、更有深度地去理解。當然,我也希望這本書的文字能夠平實易懂,不會充斥著過於艱澀的學術術語,畢竟我並非科班出身,更希望的是能從閱讀中獲得實際的啟發和應用。
评分拿到《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這本書,我第一個感覺是,這是一本非常有「時代感」的書。在這個資訊爆炸、數位媒體當道的年代,影像的影響力無遠弗屆。從社交媒體上的濾鏡美圖,到無處不在的廣告看板,再到電影、紀錄片所呈現的各種世界觀,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被影像所形塑。但有多少人真正停下來思考過,這些影像背後到底在傳達什麼?它們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又為什麼會對我們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這本書的書名,就精準地抓住了這個時代的脈動。我尤其好奇,作者會如何探討「思考」這個層面。是會從哲學的角度,去討論影像與現實的關係?還是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影像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和情感?又或者,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去揭示影像在權力結構、文化建構中的作用?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有關於當代視覺文化,例如社群媒體、網路迷因、VR/AR技術等,對於我們理解世界所帶來的新穎視角和深度解析。
评分最近在誠品書店翻到一本《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書名聽起來就很有意思,讓我很好奇。畢竟我們生活在一個影像爆炸的時代,手機裡的照片、社群媒體上的短影音、影視作品,幾乎無時無刻不包圍著我們。每天我們都在接收、解讀、甚至創造大量的影像。但我們真的有好好思考過這些影像背後代表了什麼嗎?它們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價值觀,甚至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這本書的標題正中了我的心坎裡,讓我忍不住想把它帶回家細細品味。雖然我還沒深入閱讀,但光是書名就激發了我對周遭視覺世界的重新審視。我總覺得,如果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影像的語言,就能更敏銳地辨識資訊的真偽,更能獨立思考,不被表象所迷惑。我尤其期待書中是否會探討不同文化、不同歷史時期,影像的意義是如何演變的,以及當代科技,像是AI生成的影像,又會帶來什麼樣的挑戰和衝擊。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啟發,讓我從一個單純的影像觀看者,蛻變成一個更有意識、更有批判性的影像思考者。
评分說實話,我對於「導論」這種字眼的書,有時候會抱持著一種又愛又怕的態度。一方面,它代表著一種基礎、一種入門,很適合像我這樣對某些領域只有初步了解的人,能夠系統性地建立知識架構。但另一方面,我也擔心「導論」可能會過於簡化、流於表面,無法深入探討議題的複雜性。這次看到《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我心中就冒出了這樣的念頭。我希望這本書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講義,而是一個能夠引導讀者進入影像世界的有趣嚮導。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清晰的概念框架,例如影像的構成元素、符號學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經典的視覺理論,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透過生動的例子,讓我們看到這些理論如何在實際的影像中運作。例如,它會不會分析幾張經典的攝影作品、電影場景,或者廣告海報,來解釋構圖、色彩、光影如何傳達訊息?我非常好奇作者會選擇哪些案例,以及他會如何剖析它們。如果能夠透過實際的影像分析,讓我們理解影像如何形塑我們的觀感,那就太棒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