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学校行事历来计画教学的进度,已是目前教师行之有年之事。然而,现在教师只要用一个标准化的电脑文书处理软体,就可以蒐集到有关教学的即时资讯,而这些资讯也都可以转化为「课程地图」。这些课程地图提供教师一个清晰的图像去了解自己授课班级,在学期中到底发生或学习到了哪些重要的事情。
课程地图最为显着的优点在于统整课程:当课程地图发展到学校每个年级都使用时,教师们不但可以看到每个年级详细的课程地图,也可以综览每个学校或学区整体的「大地图」。他们可以看出有哪些教学主题是整合在一起的,而哪些主题是应该整合却尚未整合在一起的。
在「课程地图」一书中,Heidi Hayes Jocobs说明创意运作「课程地图」的七个步骤,包括:从资料蒐集到持续的课程检视。她讨论到提问「关键问题」,以及反映出教师应该知道设计什么样的评量来关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本书中,她同时也提供美国大部分学区「课程委员会」更有效发挥功能的机会。
本书内容涵盖了美国超过二十所以上真实学校的课程地图案例,这些案例学校在发展课程地图的过程,本书都有详实的描述与报导。
Heidi Hayes Jocobs 是《课程统整:设计与应用》(Integrated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ntation)一书的作者,她也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
欲知更多有关「课程地图」,请查询网站:http://www.ascd.org
第一篇 课程地图—统整课程与幼稚园到十二年级的评量
第一章 行事历课程地图的重要性 卢美贵、陈盈诗
为何要有课程地图?
第二章 课程地图的程序 卢美贵、陈盈诗
一、步骤一:搜集资料
二、步骤二:从头到尾仔细阅读
三、步骤三:多元小团体的回顾与讨论
四、步骤四:大团体的回顾与检视会议
五、步骤五:判定有哪些资料是可以立即的修正
六、步骤六:判定哪些事件需要长期的研究与发展
七、步骤七:永续性的循环检视
第三章 课程地图的回顾、分析与发展 卢美贵、郭家华
一、任务一:阅读课程地图以获得资讯
二、任务二:确定课程地图,釐清鸿沟所在
三、任务三:釐清课程重复的部分
四、任务四:确认可统整之处
五、任务五:达到学习标准的评量
六、任务六:适时检核
第四章 透过关键问题使课程地图更精鍊 卢美贵、陈青怡
一、关键问题的意涵
二、用范围与顺序性来寻找关键问题
三、关键问题的规准
第五章 运用课程地图进行发展性评量 谢美慧、姜孟婕
第六章 废除课程委员会的个案 谢美慧、詹乔雯
一、传统的方案:课程委员会议
二、课程委员会之外的选择
三、会议、研究成员和专案小组的组织
第七章 实务工作实施课程地图的历程 谢美慧
一、南区Magnet学校课程地图的实施
二、偏远地区课程地图的实施
三、纽约市郊一所学校课程地图的实施
五、农业地区课程地图的实施
第二篇 课程地图—国内幼稚园的试验与应用
第八章 研究缘起—挑水乎?掘井乎? 卢美贵
一、赋予旧场域新生命—育航幼稚园状态(基准点)
二、园所本位课程发展—创新经营方向
第九章 文献探讨 卢美贵
一、幼稚园本位经营发展与任务
二、多元智能在教育上的意义及其内涵
三、多元智能课程的实施—迷思与省思
第十章 研究目的 卢美贵
第十一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卢美贵、许明珠、昌志鹉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架构
四、研究步骤与进度
第十二章 研究历程—破茧而出许明珠及育航全体教师
一、蜕变的开始
二、破茧而出
第十三章 研究结果与发现 卢美贵、许明珠
一、虽符合欧美1970年代学校本位课程发展的字义,但研究视野有限
二、学校本位课程发展的实践不够落实
第十四章 省思与展望许明珠及育航全体教师
一、教师的省思
二、展望
第十五章 结语—回首天蓝再出发 卢美贵、许明珠及育航全体教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