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1
本书融合两个领域的教育研究。一是「教学如何影响学习」的研究。这就包括了1970年代早期以来的众多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原来是所谓有效教学的研究,但后来范围扩大,而包括了教师与学生的认知、建构主义、以理解为目的的教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互动。
本书的第二个领域是教学方法论。典型的教学法教科书强调当时研究认为理想的教学法。这些教科书的重点在于教室应用,而比较不强调研究。
在这一版,我们想综合两方面的精华。我们要将教学研究应用到理论健全而实用的教学策略上。
我们对文献所做的诠释,因我们在学校的实际应用而更为有力。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上使用这本教科书,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回馈让我们更确信:面对今日学校和学生的复杂现象,我们所提出的想法是正确有效的。
本书的目标
在融合两大领域时,我们有两个目标:
1. 要改变教师们对教学的想法
2. 要改变他们实际的教学
学者在研究「人们如何学会教学」时,着重于两个领域:(1)教师的思考,(2)教师的知识(Borko & Putnam, 1996)。教师怎么想,以及他们知道了什么,是影响他们实际教学的两大因素。而教师怎么想则决定于他们知道了什么。换句话说,教师怎么想,他们知道了什么,两者交互影响。因此,为了达成我们前述的目标,我们想帮助教师获得必要的背景知识,以影响他们的想法和实际在教室里的教学。这些知识都来自实际研究。这些研究快速发展,使教学越来越成为一种专业。
如果没有研究来提供概念性的基础,教学法会变成缺乏理解的、机械式的规则应用。反过来,如果没有对实际教学提出实用建议,则研究文献只不过是抽象而无用的东西。在这一版本里,我们和以前一样,努力避免这两种缺点:我们一方面强调研究的概念基础,另一方面则强调研究在教室的实际应用。
张文哲 节译
专文推荐 iii
译者序 v
良好教学的定义 4
关于教学的研究:从历史观点来看 5
关于教师特性的研究 6
找寻正确的方法 7
学校层级的研究 8
教师效度研究:教师的影响力 9
实际教学背后:以学生学习的观点来看 11
对教学与学习的现代观点 11
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 12
建构主义:把学生视为理解的创造者 13
以学生为本位的心理学原则 13
内容主题 15
学生的多样性 15
可增进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7
使用科技帮助学习 17
学习如何进行教学 18
各领域的知识 19
教育学的知识 19
教学与学习的知识 21
教学策略 22
教师教学决定 24
学习革新化时代的教学 27
标准基础的专业发展 29
建立专业档案 34
使用本书来帮助你学习如何教学 38
利用文化的差异性作为教学的资本 49
多元文化的教育:挑战 51
弱势族群成就论 51
文化反应的教学 55
语言多样性 59
英语方言 59
英语语言发展方案 61
处于学习处境劣势之学童:教导贫困学童 64
处于学习处境劣势之学童:了解问题 65
抗逆能力:善用学童之优点 67
教导处于学习处境劣势之学童 67
动机:检测的需求 70
教导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 71
智能:是谓何意? 72
多元智能:高德纳博士(Howard Gardener)之理论 73
智能多元化:教学的启示 74
学习风格 80
场依赖 / 独立 80
概念节奏:任性冲动与深思熟虑的学习者 81
教室学习风格:唐恩和唐恩的作品 82
学习风格:给老师的启示 83
特殊的学生 84
与特殊生相处:给班级导师的支持 86
特殊儿童的人数 87
与特殊儿童互动中教师的角色 88
为特殊儿童调整教学 89
科技辅具在教学上的应用 90
协助性的科技 91
教学计划的功能性分析 106
影响教学计划的变项 108
教师 109
学生 110
学习动机: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11
内容 113
实际教学过程 113
材料与资源 117
时间 119
线性有理模式:依顺序的计划模式 119
目标:教师计划的起点 120
目标的种类:三个领域 121
长期计划 125
单元计划 129
课堂计划 140
教学基准:学习关键 144
课程整合:跨学科与主题式单元 144
整合连续性 146
整合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48
关于课程整合计划的研究 150
关于教师计划的研究 151
多元性计划:适性化的教学 156
改变时间 157
改变学习目标 159
改编教学材料 159
提供不同学习活动 160
科技可作为适性化教学的辅助工具 161
班级风气:学习的先决条件 179
接受与关怀:教学的人性面 180
一个安全有秩序的学习环境 182
以学习为焦点的教室 184
有效教学与时间的概念 185
分配的时间:课程中的优先考量 186
教学的时间:从教师的观点 186
参与学习的时间:从学生的观点 188
学理上的学习时间:成功经验的角色 189
一般的教学模式 191
有效率教师的特质 191
教师态度 192
教师态度、学习者的差异与动机 197
有效的沟通 198
有效的沟通:教师的应用 203
组织条理 203
有效地开始课程 205
复习 205
聚焦 206
发展课程 208
有效地结束课程 210
总结 211
评量 213
学生参与: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 236
学生参与:需要明确的目标 236
学生参与:内容呈现的任务 237
有效的内容呈现:运用科技辅助 240
有效的内容呈现:考量学习者的多样性 242
增加学生的参与:教师提问 243
教师提问的功用 243
提问:影响学生的思考 245
有效提问的要素 246
提问频率 247
公平分配 248
提示学生思考 250
有效的提问:增加学生学习动机 254
复诵是为了重点强调 258
等待的时间 259
有效的提问: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 261
班级讨论:增加讨论的议题 261
高层次对低层次的问题 262
Bloom的分类法:一连串提问的策略 263
挑选学生 269
抢答 270
齐声回应 271
班级经营的重要性 283
班级经营:定义 284
经营目标:学习和自律 285
创造责任取向的班级 287
经营:历史的观点 288
为班级经营做计划 291
学生特质 292
物质环境 294
班级规定:建立行为标准 296
常规: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 300
经营计划的实行 302
实行计划:最初的十天 303
学习者的差异:挑战家庭和学校的联系 308
经营和教学间的关联 311
经营的介入 315
定义违规行为 316
介入的持续 317
处理个别的问题 320
严重的经营问题:暴力和攻击行为 322
建构主义:一种学习的观点 343
建构主义的特征 345
由学习者建构知识 346
新的学习依学习者现有的知识而定 348
社会互动能增进学习 348
实作有助于知识的理解 349
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和学生的学习动机 350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的错误概念 351
建构主义的教学活动计划 353
确定清楚且明确的教学目标 353
多元化的内容呈现 354
安排社会互动 359
营造有益学习环境 360
评量的计划 361
建构主义学习活动的实施 361
课程的焦点 367
现有知识的影响力 367
社会互动的角色 368
进行时的评量 368
了解概念 381
概念:简化事物的范畴 382
概念学习的理论 384
表现概念:正反面例子 385
什么原因使得概念易学或难懂呢? 389
概念的学习:错误的概念和概念的转变 390
使概念意义化:分上层、同层、隶属的概念 391
概念学习与教学之方案 393
确认精确的目标 395
目标和例子 395
教导概念:包含学生的学习 396
推论式概念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397
归纳式概念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 399
推论式概念教学和归纳式概念教学的比较 401
自发性概念教学 405
了解概念中的关联:通则、原理原则和学术规则 407
教授通则、原理原则和学术规则 408
计划教授通则、原理原则和学术规则 409
完成教授通则、原理原则和学术规则之课程实施 409
调和概念的学习与教学的差异性 410
在概念学习中利用科技 412
社会互动:理论上的观点 425
发展理论 426
精致化理论 427
动机理论 428
利用分组活动促进学习 428
组织与管理分组活动 429
两两分组:介绍分组活动 430
大团体工作 431
结合两两分组 432
高层次工作任务的分组活动 434
合作学习 434
合作学习:基本要素 436
合作学习:准备开始 438
STAD:学生小组成就区分法 440
拼图法二 446
分组调查 448
电脑媒体通联:利用科技促进合作学习 453
利用合作学习来融合学生的多样性 455
讨论 457
利用讨论促进学生成长 458
以讨论促进认知成长:计划 460
以讨论促进认知成长:实行 463
情意的讨论:促进伦理与道德成长 466
同侪指导:以同学为资源 469
同侪指导的研究 470
同侪指导的基本模式 471
计划同侪指导 472
实行同侪指导 473
提问探究教学法 484
提问探究教学法:理论概说 485
提问探究教学法:理论架构 487
以目标计划为根基的学习 489
必要条件 490
在教室中实施以目标计划为根基的教学法 493
关于以目标计划为根基的学习的研究 498
解决问题 500
定义明确及定义模煳的问题 502
解决问题的模式 503
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 508
定锚教学法:教导问题解决时以科技作为辅具 512
询问策略 514
鑑定问题 518
形成假说 518
收集数据 519
评价假说 521
归纳 524
分析询问过程 524
教师本位教学法以及学生本位教学法 538
教师本位教学法的特色 539
教师本位教学法的类型 540
直接教学法 540
程序技巧 540
直接教学法:研究基础 542
直接教学法的目标 544
直接教学法的教学计划 548
直接教学法的实行 550
讲授讨论法:以教师本位教学法传授有组织的知识体系 562
有组织的知识体系:整合事实、概念、与推论 566
以讲授教导有组织的知识体系 568
讲授讨论法:标准讲授的另一选项 570
讲授讨论教学法的规划 570
讲授讨论教学法的实施 573
教室评量 597
测验与评鑑 598
评量系统的功能 598
有效评量的特性 599
教师的评量模式 602
利用传统评量练习以促进学习 604
协助学生准备考试 608
管理考试 610
检视结果 611
随堂考试的研究:给教师的提示 613
另类评量 614
成果评量 615
档案评量 619
容纳歧异:在评量中减少偏见 621
以考试提供练习 621
教导考试策略 621
考量语言的使用 622
兼顾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使用者 622
设计一个评量系统 623
分数和评分 624
沟通 627
在评量中使用科技 633
计划与建构考试 636
分析考试资料,尤其是从客观考试蒐集的资料 637
维持学生记录 639
参考书目 649
英汉索引 667
教学原理:学习与教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教学原理:学习与教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