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不能再以降低劳动成本的方法来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要从产品的创新、生产流程的创新、顾客服务的创新与市场销售的创新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这些创新的主要来源就是公司内的员工。面对未来更激烈的竞争,企业真正的优势在于人力,若能妥善运用人力,使其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效用,企业方能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
面对新世纪,本书以知识经济角度来分析就业市场的人力资源供需现况,并进一步剖析当前人力资源的素质,以提供学者了解现在与未来之人力资源管理趋势。
作者简介
游鸿裕
现职:醒吾技术学院企管系专任助理教授
学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博士
经历:元智大学兼任讲师、助理教授
专长:人力资源管理、两岸经贸关系
着作:两岸经贸关系─整合思维、投资观点 (2007年,大航海出版社)
Ch01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001
第一节 概念 003
第二节 理论 009
第三节 方法 014
第四节 角色 017
第五节 能力 020
第六节 策略 021
第七节 结语 026
Ch02 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因素 031
第一节 知识经济 033
第二节 全球化 041
第三节 资讯科技 049
第四节 结语 054
Ch03 劳动市场的现况 057
第一节 人力结构的变迁 058
第二节 台湾劳动力的结构 066
第三节 就业者的产业分析 072
第四节 两性密集产业分析 081
第五节 结语 084
Ch04 人力资源规划 087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据 088
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规划 092
第三节 人力资源规划模式 098
第四节 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 100
第五节 结语 102
Ch05 工作分析与设计 107
第一节 工作分析 108
第二节 工作分析的程序与步骤 112
第三节 工作分析的方法及目的 114
第四节 工作设计 119第五节 结语 125
Ch06 招募、遴选、任用 129
第一节 招募 130
第二节 遴选 141
第三节 任用 146
第四节 任用的替代方案 151
第五节 结语 154
Ch07 教育训练 157
第一节 教育、训练、发展 158
第二节 训练的重要性 162
第三节 员工训练的新模式 167
第四节 训练的组织需求 173
第五节 训练评估 175
第六节 结语 179
Ch08 激励与绩效管理 187
第一节 激励的意义与重要性 188
第二节 绩效管理 196
第三节 绩效评估 202
第四节 绩效改进计画 208
第五节 结语 210
Ch09 薪资管理 215
第一节 薪资的意义与重要性 217
第二节 薪资管理原则 221
第三节 薪资的功能 222
第四节 薪资水准 225
第五节 薪资制定的考量因素 226
第六节 台湾薪资报酬现况 228
第七节 结语 229
Ch10 员工福利的保障 237
第一节 员工福利 238
第二节 员工福利的内容 241
第三节 福利制度 244
第四节 员工福利的新趋势 247
第五节 结语 250
Ch11 健康与安全 255
第一节 健康与安全 257
第二节 工安事件发生的原因 258
第三节 工安事件的预防 261
第四节 工作场所的压力 263
第五节 结语 268
Ch12 劳资关系与管理 271
第一节 劳资关系 272
第二节 劳资伦理 274
第三节 劳资纠纷 276
第四节 劳动权益的保障 279
第五节 劳资争议的处理 284
第六节 劳资关系的沟通途径 290
第七节 结语 294
Ch13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297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 299
第二节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 303
第三节 国际人力资源的来源 305
第四节 外派人员的派遣管理 311
第五节 外派人员的报酬与福利 314
第六节 外派人员的适应与管理 316
第七节 结语 318
Ch14 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 321
第一节 新社会的特质 323
第二节 经营型态的改变 324
第三节 全球化市场的竞争 326
第四节 顾客至上的服务 327
第五节 创新是企业的财富 328
第六节 开放的维基人力模式 329
第七节 结语 330
索引 425
阅读《人力资源管理:新世纪观点》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经历一场思维的“破壁”。书中关于“员工体验”的章节,是让我最为触动的。过往,我们习惯于将目光聚焦在管理者的角度,但这本书却将“员工”置于了绝对的中心,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去设计和优化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一个积极、有意义的员工体验,不仅仅是提供优厚的薪酬福利,更在于营造一个能够激发员工潜能、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被赋能的工作环境。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心理安全感”的论点,它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团队中,创新总是难以萌芽,而另一些团队则充满了活力。书中提出的许多实践性建议,例如如何设计更人性化的入职流程、如何构建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发展性反馈而非惩罚性考核来促进员工成长,都具有极高的操作性。这让我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冰冷的制度和流程,而是充满温度的情感连接和价值共创。
评分《人力资源管理:新世纪观点》这本书,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在分享他的人生智慧。它没有堆砌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将复杂的人力资源管理议题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组织敏捷性”的论述印象深刻。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具备快速响应和适应的能力,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拥有一个灵活、高效、能够自我驱动的团队。作者并没有将“敏捷”仅仅局限于IT行业,而是将其上升到了组织层面,探讨了如何通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跨职能团队的协作、以及赋权式的管理模式,来构建一个真正“敏捷”的企业。书中关于“领导力发展”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打破了对传统“管理者”的刻板印象,强调了在未来,领导力将更加分散化和情境化,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导者”。这让我开始反思,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和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并为组织的成功贡献力量。
评分从《人力资源管理:新世纪观点》这本书中,我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人”在组织中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管理”人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就”人的书。作者在书中探讨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价值被前所未有地放大,而企业要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就必须将人才视为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终身学习”和“技能重塑”的章节。在技术飞速迭代的今天,员工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本书详细阐述了,企业如何为员工提供持续的学习机会,如何鼓励他们掌握新技能,以及如何构建一个鼓励创新和试错的文化。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招聘和培训,更是要成为企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赋能者”。
评分《人力资源管理:新世纪观点》给我带来的,是一场关于“未来工作”的深度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描绘了未来的蓝图,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条实现这条蓝图的路径。作者在分析“零工经济”和“远程办公”等新兴工作模式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趋势,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模式对企业管理、团队协作、以及员工激励带来的深远影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绩效管理”的章节,作者挑战了传统的、以季度或年度为周期的绩效评估模式,而是提倡更灵活、更及时的反馈和评估机制。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将绩效管理与员工的个人成长和组织目标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如何通过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式,来激励和引导员工持续发挥最佳表现。这本书让我对人力资源管理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这本《人力资源管理:新世纪观点》在我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像是一本指引我职业生涯不断前进的宝藏。初次翻阅时,就被其前沿的视角和宏大的格局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停留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范畴,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未来,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如何构建更具韧性和创新性的组织,如何吸引、培养和留住那些能够驱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人才。书中关于“人才即资产”的理念被阐述得淋漓尽致,让我重新审视了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尤其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分析当下热门的管理趋势时,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和对企业运作的具体影响,例如数字化转型如何重塑招聘流程、人工智能如何改变绩效评估方式,以及在日益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中,如何打造包容性的企业文化。这些内容让我受益匪浅,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对于如何在新世纪的商业环境中,成为一名更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坚定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