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创意:Know Why困境不败

秒杀创意:Know Why困境不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创意
  • 逆向思维
  • 问题解决
  • 商业策略
  • 创新思维
  • 突破
  • 挑战
  • 营销
  • 职场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创新思考家对不景气市场的逆势雄辩!
小职员出头天!不景气时代的鍊金术!
给那些在困境中,想破头都想不出脱困方法的个人及企业!

当金融海啸重创全球,当台湾产业砰然倒地,
企业该如何突围?你又该如何求生?
台湾新创意学导师震撼开讲:
不只Know How,你更需要Know Why!

  台湾创意学的新革命!不只Know How,更要Know Why!

  这是一本针对台湾现况所写的创意书,因为:我们习惯拥抱标准答案;习惯一窝蜂模仿;习惯抱着某本成功学不知变通;缺乏挑战权威的勇气;更缺少问为什么的勇气,而这些都是阻碍创意与进步的大元兇。

你必须学会Know Why,Know Why就是勇于怀疑、颠覆、冒险、敢向权威说NO!

  ◎面一定要是长的吗?一定要是面粉做的吗?可不可以用玉米、蒟蒻或地瓜粉替代面粉?

  ◎宠物一定是活生生的吗?而有哪些产品或服务可以替代「宠物」的功能?

  ◎吹风机只能吹干头发吗?能不能有吹出迷人、美丽发型的吹风机?

  ◎披萨一定要是平的吗?为什么一定要是一片片的?

  ◎Espresso一定要用咖啡做吗?为什么不可以用红茶来调?

  ◎咖啡店一定要有店面吗?不能有脚踏咖啡车、三轮咖啡车吗?

  以往我们只知Know how,以为只要拥抱Know how,努力吸收成功者的经验,再加上不服输的打拚,就可以胜券在握,但这是个许多游戏规则早已改变的时代,一个「努力不一定就会成功,好商品不一定就会热卖」的时代。

  李文龙说,无论是创业或公司小职员,我们都可以借由创意,借由「观察到别人看的,想到别人都没想到的」创意,让自己发光发热,让商品狂卖,练就一套不景气时代的金功夫。

本书特色

  ◎给那些在困境中,想破头都想不出脱困方法的的新创业家!

  ◎这是一本无论对于企业或个人都十分重要的救急书,能让你脱困、蜕变、成长。

  ◎以往我们只知Know how,以为只要拥抱Know how,努力吸收成功者的经验,再加上不服输的打拚,就可以胜券在握。但当所有的游戏规则早就改变,你必须iknow why。

作者简介

李文龙∕台湾新创意学导师

  资深的商机调查研究专家,专精于行销策略定位与加盟连锁规划。

  1955年出生,政大毕业,美国企管硕士。曾任上通广告公司市场调查部经理、台湾柯达公司行销推广部经理、郭元益食品副总经理、元祖食品总经理、贝立兹国际语文机构台湾区总经理,目前为理得企管总经理、理得创新商机智库执行长,iKnow Why限界突破法创办人。

  理得创新商机智库网址:www.newbusiness.com.tw

  现为:青辅会创业规划课程讲师、青创会顾问及讲师、台湾加盟连锁协会顾问及讲师、台湾连锁协会上海两岸服务中心顾问及讲师、福州农林大学创业规划讲师、女性飞燕创业计画讲师及其他数十家中小企业的顾问。

  着作:《开一家大排长龙的店》、《1次开店就成功》、《开店智慧王》、《创业智慧王》、《如何开一家轻松又赚钱的儿童美语补习班》、《如何开一家轻松又赚钱的咖啡店》、《抓住3000亿老人商机》、《隐形金库》、《开店赚钱乐翻天》……等各行各业开店成功经营研究报告及着作数十种。

  曾任:台湾柯达公司行销推广部经理、郭元益食品副总经理、元祖食品总经理、贝立兹国际语文机构台湾区总经理

《洞悉本质:创意的源流与构建》 一卷洞悉思维深处的航行图,一则解锁创新潜能的实战指南。 在这个信息爆炸、趋势瞬息万变的时代,真正的挑战不再是“如何快速模仿”,而是“如何实现持久、有价值的突破”。无数人渴望拥有创新的火花,却往往在表面的技巧和流行的框架中迷失方向。本书《洞悉本质:创意的源流与构建》,并非专注于速成或套路,而是带领读者潜入创意思维的底层逻辑,探寻那些驱动卓越成果的底层原理。 本书将创意的诞生过程解构为三个核心阶段:觉察与输入、提炼与连接、以及具象化与验证。我们认为,伟大的创意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深层认知积累与结构化思维碰撞的必然结果。 第一部分:深度觉察——从信息洪流到认知矿藏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斥着噪音。日常的观察往往停留在事物表象,无法触及核心矛盾与潜在需求。本部分致力于训练读者如何“看见”那些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细节,并将这些细节转化为可供挖掘的认知资源。 1. 逆向观察法:解构日常的“理所当然” 创意的起点往往是对既有范式的质疑。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为什么不?”、“如果反过来会怎样?”的思维工具,打破思维定势。书中将详细分析历史上几个经典案例,阐述成功的颠覆性创新如何源于对行业“公理”的彻底反思。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会这样”,更要深究“它为什么必须是这样”。 2. 跨域联想的“信息土壤”构建 真正的洞察力并非只在专业领域内打转。本书强调建立“多维信息输入系统”。我们引入“认知锚点”的概念,指导读者如何系统性地吸收哲学、历史、生物学、艺术等看似不相关的知识体系,并将这些知识点打造成未来连接的潜在“导火索”。内容将侧重于如何建立高效的知识梳理框架,确保输入的信息能被有效编码,而非仅仅堆积。 3. 捕捉“微弱信号”的敏感度训练 在创新出现之前,总有低频、微弱的信号在预警或暗示。本书提供了一套辨识市场、用户情绪中“非线性变化”的工具。这包括对用户抱怨的深层语义分析、对新兴技术融合点的敏感捕捉,以及对社会结构变化趋势的预判,强调前瞻性而非反应性。 第二部分:本质提炼——从素材到结构性洞察 拥有丰富的输入是基础,但如何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升华为具有穿透力的洞察,才是创意的核心。本部分聚焦于结构化思维和概念的提纯。 4. 抓取核心矛盾:洞察力的手术刀 所有有价值的创意都旨在解决一个核心痛点或释放一个被压抑的需求。本书教授如何运用“需求梯度分析”和“价值链重塑”模型,精准定位问题的关键阻碍点。我们将深入剖析如何区分“表面症状”与“深层病因”,并展示如何将模糊的“不便”转化为清晰的“冲突”。 5. 概念的提纯与类比的力量 抽象思维是创意的骨架。我们讨论如何将复杂的系统或现象,简化为一个干净、有力的核心概念。书中会详细介绍“隐喻建模”在创意构建中的作用,如何借用一个成熟领域的结构来解释或解决另一个陌生领域的难题。这部分内容将聚焦于构建“类比的精确性”——一个好的类比不仅是相似,更是对内在逻辑的揭示。 6. 结构化思维:创意的“几何学” 创意并非随机组合,它遵循一定的结构逻辑。我们将介绍构建创新模型的几种经典结构,例如二元对立统一、多维矩阵展开等。读者将学习如何像建筑师一样,为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稳固且具有延展性的框架,确保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都能保持生命力。 第三部分:实践构建——从洞见到可行方案 洞察只有落地才能产生价值。本部分将引导读者完成从抽象概念到具体、可执行方案的转化过程。 7. 创意迭代的“最小可行洞察”(MVI) 与传统的最小可行产品(MVP)不同,本书强调首先验证“洞察本身的可行性和价值”。我们将介绍如何设计小规模、低成本的实验,以快速验证核心假设的有效性,从而避免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一个基于错误前提的创意上。这是一种对“认知风险”的管理。 8. 叙事的力量:让创意“被理解”和“被接受” 一个绝妙的创意如果不能被有效地沟通,其价值将大打折扣。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如何构建引人入胜的创意叙事框架。内容包括:如何设置悬念、如何运用情感共鸣点、以及如何清晰地展示“从旧世界到新世界的转变路径”,确保听众能够迅速理解并认同创意的价值。 9. 维护创意的韧性:适应性与演进路径 真正的创新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持续进化的过程。本书最后一部分探讨了如何预见创意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并为其设计出“弹性机制”。我们将讨论如何在保持核心精神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市场反馈调整外围结构,确保创意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其有效性和相关性。 《洞悉本质:创意的源流与构建》,是献给所有渴望超越模仿、追求深层影响力的思考者、设计师、企业家和战略家的。它不是提供捷径,而是铺设一条通往深度、持久创新的坚实道路。阅读本书,你将学会的不是如何“想出”一个创意,而是如何“成为”一个能够持续产生高质量洞察的系统。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010我的内心话:我不忍心,因为这是台湾,不是铁达尼号!

第一章  傻瓜!问题就出在缺乏创新
022科技业不等于创新
025发誓不再当企业的吉普赛族
026创业菁英摧毁创新
027创新的商业骗术害了创业新手──不良的加盟连锁
029炒短线的创业家坏了前程!
030「一窝蜂」的创业敢死队
031和市场脱节的教育,让毕业即失业
034专家无用论──「经济学家不如司机?」

第二章  超越困境的Know Why破坏性思考法
038超越Know How,才能有真正的差异化
040Know How可能成为创新的绊脚石?
042我们不是不会学,而是不会想
044成功者也会变成惨败者
046创新Know Why,超越领先者
048学会如何看事情,才会有创意
049 Why?破坏传统要使「坏」!
052摆脱阻碍创意的无形之网
056Why Yes?找出消费者的最终利益
062Why Yes?为什么消费者要买?
063Why热门行业会成为热门行业?
064利用剥洋葱法,找出问题核心
068「岛屿理论」洞察岛屿怎么冒出水面?
072抓住潜在内涵,创造产品新生命
073Why Not?为什么不可以逆向操作?
079创新逆转胜──Why Not为什么不能逆势成长?
084换个脑袋创新──做别人不做的事,颠覆常人做事的规则
089搞清楚!Know Why创新和改变就是不同
092Why?谁说不景气时就得保守应对?
095Why?为什么比竞争者好还会是输家?
101许多产品在上市前,它的成功与失败就注定了!
104Why一定要学成功学?Why Not学失败学?新的竞争力原则
106企业生存的演化(Evolution)智慧

第三章.Know Why创新创业家的思考新曲线
112跳跃式竞争法让敌人跟不上
115创新技术者的自恋和失败
116创造另一条竞争新曲线
123Know Why创业创意发想法
131多面向创新竞争
133用Know Why思考破除创业的迷信
140用Why思想检验公认的结论
144逆向操作新赢家,Why?附加价值Why Not?附减价值
147Why为什么要持续做大?

第四章.失败成功学──持续的否定自己再创新
154向敌人学习
157现在的成功是未来失败之母
165突破传统看服务的竞争本质──Know Why?为什么要对消费者服务?
168Think,Thinky再Think,创新服务的本质
171创造「唯一」,才是胜出的利器!
175追求服务完美,却破灭?
177创新宣传力,Why?好东西为什么还要大声疾唿?
183好东西是不会被埋没的
189Why?为什么真品和假品只差1%?
192创新才是品牌的真力量
196品牌之路还有长路要走
198Why?为什么不能满意后再买单?
204创造「价值」外的价格创新策略

第五章  Know Why新创业家新领导方法
212考考你的领导策略创新智商
215老板自己就是创新的最大阻力
220如果员工就是老板?
229用创新的眼睛看第五次工业革命
231Why?为什么需要领导者?

第六章  如何避免成为创新创业失败者
238苹果公司Steve Job创业成功十二大法则
241由古鑑今,创新为何会失败?
247Why?为什么要命定企业生命周期?
248忘记生命週期(Forget life cycle)吧!
251全面再创新,逆转胜的决战时刻来到了!

图书序言

代序

我的内心话:我不忍心,因为这是台湾,不是铁达尼号!

  2007年,克莱斯勒总裁及《反败为胜》畅销书作者,艾科卡,在新书《领导人都到哪里去了》(Where Have All The Leaders Gone),痛批美国的领导危机:「一群无能的笨蛋正带领这个国家走向危险的断崖和高峰边,一堆企业黑帮正把我们洗劫一空,我们无法在飓风过后马上重建家园,连一个油电混合车都制造不出来,然而我们竟然都不生气,还跟着政客说:『坚持到底!坚持到底!』开什么玩笑,这是美国,不是铁达尼号!」

  这是个大变动的时代,大家期盼听到世界级经济、管理大师或世界重量级企业家的指示和开导,但我不如大前研一是个正火红的管理大师,也不是比尔?盖兹是个亿万人仰慕的大企业家,更不是媒体的财经名嘴。

  我在本土长大、受教育,从小广告公司的AE做起,工作数年后到美国唸MBA,回国后继续在美商广告公司,后来到柯达台湾分公司担任经理,最后到本土传统连锁企业担任高阶管理工作,以及创业管理的顾问管理工作。另外,我也投资创业。

  三十年来,我和每个四、五年级生一样,积极为台湾的经济发展,企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而努力。过去的三十年,我和每一个在职场上努力工作及积极学习向上的人一样,虽然很辛苦,也经历过很多的挫折和困顿,但是我们一直都很有信心,明天一定会更好,然而,现在我们仍然和过去一样努力,可是我们突然惊觉,所有的游戏规则都改变了,过去成功的经验受到严厉的挑战,原来勇于创新的连锁服务业变成老大迟钝,新兴企业以获利挂帅、近利短视且没有长期规划,科技企业仍脱离不了世界大厂的代工角色,新兴世代只寻求复制速成的Know How,不去探求事情的Know Why,许多公务部门不仅老大、傲慢,不进步,更不敢有积极作为,就怕多做多错。

  回想过去,我们为这块土地努力付出的人,多么自傲于我们的经济奇蹟,对于未来充满许多自信和乐观,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完全不知所措,每天生活在充满冲突、对立、包装作秀、抢新闻、抢短线的氛围中。

  面对这次金融风暴,我们只看到大家都在救急灭火,却没有看到积极解决问题的思维与作为。假如,幸运的我们能度过这次危机,但我们的未来在哪里?十年、二十年后,我们的下一代还有什么机会?

  不管环境如何困难,生活总是要过。我们仍然需要工作,开店做生意,我们仍然需要创业,企业也仍然需要存活获利,但在这样的恶劣环境里,我们怎么办呢?

  这不禁让我也和艾科卡一样,对他所热爱的土地,满怀着爱怜、不舍和痛心。我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和他一样大声疾唿:「这是台湾,不是铁达尼号!」

怎么可以在教科书里找答案?

  这次金融风暴让台湾经济重创,外销出口量减半,失业率攀上历史新高,企业一家家关门,满街都是贴招租的店舖。虽然企业与政府都想力挽狂澜,可是所有的政策与措施,都是在打火救急,头痛医头,我们完全不知道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我们将何去何从。

  我们不怕接受困难与挫折,最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彻底了解这次大火真正的原因,更不知道如何去扑灭这场大火,当然更不用说有一天火熄了,我们要怎么办。

  不只是美国新上台的欧巴马政府或我们台湾的新政府,他们因应这次风暴的对应、策略,还是1930年因应经济大萧条的凯因斯理论,即扩大内需、增加公共建设、刺激消费等等,难道除了这些,就别无他法了吗?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但最重要的是,在这次风暴中,我们有没有借由这次教训,看到我们经济体的脆弱?我们有没有彻底的反省思考,我们的政府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学习到,以前我们不断的模仿、学习别人的Know How及成功经验,却没有办法让我们转型升级。

  几十年来,我们仍然不断在学习、模仿先进国家及企业的Know How,但我们仍然落后于这些学习对象。我们对「新」的定义,就只是引进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的模仿Copy式的「创新」,而不是自生式或原创式的「创新」。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迷信于学习成功捷径的Know How,整个台湾,从公务员、企业家、创业家、学生等都在一个Know How式的学习环境中。我们被教导所谓的「学习」,就是要熟记Know How,遵守Know How,学校教育、职场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要我们熟记死背权威者的Know How、教科书里的Know How。在家庭里,我们遵守成为父母心目中乖宝宝的Know How,但却很少教我们要学习一种怀疑及探源式的Know Why破坏性思考。

  在公家机关做事,我们鼓励只要遵守制式的规范和不犯错就没错;在家里,我们要小孩子不要调皮、冒险,只要乖乖唸书考试,最后得到高学历就是好孩子;在社会工作,我们只要服从、忠诚,追随前辈者的Know How,就会高升。

  在我们这样的社会,只要不断的背,不断熟记标准答案,抱持着不做不错,少做少错,加上奉承上意,就成为组织内最容易被升迁者;抄袭、模仿及代工是创业最快、最安全的方法;不犯错但也不做事者是最理想的政治人物;翻译国外畅销书是出版界最简单和最快的方法;买日剧、韩剧的版权直接播映是电视台做节目最快、最低成本、最省力的捷径。如果我们持续保有这样的Know How式教育和文化,这真的会让我们玩完了!

不是第一,就是死亡?

  这是一个不是「第一」就无法存在的时代,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因为消费者不需要第二。

  许多优异的创新公司,如P&G、3M、GE等,要求企业的每一样产品或事业,一定要在市场中佔据第一,如果上市后几年仍无法成为第一,那么就放弃这样产品或事业。

  老二不可能被选择,老大和老二的地位及收益将差距愈来愈大。Wal-Mart是零售通路的老大,其业绩是老二与老三加起来的数倍;老虎伍兹的年收入是第二名的五、六倍;P&G是洗剂的龙头老大,谁可以与之抗衡?莱雅是世界化妆品的第一,谁可与之抗衡?这是一个只有「第一」才能生存的时代,那么我们要如何成为「第一」呢?

  当然,绝对不能再模仿,唯有「创新」才能突破过去,而且不只要学习别人的Know How,更要有Know Why的创新学习态度,才能真正探根究底,掌握到消费者的内在需求,并在激烈竞争中创造出差异,以未来为导向,创造出「赢的策略」,彻底翻转,成为「第一」。

  所谓的Know Why就是:要有颠覆传统逻辑的思考,要有怀疑的态度,要有突破旧规则的冒险精神,要有向权威说NO的勇气,要有迎向未来的信心和规划。

  这次为了写《秒杀创意──Know Why 限界突破 困境不败》这本书,这是我第十本作品,我重回母校图书馆,用功唸书,蒐集资料,每天做笔记,写稿至清晨三点,历时半年。

  虽然我已年过五十,也在职场上近三十年,但我仍相信,「要练功,必先自宫。」要进步,就先要突破过去的自己。一定要把杯子里的水先倒掉,才可以重装新鲜的水。创新,不就是如此吗?要不断的抛弃过去的旧包袱,先自我否定,再重新定义自己。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不断的在否定中重生,也希望台湾在这次风暴中能从反省中重生,再现我们台湾的荣光。正值截稿之时,听闻台湾棒球队继京奥之后在世界经典赛又输给中国大陆队,对此事件,我想应该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痛心非常。到底我们的国球出了什么问题?到底我们台湾是不是整个棒球生态都出了大问题?

  反观大陆队却急起直追,他们不但重金聘请大联盟的教练,挑选选手长期培训,俨然一个创新者的挑战者角色,而我们却是保守且内斗,俨然一个衰败中的官僚。

  我真的要痛心的唿吁:这真的是我们要深切反省的时候了,我们不但要大胆地突破旧思维、旧规矩,并且弭平对立,吞下仇视与傲慢的批判口水,这是我们重新寻回认同、愿景以及创新未来的时候了,否则台湾真的会成为铁达尼号,快速沉沦。

  期待《秒杀创意──Know Why 限界突破 困境不败》这本书,能对那些正徬徨茫然,不知能否看到明天太阳的创业家、中小企业家及职场上班族们,开启一个全新的智慧,让大家对自己和未来有更创新的思考方法,再建我们的自信和乐观,这将是我最衷心的期盼和最大的幸福。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秒殺創意:Know Why困境不敗》大概是我近期讀過最「有感」的一本關於創意思考的書了。它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用了非常多不同領域的案例,從行銷、產品開發到甚至是一些社會現象的解讀,都巧妙地結合了「Know Why」這個概念。它不像很多書那樣,給你一堆艱深的學術名詞,而是用一種很生活化的方式,把複雜的道理講得淺顯易懂。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反向思考」的部分,很多時候我們被固有的框架限制住了,總是習慣性地往同一個方向思考。但這本書鼓勵我們跳出來,去質疑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假設,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例如,它舉了一個關於老牌企業如何透過顛覆性創新重獲市場的例子,那種打破常規、甚至有些「冒險」的做法,確實讓人大開眼界。而且,書中並不是只有紙上談兵,它還會提供一些具體的練習方法,引導讀者實際去操作,去感受那種「豁然開朗」的時刻。對於正在創業、或是正在尋找新方向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絕對能提供不少啟發。它讓你明白,真正的創意,往往就藏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關鍵在於你是否願意去挖掘,去找到那個核心的「Why」。

评分

最近在書店閒晃,不小心瞄到這本《秒殺創意:Know Why困境不敗》,封面設計挺吸引人的,那種有點文青又有點力量感的風格,讓人忍不住想拿起來翻翻。一翻開,就被裡面的編排方式嚇一跳,不是那種一板一眼的文字說明,而是透過很多圖像、概念圖,搭配簡潔有力的文字,好像在拆解每個創意的脈絡,找出它們之所以能夠「秒殺」的關鍵。而且,它不是那種講大道理、聽起來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很多很貼近生活、貼近我們遇到的各種「卡關」情境的例子。我尤其喜歡它提到一些台灣本土的創業故事,像是經營理念、產品設計上的巧思,讓人讀起來很有共鳴,也覺得「喔!原來是這樣!」。書裡頭講到如何從困境中找到突破點,不是強調一定要有驚天動地的點子,而是從一些微小的觀察、日常的體驗出發,去發掘那些別人沒注意到的地方。感覺作者很懂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在生活中會遇到的煩惱,也提供了一些很務實、很有操作性的方法。我個人覺得,這本書很適合那些覺得自己創意枯竭,或是常常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瓶頸,卻又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的朋友。它不會給你標準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去找到屬於你自己的「Know Why」。

评分

《秒殺創意:Know Why困境不敗》這本書,用一種非常獨特且引人入勝的方式,闡述了創意思考的本質。它沒有給你那種「靈光乍現」的神話,而是著重於「Why」——也就是找出事物背後的根本原因和動機。我發現作者在書中運用了大量的視覺化元素,像是圖表、心智圖,甚至是一些概念性的插畫,讓原本可能有些抽象的創意理論,變得非常具體、易於理解。這對於我這種比較偏向視覺學習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書裡探討的「困境」,並不只是指那些顯而易見的困難,更多的是指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可能限制我們思考的「盲點」。透過「Know Why」的視角,我們學會去質疑這些盲點,去尋找隱藏在其中的潛在解決方案。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同理心」的討論,它強調了站在對方角度思考的重要性,這不僅僅適用於產品設計,也適用於人際關係和解決各種衝突。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教你如何有創意」的書,更是一本「引導你如何更深入地思考」的書。它讓你明白,創意的產生,往往來自於對事物本質的深刻理解和不斷的追問。

评分

說實話,市面上關於創意的書不少,但《秒殺創意:Know Why困境不敗》這本,真的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像有些書那樣,堆砌一堆成功學的口號,而是非常紮實地從「根本」出發,探討「Why」這個問題。作者巧妙地將「Know Why」的概念,應用在各種不同情境下的創意解決方案上,讓讀者能夠理解,每一個成功的創意,背後都有一個清晰且強有力的動機。我最欣賞的,是它打破了「創意」與「困境」之間固有的負面連結。它告訴我們,困境並不可怕,反而是激發創意的絕佳土壤。書中分享的案例,很多都来自于我們身邊可能遇到的類似情況,但作者卻能從中挖掘出意想不到的突破點,這讓人在讀的過程中,不斷產生「原來如此」的驚嘆。而且,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論述,而是像在跟你講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但故事的背後,卻蘊含著深刻的創意哲學。我認為,這本書最適合那些對現狀不滿意,渴望有所改變,但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朋友。它不會給你現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一套思考的框架,讓你能夠自己找到通往創意的路徑。

评分

我必須說,《秒殺創意:Know Why困境不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真的跟以往我讀過的同類型書籍很不一樣。它最讓我驚豔的是它那種「解構式」的呈現方式。作者不是直接告訴你「創意是什麼」、「如何創新」,而是帶你一步一步地拆解那些成功的創意,從起源、動機、到執行,每一個環節都分析得非常透徹。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困境」的定義,它不只是把困境當成一個負面的詞彙,而是將其視為創意的催化劑,甚至是創意的起點。這讓我在面對問題時,不再感到絕望,反而會開始思考:「這個困境背後,藏著什麼樣的機會?」書中也提到了很多關於「使用者洞察」的內容,強調要深入了解目標受眾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問題。這種以人為本的思考模式,貫穿了整本書,讓我讀起來感覺非常扎實。而且,作者的文字風格非常流暢,沒有太多空泛的論調,而是充滿了實際的案例和具體的分析。我認為這本書對於那些渴望突破現狀,卻又不知道從何開始的朋友,絕對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入門指南。它讓你明白,有時候,最偉大的創意,就隱藏在最平凡的日常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