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9
中国初期弥陀净土教门的开展,于六、七世纪之间发生在昙鸾(476--542)、道绰(562---645)与善导(613---681?)三位大师身上。他们对于弘传弥陀净土教门,不遗余力。本书对三位大师开展弥陀净土教门的思想,提出几个重要的见解:
一、 昙鸾、道绰与善导对证入念佛三昧都有极为浓厚的兴趣,且一再以此教导信徒,因为往生与否在于有无证入空性,即使下品往生者,虽不知空性的道理,但在临终所发的勇勐心便能令其证入空性。
二、 昙鸾、道绰与善导对称名念佛的修持见解,具有甚深哲理,在称念的同时亦操持空观,这跟目前华人社会所推行的仅以口头唸佛的方式不同。
三、 昙鸾、道绰与善导对弥陀本愿的推广已成系统,亦受到肯定与注目。然这须配合忏悔来操持,亦即凡夫须忏悔、念佛,方能获致阿弥陀佛的加被而往生极乐国。在此须再下一转语,欲往生极乐国时须阿弥陀佛及极乐净土的诸圣前来迎接,否则无由到达,即使证入念佛三昧者亦然,这是彰显弥陀本愿的深层意义。
四、 称名念佛可以通向实相念佛,也就是说,善导转换「十念」为「十声」,亦可证入念佛三昧。善导操持的「称名念佛」是含有「思念」、「忆念」的内涵,即心内的忆念和口称的声音完全打成一片,以证入念佛三昧。
五、 近代印光弘传「称名念佛」时,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教学依据,他深知该章经文的教示本属实相念佛,而特以持名念佛能证入实相念佛来诠释《念佛圆通章》的经义,因而导出称名念佛可以通向实相念佛,亦即得以证入念佛三昧。
作者简介
陈剑锽
高雄巿人,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学士、香港大学中文系哲学硕士、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净土思想及宋明学术思想。
现任国立屏东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副教授。
着有《圆通证道---印光的净土启化》(2002,东大)、《净土或问.导读》(2004,东大),以及学术论文十余篇。
第一章 导言 1
壹.中国弥陀净土教门的开展 1
贰.昙鸾的十念相续与空观思想 4
参.道绰的末法观与创立净土门 10
肆.道绰、善导的忏悔观与念佛三昧 13
伍.「称名念佛」与善导「十声」教法 17
陆.〔附论〕印光以称名念佛诠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20
第二章 昙鸾的空观思想 23
壹.前言 23
贰.「十念相续」的空观内涵:赋予下辈的救度 28
参.「生而无生」的空观内涵:上辈的智慧体验 44
肆.结语 50
第三章 道绰的末法观念与净土门的创立 53
壹.前言 53
贰.末法思潮的兴起与道绰的末法观念 56
一、末法思潮的兴起 56
二、道绰的末法观念肆 61
参.道绰归向净土的动机与净土门的创立 73
一、道绰的归净动机 73
二、道绰创立净土门 79
肆.结语 88
第四章 道绰、善导的忏悔观--以末法观念及念佛三昧为核心 91
壹.前言 91
贰.道绰、善导的末法观念及忏悔思想 97
一、道绰的末法观及忏悔修福思想 97
二、善导的罪恶观及忏悔灭罪思想 109
参.善导证入念佛三昧及道绰的三忏悔 119
一、善导拜谒道绰前已证得「念佛三昧」 119
二、有关道绰「三忏悔」的疑问及其省思 25
肆.结语 132
第五章 「称名念佛」与善导「十声」教法 137
壹.前言 137
贰.「称名念佛」与「执持名号」的修持内涵 139
参.「称名念佛」与弥陀法界身之普摄三根 148
肆.「十念」转换为「十声」与善导的教法 156
伍.结语 166
附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成为净土宗经典的诠释问题--以印光之诠释为主 171
壹.前言 171
贰.印光对《念佛圆通章》的诠释 181
一、「都摄六根」的念佛法则 182
二、「净念相继」与念佛三昧 185
参.《念佛圆通章》成为净土宗经典的问题 192
一、近代以持名法诠释《念佛圆通章》的共识 192
二、从教化立场看印光的诠释向度 196
肆.结语 201
第六章 结论 203
附录:昙鸾(476-542)、道绰(562—645)与善导(613—681?)之事蹟简表 207
征引书目 217
索引 239
行脚走过净土法门: 昙鸾、道绰与善导开展弥陀净土教门之轨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行脚走过净土法门: 昙鸾、道绰与善导开展弥陀净土教门之轨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