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与策略发展是企业经营的两大重要主轴。在品质篇方面,探讨TQM的推行成效、Six-Sigma的运作、国家品质奖的了解与推动、顾客满意的推动,以及e-化时代的品质管理等等。而在品质与策略篇方面,首先探讨魅力品质与创新品质、企业文化之转变与改造、以国品奖为架构的企业诊断、精实生产到精实消费,以及整合型策略营运系统的建立。在策略篇方面则探讨经营策略、核心竞争力、平衡计分卡及蓝海策略等相关议题。这是企业界主管的指南,对于公司营运之规划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杨锦洲
学历-国立交通大学管理科学博士
经历
中原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所)主任
中原大学校友室主任
中华民国品质认证委员会委员
全国团结圈竞赛评审委员
最近在書店翻到一本很有趣的書,書名叫做《品質與策略》,第一眼就被這個書名吸引了。我平常對商業管理的書比較有興趣,但又不太喜歡那種太理論、太學術的東西,希望能找到一些貼近實際、有啟發性的內容。拿到這本書,封面設計也蠻樸實的,沒有過多花俏的裝飾,感覺比較紮實。隨手翻了幾頁,發現作者的文字還蠻好讀的,不像有些商業書動不動就出現一堆專有名詞,讓人望而卻步。我特別好奇作者會如何闡述「品質」與「策略」這兩個看似不一定直接相關的概念。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很多企業為了追求成長,可能會忽略品質,或者將品質視為成本而非投資。但我的經驗告訴我,長期來看,品質才是建立品牌忠誠度和永續經營的基石。而策略,更是企業在茫茫大海中找到方向、規避風險、抓住機會的關鍵。所以我很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獨到的見解,或許能幫助我釐清一些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尤其是我自己本身也是在一個小型創業公司打拼,資源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兼顧品質的提升,並制定出能夠突圍的策略,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這本書或許能給我一些啟發,讓我跳出固有的框架,找到新的突破口。
评分老實說,一開始看到《品質與策略》這書名,我有點猶豫,因為我一直覺得「品質」是企業的基本功,而「策略」則是更高層次的規劃。這兩者在我腦海裡似乎是兩個獨立的區塊。但讀完這本書,我才發現自己過去的想法有多麼的侷限。《品質與策略》巧妙地將這兩個概念綁在一起,而且是用一種非常務實、充滿啟發的方式。作者並沒有給出什麼「速成」的秘訣,而是透過大量的案例分析,讓我們看到,高品質本身就可以是一種極具競爭力的策略。他提到,在很多情況下,當所有產品的功能都趨於同質化時,卓越的品質反而成為了品牌最獨特的賣點。而且,作者在探討「策略」時,也非常強調「執行力」和「不斷優化」。他認為,再好的策略,如果執行不到位,或者沒有根據市場的變化做出及時調整,都會淪為空談。我對書中關於「品質迭代」如何驅動策略進化的部分印象非常深刻。作者認為,企業不應該滿足於現有的品質水平,而應該將品質的提升視為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每一次品質的飛躍,都可能為企業帶來新的策略機遇。這讓我開始思考,我們公司的產品,雖然現在市場反應不錯,但我們是否還在原地踏步?是否應該為下一個階段的成長,尋求品質上的突破,並以此為基礎,制定更具前瞻性的策略?這本書絕對值得推薦給所有關心企業永續發展的朋友。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絕對是意想不到的。我一向認為「品質」跟「策略」是兩個獨立的領域,一個是講求細節、執行面的精益求精,另一個則是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的佈局。但《品質與策略》這本書,卻巧妙地將兩者融為一體,而且是那種你讀了之後會恍然大悟,覺得「對啊,怎麼之前沒想到!」的感覺。作者用了很多實際的案例,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跨國企業,而是我們在台灣也聽過,甚至可能用過他們產品的品牌。他分析這些品牌如何在不同時期,面對不同的市場挑戰,如何透過對品質的堅持,甚至是「超乎預期的品質」,來制定出獨特的市場策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個關於傳統產業轉型的例子,他們沒有投入龐大的資金去開發新的技術,反而是把傳統工藝的品質做到極致,然後透過社群媒體和體驗行銷,成功地吸引了年輕一代的目光,這完全顛覆了我對「策略」一定要跟「創新」劃上等號的既有觀念。書中有一段特別打動我,提到「品質是策略的基石,而策略則是品質的放大器」。這句話讓我覺得,原來追求品質並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能夠讓你的策略更有力量、更有說服力的終極武器。我一直在思考,我的公司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該如何做出差異化,我總覺得我們做的東西已經很好了,但好像還少了一點什麼,這本書或許能幫我找到那個「點」。
评分最近生活有點忙碌,但《品質與策略》這本書,我真的是一頁一頁地啃了下來,感覺像是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商業頭腦激盪。作者在探討「策略」的部分,不是那種教你如何做SWOT分析,或是五力模型的制式化內容,而是更深入地挖掘策略背後的思考邏輯。他強調,一個好的策略,必須建立在對自身優勢和劣勢的深刻理解之上,同時也要對市場的脈動有敏銳的洞察力。而「品質」在這裡扮演的角色,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切入點。他認為,有時候,極致的品質本身就可以成為一種無人能敵的策略。比方說,有些品牌透過無可挑剔的售後服務,或者堅持使用最頂級的原料,來建立起獨特的市場定位,讓競爭對手望塵莫及。我一直在思考,在現今這個強調「性價比」的時代,如何讓消費者願意為「品質」買單,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視角。作者分析了幾個案例,說明了即使成本較高,但只要品質能夠觸動消費者內心深處的價值認同,那麼這個品質就會轉化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這讓我聯想到我們產品的設計,或許我們在強調功能性的同時,忽略了更深層次的「質感」和「細節」,而這些正是能夠區分我們與競爭對手的關鍵。
评分這是一本會讓你停下來思考,然後又忍不住繼續往下讀的書。《品質與策略》的閱讀體驗很特別,它不像是一本教科書,枯燥乏味;也不像是一本小說,讓你沉浸在故事情節裡。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引導你去探索複雜的商業世界。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品質」時,並沒有把它局限在產品的生產製造上,而是延伸到服務、品牌形象、甚至企業文化等各個層面。他認為,一個真正講求品質的企業,應該是從內到外的全面性提升。而「策略」的部分,作者也摒棄了那些高深的學術理論,而是著重於策略的「落地執行」和「彈性應變」。他強調,再完美的策略,如果無法有效執行,或是無法根據市場變化進行調整,都將如同空中樓閣。讓我感到非常受啟發的是,書中有一個章節探討了「隱藏的品質」對策略的影響。意思是,有些品質的提升,可能並非直接體現在產品功能上,而是透過提升使用者體驗、降低使用門檻、或是提供更貼心的服務來展現。這些「隱藏的品質」,往往能夠在不經意間,為企業贏得客戶的忠誠度和口碑,從而形成強大的策略優勢。這讓我開始反思,我們在經營上的盲點,或許我們應該更關注那些「看不見」的品質提升,並將其融入我們的長遠發展策略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