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教育历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因此,教学是学校师生共同的课题;没有教学,教育就会沦为空谈,其理至为明显。
本书《教学原理与实务》兼顾理论与实际。全书分三篇共16章列述。第一篇概述教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二篇阐述教学设计、目标、组织、与策略。第三篇详述各种教学方法。每章末节皆有实务演练,实为本书一大特色。
本书可供大学校院师资培育中心、教育系所学生修习教育心理学、教学原理、课程发展与设计、教学实习及研习机构研习之用,亦可供教育行政机关视导人员及各级学校教师参考与应用。
作者简介
张清滨
出生:台湾省南投县
现职:
中台科技大学应用外语系兼文教事业经营研究所教授(2007- )
彰化师范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兼任教授(2007- )
朝阳科技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兼任教授(2007- )
学历:
政治大学西洋语文系学士(1967)
政治大学教育硕士(1971)
美国北爱我华大学学校行政硕士(1982)
政治大学教育学博士(1994)
考试:高等考试教育行政人员及格(1970)
研习:
美国东西中心师范教育及学校行政研习(1973)
经历:
台北县及人中学教师(1970-1971)
台湾省政府教育厅股长、视察、督学、总务室主任、第一科长、研究员兼督学室主任(1971- 1995)
台湾省国民学校教师研习会主任(1995-1997)
台湾省中等学校教师研习会主任(1997-1999)
教育部台湾省中等学校教师研习会主任退休(1999-2002)
中台医护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副教授(2003-2007)
着作:
学校行政(1988)
学校行政与教育革新(1997)
学校经营(2007)
学校教育改革:课程与教学(2008)
教学视导与评鑑(2008)
第一篇 理论篇
第1章 教学的基本概念
第2章 教学的哲学基础
第3章 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第4章 教学的社会学基础
第二篇 设计篇
第5章 教学设计
第6章 教学目标
第7章 教材组织
第8章 教学策略
第三篇 方法篇
第9章 思考与探究教学
第10章 个别化教学
第11章 小组教学
第12章 合作学习
第13章 协同教学
第14章 情意与道德教学
第15章 教育工学
第16章 教学评量
拿到《教学原理与实务》这本书,我一开始有点担心它会不会太学术化,毕竟很多教育类的书籍都让人望而却步。但读起来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完全是为我们一线教师量身打造的。它没有那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直接切入教学的“痛点”,比如如何让课堂气氛更活跃,如何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如何让考试成绩和学习效果同时提升。它用了很多我们台湾教育现场的真实案例,比如在讲“提问技巧”的时候,它就列举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情境,并且还分析了不同提问方式可能带来的效果,这比我之前看过的任何关于提问的资料都来得具体和实用。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学习策略”的部分,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策略,而是深入地讲解了每一种策略背后的原理,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掌握和运用这些策略,让学习成为一种可以习得的能力。这本书还提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如何共同支持孩子的学习,这一点对于我们解决很多教育难题都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智慧和实用工具,让我感觉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教学的宝箱。我原本以为,“教学原理”大概就是一些陈旧的理论,而“实务”则是一些教案范例,但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理论和实践的简单结合,而是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且充满了创新性的思考。我特别喜欢它对于“学习迁移”的探讨,不仅仅是讲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更是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方法,比如如何设计跨学科的探究式学习项目,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反思和总结。它还深入地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这一点对我这个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来说,非常有帮助。我尤其赞赏的是,它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且提供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反思框架和工具,帮助我们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这本书还涉及到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内容,强调了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了一些资源和建议,让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鼓励教师“拥抱不确定性”,在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时,能够灵活应变,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让我觉得深受鼓舞。
评分这本《教学原理与实务》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提升教学效果的书,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它不像很多理论书籍那样纸上谈兵,而是充满了来自真实课堂的智慧和经验。它在探讨“学习动机”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鼓励,而是深入剖析了学生内在需求,比如成就感、归属感、自主性,并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满足这些需求。我尤其赞赏它关于“课程设计”的章节,它不是教你如何照搬课本,而是引导你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创造性地设计出既有挑战性又有趣的课程。这本书还特别关注“师生关系”的建立,强调了同理心、倾听和尊重的力量,并且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来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还谈到了“教师的自我关怀”,提醒我们在投入教学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这对于我们这个高压力的行业来说,非常重要。它还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不要害怕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技术,并且提供了很多激发创新灵感的例子。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探索、反思和创新的过程,而这本书就是我们探索和创新的最佳伙伴。
评分读完这本《教学原理与实务》,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颠覆”。我一直觉得,教学应该是有固定模式和套路的,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教学无限的可能性。它不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比如,它在讲到“动机激发”时,并没有直接给出“要多鼓励学生”之类的陈词滥调,而是深入剖析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区别,并且举例说明了如何通过赋予学生选择权、提供挑战性任务,甚至利用游戏化设计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我特别佩服的是,它在讨论“教学评估”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考试分数,而是引入了形成性评估、诊断性评估等多种形式,并且强调了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而不是仅仅为了给学生打分。它还提到了如何利用科技辅助教学,比如如何巧妙地运用在线学习平台、互动白板来提升课堂效率,甚至还分享了一些教师在运用新技术时遇到的实际困难和解决方案。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的是,它对于“课堂管理”的探讨,不是强调惩罚和控制,而是更多地关注如何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如何通过清晰的规则和预期的设定,让学生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不像很多学术书籍那样一本正经,而是充满了启发性和互动性,读起来感觉像是在和一位充满智慧的同行交流,让人忍不住跟着它的思路去探索。
评分这本书啊,我拿到手的时候,还以为是那种很枯燥的教科书,毕竟“教学原理与实务”这名字听起来就有点严肃。结果翻开来,眼睛都亮了!首先,它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而是用了很多我们台湾教育现场的实际案例,像是我在台北遇到的那个总是让学生抓不到重点的数学老师,这本书里就给了好几个角度去分析他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很多非常接地气的改善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差异化教学”的那一章,不是空讲概念,而是举了几个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老师该如何引导,如何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甚至是如何和家长沟通,都写得非常细致。还有关于“情境教学”,我之前总觉得只是让课堂变得好玩,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情境的设置是要围绕学习目标来的,而且如何巧妙地利用在地文化元素,比如台南的古迹、花莲的自然风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本书里都有实例。我特别喜欢它提倡的“合作学习”,不只是让学生一起做项目,而是强调如何在小组内形成互助机制,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益,甚至还讨论了如何评估小组合作的成效,这对于我们学校现在推行的团队合作教育非常有启发。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你迷茫的时候,循循善诱,给你指明方向,而且所有的方法都像是从我们身边的教室里挖出来的,非常实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