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取向实务》是一本内容丰富而多元的论文集,包含了许多后现代假设的应用、创新与拓展。目标在于说明合作取向治疗的应用,以及后现代合作取向的假设所带来的无穷可能性。集结来自不同训练背景、脉络与文化的专业工作者,详实记录他们平日的实务工作。本书从心理治疗室一路延伸到社会和机构场域,到教育、督导、研究和企业场所,也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
谈话能够透过地下途径打动人,其祕诀在于它的运作是在感受的层次,而非遵循既有的改变的规则。如同前面所提到的,洛欧 (Lowe) 在一篇文章中将他称为「结构式问句」的取向与一种他称为「对话式或谈话式」的新的治疗风格做比较。我很喜欢「谈话式」这个名称,它暗示了一种开放的结尾 (open-endedness) 的特质,以及强调自发性,比较像是创作性艺术家的工作,而不像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安德生在一篇未发表的文章中说,「在这一刻,我的愿望是我们不要再谈治疗了,而把它当成人类的艺术来谈论,一种跟他人连结的艺术。」合作取向治疗是找出 「在当下」 (in the moment)如何去靠近一个人并跟他说话的方式。
作者简介
贺琳.安德森(Harlene Anderson,Ph.D.)
贺琳.安德森博士在家庭治疗领域享有国际级的领导地位和声望,她发展的后现代合作取向治疗已被证实能有效运用在不同的系统和专业领域,包括:心理家族治疗、组织工作及管理、企业谘询、高等教育和研究等,有着温暖、真诚等吸引人的特质。贺琳在创造转化对话的空间和过程更是有过人的能力,她经常被邀请在美国及国际研讨会中发表演说;此外,她更致力于学术写作,并有许多着作发表在具有领导地位的专业期刊。
她也是一个多产作者,着作包括:《合作取向治疗---对话、语言、可能性》(Conversations, Language and Possibilities: A Postmodern Approach to Therapy)(张老师文化出版),和 Innovations in the Reflecting Process、The Inspiration of Tom Anderson。
贺琳的工作不仅在美国广受尊敬,在国际上亦是备受推崇。她在休士顿加维斯顿学会(Houston Galveston Institute)和Tao Institute-Tilburg大学教授博士课程,也是Our Lady of the Lake University心理学系的副教授。她还担任Houston Bauer大学商学院Wolf创业研究中心的志愿者顾问。安德森博士因对家庭治疗领域的学术贡献获得2000年美国婚姻与家族治疗学会颁发「婚姻与家族治疗杰出贡献奖」、2008年美国家族治疗协会所颁发「对家族治疗理论与实践杰出贡献奖」。
黛安.葛哈特(Diana Gehart,Ph.D.)
是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Northbridge)婚姻与家族治疗学科副教授,她与人合作了许多后现代与合作式治疗的文章、质性研究、内观及佛教哲学。她在加州千橡林执业。
这是一本真正能够“落地”的书,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对实务操作的深刻指导。作者在《合作取向实务:造成改变的关系和对话》中,用一种非常人性化、充满智慧的方式,阐述了如何通过建立“造成改变的关系”,并运用恰当的“对话”,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我被书中对“关系的张力”的分析所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回避关系中的潜在冲突和挑战,而是教导我们如何在这些时刻,保持连接,并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契机。这种对复杂人际动态的深刻洞察,让我认识到,真正的改变往往发生在挑战和不确定性之中。而“对话”的部分,更是让我对语言的运用有了全新的理解。作者强调的“倾听的艺术”,不仅仅是听到声音,更是要听到声音背后的情感、需求和未被满足的渴望。他提供的各种提问技巧,例如“假设性提问”、“力量提问”,都极具启发性,能够帮助我们引导来访者跳出思维定势,发现新的可能性。我最喜欢的一章是关于“如何与抗拒的来访者工作”,作者没有将抗拒视为障碍,而是视为一种信号,一种需要被理解和尊重的表达。这种接纳的态度,让我对如何处理棘手的咨询情境有了更清晰的思路。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运用更有效的方式,去帮助他人以及我们自己实现积极的转变。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而坚定的引路人,指引我穿越了许多在实务工作中长期困扰我的迷思。我一直认为,有效的助人,关键在于掌握一套高超的技巧,或者拥有渊博的理论知识。然而,这本书却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论述,让我意识到,最核心的,是“关系”本身。“造成改变的关系”,这几个字,被作者拆解、分析,并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意义。他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建立”关系,更是要我们去“体验”和“感受”关系中那些能够激发成长的力量。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互为主体性”的探讨,它强调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一种平等的、互相尊重的互动。这种视角,极大地减轻了我过去在工作中,那种“我必须解决你的问题”的沉重压力,让我能够更加放松地与来访者建立真实的连接。而“对话”的部分,更是让我对语言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关于“开放式提问”和“积极回应”的讲解,不仅提供了具体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教导了我如何去创造一种安全、信任的对话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来访者才敢于袒露真实的自我,才能在对话中发现新的视角和可能性。书中的很多概念,例如“共创意义”、“聚焦优势”,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我发现,我过去很多时候过于关注“问题”,而忽视了来访者身上那些已被他们拥有但可能尚未被意识到的资源和优势。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更加相信,改变并非是“从无到有”,而是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有意义的对话和深刻的关系,去“显现”和“放大”那些内在的潜能。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场精妙的“关系编织”教程,它让我深刻理解了,如何在互动中构建起那些能够带来真正改变的连接。《合作取向实务:造成改变的关系和对话》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是对实践智慧的提炼。作者在“造成改变的关系”这一章节,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关系中那些微妙却至关重要的元素,例如“安全感”、“尊重”、“接纳”以及“共同的目标”。我被书中对“赋权”的解读所深深打动,它并非是简单的“给予”力量,而是要帮助来访者发现并唤醒他们自身潜藏的力量,让他们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导者。而“对话”的部分,更是让我对语言的运用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强调的“倾听的艺术”,不仅仅是耳朵在听,更是心在感受,在理解。他提供的各种提问方式,例如“开放式问题”、“聚焦优势的问题”,都极具启发性,能够帮助我们引导来访者走出思维的困境,探索新的可能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故事重构”的论述,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如何通过改变对过往经历的叙述,来重塑当下的感受和未来的期待。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并相信,通过建立真实的连接和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我们都能够成为彼此生命中积极改变的催化剂。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对“合作取向实务”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合作取向实务:造成改变的关系和对话》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实践指南,它以一种极其真诚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揭示了“关系”作为核心的改变动力。作者在“造成改变的关系”这一部分,用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如何构建起那种能够触及灵魂、能够激发潜能的连接。我被书中关于“关系的同频共振”的阐述所打动,它不仅仅是理解,更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一种在共同体验中产生的连接感。而“对话”的部分,更是让我对语言的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并非简单地教授提问技巧,而是强调了“对话的质”,即如何在这种互动中,传递尊重、鼓励和赋权。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聚焦优势”的论述,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并非是要去“弥补”来访者的不足,而是要帮助他们发现和放大他们身上已经拥有的宝贵资源。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助人视角,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去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并相信,通过建立真实的关系和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我们都能够成为彼此生命中积极改变的催化剂。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并没有那么高,毕竟“合作取向”和“关系”这两个词汇在心理健康领域已经并不陌生,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老调重弹”的预感。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深度和广度,狠狠地“打脸”了我的初步判断。作者在“造成改变的关系”这一部分,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挖掘了关系中那些最核心、最能触及灵魂的要素。他对于“同在”的描述,那种在困难时刻,作为支持者,如何能够真正地“在场”,并且给予对方安全感和被理解的感觉,让我印象深刻。书中关于“赋权”的讨论,也让我反思了过去自己可能存在的“专家”心态,意识到真正的赋权,是帮助来访者发现并运用自己的内在力量,而不是由咨询师来“给予”力量。而“对话”部分,更是将这种合作的理念推向了极致。作者强调的“对话的质”,不仅仅是内容的交换,更是能量的流动,是双方在一种平等、开放的状态下共同探索的旅程。我被书中关于“叙事性倾听”的阐述所吸引,它教导我们如何去倾听那些未被说出口的故事,如何去理解个体在生命经验中所构建的意义,并以此为基础,与他们一同重构积极的叙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框架,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在人际互动中的角色,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效的催化剂,去帮助他人以及我们自己实现深层的改变。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渴望提升自己在助人领域实务水平的专业人士,以及任何希望在生活中建立更具建设性人际关系的人。
评分这本《合作取向实务:造成改变的关系和对话》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富启发性的书籍之一,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揭示了“关系”在促进改变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作者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的“良好关系”,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能够真正驱动改变的“关系质感”——那种安全、信任、接纳、赋权,以及在共同探索中的平等伙伴关系。我被书中关于“关系的韧性”的阐述所打动,它告诉我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一种稳固而支持性的关系,能够成为个体渡过难关的坚实后盾。而“对话”的部分,更是将这种合作的理念推向了极致。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技巧,而是通过对“对话的能量”、“对话的流动”的深入剖析,展示了如何通过精妙的语言运用,来激发个体的内在资源,促进自我探索和成长。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好奇心”和“谦逊”在对话中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作为助人者,我们并非是无所不知的专家,而是一个愿意与对方一同探索的伙伴。书中关于“共同意义构建”的理念,让我反思了过去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导向”思维,让我更加关注如何与来访者一同创造积极的意义。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人性化、更加赋能的助人框架,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去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并相信,通过建立真实的关系和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我们都能够实现更深层的成长。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实务工作”的传统认知。作者在《合作取向实务:造成改变的关系和对话》中,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将“关系”置于改变的核心位置,并深入探讨了“对话”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被书中对“关系的内在动力”的剖析所深深吸引,作者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建立”关系,更是要我们去“理解”和“滋养”关系中那些能够催生改变的能量。他对于“共同探索”的强调,让我意识到,我们并非是来“解决”他人的问题,而是与他们一同踏上一段发现之旅。而“对话”的部分,更是让我对语言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并非泛泛而谈,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技巧和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倾听的深度”、“提问的艺术”以及“积极回应”来构建起能够驱动改变的对话。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共情”的论述,它不仅仅是理解对方的情感,更是要去“体验”对方的情感,并以此为基础,与他们建立起真实的连接。这种对“同在”的深刻理解,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仅仅是“在场”,并且给予对方全然的关注,就足以成为改变的起点。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人性化、更加赋能的助人模式,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去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并相信,通过建立真实的关系和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我们都能够实现更深层的成长。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关于“关系”和“对话”的书籍并不少见,但《合作取向实务:造成改变的关系和对话》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触及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思考。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理论,而是通过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在真实的助人情境中,那些看似微小却能产生巨大影响的互动瞬间。他对于“关系”的理解,超越了简单的“建立信任”,更深入到了“关系的质感”——那种安全、接纳、尊重、赋权,共同探索的动态过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负面情绪的处理”的阐述,它并没有鼓励我们去“压抑”或“忽略”困难,而是教导我们如何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与这些情绪共处,并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这种“容纳”而非“消除”的智慧,让我对如何面对自己和他人的困境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对话”的部分,更是让我惊叹于语言的精妙之处。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运用“好奇心”和“谦逊”来引导对话,如何通过“转述”和“反思性倾听”来加深理解,如何通过“非评判性回应”来创造安全感。这些技巧,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能够悄无声息地打开来访者的心扉,激发他们的内在智慧。书中关于“共同构建意义”的理念,对我触动尤其大。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并非是在“给”来访者意义,而是在与他们一同“创造”意义。这种合作的姿态,彻底颠覆了我过去“专家”式的思维模式,让我更加愿意以一个平等伙伴的身份,与他人一同探索生命的奥秘。
评分这绝对是我近期读到的最令人醍醐灌顶的著作之一,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合作取向实务”的精髓。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带着读者一同踏上探索“造成改变的关系和对话”的深度旅程。作者并没有空泛地谈论“合作”的优点,而是极其细致地阐述了在实践中,我们如何才能真正构建起能够驱动改变的伙伴关系。书中那些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让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咨询室或团队会议中,亲眼见证着那些微妙而强大的互动如何一步步地瓦解僵局,开启新的可能。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对话”时所展现的细致入微,他强调的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语境、情感、非语言信号的综合解读。这种对对话艺术的深入挖掘,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何很多时候,我们说了同样的话,却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书中的许多技巧,例如如何积极倾听、如何提问以激发对方的内在资源、如何在冲突中保持连接,都极具操作性,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它们运用到我的工作中。阅读过程中,我反复被作者对“关系”的深刻洞察所打动,他认为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治疗的力量,一种改变的催化剂。这种观点,颠覆了我过去一些僵化的认知,让我更加相信,真正的改变源于人与人之间真诚、尊重且赋能的连接。整本书的逻辑清晰,行文流畅,即使是复杂的理论概念,在作者的笔下也变得生动易懂。它不仅仅是为心理咨询师、社工等专业人士量身打造,我认为任何在人际互动中希望促进积极改变的人,都能从中受益匪浅。读完这本书,我感到视野更加开阔,对自己的实务工作也有了新的方向和信心。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场关于“人”的深度探索,它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关系”和“对话”的力量。作者在《合作取向实务:造成改变的关系和对话》中,用一种极其真诚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揭示了那些能够驱动改变的内在机制。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关系的稳固性”的讨论所打动,它不仅仅是关于信任,更是关于一种能够承受压力、能够适应变化,并且始终保持支持和鼓励的动态平衡。这种对关系深层维度的挖掘,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改变的发生,并非源于技巧,而是源于这种坚实的关系作为后盾。而“对话”的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语言的无限可能。作者强调的“对话的能量”,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是共同创造的过程。他提出的“叙事疗法”的元素,让我深刻理解了,我们如何通过重新叙述自己的故事,来改变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和对未来的预期。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非语言沟通”的重视,作者提醒我们,在对话中,肢体的语言、面部的表情、语调的变化,都蕴含着丰富的意义,需要我们去细致地捕捉和解读。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的助人框架,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并相信,通过真诚的连接和有意义的对话,我们能够共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改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