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随时都在互换聪明与煳涂的角色,
形成各种不同的有趣情境,
要论输赢,又要维系关系,
算计中不可把力使尽、把利占绝,
这时人人都需要一颗聪明煳涂心。
何飞鹏的自慢人生哲学
正念│先学会做个自己不讨厌的人!
劫难│看祂能怎样?用智慧和耐性接受心智磨练。
方法│努力学得金针绣,万种问题迎刃解。
得失│聪明煳涂藏心中,人生快乐走一回。
何飞鹏:
「五十岁之前,我追逐聪明;五十岁之后,我尝试学习煳涂。
人生所有的努力,最后都可以用一张「得失损益表」来衡量,
然而,经过一生的追逐之后,我们真正能获得的是什么?
进退舍得之间,聪明煳涂心是我万千算计之后的内心告白。」
《自慢》系列前三本书,陈述的是作者从工作者、主管到创业者的历程中,扮演每个角色所获得的心得,《聪明煳涂心》也不例外,但有更多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思考。
作者自认原先不是个很有名气的人,但《自慢》系列出版之后,开始有各个领域的读者认识他、与他互动,而这也为他带来了一些压力,他在想:读者所认识的何飞鹏,跟真正的何飞鹏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他常常思考为人处世与这个感受的连结,也因此着手写了这些文章;在反覆思考之后,得到了进取与舍让之间要取得一个平衡,就要先从「做个自己不讨厌的人」开始,而「聪明煳涂心」就是他体悟出来的人生哲学。
人与人之间随时都在互换聪明与煳涂的角色,而形成四种不同的有趣情境:
一、聪明人遇到煳涂人:聪明人会占尽上风,得到各种不同的好处,聪明人自己也满心欢喜,为自己所获得的丰富成果志得意满,甚至还要取笑对手的煳涂。
二、煳涂人遇到聪明人:煳涂人会掉进聪明人的陷阱,吃亏上当。但事后煳涂人也会恍然大悟,对自己的痴愚后悔不已,从此以后把这个愚弄自己的聪明人列 为拒绝往来户。
三、煳涂人遇到煳涂人:因为双方都不精明,也较少计较,大家相处和谐,一团和气。
四、聪明人遇到聪明人:双方棋逢敌手,都使出浑身解数,互相算计,针锋相对,尔虞我诈,但往往谁也讨不到便宜,都白费了一番心机。
这四种状况,每一种状况都让作者都体会深刻。
透过《聪明煳涂心》作者要传达的是他对于职场、生涯、人生的进退心得。
【作者简介】
何飞鹏∕城邦出版集团首席执行长
媒体创办人、编辑人、记者、文字工作者。
拥有超过25年以上的媒体工作经验,曾任职于中国时报、工商时报、卓越杂志等媒体,也与资深媒体人共同创办了城邦出版集团、电脑家庭出版集团与商业周刊。同时也是国内着名的出版家,创新多元的出版理念,常为国内出版界开启不同想像与崭新视野。其所带领的出版团队也时时掌握时代潮流与社会脉动,不断自我挑战,开创多种不同类型与主题的杂志与图书。
曾创办的出版团队超过20家,直接与间接创办的杂志超过50家。
◆2007年出版《自慢-社长的成长学习笔记》--工作者最基本的人生态度,成为当年度财经管理类畅销书第一名,累积销量突破二十万册。
◆2008年出版《自慢2-主管私房学》--小职员出头天的最佳途径,目前累计销售突破十万本,并荣获2009年经济部中小企业处主办之年度「金书奖」。
◆2009年出版《自慢三-以身相殉》何飞鹏的创业私房学。
推荐序
如何使用「自慢」案例?
甯耀南
与何先生初识于中华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为会员举办的管理大师对话活动,由他和王冠军先生对话「谈自慢与人力资源管理」,由于个人从事英语测验的事业,对于何先生的书名「自慢」一词採用日本人的语意:「拿手」、「专业」有些「敏感」,感觉与华人熟悉的「我慢」非常相似,可是在意涵上是一正一负,出入甚大,因而开始时我有一种不自在的「文字障」。在交流时间还发表了一些浅见,回去后赶快买了一本《自慢》,才发现原来「自慢」的内容就是每週我在《商业周刊》上读得津津有味的专栏文章,我不但个人阅读,有时不自觉地在员工的训练上会用到其中部分的案例。
我在公司每週的干部週会后,设计了一个三十分钟的员工内训,在多年来的培训不知不觉中用过一些「自慢」案例做引子,要求每位同仁在分组活动中,针对个人工作或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管理病灶作经验分享,再由各组推派代表阐述每组的菁华内容,最后由主持人综合大家的发言,找出我们在分组活动中共通的论点,让同仁更容易心领神会过往决策的利弊,及反省执行不当产生的教训,这样的内训功效远胜过同仁花大钱与精力、时间去上坊间的培训课程,且由于每週的讨论,同仁们也逐渐地产生了一种自在,慢慢地可以与人分享所犯的错误,甚至养成了一种觉性,能够提早发现自己的处境,而能及早悬崖勒马或防患未然。
如果用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特色,来比喻自慢塾内容应用于教学的可行性,本书的内容有四个专门领域:一、「正念」之道共二十例,非常类似释尊原始佛典四谛:苦、集、灭、道的道谛,在探讨执行问题解决方案的道理。二、渡「劫难」之道共十八例,又其中「工作劫难」三例、「生涯劫难」三例、「老板劫难」四例、「中阶主管劫难」一例、「客户劫难」一例、「家庭劫难」两例、「自己劫难」三例,这一门功课分类确实丰富。三、方法学提供了二十二则管理方程式,用深入浅出的故事说明,让不是管理科系的员工也能心领神会且即学即用。四、「得失心管理」个案十例,像现代版的禅学公案,但不需慧根,只要有些职场经创伤验也能触类旁通,有所参悟。总计约七十个个案,像是个训练题库,如果每週都能用一例做小组讨论,这本小书足用一年又一月。
以我的公司为例,每次参与会议同仁约二十人,分为三组,先分组讨论再推派代表分享各组的精彩案例,在主持人引导之下,每一例至少可以衍生三到六个案例,一年下来就累积了一百五十例至三百例,目前我们虽然不是每次都用《自慢》书中的例子,但不少是受其启发的、或联想出来的,不敢说能与哈佛、台大EMBA相比,但利用同仁参加会议后剩余的时间,不需公司支付训练经费,立即可行,对大多数员工而言是一种方便禅,不似哈佛EMBA远在天边,遥不可及。
佛学有一种说法,人活在世上的每一个轮回都有不同的功课要做,人生的劫难也好,工作的障碍也好,都是功课,如果做不好,下一世还是要再重修类似的功课。不过看了一出好戏、看了一部好的电影,或看了一本好书,如能再照上列的方式演练,进入书中的每个个案情境,设身处地慢慢品味,就等于跟着剧中的角色,或者跟着书籍的作者,模拟了别人数十年间做过的功课,等于渡了一个轮回的劫难,好比武侠小说的说法,得了一甲子的功力。《自慢》系列就是这样的书籍,不要只是读他,要如是用它,则可加持使用者,增长其管理功力,不敢说渡什么劫难,最起码个人可以少走不少冤枉路,而公司也可以消灾解厄,而你只不过付一本书的钱。
(本文作者为ETS台湾区代表忠欣公司策略总监、中华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国际事务委员)
作者序
给自慢书友的一封信
各位自慢书友:
二○○七年四月一日,我出版了生平的第一本书《自慢》,受到各位书友的错爱,个人也受到鼓励,因此二○○八、二○○九的四月一日,我又出版了《主管私房学》及《以身相殉》二本书,变成「自慢」三部曲,分别描述我从工作者、主管,到创业家的学习心得,这完全无心插柳的偶然。我常思考:一个在人生与工作旅程中错误、挫折不断,靠着摸索、学习、勉强虎口余生的经验,为何能获得书友们的认同呢?
「坦白与真诚」可能是原因,我毫不保留的把我所经历的:对的、错的;好的、坏的;欢喜的、悲伤的;成功的、失败的,尽可能的与所有的书友们分享。而这些历程,可能和每一个书友的经验都似曾相识,因而产生共鸣,进而引发传阅。
至于为什么都是四月一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愚人节,因为我会犯这么多错,需要这么漫长的自我调整、学习,我是典型的平凡人、愚人,所以在这一天野人献曝。
我的前三本书,内容完全以「职场」为舞台,《自慢四》虽然也不例外,但有更多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思考。因为我看多了成功的商人、政治人物、学者、专家、工作者、领导者……,但做为一个「人」,却还有太多争议的空间。因为世俗的成功,背后可能有许多的急功近利、精明算计、尔虞我诈、权宜谋略……,而我自己也在追逐成功与做一个自己不讨厌、不鄙视的「人」之间,不断摆盪、纠缠,这是我试图学会「做人」、「处世」的心路历程。
所以《自慢四》的舞台,在职场之外,也看到生涯、人生的影子。更多的老生常谈、更多的道德八股,也更多的日常琐事,当然也是我一个平凡人,午夜梦回的觉醒呓语。
《自慢4:聪明煳涂心》,这书名本身就很有意思,带着一种反差萌。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真正的聪明,有时候恰恰藏在那些看似“煳涂”的小事里。我一直以为,聪明就是要步步为营,算无遗漏,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作者分享了很多关于“放下执念”的故事,那些我们深陷其中的烦恼,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我们太想抓住什么,或者太害怕失去什么。他用一种非常轻松幽默的语言,把这些复杂的情绪描绘得淋漓尽致。我记得书里有个关于“失去”的篇章,让我突然觉得,原来失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愿意面对失去,并且让失去吞噬了我们。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生活中的无常,然后用一种更加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它不是让你变懒惰,而是让你懂得,有时候,所谓的“努力”也需要智慧,而这种智慧,恰恰体现在你是否懂得适时地“煳涂”一下。
评分哇,最近拿到一本新书,名字叫做《自慢4:聪明煳涂心》,封面设计很有趣,那种带点复古又有点新潮的感觉,让我印象深刻。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它不只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老朋友的絮絮叨叨,但又带着一种哲人的睿智。我最近生活有点小小的低潮,总觉得自己像个陀螺,转来转去却找不到方向,脑袋里装满了各种想法,但又好像什么都抓不住。翻开这本书,就好像在迷雾中找到了一丝曙光。书里没有那种大道理说教,更多的是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一点一点地剖析人生的那些“小聪明”和“大煳涂”。举个例子,书里讲到一个关于“选择困难症”的段子,我看了简直笑到不行,因为那完全就是我的写照!每天早上醒来,要穿什么衣服,早餐吃什么,就连要看哪部影集都要纠结半天。作者却用一种很轻松的方式点出了,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理性思考”,其实只是在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他没有告诉你要怎么“不煳涂”,而是让你看到,原来“煳涂”也是人生的一部分,甚至有时候,“煳涂”反而是一种解脱。这种看待问题的角度,让我突然觉得,好像没那么焦虑了。
评分这本《自慢4:聪明煳涂心》,真的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遇事总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事后回想,却常常发现自己做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决定。这本书就很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状态。作者用一种非常坦诚的叙事方式,分享了他自己的人生经验,那些看似小小的、不起眼的事件,被他拆解开来,却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微妙。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期待”的部分,我们总是对未来抱有各种美好的设想,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而当我们过分执着于这些期待时,反而会忽略眼前的幸福。我曾经也是这样,总觉得“等我做到了XXX,我就会快乐”,结果一直在追逐那个遥不可及的“以后”,反而错过了当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与其追求那种完美的、理想化的“聪明”,不如接受自己偶尔的“煳涂”,学会在不完美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它不是要你变得笨拙,而是让你更懂得如何与自己的“不完美”和平共处,甚至从中汲取力量。
评分讲真,最近生活压力有点大,常常觉得心力交瘁,需要一些能够“疗愈”的东西。偶然翻到《自慢4:聪明煳涂心》,发现它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缺。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冬日里的一杯热可可,温暖而甘醇。它没有那种大张旗鼓的励志鸡汤,而是用一种温柔的笔触,触碰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书里有很多关于“臣服”的探讨,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一直是个控制欲比较强的人,总想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结果把自己累得够呛。作者却用一种很哲学的方式告诉我,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智慧。他讲了一个关于“顺流而下”的故事,让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一直都在逆流而上,所以才觉得那么辛苦?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待生活的方式,不再强求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而是学着去感受,去体会,去接纳。这种“聪明地煳涂”,真的比那种斤斤计较的“聪明”要轻松太多了。
评分最近一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总觉得好像在追逐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反而忽略了生活本身的美好。翻开《自慢4:聪明煳涂心》,就好像遇到了一个老朋友,可以毫无顾忌地袒露心事。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给你明确的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体会。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语言,分享了很多关于“当下”的感悟。我常常陷入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担忧,却忘了好好活在当下。书里讲的一个关于“品味一杯茶”的故事,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生活中的小确幸,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他并没有教你如何变得更“聪明”,而是让你看到,有时候,放下那些过度的思考,去拥抱一些“煳涂”,反而能获得更大的平静。这种“聪明地煳涂”,让我觉得,好像找到了和自己和解的方式,也学会了如何更轻松地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