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等教育的相关研究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随着少子化的学生市场变迁,高等教育经营管理的责任和绩效,可能会成为大学校院能否永续经营的关键,学校经营在未来势必面临相当挑战,加上面临财政资源紧迫与行政管理制度变革,势必将会冲击国内高等教育的办学型态。
本书分高等教育资源经营篇、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篇及高等教育国际比较篇。资源经营篇主要针对国内大学的资源管理、市场经营、教育产业、筹资募款等议题深入分析,并以大学法人化相关问题为先导探讨;行政管理篇对于国内品质系统、产学合作、公共关系、经费稽核等议题阐述观点;最后于国际比较篇探讨国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品质机制、开发中国家等议题以扩大视野。适合高等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所研究人员、教育政策决策人员、比较教育研究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及高等教育利害关系人等应用参考。
作者简介
汤尧
现职:
.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
学历:
.台湾师范大学毕业
.英国伯明罕大学国际政策与管理硕士
.英国伯明罕大学哲学博士
经历:
.台湾教育政策评鑑学会理事
.中华民国教育行政学会监事
.台南市政府教育顾问
.台南县(市)教育审议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优质高中辅导委员
专长:
.教育行政与政策
.高等教育行政学
.技职教育分析
着作:
.学校经营管理策略等相关学术着作散见于中外知名学术刊物八十余篇
成群豪
现职:
.致远管理学院文教交流中心主任
学历:
.高雄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
.台南大学教育经营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经历:
.教育部专员
.成功大学附设医院主任
.台南艺术学院主任秘书兼总务长
专长:
.组织经营管理
.文教行政
审订者简介
陈伯璋
现职:
.国家教育研究院筹备处主任
专长:
.教育社会学
.知识社会学
.课程理论与实际高等教育课程研究
.教育改革专题
学历: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美国密苏里大学
.英国伦敦大学研究
.淡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着作:
.潜在课程研究
.意识型态与教育
.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前瞻
.新世纪课程改革的省思与挑战
PART 1 高等教育资源经营篇
第01章 国立大学法人化的大学自主体制
第02章 国立大学法人化的大学治理议题
第03章 资源管理议题
第04章 教育产业议题
第05章 市场经营议题
第06章 筹资募款议题
PART 2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篇
第07章 品质系统议题
第08章 产学合作议题
第09章 公共关系议题
第10章 经费稽核议题
PART 3 高等教育国际比较篇
第11章 创业型大学议题
第12章 研究机构之国际比较
第13章 品质机制之国际比较
第14章 开发中国家之高等教育议题
最近因为工作上的需要,需要对一些教育机构的营运模式有所了解,所以刚好瞄到这本《高等教育经营》。我个人觉得,现在的大学真的跟以前不一样了,不只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更像是一个复杂的组织,需要精密的管理和长远的规划。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管家婆”的味道,不知道会不会讲到一些很实际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比如如何制定有效的KPI?如何进行预算的分配和控制?又或者是在招收学生方面,有没有什么创新的策略?尤其是在技职体系和学术体系之间,资源分配和发展方向的权衡,绝对是大学经营者需要面对的难题。我蛮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理论框架,但更希望看到一些能落地执行的实务经验分享,最好能结合台湾目前大学的现况,举一些具体的例子,这样才能让我们这些“局外人”也能快速进入状况,了解其中的门道。
评分说实话,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会不会太理论化了?”但我又转念一想,很多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精密的经营策略,《高等教育经营》这本书,说不定就能剖析出大学的“商业模式”。我特别好奇,在少子化的大环境下,大学如何才能保持学术的声望和竞争力?是靠争取科研经费?还是通过发展一些热门的、就业前景好的科系?书中会不会探讨到学校的组织架构、管理层如何做决策?我个人对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很感兴趣,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例如学校如何支持师生创业?又或者是在产学合作上,有什么成功的范例可以借鉴?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让我看到大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而不只是一个象牙塔。
评分我平常就对教育制度很感兴趣,特别是台湾的高等教育,感觉一直在变。这本书的标题《高等教育经营》听起来就很有深度,我一直在思考,现在的大学,尤其是私立大学,在招生上面临那么大的压力,到底是怎么撑下去的?有没有可能这本书会讲到一些关于学校如何塑造品牌形象、吸引学生,甚至是如何跟企业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以获得更多资源?我很好奇,在国际化浪潮下,大学如何吸引外籍学生和教授?在教学上,除了传统的课程,是否还有其他创新的教学模式?而且,现在的大学教育,如何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而不是“学非所用”?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了解除了学费收入之外,大学还有哪些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以及在人才培育上,学校扮演着什么更重要的角色。
评分我本身不是教育圈的,但看到《高等教育经营》这个书名,就觉得很有意思。现在的大学,除了学术研究,感觉上就像是一个个独立的“品牌”,要怎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书中会不会提到大学的战略规划、市场定位,甚至是品牌营销?我很好奇,在台湾,大学如何才能吸引到真正有潜力的学生?除了成绩,还有哪些因素会被考虑?另外,大学的行政管理团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他们是如何平衡学术自由和管理效率的?我很想知道,在面对各种挑战,比如资金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时,大学经营者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本书能让我了解到,高等教育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是一门深刻的经营艺术,需要智慧和远见。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蛮专业的,虽然我不是教育界的从业者,但平时对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挺关注的。我常在想,大学除了教学和研究,到底还有哪些运作面向是我们看不到的?像是学校的财务规划、人力资源的管理、跟产学界的合作,还有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师资,这些都不是一般学生能直接接触到的。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这些“幕后”的运作,比如在台湾少子化的浪潮下,大学要如何才能维持营运的弹性与创新?会不会提到一些成功的案例,或是踩过雷的教训?我尤其对学校如何在高教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创造出独特的竞争优势感到好奇。是靠发展特色系所?是加强国际合作?还是在管理上有什么特别的策略?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把钥匙,打开我对于高等教育经营的这扇门,让我对台湾的高等教育体系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