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经营着重行政的实务,尤其重视行政的历程包括策略、方法、与技术等。学校行政及教学包含大部分的经营要素。学校行政人员及教师都是经营者,必须了解当前的学校经营实务,其理至为明显。
本书共计五篇,分二十六章论述。第一篇阐述学校经营的理念及背景因素;第二篇分述学校经营的策略;第三篇描述各种管理的策略;第四篇叙述师资培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第五篇概述各类学校评鑑的策略。
本书可供大学校院教育系所、师资培育中心学生选修学校行政与学校经营课程及研习机构研习之用,亦可供教育视导人员及学校行政人员改进校务之参考。
自序
第一篇 观念篇 1
第一章 学校经营的理念 3
第一节 行政的理念 3
第二节 教育行政的理念 6
第三节 学校行政的理念 8
第四节 学校经营的理念 17
第二章 影响学校经营的背景因素 23
第一节 环境变迁 23
第二节 国际竞争力 34
第三节 全球化 36
第四节 知识经济 44
第二篇 计画与策略篇 51
第三章 校务发展计画 53
第一节 校务发展计画的涵义 53
第二节 校务发展计画的种类及内容 54
第三节 校务发展计画订定要领 58
第四节 校务发展计画订定过程 63
第五节 校务发展计画常见的缺失 64
第四章 学校的策略计画 67
第一节 什么是策略计画? 67
第二节 策略计画的步骤 70
第三节 辨认趋势与事件的方法 77
第四节 策略计画的内容 79
第五章 策略领导与策略行销 83
第一节 什么是策略领导? 83
第二节 策略领导者的要素 84
第三节 什么是策略行销? 89
第四节 行销能提供哪些效益? 90
第五节 学校的行销实务 92
第六章 学校的招生策略 97
第一节 招生的问题 97
第二节 招生的历程 99
第三节 入学经营 103
第四节 吸引优秀学生的策略 107
第七章 学校的公共关系 111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意义 111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目的 112
第三节 社会系统的公共关系 115
第四节 教育系统的公共关系 119
第五节 传播媒体的公共关系 121
第六节 学校公共关系的问题与策略 123
第八章 服务品质与消费者满意度 129
第一节 服务品质与满意度的关系 129
第二节 满意度的本质 131
第三节 服务品质的衡量 132
第四节 改进服务品质 134
第三篇 管理篇 139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141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 141
第二节 员工招考 142
第三节 员工甄选 144
第四节 员工俸给 146
第十章 组织行为管理 155
第一节 组织行为管理的涵义 155
第二节 学校文化 158
第三节 领导行为 161
第十一章 目标管理 165
第一节 目标管理的意义 165
第二节 目标设定的阶层 166
第三节 目标管理的历程 167
第十二章 学校本位管理 173
第一节 学校本位管理的意义 173
第二节 学校本位管理的形式 174
第三节 学校本位的教师进修 176
第四节 学校本位的课程发展 185
第十三章 全面品质管理 189
第一节 全面品质管理的意义 189
第二节 全面品质管理的原则 190
第三节 全面品质管理的策略 193
第四节 全面品质管理的应用 194
第十四章 财物管理 201
第一节 学校预算 201
第二节 基金筹措 203
第三节 设备管理 204
第十五章 冲突管理 209
第一节 冲突的意义及种类 209
第二节 冲突的污染源 211
第三节 冲突的类型 213
第四节 冲突管理的策略 215
第五节 危机处理 219
第四篇 师资培育与视导篇 221
第十六章 师资培育 223
第一节 师资培育政策 223
第二节 师资培育课程 224
第三节 教学实习 226
第四节 教师检定 237
第五节 师资培育趋势 239
第十七章 教师甄选与任用 243
第一节 教师供需 243
第二节 教师甄选 244
第三节 教师任用 246
第四节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246
第十八章 教职员工的发展 257
第一节 系统思考的概念 258
第二节 学习型组织与员工发展 259
第三节 员工发展的内涵 260
第四节 员工发展的模式 261
第五节 员工发展的历程 263
第十九章 教学视导 271
第一节 教学视导的架构 271
第二节 教师品质与教学品质 271
第三节 教师的生涯发展 275
第四节 实习教师的视导 276
第五节 初任教师的视导 278
第六节 边缘教师的视导 283
第二十章 小班教学理念与经营 289
第一节 小班教学理念 289
第二节 小班教学研究 290
第三节 小班教学经营 294
第五篇 评鑑篇 299
第二十一章 评鑑的基本概念 301
第一节 评鑑的意义 301
第二节 评鑑的基本类型 302
第三节 评鑑的途径 304
第四节 评鑑的实施 321
第二十二章 学校本位的评鑑 337
第一节 学校本位评鑑的意义 337
第二节 学校本位评鑑目的 338
第三节 学校本位评鑑模式 340
第四节 学校本位评鑑的方法与工具 342
第五节 学校本位评鑑的内容 343
第二十三章 员工的绩效评估 347
第一节 绩效评估的意义 347
第二节 绩效评估的目的 351
第三节 绩效评估的内容 352
第四节 绩效评估的原则 353
第五节 绩效评估的方法 354
第六节 绩效评估的历程 357
第二十四章 教师的专业发展评鑑 363
第一节 教师评鑑的目的 363
第二节 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指标 364
第三节 教师评鑑的原则 367
第四节 教师评鑑的标准 370
第五节 教师评鑑的资料来源 375
第六节 美国加州教师专业发展评鑑 379
第七节 教师专业发展评鑑的启示 382
第二十五章 另类教学评量 385
第一节 教学评量的意义 385
第二节 真实评量 386
第三节 实作评量 388
第四节 档案评量 390
第五节 契约评定等级 394
第六节 电脑化适性测验 395
第二十六章 课程评鑑 399
第一节 课程评鑑的意义 399
第二节 课程评鑑的目的 399
第三节 课程评鑑的内容 401
第四节 课程评鑑的模式 402
第五节 课程评鑑的步骤 415
索引 423
表次
表2-1 台湾地区新生儿人数的变化 24
表2-2 台湾地区国民小学新生人数的变化 24
表4-1 长程计画与策略计画的差异 69
表4-2 大学的机会点、威胁点、优势、与劣势分析 72
表6-1 美国与英国大学学生决定就读学校的资讯来源 109
表11-1 目标管理绩效查核 172
表18-1 学习型组织与非学习型组织比较 260
表18-2 传统的员工发展模式与现代的员工发展模式比较 262
表19-1 法国、纽西兰、中国、及瑞士等国的初任教师导入措施 280
表21-1 形成性与总结性评鑑的异同 302
表21-2 预定式评鑑与反应式评鑑比较 319
表22-1 学校自我评鑑的四种基本类型 339
表24-1 教学行为指标 366
图次
图1-1 经营与领导之差异 18
图4-1 学术档案策略矩阵 74
图4-2 市场机会矩阵 75
图5-1 策略领导模式 89
图7-1 媒体关系的基本要素 122
图10-1 组织的文化网 159
图10-2 大学组织模式 160
图11-1 目标的阶层 166
图11-2 目标管理历程 170
图11-3 目的与目标在需求评估的关系 171
图17-1 教师甄选口试有待查证的项目 245
图18-1 员工发展历程模式 263
图18-2 实验设计 267
图19-1 学校视导的理论架构 272
图21-1 简化的计画评核术网状图 329
图21-2 甘特图 330
图22-1 学校本位评鑑模式 341
图23-1 绩效评估与效能 349
图23-2 学校效能与校务改进 350
图24-1 Iwanicki的教师评鑑标准 371
图24-2 Danielson的教师评鑑标准 372
图24-3 美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的专业教学标准 373
图24-4 Nolan & Hoover的教师评鑑标准与指标 374
图26-1 Tyler的课程评鑑目标模式 403
图26-2 Stake的课程评鑑外貌模式 406
图26-3 Parlett与Hamilton的阐明模式 409
自序
学校行政人员及教师每天忙于校务及教学工作,究竟与公司、工厂、或行政机关员工的上班有何异同?事实上,从经营的角度来看,有许多雷同之处,都在为特定的对象工作。但是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服务的对象不同,对于产品的要求也互异。
学校行政(school administration)与学校经营(school management)在教育文献上常常交换使用,名异而实同。惟若详加分析,二者仍有若干差异。前者兼顾学校行政理论与实务,后者偏向学校行政实务,尤其着重行政的历程包括策略、方法、与技术等。
教师的教学工作至少包含大部分的经营要素,每位教师都是经营者。学校经营者以更传统的定义来说就是要规划、组织、指挥、并管制教学的工作。具体地说,学校经营强调整合资源、有效变迁、及维护并发展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然而,学校经营的决定与行动都建立在参与人员的想法与期望之上。学校行政人员必须了解当前的学校经营实务,其理至为明显。
本书共计五篇,分二十六章论述。第一篇先从行政、教育行政、学校行政、及学校经营的定义,分析学校行政与学校经营的理念;再从影响学校经营的背景因素,探讨环境变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变迁、国际竞争力、全球化、及知识经济等概念对于学校经营造成的冲击。其次第二篇从校务发展计画、策略计画、策略领导、策略行销、招生策略、公共关系、服务品质及满意度等角度,探讨学校经营的途径与策略。然后第三篇从管理的层面,讨论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管理、目标管理、学校本位管理、全面品质管理、及冲突管理。第四篇进一步析论师资培育、教师甄选任用、员工发展、教学视导、及小班教学经营。最后第五篇以评鑑的观点,论述评鑑的基本概念,学校本位评鑑、员工绩效评估、教师专业发展评鑑、另类教学评量、及课程评鑑。
本书可供大学校院教育系所、师资培育中心学生选修学校行政与学校经营课程及研习机构研习之用,亦可供教育行政机关视导人员及各级学校行政人员改进校务之参考。惟作者才疏学浅,思虑不周之处,实所难免,尚祈方家不吝指正是幸。
张清滨
谨志于 中台科技大学
2007年3月15日
《学校经营》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我平常对管理类的书籍兴趣不大,总觉得它们离我的生活太远,但这本书却让我完全颠覆了这种看法。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他不是在讲“如何管理”,而是在探讨“如何爱”,如何在学校这个特殊的场域里,去播撒爱,去收获成长。 书中对“学生”的描绘,我真的觉得写到了我的心里。他没有把学生简单地看作是需要被“管束”的对象,而是把他们看作是一个个充满生命力,需要被理解和尊重的个体。作者分享了很多关于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故事,比如老师如何倾听学生的烦恼,如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这些细节,让我觉得作者真的用心去观察和感受了每一个孩子。 而且,关于“教师”的部分,作者的论述也让我非常感动。他没有把教师仅仅视为“执行者”,而是将他们看作是学校的“灵魂”。书中探讨了很多关于如何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价值,如何为他们提供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如何构建一个互相支持、共同进步的教师团队。我读到那里的时候,真的觉得作者是一位非常懂得感恩和尊重的人。 书中关于“学校的氛围”的营造,也让我觉得非常新颖。作者认为,学校的氛围不仅仅是安静和有序,更重要的是要充满生机和活力。他提到了如何通过艺术、音乐、体育、阅读等方式,来丰富校园生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我读到这里,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阳光和欢笑的校园,学生们在这里自由地探索,快乐地成长。 此外,作者对于“教育的公平性”的思考,也让我印象深刻。他没有回避现实中的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而是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弥合城乡差距,如何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需求,如何通过社区合作来构建一个更完善的教育生态系统。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温和而坚定,没有那种强烈的说教感,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作者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引导我们去思考教育的真谛。他用的很多例子,都非常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耐心”。他说,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坚持。只有付出足够的耐心,才能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才能真正地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精巧,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对“学校经营”这个主题的深刻阐释。作者从宏观的教育理念,到微观的实践操作,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讲解。 总而言之,《学校经营》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学校管理的教科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爱心去教育,如何用智慧去引导,如何为下一代创造美好未来的指南。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我真诚地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教育有情怀的人。
评分《学校经营》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中最具启发性的一本书了。老实说,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还有点担心它会讲太多虚的理论,毕竟“学校经营”这个题目听起来就有点像商业管理那一套。但我很快就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不是在教你如何“管理”,而是在带你“感受”一个学校是如何运作的,是如何孕育生命的。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学生”这个角色的深刻理解。他没有把学生仅仅看作是需要被“教导”的对象,而是将他们视为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潜力。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例子,不是通过奖励和惩罚,而是通过创造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乐趣。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详细描述了如何设计一个项目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而且,作者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尊重和理解,也让我非常感动。他并没有把教师简单地视为“螺丝钉”,而是强调他们是学校最重要的“灵魂人物”。书中探讨了很多关于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如何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如何营造一个支持性的教师团队文化。我读到那里的时候,真的觉得作者是一位真正懂教育的人,他知道教师的辛勤付出,也知道如何让他们在这个岗位上获得成就感。 书中关于“学校的软实力”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认为,除了课程和教学,学校的文化、氛围、人际关系,都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他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来展示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比如班级活动、学校节日、学生社团等,来构建一个充满爱、尊重和归属感的校园。我读到这里,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学生们在这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此外,作者对于“教育的创新”的思考,也让我耳目一新。他没有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而是积极探讨如何将现代科技、跨学科融合等新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他提出的很多想法,比如如何利用在线教育资源,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非常具有前瞻性。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清新自然,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作者更像是在和读者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分享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他用的很多比喻和故事,都非常贴切,让人容易理解和吸收。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初心”。他说,无论是经营学校,还是从事教育工作,都要永远铭记自己最初的“初心”,那就是为孩子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只有保持这份初心,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下去,才能真正地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每一章节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并且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作者从宏观的教育理念,到具体的实践操作,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讲解,让人读起来感觉非常有条理。 总而言之,《学校经营》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学校管理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下一代,如何塑造未来社会的研究。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对未来的教育发展充满了希望。我极力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关心教育的人,相信你们都会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评分《学校经营》这本书,真的让我对“学校”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理解。平常我总觉得学校只是一个上课、考试的地方,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学校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它是一个培养人的地方,是一个充满爱和希望的社区。作者的文字非常生动,他不是在讲枯燥的理论,而是在讲故事,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故事。 书中对“学生”的描绘,是我最欣赏的部分。作者没有把学生简单地看作是需要被“管理”的对象,而是把他们看作是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潜力。他分享了很多关于如何与学生建立信任,如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我读到那里的时候,真的觉得作者是一位非常懂得尊重和爱护孩子的人。 而且,关于“教师”的部分,作者的论述也让我非常感动。他没有把教师简单地看作是“执行者”,而是把他们看作是学校的“灵魂”。书中探讨了很多关于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如何为他们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如何构建一个支持性的教师团队。我读到那里的时候,真的觉得作者是一位真正懂教育的人,他知道教师的辛勤付出,也知道如何让他们在这个岗位上获得成就感。 书中关于“学校的特色”的塑造,也让我觉得非常新颖。作者认为,每一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优势。他提到了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比如特色课程、社团活动、校友网络等,来塑造学校的品牌和形象。我读到这里,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个性和活力的校园,学生们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也在这里发掘自己的潜力。 此外,作者对于“教育的未来”的思考,也让我耳目一新。他没有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而是积极探讨如何将现代科技、跨学科融合等新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他提出的很多想法,比如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如何进行个性化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非常具有前瞻性。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清新自然,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作者更像是在和读者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分享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他用的很多比喻和故事,都非常贴切,让人容易理解和吸收。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同理心”。他说,教育是一个需要极富同理心的过程,只有理解了学生、家长、老师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经营学校,才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精巧,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对“学校经营”这个主题的深刻阐释。作者从宏观的教育理念,到微观的实践操作,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讲解。 总而言之,《学校经营》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学校管理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爱心去教育,如何用智慧去引导,如何为下一代创造美好未来的指南。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我真诚地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教育有情怀的人。
评分《学校经营》这本书,我得说,真的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平时对教育领域不算特别了解,但自从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就抱着好奇的心态翻开了。一开始,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很学术、很枯燥的理论书,毕竟“经营”这两个字听起来就有点距离感。但事实证明,我完全错了。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把“学校”这个庞大复杂的体系,拆解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书里提到的很多细节,我真是拍案叫绝。比如,作者在描述如何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时,没有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花了很大篇幅去描写老师如何耐心倾听,如何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何让他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我读到那里的时候,脑海里顿时浮现出我小学时遇到的那位温和的班主任,她就是用这种方式,教会我们如何与人相处。 书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部分,也让我深有体会。作者不仅仅是强调要“招募”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如何“留住”和“发展”他们。他提出了很多非常具有操作性的建议,比如如何建立公平的评价体系,如何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如何鼓励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这些建议,都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有具体的措施和落地方案。我感觉作者是真的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让他们在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 而且,这本书对于“家长沟通”的论述,也非常到位。我一直觉得,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作者在这方面,给出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平台,如何让家长更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如何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来。读到这里,我才明白,原来家长并不是“外部”的干扰,而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那一部分。作者认为,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好看的标语和漂亮的建筑,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他提到了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比如艺术节、体育节、社团活动等,来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我读到那里的时候,真的感觉好像能闻到校园里青春的气息。 另外,书中对于“学校的财务管理”也做了详细的介绍。我原本以为这部分会很枯燥,但作者用非常生动的方式,解释了学校的各项开支,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预算和成本控制。他强调,学校的财务管理,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仅仅为了“省钱”。这种“以生为本”的财务理念,让我觉得非常赞赏。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没有那种生硬的说教,更多的是一种娓娓道来的分享。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校长,用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理想中的学校该如何经营。他提到的很多例子,都是基于真实的案例,读起来非常有说服力。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他说,学校的核心是“人”,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都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真正尊重人、关爱人、发展人,学校才能真正地“经营”起来。这种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让我深受感动。 这本书的结构也很完整,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而且层层深入。作者从宏观的教育理念,到微观的实践操作,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讲解。这样一来,读者不仅能了解“是什么”,更能明白“为什么”和“如何做”。 总而言之,《学校经营》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学校管理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人才,如何构建一个美好社会的研究。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非常乐意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对教育有热情的人。
评分《学校经营》这本书,真的是一本让我醍醐灌顶的书。我平常对学校的印象,都是老师教课,学生听课,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学校背后更复杂、更深邃的运作机制。作者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他不是在讲理论,而是在分享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教育理念。 书中对“学生”的描绘,让我印象最深刻。作者没有把学生简单地看作是需要被“管理”的对象,而是把他们看作是每一个独特而有潜力的个体。他分享了很多关于如何与学生建立真诚的连接,如何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如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的故事。我读到这里,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作者的引导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而且,作者对“教师”这个群体的理解,也让我非常感动。他没有把教师简单地视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把他们视为学校的“灵魂人物”。书中探讨了很多关于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如何为他们提供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空间,如何构建一个积极向上、互相支持的教师团队。我读到这里,真的觉得作者是一位真正懂得体谅和尊重他人的人。 书中关于“学校的文化”的塑造,也让我觉得非常新颖。作者认为,学校的文化不仅仅是规章制度,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他提到了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比如艺术、体育、阅读、社团活动等,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我读到这里,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阳光和欢笑的校园,学生们在这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此外,作者对于“教育的公平性”的思考,也让我印象深刻。他没有回避现实中的教育挑战,而是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他强调,学校的经营,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成就,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而深刻,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词藻,更多的是一种真诚的分享。作者更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引导我们去思考教育的真谛。他用的很多例子,都非常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关怀”。他说,经营学校,最重要的是要有对学生、对老师、对家长的关怀,才能建立起信任,才能化解矛盾,才能让学校这个大家庭更加和谐。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清晰,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逻辑严谨。作者从宏观的教育理念,到微观的实践操作,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讲解。 总而言之,《学校经营》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学校管理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下一代,如何创造美好未来的指南。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非常乐意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关心教育的人。
评分《学校经营》这本书,完全刷新了我对“学校”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学校只是一个学习的场所,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学校更深层次的意义,它是一个培育生命、激发潜能、塑造未来的重要平台。作者的文字充满智慧,他不是在教条地讲道理,而是在娓娓道来,分享他对教育的深刻洞察。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学生”的理解。他没有把学生简单地看作是需要被“塑造”的对象,而是把他们看作是拥有无限可能性的个体,需要被理解、被支持、被引导。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与学生建立真诚的连接,如何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如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方向的例子。我读到这里,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作者的引导下,逐渐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而且,作者对“教师”这个群体,充满了深切的理解和尊重。他没有把教师简单地视为“传道授业者”,而是把他们视为学校的“灵魂人物”。书中探讨了很多关于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如何为他们提供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空间,如何构建一个积极向上、互相支持的教师团队。我读到这里,真的觉得作者是一位真正懂得体谅和尊重他人的人。 书中关于“学校的特色”的塑造,也让我觉得非常新颖。作者认为,每一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而不是千篇一律。他提到了如何通过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来打造学校的品牌和影响力。我读到这里,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校园,它们各有魅力,吸引着学生和老师。 此外,作者对于“教育的创新”的思考,也让我耳目一新。他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而是积极探索如何将现代科技、跨学科融合等新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他提出的很多想法,比如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如何进行个性化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非常具有前瞻性。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充满智慧,又带有一丝诗意。作者更像是一位哲人,在与读者分享他对教育的深刻思考。他用的很多比喻和故事,都非常精妙,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获得深刻的感悟。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使命感”。他说,经营学校,不仅仅是为了达成某种目标,更是为了承担起对每一个孩子、对未来社会的使命。这份使命感,贯穿了整本书,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巧妙,每一章都像是一次深入的探索,层层递进,逻辑严谨。作者从宏观的教育理念,到微观的实践操作,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讲解。 总而言之,《学校经营》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学校管理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爱心和智慧去引导,如何为下一代创造美好未来的心灵指南。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强大力量,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诚挚地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关心教育的人。
评分《学校经营》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重新审视了“学校”这个概念。我平常以为学校就是教育的场所,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学校更深层次的意义,它是一个社群,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孕育生命和梦想的温床。作者的文字充满力量,他不是在讲理论,而是在分享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教育哲学。 书中对“学生”的刻画,让我觉得非常真实。他没有把学生简单地看作是需要被“填鸭”的对象,而是把他们看作是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拥有自己的潜力和需求。作者分享了很多关于如何与学生建立情感连接,如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的故事。我读到这里,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作者的引导下,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而且,作者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也让我非常感动。他没有把教师简单地看作是“传道者”,而是把他们看作是学校的“灵魂人物”。书中探讨了很多关于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如何为他们提供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空间,如何构建一个积极向上、互相支持的教师团队。我读到这里,真的觉得作者是一位非常懂得感恩和尊重他人的人。 书中关于“学校的品牌”的塑造,也让我觉得非常新颖。作者认为,每一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他提到了如何通过挖掘学校的优势,塑造学校的文化,来吸引学生和老师。我读到这里,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个性的校园,它吸引着志同道合的人们共同成长。 此外,作者对于“教育的社会责任”的思考,也让我印象深刻。他没有回避现实中的教育挑战,而是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他强调,学校的经营,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而深刻,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词藻,更多的是一种真诚的分享。作者更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引导我们去思考教育的真谛。他用的很多例子,都非常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愿景”。他说,经营学校,需要有一个清晰而远大的愿景,才能带领学校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这份愿景,不仅仅是对学生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清晰,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逻辑严谨。作者从宏观的教育理念,到微观的实践操作,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讲解。 总而言之,《学校经营》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学校管理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下一代,如何创造美好未来的指南。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非常乐意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关心教育的人。
评分《学校经营》这本书,真的是我近期读到的一本“宝藏”级别的书。我原本以为“经营”这个词会带来一种冰冷的商业气息,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把学校的日常,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我置身其中,亲身经历着这一切。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学生”的理解。他没有把学生看作是需要被“填鸭式”教学的对象,而是把他们看作是拥有无限潜力的个体,需要被引导和激发。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的例子,这些方法都非常实用,而且充满智慧。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既有趣又能巩固知识。 而且,作者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也让我非常动容。他没有把教师简单地看作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机器,而是把他们看作是学校的“灵魂人物”。书中探讨了很多关于如何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如何为他们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如何建立一个充满支持和尊重的教师团队。我读到那里的时候,真的觉得作者是一位真正懂得体谅和尊重他人的人。 书中关于“学校的环境”的营造,也让我觉得非常启发。作者认为,学校的环境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布置,更是一种人文气息的营造。他提到了如何通过艺术、自然、音乐等元素,来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习空间。我读到这里,仿佛看到了一个温馨而充满生机的校园,学生们在这里自由地探索,快乐地成长。 此外,作者对于“教育的现代化”的思考,也让我耳目一新。他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而是积极探索如何将科技、创新等新理念融入到教育实践中。他提出的很多想法,比如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如何进行个性化辅导,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非常具有前瞻性。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简洁明快,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修饰,更多的是一种真诚的分享。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带领我们去认识教育的真谛。他用的很多比喻和例子,都非常贴切,让人容易理解和吸收。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合作”。他说,学校的经营,需要学生、教师、家长,甚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清晰,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而且层层深入,逻辑严谨。作者从宏观的教育理念,到具体的实践操作,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讲解。 总而言之,《学校经营》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学校管理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下一代,如何创造美好未来的指南。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非常乐意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关心教育的人。
评分《学校经营》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比我想象的要大。我一直以为“经营”就是一种冷冰冰的商业模式,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温度,他把学校看作是一个有生命、有温度的有机体,而经营学校,就是 nurturing and guiding this organism to flourish.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学生”的理解。他没有将学生视为需要被“驯服”的对象,而是视为拥有无限潜力的个体,需要被理解、被支持、被激发。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与学生建立真诚连接,如何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如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方向的例子。我读到这里,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作者的引导下,茁壮成长。 而且,作者对“教师”这个群体,充满了深切的理解和尊重。他没有把教师简单地视为“执行者”,而是把他们视为学校的“建筑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重要力量。书中探讨了很多关于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如何为他们提供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空间,如何构建一个积极向上、互相支持的教师团队。我读到这里,真的觉得作者是一位真正懂教育、懂人心的人。 书中关于“学校的独特性”的塑造,也让我觉得非常新颖。作者认为,每一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灵魂和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他提到了如何通过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来打造学校的品牌和影响力。我读到这里,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校园,它们各具魅力,吸引着学生和老师。 此外,作者对于“教育的未来趋势”的洞察,也让我耳目一新。他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而是积极探索如何将科技、创新、人文关怀等新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他提出的很多想法,比如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提供个性化辅导,如何将STEAM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协作能力,都非常具有前瞻性。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充满智慧,又带有一丝诗意。作者更像是一位哲人,在与读者分享他对教育的深刻思考。他用的很多比喻和故事,都非常精妙,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获得深刻的感悟。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责任”。他说,经营学校,不仅仅是为了达成某种目标,更是为了承担起对每一个孩子、对未来社会的责任。这份责任感,贯穿了整本书,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巧妙,每一章都像是一次深入的探索,层层递进,逻辑严谨。作者从宏观的教育理念,到微观的实践操作,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讲解。 总而言之,《学校经营》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学校管理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爱心和智慧去引导,如何为下一代创造美好未来的心灵指南。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强大力量,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诚挚地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关心教育的人。
评分哇,这本书《学校经营》简直太有意思了!我平常就喜欢看一些关于管理、策略类的书,但这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一开始我以为就是那种枯燥的管理理论,结果翻开第一页就被吸引住了。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他不是在讲大道理,而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的主角就是我们每一个在学校里可能遇到的人。 他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描述了学校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从学生管理、教师激励,到课程设置、财务规划,甚至是如何处理家长关系,都写得特别细致。我记得其中有一段讲到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冲突,作者没有直接给出“规定”或者“惩罚”,而是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展现了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对方的感受,找出问题的根源,最终达成和解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处理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而且,书中对于“经营”这个概念的理解也很有深度。它不单单指“赚钱”或者“追求效率”,更多的是一种“用心”和“关怀”。作者强调,学校的经营者,无论是校长、主任还是老师,都要有一种“为孩子负责”的态度,要把学校打造成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安全、舒适、充满成长机会的地方。他举了很多小例子,比如如何布置教室才能让学生更有归属感,如何组织课外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是如何利用学校的每一寸空间来创造学习的可能。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人才培养”的那一部分。作者认为,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财富,如何吸引、留住、培养优秀的教师,是学校经营的关键。他提出了很多创新的方法,比如建立导师制度,鼓励教师之间的互助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甚至是如何让教师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幸福感。我读到那里的时候,真的感觉好像看到了自己曾经遇到的那些优秀的老师,他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这本书也让我对“教育公平”有了新的认识。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他探讨了如何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需求,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弥合城乡教育差距,甚至是如何通过社区合作来构建一个更完善的教育生态系统。读到这里,我真的觉得作者的格局很大,他不仅仅是在谈论一所学校的经营,而是在思考整个社会的教育未来。 更让我惊艳的是,书中对于“创新”的论述。作者认为,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学校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勇于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如何将STEAM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如何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式学习等等。这些创新的想法,让我眼前一亮,也让我对未来教育充满了期待。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人,没有那种冰冷的说教感,更多的是一种温暖的分享。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刻思考,娓娓道来。他提到的很多细节,比如老师如何在批改作业时留下鼓励的评语,学生如何在运动会上互相加油鼓劲,家长如何在家长会上积极提问,这些画面感都很强,让人读起来感觉特别真实。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同理心”。他说,经营学校,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同理心,去理解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长、每一个老师的想法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信任,才能化解矛盾,才能让学校这个大家庭更加和谐。我回想起自己读过的很多管理书籍,很多都侧重于制度和流程,但这本书却把“人”放在了首位,这让我觉得非常难得。 而且,这本书的结构也很清晰,虽然内容很丰富,但一点都不显得杂乱。作者将不同的主题分门别类,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并且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分析。这样一来,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有选择性地阅读,既不会感到迷失,又能获得深刻的理解。我每次读完一章,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总的来说,《学校经营》这本书,真的是一本非常值得反复阅读的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学校管理的教科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智慧的书。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关心教育的人,无论是教育工作者、家长,还是对社会发展感兴趣的读者,相信你们都会从中获得启发和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