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诸国内外既有的学术论述,近十余年来受到工商企业界盛行的「绩效责任」(accountability,或译「问责」)观念的冲击,及回应民众对确保或提升高等教育品质之要求,国内外有关高等教育评鑑或品质保证制度的研究或着作,如雨后春笋般,有着明显地大幅度的成长。但观诸大多数已出版的中文研究报告或着作,似乎都是在向先进国家借镜学习的观念下,以探讨已发展国家的高等教育品质保证制度为主。
迄今为止,论及两岸四地高等教育评鑑相关制度的中文论述多半是以单一社会为探讨范围,鲜少进行两岸四地的比较分析。在台湾出版的着作中,虽有论析对岸中国大陆高等教育评鑑制度的论述,但年代较为久远且为数甚少。尤其受到两岸早期政治上敌对立场所造成的隔离,两岸彼此间资讯之流通管道较不通畅,致以往彼此了解较为有限。在香港与澳门分别于1997年及1999年回归中国大陆管辖,及两岸于2001年及2002年陆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两岸四地在高等教育遭遇全球化、国际化,与市场化的潮流的冲击下,都面临市场开放与竞争之压力,近年两岸重启协商谈判之门后,两岸四地学术相互交流之机会日益频繁,学生跨境学习之情形骤增。在台湾与中国大陆,对香港与澳门之学历採认,问题不大,但两岸彼此间之学历认证,应可说是仍然处于起步磨合阶段。目前中国大陆已公告採认台湾之学历,并开始招收台湾之学生至中国大陆高校就读,在台湾方面,政府对中国大陆之学历认证工作目前虽因尚未完成立法手续迄未完全定案,但教育主管部门已研拟相关政策草案并办理公听会备参。至于香港及澳门,因此二地回归中国管辖后,已逐渐脱离以往殖民教育之传统,近年来也陆续引进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两岸四地高等教育学术界之交流与合作更趋密切。因此,增进对两岸四地高等教育之了解,遂极有必要。
尤其有鑑于签署加入「波隆纳历程」(Bologna process)的欧洲各国,除共同致力于「欧洲高等教育区」(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EHEA)的建构外,在高等教育政策方面,为鼓励高等教育阶段师生的跨国交流与学习,特别要求各签署国建构高等教育品质保证的机制。因此,对同属华人社会的两岸四地的高等教育最新发展进行完整且有系统的论述,及针对此四地如何建构与推动其高等教育品质保证(或评鑑)的机制,作全面的分析,即可说是本书最大的特色与贡献。
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除针对撰述背景进行说明外,并简扼说明高等教育评鑑相关概念之内涵与不同学者之诠释内容,进而釐清两岸四地对高等教育品质保证或评鑑相关概念使用之中文名称与术语。第二章开始至第五章则分别以台湾、中国大陆、香港与澳门四地为对象进行专章探讨。每章均分为三小节,第一节以说明各该地区高等教育重要政策改革与发展现况为主,第二节说明各该地区高等教育评鑑制度发展与沿革,第三小节则针对其高等教育评鑑实施现况进行分析。最后,第六章则将尝试就两岸四地高等教育发展及高等教育评鑑制度与实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尝试根据比较分析的结果,归纳提出可供台湾高等教育评鑑制度之启示或借镜。
作者简介
杨莹
现职:
.淡江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研究所教授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专长领域:
.教育社会学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评鑑
.英国教育
.中国大陆高等教育
第01章 绪论
第02章 台湾高等教育评鑑制度的发展及实施情形
第03章 中国大陆高等教育评鑑制度的发展及实施情形
第04章 香港高等教育评鑑制度分析
第05章 澳门高等教育评鑑制度的发展及实施情形
第06章 两岸四地高等教育评鑑制度之比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