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销热卖数年
全球超过30万读者的肯定!
读懂这一本,让你不再错看财务报表。
翻开本书,你将知道…
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之间有何关联性?
何谓「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
营业毛利、息前税前利益、净利三者的差别为何?
哪些比率数字是债权人和投资人不应忽视的?
为什么财报上要註明「附註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以上问题,即使是会计科班出身的人都不见得能清楚回答。
但是搞懂它们,你就不必再害怕错误分析财报。
本书特色
三大报表交叉比对,让你摸透数字的前世今生
关键概念完全揭露,充分学会会计原则和方法
视觉式报表呈现,原来阅读报表这么轻松自然
各个议题单点突破,一次学会一个,完全读通
作帐手法破解,从此看穿财报陷阱,安全投资
这本书,是写给所有对财务报表和会计方法有兴趣的人
无论你是企业主管、自行创业者、投资人、金融从业人员、律师、会计初学者,甚或是以上皆非,只要你想轻松了解财务报表的前世今生---会计原则、方法和财报数字的解读,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准备的。
书中清楚显明地解释各个会计项目和会计方法,让读者不只看懂数字的意义,还能明了所有和财务报表相关的关键概念,从此能够谨慎且有条理地分析报表。此外,书中也介绍了相关制度,以反映现今企业公开申报财务状况的方式,帮助读者充分了解企业过去的表现,以及未来的方向。
会计诈欺Out!
身为投资人的你,想要了解一家企业的真实营运状况,只能透过财务报表。但是你知道数字是可以被有心人士恶意操作的吗?错误分析财务报表,会导致你损失惨重,不得不慎!了解报表编制流程背后的会计原则和方法,将有助于你抓出作帐手法,不再轻易被亮丽的帐面数字蒙骗,安全避开投资地雷。
读懂本书,就能让你在满是陷阱的金融世界里,成为明智判官,轻松掌握数字背后的真相!
作者简介
约翰.崔西(John A. Tracy)
科罗拉多大学圆石分校的会计学荣誉教授,他获奖无数,同时也拥有会计师执照。作者的其他着作包括:《得意财经界的MBA》(The Fast Forward MBA in Finance)第二版,以及《轻松学会计》(Accounting for Dummies)第二版。
译者简介
张淑芳
政治大学西洋语文学系毕业,美国麻州大学企管硕士。译作有《每个企业都要表演》、《杀手级任务》、《咖啡梦》、《你拥有多少钱才够》、《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投资获利101堂课》、《大投资家》、《大钱潮》,以及《股票投资的33个魔术数字》等书。
第1章 从现金流量开始
现金流量的重要性:企业的现金流量摘要表
现金流量摘要表没有告诉你的事
现金流量无法用来衡量获利状况
现金流量无法透露财务状态
第2章 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
申报财务状况与获利表现
损益表:申报获利表现的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申报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
第3章 获利并非一切
经营团队的三重任务:获利、管理、维持
传统财报申报方式的问题所在
环环相扣的财务报表
建立连结关系
第4章 营业收入与应收帐款
按部就班进行探索
营业收入如何牵动应收帐款
第5章 营业成本与存货
存货的最适持有期间与数量
第6章 存货与应付帐款
第7章 营业费用与应付费用
第8章 营业费用与预付费用
第9章 长期营运资产:折旧与摊销费用
检视费用科目的会计处理方式
折旧与折旧方法
特殊科目:累计折旧
帐面价值与现时重置价值
无形资产与摊销费用
第10章 应计营业费用与利息费用
将某些不属于应付帐款的营业费用提列为负债
利息费用的标准处理原则
第11章 所得税费用与应付所得税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企业获利:纳税
第12章 净利与保留盈余:每股盈余
从净利到保留盈余
每股盈余
第13章 营业活动现金流量
获利与营业活动现金流量:两者并非完全相同!
有八项资产与负债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当期的获利现金流量
什么是「现金流量」?
第14章 投资与理财活动现金流量
非来自获利之现金:现金的运用
第15章 成长、衰退与现金流量
替现金流量搭设舞台
持平状况下的现金流量
成长对获利现金流量的「惩罚」
衰退对现金流量的「奖励」
亏损与现金流量
第16章 附註:不可或的财务报表基本附件
财务报表:简单回顾
为什么要有附註?
两种类型的附註
经营团队在撰写附註时的自由裁量
不透的附註:严重的问题
第17章 会计师、会计查核与会计查核失职
为何要进行会计查核?
会计师:提供超然独立的财务专业
会计查核是法律规定,还是只是一种好主意而已?
查核报告书:无缺点与有瑕疵的意见
作假帐与会计查核
会计与会计师检视服务
第18章 会计方式的选择与获利的品质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统一的游戏规则
企业经理人与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会计方式的一贯性
操弄会计数字与作假帐
盈余的品质
第19章 会计标准的制定与改变
财务报表何以如此重要
GAAP、FASB、SEC、AICPA、IASB与PCAOB
改变规则
股票选择权:要不要提列为费用?
假设状况1:未发行新股票
假设状况2:额外发行股票
假设状况3:额外发行股票并由新股东认购
假设状况4:股票选择权
已完成与未完成的工作
财务报表揭露与未揭露的事项
第20章 营业成本的难题
选择基本会计方式的重要性
平均成本法
后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
到底应该用哪一种方法?
其他有关存货与营业成本的会计议题
后进先出法之清算利益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第21章 折旧的两难问题
折旧特有的缺点
要不要加速折旧
三言两语谈摊销
第22章 债权人与投资人应重视的比率数字
财务报表的目的
综观财务报表
偿债能力、流动性与偿债能力比率
流动比率:短期偿债能力的测试
酸性测试比率(速动比率)
负债比率
利息保障倍数
获利率与股东权益报酬率
每股盈余与股价本益比
每股盈余
股价本益比
盈余殖利率与市?
将焦点集中在最具有诠释价值的比率
第23章 透视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的首要之务
管理会计的中心思想:获利模式
第24章 所有股票与债券投资人都应注意的事
股票与债券投资人都应该知道的问题与答案
总结:了解财务报表本身的限制并审慎运用
会计名词中英对照
序
当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有孙子:我跟我太太现在有十一个孙子,还有一个即将诞生。当这本书在西元1980年发行初版时,道琼工业指数尚徘徊在850点左右。之后,道琼工业指数于2000年创下11700点的高点。各位也知道,自从那时起,道琼工业指数遭遇到什么命运。如同美国银行大亨J.P.摩根(J.P. Morgan)所说的一般,「股市起起落落。」然而,数以百万计的散户一直在投资股市,股市投资也佔了多数退休金计画的绝大部分。所以,懂得阅读财务报表实在非常重要。
股要的价值绝大多数取决于企业于财务报表中所揭露的盈余数字以及其他资讯,然而,过去几年来,许多会计诈欺的丑闻案件已经动摇了投资人对财务报表资讯的信赖感。财务申报诈欺案例之多——以及美国註册会计师(CP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以下简称会计师〕)未能察觉这些诈欺案件——让我感到非常震惊,我想大多数观察财务申报的人士也跟我有同感。这些财务诈欺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与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的后果相较之下当然是相形失色。可是,这些财务诈欺行为的后续影响却十分广泛,并会导致投资人损失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许多人问我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免我们的财务体系再度失灵。其中一个结果是2002年通过的沙宾斯—奥斯雷法案(Sarbanes—Oxley Act)。这项联邦法案彻底改变了未来会计查核与财务申报的方式:其中一项改变是新成立了一个「上市公司会计审查委员会」(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以对会计查核进行全面性的监督。
所谓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信(Arthur Anderson)会计师事务所。在恩隆(Enron)一案中被控妨碍司法,该公司的下场,足以让其他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引以为戒——还是说,事实果真如此吗?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在未来,企业高阶主管与会计师事务所的查核会计师们将必须依照新的法规行事。但愿这些财务申报与会计查核法规的改变,可以让股票市场变成一个更公平的投资场所。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书的基本设计并未改变。由过去二十年的经验来看,本书的架构已获得证实十分成功。如果我想胡乱更动这个成功的模式,那我就太傻了,我母亲养大的孩子可不是傻瓜。本书从头到尾都在强调现金流量。对现金流量的强调,就是本书的特色。这也是让本书有别于其他探讨财报分析的书籍的主要特色。当然了,自从本书于1999年在美国发行第五版之后,我已经根据与会计议题相关的重大发展事件,在书中提供了许多最新的资讯。
像本书这类书籍很少可以发行到第六版。这需要作者与发行人彼此之间愉快的合作关系。对于许多跟我在本书上合作超过二十年的Wiley & Sons出版社同仁,我要致上最诚挚的谢意。当时担任美林集团(Merrill Lynch)全国训练处处长的乔.罗斯(Joe Ross)先生,对本书初稿的许多看法与建议尤其助益良多。我要特别感谢Wiley出版社的执行编辑黛柏拉.英格兰德(Debra Englander)对本书从不间断的支持。
我要将本书献给我的原始编辑戈登.雷因(Gordon B. Laing)先生。他对本书的贡献居功厥伟,我到现在才能完全体会他的功劳。很少有作者可以领会到他超凡的编辑功力,他的指引、鼓励,以及热忱,是让本书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令我十分遗憾的是,他于2003年1月过世。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对我在写作上的指导,让我获益匪浅,他对我的手稿的批评十分严苛,但总是充满善意与支持。戈登对本书的成功感到十分骄傲——他的确应该如此!戈登,我亲爱的老友,没有你,我绝对无法完成这本书。
约翰.崔西,科罗拉多圆石市,2004年1月
对我而言,《财务报表这样看就对了》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那种“洞察人心”的视角。报表上的数字,说到底,是人经营出来的结果。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数字表面,而是尝试去挖掘数字背后的人为因素和经营策略。例如,在讲解资产负债表时,它会提醒我们注意存货的周转速度,如果存货堆积如山,可能就意味着产品不好卖,或者管理层在库存管理上存在问题。又或者在分析利润表时,它会提醒我们警惕一些“粉饰太平”的手段,比如通过大量计提费用来压低当期利润,为未来埋下伏笔。这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法,让我意识到看报表不仅仅是机械地计算,更重要的是一种“侦探”式的思考。作者会引导我们去质疑,去探究,去思考为什么这些数字会是这样,而不是仅仅接受它。这种思维方式,让我感觉不只是在学习财务知识,更是在学习一种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看一份份冰冷的报表,而是在读懂一家公司的“性格”和“故事”。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吸引人,不像我之前读过的一些财务书籍那样,一开始就把所有东西都堆砌在一起。《财务报表这样看就对了》的内容划分得非常细致,每个“关键点”都独立成章,让你一次只消化一个概念,然后慢慢积累。这种“模块化”的学习方式,对于像我这样容易疲倦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作者在讲解每个知识点的时候,都非常注意与实际的结合,会用很贴切的例子来说明。比如,在讲到“营业收入”的时候,它会分析不同行业收入增长的原因,是销量增加还是价格提升,这让我明白了不能只看数字的增长,更要分析增长的“质量”。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陷阱”提醒,告诉我哪些数字或者哪些变化可能是在误导投资者,这让我感觉不像是单纯地学习知识,更像是在学习如何“避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已经能够自信地拿起一份财务报表,并且知道该从哪些角度去解读,哪些地方需要特别留意,这对于我在投资理财方面,无疑是增添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位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士,虽然我的工作与财务报表没有直接关联,但偶尔也会需要接触一些相关的报告。过去,我总是觉得财务报表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宫,进去之后就晕头转向,只能看到一些零散的数字,却无法构建出完整的画面。《财务报表这样看就对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这个迷宫的大门。它的内容安排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书中的“诀窍”和“注意事项”部分,真的给了我很多“原来如此”的惊喜。比如,在阅读资产负债表时,作者会提醒要注意“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金额大小和波动,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非经常性的交易。又比如,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它会详细解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何反映公司的融资和还债情况,这让我对公司的财务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会让你死记硬背各种公式,而是通过讲解概念、分析比率、提供实操建议,让你真正理解报表背后的逻辑,并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评分这本《财务报表这样看就对了:108个看报表的关键、诀窍与注意事项》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身为一个对数字有点儿“晕头转向”的读者,过去看财务报表就像在读天书,总是搞不清楚那些数字到底代表了什么,更别提从中看出公司的经营状况了。但是,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棒,它不是一开始就丢一大堆专业术语,而是从一个“小白”的视角出发,一步步引导我们去理解报表背后的逻辑。像是如何透过资产负债表看到公司的“家底”和“债务”;如何从损益表洞察公司的“赚钱能力”和“花钱速度”;以及现金流量表如何揭示公司真正的“现金命脉”,这些我都觉得写得非常清晰易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用了很多生活化的比喻,比如把公司比作一个家庭,把报表比作家庭的账本,这样一来,很多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就变得生动起来,好像真的就在讲身边的事情一样。即使是对财务一点基础都没有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节奏,慢慢建立起对财务报表的认知。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解锁了一项新技能,以后看新闻、看财报,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能抓住一些关键点,对公司的价值判断也能更有自己的想法了。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买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讲财务报表的书不少,但很多都写得枯燥乏味,要么就是过于专业,让我望而却步。但《财务报表这样看就对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作者不仅仅是讲解报表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看”、“看什么”、“看了之后能做什么”。书中列举的108个关键点,虽然看起来数字不少,但每一个点都提炼得非常精炼,而且都带有实际的应用场景。比如,在分析利润表的时候,它会告诉你关注毛利率、营业利益率、净利率的变化趋势,并且解释了这些比率高低可能意味着什么。在看现金流量表时,它会强调区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重要性,这让我明白了光看利润高并不一定代表公司真的健康,现金流才是王道。而且,书里还穿插了一些小案例,通过实际公司的报表来演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这让我感觉学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分析中,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本书就像一本武功秘籍,把复杂的财务分析拆解成一个个招式,让我这个武功菜鸟也能照猫画虎,渐渐学会“打通任督二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