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放弃:关于癌症,肿瘤科医师给你的真心建议

从来不放弃:关于癌症,肿瘤科医师给你的真心建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癌症
  • 肿瘤
  • 抗癌
  • 医学
  • 健康
  • 科普
  • 心理
  • 医生建议
  • 关怀
  • 希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第一本为台湾癌症患者与家属量身打造的抗癌指导书!

  苏志中院长是一位肿瘤科医师,也曾是癌症病患家属。
  他以切身之痛,教你对抗癌症,以及如何与癌症病患相处。

  当罹癌,病患及其家属往往面临:

  .「我的医师告诉我,我已经是末期了。什么治疗都不用做,回家把该交代、该处理的事情做一做就好了。」
  .「治疗费加药费一个月要十多万,我真的没这么多钱,怎么办?」
  .「医师,其实我好怕啊,怕我闭上眼睡着后,就再也不会睁开眼来。」
  .医师:「妳相信我,我这样做对妳是最好的,妳完全交给我就对了。如果妳要继续再问,就请妳去找别人……」

  现在,从这本书,你可以学到:

  癌症绝对不是一种绝症:而是应该充分去了解病情,学习如何看检查报告、如何与医师沟通,并找出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癌症不是有钱才生得起的病:充分了解台湾健保对癌症给付的限额与规范,以争取最大的可利用资源。

  病情的告知是一种艺术,也是病患的权益:末期癌症不等于没救,存活率与数据更不是癌症治癒的唯一标准,医师应该以同理心,并谨慎、详细地告知病患病情。

  站在病患的立场着想:在治疗癌症时,应该同时兼顾病患的生活品质与心理健康。

  学习迎接最后的时刻:如果癌症已不可治癒,倾听病患的意愿,让病患没有遗憾地走完最后的人生。

  任职于大里仁爱医院的苏志中院长,是一位肿瘤科医师,也曾是癌症病患家属。因为父亲罹癌,却被医院漠视的痛心经历,让他深切体会病患与家属的弱势,并决定站在他们的立场。除了为每位病患「量身打造」属于他们的最佳治疗方式,贯彻「全程照顾」的信念;也为经济弱势的病患,设立癌症关怀专户,组织病友会;更为了兼顾癌症病患的情绪与生活品质,每两年,他带病患、家属到国外旅行,帮助病患找回正常的生活与快乐的人生。

本书特色

  这不是一本癌症知识的教科书,也不是一本对抗癌症的饮食书。但读了它,将会让你了解更多关于癌症的祕密!

作者简介

苏志中院长

  现任仁爱医疗财团法人大里仁爱医院与台中仁爱医院两院区院长,大里仁爱医院肿瘤治疗科主治医师兼顾问,专长为放射线肿瘤治疗。

  毕业于国防医学院。曾任三军总医院放射肿瘤部主治医师、美国哈佛医学院及麻州总医院临床研究员,同时亦是美国肿瘤学会会员、教育部资审讲师。

  由于父亲罹患癌症过世的自身经历,养成他「以人为本」的行医观念,特别重视病人的感受与权益,为每个病人量身打造细腻精致的专属治疗计画;在国内医疗资源有限的环境下,不断更新放射肿瘤治疗机器,并陆续推动「仁爱癌症病友会」、「癌症关怀专户」等机构的成立,为肿瘤病友权益努力,不遗余力。

  2008年接任院长后,努力建制「仁爱」成为一个医疗、教学与社区服务专精的医院,以「病人的权益与健康」为核心价值,竭力增加医疗服务、提升医疗品质;就任以来,视野更广,在院内陆续成立「台湾嵴椎中心」、「心脏血管中心」、「大肠直肠微创手术中心」、「影像导引弧旋刀肿瘤治疗中心」……等等。

  这本书是苏院长行医25年的全纪录,借着与病人、家属互动的许多感人小故事,希望能鼓励人心,带出癌症治疗人性化的正确观念。

  苏院长,以「修德行善」、「敬天爱人」、「从来不放弃」自我期许,努力实践,期盼在既有的基础上,为社会、为病友创造出「医疗真正的价值」!

穿越迷雾:现代肿瘤治疗的全面指南与心灵疗愈 本书旨在为所有与癌症抗争的人们,及其亲友,提供一份详尽、实用且充满人文关怀的现代肿瘤治疗图谱。它不是一份冰冷的医学教科书,而是一本陪伴您走过这段特殊旅程的同路指南。 癌症的诊断,如同晴天霹雳,瞬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轨迹。面对陌生的医学术语、繁复的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心理压力,许多人感到无助和迷茫。《穿越迷雾》深知这份焦虑。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摒弃了过度专业化和故作高深的语言,以清晰、坦诚的态度,将复杂的肿瘤学知识转化为普通人可以理解和掌握的实用信息。 第一部分:认知与准备——解开癌症的面纱 本部分着重于帮助读者建立对癌症的科学认知,是制定有效治疗计划的基础。 一、癌症的本质与分类:打破误解 我们将深入探讨癌症是如何发生的——从细胞层面的基因突变到形成实体瘤的过程。书中详细区分了不同类型的癌症(如腺癌、鳞癌、肉瘤等)及其在不同器官中的表现。特别强调了“个体化诊断”的重要性,解释了病理报告中各项指标(如分级、分期、PD-L1表达、特定基因突变等)的临床意义,帮助读者真正理解自己的病情,而非仅仅接受一个标签。 二、诊断路径的清晰解析 从初次的影像学检查(CT、MRI、PET-CT)到活检的必要性,再到分子检测的革命性作用,本书一步步拆解了现代肿瘤诊断的全流程。我们详细解释了每种检查的目的、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心中有数,能够主动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 三、治疗模式的系统梳理 本书全面介绍了当前主流的肿瘤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的演进: 从根治性切除到微创技术(如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应用,以及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逻辑。 放射治疗的精准化: 聚焦于调强放疗(IMRT)、立体定向放疗(SBRT)和质子/重离子治疗等尖端技术的原理、优势与限制,帮助患者评估是否适合接受高精度的局部控制。 全身治疗的革命: 这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我们详尽阐述了传统化疗、靶向治疗的原理、适应症、常见副作用及管理策略。尤其着墨于免疫治疗的突破性进展,解释了T细胞、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如何激活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以及如何判断患者是否属于免疫治疗的“潜力人群”。 第二部分:治疗的实践——知情决策与副作用管理 治疗的过程充满了挑战,本部分聚焦于如何以最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治疗带来的身体和生活变化。 一、治疗方案的“量身定制” 癌症治疗不再是“一刀切”。本书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决策框架,指导读者如何评估多学科团队(MDT)的建议,理解不同治疗方案的获益风险比。我们探讨了如何平衡“追求疗效”与“保障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鼓励患者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成为自己治疗方案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 二、精准管理常见副作用 治疗的副作用是患者最常感到恐惧的部分。本书提供了详尽、可操作的副作用管理手册: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与骨髓抑制的管理技巧。 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特有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内分泌紊乱、免疫相关性肺炎等)的早期识别与紧急应对措施。 营养支持与体重管理: 癌症患者的特殊营养需求,如何通过饮食干预来维持体能和免疫力。 疼痛管理艺术: 科学评估和阶梯式止痛方案的运用,确保患者在任何阶段都能获得舒适的生活。 三、康复期的长期管理与监测 治疗结束后,康复才是长期抗战的开始。本书指导读者如何建立科学的复查计划,识别复发或转移的早期信号,并强调了规律的健康生活方式对维持长期缓解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心灵的韧性——超越医学的疗愈力量 癌症不仅攻击身体,更考验精神。本部分致力于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重建的工具。 一、直面恐惧与焦虑 罹患重病带来的抑郁、焦虑、失眠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探讨了如何正视“死亡焦虑”,如何与家人、朋友坦诚沟通自己的感受,以及何时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肿瘤学支持。书中分享了正念练习、放松技巧等非药物干预手段,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二、家庭支持系统的构建 照顾者(家属)的角色至关重要,但往往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穿越迷雾》也为照顾者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包括如何有效分担护理任务、如何维持与患者的积极沟通,以及照顾者自身如何进行“自我关怀”,避免精疲力竭。 三、重拾生活的意义 癌症康复是一场深刻的生命教育。本书鼓励读者在治疗的间隙,寻找并专注于那些能带来喜悦和意义的活动。它探讨了如何调整人生目标、如何处理“癌症幸存者”的身份认同,以及如何将这段经历转化为更深刻的生命体验。 《穿越迷雾:现代肿瘤治疗的全面指南与心灵疗愈》 是一份综合性的资源,它深知医学的进步需要人文的温度来平衡。它陪伴患者,不仅在治疗的道路上,更在重建完整人生的旅途中,提供清晰的导航、坚实的知识基础和不竭的精神力量。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009【推荐序一】具醒思的提醒及声音!∕张俊彦(国家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长)
012【推荐序二】用心看癌症治疗,从来不放弃!∕颜上惠(台北荣总癌病中心主任、国防医学院教授)
014【推荐序三】值得託付与信赖∕陈英声(西湖渡假村创办人)
017【推荐序四】医病也医心的慈悲医师∕黄文博(资深广告人)
022【自序】关于「癌症」,请不要回避,更不需再害怕 

027第一章 一位癌症病患家属的心声
047第二章 知的权利
065第三章 对病患与家属的同理心
081第四章 我们真的了解癌症吗?
109第五章 日新月异的癌症治疗工具
123第六章 订做治疗计画与健全医疗体系
145第七章 癌症的全程照顾
163第八章 如何与病人相处?
183第九章 从健保制度看癌症给付补助
213第十章 面对人生最后的路
235第十一章 医疗伦理
255第十二章 卫生政策、医院政策与病人的对策关系
283【后记】感谢生命中的贵人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具醒思的提醒及声音!∕张俊彦(国家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长)

  与苏志中院长认识已辗转近三十载,同样身为医师及学长的我,这一路走来不得不佩服苏院长是位难得的医师及医界管理者。我一直认为身为肿瘤科医师是上天所给予的机会与恩惠,医院其实是最好修炼的地方,而苏院长这数十年来不仅在行医过程中让身为学长的我感受到他生命中更加柔软的一面,以及坚韧的经历并克服种种的不顺遂外,他对于大里仁爱医院医疗团队的专业管理能力,更让医疗从业人员体验到医者、仁心更深的层面。

  从《从来不放弃──关于癌症,肿瘤科医师给你的真心建议》一书中,如同苏志中院长提及:从病患与家属的角度,用同理心诠释医病关系与医界的伦理制度等等,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以医师的身分,却能时时反躬自省的一面,也让读者透过文字,更加认识一位肿瘤科医师给民众最真诚的建议及医病心得的分享。在书中,苏院长也透过专业及同理心的方式告诉读者关于癌症的变异性,也就是临床发生的肿瘤样态很多都是不同的,不论是医生或是病患,生命要是先放手了,肯定是没机会,只有继续坚持,才可能发现生命中的奇蹟。

  诚如本书自始至终所强调的,苏院长在医病关系或是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上,真正所凭借的,乃是他所秉持的观念,即「从来不放弃」。尽管在书中我们看到他早年在学期间与实习过程中如何咬紧牙关,刻苦奋斗,而近年来则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更宽阔的医学管理……等,这些都是出自他的坚持和理念能够保持一贯,也使得所做出的决定和行为能与众不同,并在芸芸医师众生中能够脱颖而出。

  以上乃是个人读毕全书的心得,我对苏院长感到由衷钦佩。每个人的故事或许都不尽相同,但同样的是他们都对工作具有高度热忱且全心投入,一开始的时候可能并不起眼,但坚持到底,往往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也许每位读者是抱持不同的心境及需要在阅读本书,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阅读此书时,能体会到作者全心全意希望借由此书带给读者不同的医病关系感受及视野。对于读者而言,也许这更是有助于对于台湾癌症医病另一层次的不同认识。《从来不放弃──关于癌症,肿瘤科医师给你的真心建议》一书的出版,证明苏院长的坚持是对的,要写,就要写一本关于癌症肿瘤科医师给「世人」最真心的建议!

  值此《从来不放弃──关于癌症,肿瘤科医师给你的真心建议》出书之际,承苏志中院长雅嘱,特缀数语,聊以为序。

自序

关于癌症,请不要回避,更不需再害怕

  今年是我行医满二十五年。

  一路从住院医师到总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到院长,蓦然回首,身后一步步深刻的足迹印在生命的浅滩上,曲折的海岸线走得远远长长的。拍打着浅滩的海洋,时而安静时而波涛汹涌,在安静的夜里阖眼聆听,随风飘扬起的,是我、还有那些曾经将生命亲手託付给我的患者们,共同用泪水与欢笑谱成的乐章。

  行医这么多年,我的眼睛看过太多的生离死别,忙碌的双手至今仍为那些匆促生命感到深深惋惜。

  但我知道,我不能不为这些感动留下纪录。

  所以我决定写下这本书,当成自己行医的全纪录,也当成是记录病人抗癌过程的故事书。

  我将自己个人所学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还有深深被感动的东西,做成备忘紧贴在胸口牢记;同时也将病人与家属所必须面对的、不安的、抉择的、忍受的还有应该要被尊重的东西也一併记录下来,当作记忆拼图送给他们。

  虽然癌症对现在来说并不是罕见疾病,但是国人似乎仍然「闻癌色变」,在医疗资源及费用上,也由于科技的进步,与日俱增,对病人及家属来讲,癌症治疗它不只是全家人的压力,也是一段大家要共同面对的漫长过程。生命中很多事情都会让人手足无措,我写这本书是希望借由经验的分享,能让病人和家属在面对癌症时,能以正确的态度接受挑战,也期盼更多癌症医护人员能更以同理心来与病人走这一段路。

  《从来不放弃──关于癌症,肿瘤科医师给你的真心建议》这本书它绝对不是一本教科书,也不是一本工具书,里面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更没有治疗癌症的祕诀。

  我希望,透过这本书让不同的人都能看到不同的面向,得到不同的益处。让医护人员借由它,能重新思考医疗在自己心中的定位,修正对病人的医疗态度,并找回自己选择这条路的初衷;让病人透过它,在幽微紧闭的困境里能看见希望的曙光,感受正面鼓励之后能涌起尝试治疗的勇气。让他们知道有我们在,自己并不孤单!也让家属们在陪伴抗癌的最初与过程中更加了解肿瘤,学习如何与罹癌的家人相处、沟通并给予协助,也让医疗资源的供给者,思考是否能在制度与政策上适度做些改变。善用每一分医疗资源,救起更多珍贵的生命!

  在书舖中因偶尔或好奇而拾起本书的读者们,愿你在阅读中体会在生命最柔软处所蕴含强大力量的感动之余,也透过这本书对癌症的整个过程有通盘的了解,关于「癌症」,请不要回避,更不需再害怕。

  另外我也想借由这本书,给时下的年轻人一个建议,在人生的过程中,困难与阻碍是必要的因素,应以坚强的意志力,来面对一切,且坚持做对的事情。至于何谓对的事,应是「与人为善」及「敬天爱人」,如此,很多事情自然就会有好的结果。

  我要感谢我的父亲,让身为肿瘤科医生的我,对癌症的医疗有更大的使命感,让我知道自己应该帮病人做得更多。感谢我的家人对我一路上无悔无怨的支持,尤其是我的太太,感谢她一路相挺,替我分忧解劳。感谢书里所提及或未提及的患者与家属,也感谢一路教导与鞭策我的师长与长官。

  最后就是将这本书送给曾经服务过的病人与家属,希望这本书可以带给病人与家属,希望他们能将生命中的无奈转变成永不放弃的勇气!

图书试读

第一章 一位癌症病患家属的心声
父亲接受治疗的开始,也是我身分转换的起端。
从医病关系的权威端移到弱势的彼端,从医师身分变为病人家属,
一场角色对调,对我的医疗生涯带来了另一场震撼教育。
陪伴父亲抗癌的这段过程,更让我立志成为──
站在「生命的原点」看待医疗的人。


被癌症带走的父亲
十三年前,我的父亲因为恶性淋巴瘤过世。

在难以言喻的哀恸中,我亲手关掉了他的维生系统。虽然心中有很多不舍和难过,但身为人子的我,对于这件事,内心并没有一丝罪恶感。在冥冥之中,我想这是他希望我做的事情,因为父亲一生,最重视的就是尊严与荣誉。

这绝对不是医师所谓的专业、冷静。在经历至亲遭受病痛折磨十多年后,我想不论是谁,再大、再多的伤心难过,都已经转变为坚强与不舍。

父亲在世的最后几年,他只能躺在病床上,靠着机器来维持生命。我舍不得他病苦的身躯日渐消瘦,舍不得他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尊严」一点一滴消逝;更舍不得母亲因为长期照顾病榻上的父亲,不眠不休而造成的心力交瘁。

那几年,她一下子老了十几岁。

我紧握住父亲的手,想起前几年他因癌细胞转移压迫到嵴椎,导致双脚瘫痪无力,而紧急开刀的情形。当父亲麻药退了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居然在加护病房里,勃然大怒,对着我开骂:

「我不是很早就讲过了吗?我绝对不要进加护病房!不是告诉过你了吗?」

看着他才刚开完刀,就气得吹胡子瞪眼的,我又好气又好笑,赶紧跟他解释:「不是、不是,你现在是因为开刀的关系,才要待在加护病房里观察恢复情形,不是因为病危才被送进加护病房。」

从小,父亲就像棵大树,为全家人遮风挡雨。他律己甚严,很坚强,也很固执。在他开始做治疗之前,就再三叮嘱我们,说万一他真的怎么样了,也绝对不要进加护病房,或做一些插管急救的事。

凡出门必一身整齐笔挺的父亲,哪能忍受自己羸弱衰颓,甚至躺在床上行动不便,要人服侍呢!我想,这才是他心底最大的恐惧。身体虚弱到连饮食、穿衣这类日常琐事都得央人打理,恐怕比生病本身更教他难以忍受。除了失去尊严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个性独立好强的他最不爱麻烦别人,即使是最亲的家人。

有一回,他把我叫到床边,递给我一张纸,上头写满了字,我还来不及看内容,他就开口:「我把自己的讣文写好了,里面有我的生平简介,以及我想对友人们说的话。你收着,这样以后就不用麻烦了。」同时,他交给我一份手稿,是他亲笔写的唐太宗〈百字箴〉,内容是「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父亲要我留作纪念,并时时惕励自己。我感怀珍惜,裱褙装框,直到目前还放在办公桌前。

我一阵鼻酸,手上一张薄薄的纸,却顿时变得有如千斤重,让我无法承受。

因为生病之故,父亲厚实有力的双手渐显瘦骨嶙峋,但白纸上的文字却依旧苍劲有力。我想像着他独自坐在病房内反覆思量,然后用心、用力地在纸上写下自己生平的景况,眼泪就忍不住掉了下来。

父亲是个很有威严的人,在国、高中时代,我常陪着他一起散步或乘凉,那时总会听他提起自己的成长过程,以及从大陆来台所遭遇的事情。

那些记忆片段有时零碎并不完整,但静静地在父亲身旁倾听,总能感受到颠沛流离的时代所带来的遗憾,以及独自离乡背井、无法归乡的沧桑,从父亲坚强的外表下细微流露。

我哽咽地看着父亲,「爸,你担心这些事做什么?你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好好休息、养病,不用烦恼这些。有什么事情我跟妹妹会处理的,你不用担心!」

「唉,你们不知道啦!大陆老家的情况、我做过什么事、去过哪些地方……你们都不晓得,我的事我自己最清楚了,写好就省得你们到时候麻烦。」不只是讣文,父亲甚至连以后骨灰要放在哪里、每年法会的费用支出这些事都规划好了,然后等一切安排妥当后才告诉我们,仅用一句「省得你们麻烦」轻轻带过。

我深深感受到父亲是个勇敢的人,更影响到我面对病人与疾病的态度,一切应从「人性」去思考。这也是我常告诉家属的事情。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到這本書的標題《從來不放棄:關於癌症,腫瘤科醫師給你的真心建議》,我心裡就湧上一股暖流。身為一個在台灣生活的人,我對癌症這個詞並不陌生,身邊的親友、甚至自己都可能經歷過與之奮鬥的過程。這本書的出現,對許多正在與病魔搏鬥的患者及其家屬來說,無疑是一盞明燈。我尤其欣賞「腫瘤科醫師給你的真心建議」這部分,它暗示了書中內容的專業與可靠,而且「真心」二字,更是讓人感到溫暖與被理解。我相信,對於一個罹患癌症的病人來說,除了醫療上的專業知識,心靈上的支持與慰藉同樣重要。這本書的作者,身為一位腫瘤科醫師,一定能提供許多第一手、最貼近病患需求的資訊和建議,不只是治療上的,更可能包含如何面對情緒、如何與家人溝通、如何維持生活品質等等。我期待它能提供具體的實踐方法,而非僅是空泛的鼓勵。尤其是在台灣,醫療資源雖然相對豐富,但面對癌症這樣複雜的疾病,患者和家屬往往感到無助與茫然。如果這本書能填補這方面的知識與情感缺口,那它的價值就非同小可。我認為,這本書不只是一本醫學類的書籍,更是一本充滿人文關懷的生命之書。

评分

坦白說,當我第一眼看到《從來不放棄:關於癌症,腫瘤科醫師給你的真心建議》這個書名時,內心是充滿期待又帶點複雜的情緒。台灣社會對癌症的議題是相當關注的,但同時也伴隨著許多迷思與恐懼。這本書的標題點出了「不放棄」的信念,這對於許多正在經歷艱辛治療的病友來說,無疑是強心針。而「腫瘤科醫師的真心建議」,更是讓我立刻聯想到,這本書應該會提供非常紮實、專業且充滿人情味的內容。我很好奇,醫師會從哪些角度切入?是關於最新的治療方法?還是如何與醫療團隊建立信任?抑或是探討患者在身心兩方面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克服?我希望它能解答許多病友和家屬心中對疾病的疑問,例如飲食建議、運動指南、心理調適的方法,甚至是關於預防與篩檢的知識。畢竟,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說法都有,而來自一位專業醫師的「真心」建議,其份量和可信度是無可取代的。這本書的出現,希望能幫助我們更理性、更有信心地看待癌症,並且學習如何在治療過程中,保有對生命的希望與尊嚴。

评分

這本《從來不放棄:關於癌症,腫瘤科醫師給你的真心建議》的標題,瞬間就抓住了我的目光。作為一個在台灣生活,常常關注健康議題的普通人,我深知癌症對許多家庭造成的影響。看到「從來不放棄」這幾個字,就感覺作者在傳達一種積極、堅韌的精神,這對於正在與病魔搏鬥的患者來說,是多麼重要的鼓勵!而「腫瘤科醫師給你的真心建議」,這幾個字更是關鍵。這表示書中內容是經過專業人士的驗證,並且是以一種親切、真誠的方式呈現。我腦中立刻浮現出一些問題:書裡會不會討論到,在面對化療、放療等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以及如何有效舒緩?或者,對於患者家屬來說,應該如何給予最恰當的支持,避免造成額外的壓力?我也很好奇,醫師會不會分享一些臨床上觀察到的,讓患者保持樂觀心態的經驗談?總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溫柔而堅定的嚮導,帶領我們穿過迷霧,找到面對癌症的勇氣與方法。它不只應該提供知識,更應該給予力量。

评分

《從來不放棄:關於癌症,腫瘤科醫師給你的真心建議》這個書名,真的讓我感到一股暖意。在台灣,我們很常聽到親友罹患癌症的消息,那種無力感和擔憂,相信許多人都體會過。所以,看到「從來不放棄」這樣充滿希望的字眼,就覺得作者一定是要傳達正面的力量。而「腫瘤科醫師給你的真心建議」,更是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信心。我認為,一位身經百戰的腫瘤科醫師,一定有非常多第一手的經驗和寶貴的見解。我特別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患者該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和平共處?會不會提供一些實際的建議,幫助患者在生病期間,也能盡可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例如,關於飲食的建議,或是如何在體力允許下,進行一些簡單的復健或放鬆運動。我相信,這本書會像是一位值得信賴的朋友,用溫柔而堅定的語氣,給予正在經歷艱難時刻的人們,最實質的支持與指引。

评分

讀到《從來不放棄:關於癌症,腫瘤科醫師給你的真心建議》這個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本充滿勇氣和希望的書。在台灣,癌症的議題一直是大家關心的焦點,許多家庭都曾受其影響。而「從來不放棄」這幾個字,本身就傳遞著一種強大的生命力,這對於正在與病魔抗爭的患者來說,無疑是最需要的鼓舞。更讓我期待的是「腫瘤科醫師給你的真心建議」這部分。這代表著書中的內容,不僅有專業的學術支持,更帶有醫師在第一線接觸病患的寶貴經驗與人情味。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分享一些醫師在臨床上觀察到的,讓患者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與醫療團隊有效溝通的技巧?或者,是否會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患者在治療期間,也能照顧好自己的心理狀態,應對可能出現的焦慮、恐懼或失落感?我認為,一本真正的好書,不僅是傳遞知識,更能觸動人心,給予讀者力量。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許多病患及家屬,在面對癌症時,能夠依靠的知識寶庫與心靈港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