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国明老师是相当棒的老师,我不记得他教我什么科目,只记得有一次我参加校外写生比赛,当时我在画一棵树,总觉得绿色是不够表现树的美丽的。
那时古老师是带队老师,他走到我身边,端详一阵我的画之后说:「树会因为阳光照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颜色,因此什么颜色都可以画上去,只要注意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颜色要较深就是了!」
这一句话影响的不是我手上的画,而是我后来的人生,因为只有我自己可以为自己的生命上色,要用什么颜色,都由我自己决定!
我后来到国外去念书,竟然也发现一位心理学家跟我的想法一样,他说:「每个人就像一棵树,有不同的生命型态。」真是好特殊的经验(也是惊艳)!
孩子呀,我要把我的老师曾经送给我的礼物也送给你!好好去思考你生命中的一些贵人与恩师,不管他们对你是好是坏,好的可以作为学习的典范,不好的可以做我们的警惕,他们都教你学会了一些人生的功课……
青涩的岁月,如何找到人生的方向?
年轻的旅者啊!生命有无穷的惊喜,唯有抬头放眼世间,打开心灵之眼,你才会找到那希望之光……
作者简介
邱珍琬
台湾花莲人,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系毕业、高师大教育研究所肄业、俄亥俄大学谘商师教育硕士、德州理工大学谘商师教育博士。曾任国、高中教师、建国中学辅导教师,美国心理诊所心理师,台湾艺术学院、世新大学、新竹师院、空中大学兼任副教授,台北生命线、怀仁全人发展中心讲师与团体领导,目前任职于屏东师范学院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
笔名仞冈,已出版「生活的道理」(德威)、「生命是很棒的礼物」(德威)、「要爱不要伤害-家庭沟通宅急便」(书泉)、「寻回失落的一角」(宏道)、「A+大学生的42把关键钥匙」(宏道)、「我的家缺角了—一个心理治疗师的观察」(张老师)、「完美的分手—失去,没甚么大不了」(书泉)等,其他学术着作见专业期刊。
【推荐序一】传承
【推荐序二】做孩子生命旅程中的贵人
【自序】用生命教育生命
1.欧巴马的工作
2.修养比成绩更重要
3.生活作息的重要性
4.我去老人院
5.职棒打假球事件的省思
6.从「老师的祝福」谈起
7.负责
8.留给人余地
9.有自律才有自由
10.天生我才
11.分享的喜悦
12.珍惜的功课
13.好奇
14.问问题
15.行正则强
16.挫折忍受力
17.试过再说
18.陌生人情
19.送礼之道
20.我读朱自清的〈背影〉
21.节能省水的现代生活
22.书信的联想
23.自省的重要
24.贡献所学
25.时间
26.父母亲的心
27.休闲
28.朋友
29.孤独
30.语言的力量
31.信任
32.沉默的力量
33.谈「关系」
34.区分
35.从众或独行
36.欣赏也是一种拥有
37.有朋自远方来
38.诚实
39.把握当下
40.生命的功课
41.青春青春
42.亲密关系
43.学习态度
44.读书策略
45.阅读之乐
46.展现自我
47.从韩剧说起
48.自然之美
49.借镜
50.慢慢走啊,欣赏!
推荐序一
传承
建国中学退休辅导教师 谢芬兰
从大学时代认识珍琬到现在,快三十年了吧!几个老朋友长期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彷彿是一部部长长的连续剧,渐渐熟悉每一个家的系统运作和不同的家人,也关心着故事的演变和人的进展。珍琬从没停止写作,每次聚会都会看到她的新书,这让老朋友们肃然起敬。
这回,这本家书,是给下一代的亲人,不是子女,所以有着安全的距离,可以看得更清楚,说得更明白。而接受者也可以选择听或不听;因为有决定权,所以可能更可以被接受。
本书中这些议题,都是我们这一代很看重的价值观,每家的父母亲都会苦口婆心的去想办法让子女好好的记住这些想法。比较为难的是,资讯时代的新生代,早早透过各种管道,学会选择只去听自己想听的,要自己想要的。现代父母在亲职教育上,其实有很深的挫折感,因为没有机会把想讲的话讲完,更没机会看到子女真正活成父母心目中理想的样子,于是想要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成了很难的课题。
边看着一篇篇的家信,边不停点头如捣蒜,心里却有着深深的叹息;这些父母讲不出口的金玉良言,还好有这位有学问的阿姨,透过流畅的笔,帮我们这些父母好好的讲清楚。我们从上一代父母的叮咛中,小心承接下来的道德和智慧,就算自己没机会传达,也确信这些好东西有被记录下来。
我在许多接触青少年家长的机会中,发现了现代父母的谦虚。从他们口中得知,他们知道现代年轻人的所知所能,已经不是当年自己的成长经验可以涵盖了。看他们兢兢业业的努力学习当好父母的角色,心中很是佩服,父母难为似乎比过去更艰难。从我主持的亲职教育的研习过程中,他们建立了新的心态,他们真正开始学习把青少年当成独立个体来相处,也学会如何从资讯中去找到更多的方法来改善亲子关系。
本书整理出来的议题,很多借由时事来热身,也有许多生活细节的剖析;加上学者的涵养,提供了不同的视野,父母亲们怎样可以顺利的将这些成为自家亲职教育的内涵,聪明的爸妈也要动脑筋,可以把本书当成有力的素材,寻找亲子间的输入管道,悄悄的放进去,不至于迷失在多元价值的现代大环境,而养出自己都不认识的下一代。
大家庭的保护伞渐渐失去功能了,希望这位阿姨,变成所有人的阿姨,为现在的亲职教育加把劲,为下一代留下更多的传承!
推荐序二
做孩子生命旅程中的贵人
台南大学谘商与辅导学系系主任 刘明秋
在我们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眼中看到的大人世界常是好奇、新鲜的,所以在父母、师长等的引导下,慢慢的我们的智慧被启发了,我们的心灵被触动了;而我们就这样的走进了这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成为芸芸众生中独特的自己。
而今的我们身为这一代孩子的重要他人,肩负着启蒙与领航的使命,只因人生的道途上,我们是生命的体验者,更是实践者。珍琬就是一位如此身体力行的人,在她写给外甥的一封封家书里,透过感性兼理性的文笔,编串点点滴滴的生活事件,其实不止是为了正处在青春年华的一位高中生而写,更是为了将这宝贵的处世价值传达给无数正处于人生青涩岁月的年轻生命旅者。
本人有幸与珍琬自大学时期共为同窗,更欣喜知悉珍琬笔耕有成,着作等身,实令人至感佩服!细读其文,字字珠玑!其中有论及生命的议题,如:「把握当下」、「生命的功课」、「慢慢走啊,欣赏!」令人深有同感。其中的几个片段短文:
「活在当下并不是『没有明天』,而是将每个『当下』都当作最后一个在努力生活,因为『明天』也是许多无数的『当下』所累积而成。」
「每个人都有梦想,可以逐步实现当然最好,然而人生命的意义还是自己创造,因此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作者。」
「偶尔,放慢自己的脚步,浏览周遭的人与景物,你会体验到不同的美丽。」
本书的另外篇章更谈到与人、与事、与物的关系。从阅读文字中反覆咀嚼,似乎也能从中品味出人性良善的芬芳。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性中的良善却仍是亘古不变的处世准则,在论及生命教育的课题中,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皆是环环相扣的映照。尤其在现今多元文化与价值的社会里,青少年学子们往往因个人生活经验的侷限,导致思绪与行为的偏颇,校园霸凌事件屡有所闻,回归到个人身心修为的议题上,即是品德。从这本书里一篇篇的短文,可以找到重要的传家之宝,值得流传下一代。
过往的生命不能重来,但是我们可以开拓未来。美国圣达菲研究所的山姆.包尔斯教授研究古代社会,通过分析发现,善良之心是人类社会能够生存下来的关键因素。他说:「人类群体中如有众多的利他主义者,往往容易生存。利他主义者共同合作,为群体谋福利。」在这本书中,所谈的何止是利他,更是启发个人心灵里的良知与良善,在真实的生活中看到正向的人性,何等美妙!
自序
用生命教育生命
本书是集结了给外甥的许多封家书而成。外甥目前念高一,由于父母亲都在大陆工作,平均每个月只能返台一次,外甥与外甥女是在外婆的协助下成长;虽然祖父母住在附近,但是因为祖母曾中风、身体不便,而祖父重听、之前又因癌症卧病在床,因此许多的亲职工作就必须由外婆承担。但是外甥年少气盛,常常会与外婆有不同的意见,因此身为阿姨的我们就常常需要「越界」去做一些劝导。很多年前,在外甥小四的时候,我就曾经跟他说:「哪一天我们一起写一本书?」但是这个诺言却迟迟没有兑现,因为外甥的生活实在太忙了。再者,他可能也无心与我这个阿姨一起写书吧,毕竟相隔了几十年,许多观念或许不同。
外甥兄妹与外婆的家庭组成就是「隔代家庭」的一种形式,现在的隔代教养家庭已经有攀升的趋势,尤其以南部弱势家庭为然。然而「隔一代、隔一层」,亲职还是需要子代的加入,要不然许多的需求不能获得满足,亲子都徒留遗憾。此外,许多教育学者异口同声提到新新一代的价值观与言行举止都需要加以监督与警醒,所以特别强调与倡导所谓的「品格教育」,我将许多事实与实例呈现在本书之内,相信本书不会流于说教,因为是真实发生的事。
当然,这本书的读者不限于隔代教养
或祖孙家庭,因为里面所提的许多想法与经验,也可以是许多家长会碰触到、希望可以知道该如何处理的议题。我在学校为大四开的课程是「亲职教育」,后来也因为教学多年,将一些对亲职教育的理念与实务写成一本书;但是教科书毕竟还是有理论做基础,读来比较不容易,因此也借着这一本书的撰写,把理论与实务做真正的结合。
小时候影响我最深的一本书就是《爱的教育》,当时书中主角的父亲常常以书信方式告诉儿子一件发生的事,以及他为什么做怎样的处理;我常常觉得很窝心,因为我父亲也会这样教育我,只是他是用说的与行动的方式。因此本书希望也以书信方式来谈亲职教育,也许更能够贴近读者的世界。
此外,本书是与社会环境脉动一体的,也就是以现存世事为引发,来做一个对话,因此较贴近生活与现实。而我多年来教授「生命教育」课程,许多的素材其实唾手可得,而亲职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也可以涵括在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