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环保
  • 地球
  • 可持续发展
  • 环境科学
  • 自然
  • 生态
  • 科普
  • 教育
  • 全球议题
  • 未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别让我们和孩子活在「没水可用」的恐慌中!
别让我们和孩子活在「核能污染」的威胁中!

  每个教育传承者,手中都握有善待地球的种子。
  当种子散播并发芽时,
  才有更多人愿意用行动守护这片土地。
  善待地球,就是保护下一代在地球的生存权益!

  这是一个关于爱,关于人与土地、人与自然……该如何和共生共荣的大课堂;更是一堂,再也不能漠视、和你我都密切相关的必修课!

  天气大乱、灾难不断……暖化造成的气候、生态异常,
  都是地球发送给人类的警告讯号!

  大自然的反扑,是地球给人类上的环保课

  别小看「个人」的力量!
  每一个简单的小习惯,都有可能拯救地球,守护我们和孩子的未来。

本书特色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协助大人与孩子一起了解地球正面临的环境危机。
  .适合国小、国中、高中老师,作为教材,带领孩子探讨环保问题。
  .互动式情境对话,孩子自己看,也能轻松理解,引发思考。
  .延伸阅读&影片推荐,提供老师、家长课堂和生活中最实用的教材。
  .贴心的「小常识专栏」,大大减低阅读理解障碍。
  .活泼的内页设计,搭配图解说明,增加阅读趣味性。
  .针对日本福岛核灾后,引发的核能争议,做全面性探讨。

作者简介

亲子教养专家 苏晓慧

  北一女中、政大中文毕,目前为自由撰稿人。从小对吸收知识就很有兴趣,累积许多读书考试小撇步,担任补教及家教老师期间,在教学领域十年的耕耘,经历各种不同孩子的「磨难」,和孩子培养亦师亦友的情谊,了解孩子们对学习、人生等等各种不同的疑惑,不只是教导他们知识,也和他们讨论如何面对人生的态度。长期以来经过和学生的互动,为孩子提供诚恳而实用的学习规划建议,拥有丰富的授课经验,从自身的反思以及与学生的互动当中,了解孩子们成长与学习过程的需求,以及经常出现的行为表征背后其实都隐含孩子真正的心声。期望将自己与孩子互动的种种经验与体会整理集结成书,能让家长和老师们在教养过程中也能得到另一种启发。

  着有《爸妈,别忘了!你也当过小孩》、《教会孩子吃苦,就是给孩子幸福》。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台湾环境保护联盟会长 王俊秀
推荐序二 原住民电视台气象主播 俞川心
推荐序三 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谢英士
推荐序四 荒野保护协会荣誉理事长
作者序 我来得及长大吗?

CLASS 1 地球发烧了
LESSON 1 地球可能会变成第二个火星
LESSON 2 翘翘板的两端:厄尼诺与拉尼娜
LESSON 3 热带也可能有白色圣诞节
LESSON 4 「热死人」不再只是个形容词
LESSON 5 破坏家园的大风吹
LESSON 6 暴雨、大旱、狂沙三巨兽
LESSON 7 大地也为之震动
LESSON 8 天空破了一个洞!?
LESSON 9 SOS ~ 台湾要陆沉了!?
LESSON之外──延伸阅读&学习

CLASS 2 别让地球的生态乱了套!
LESSON 1 北极熊回不到岸边,企鹅搬新家
LESSON 2 虫虫危机之一:紫斑蝶先逃
LESSON 3 虫虫危机之二:冬天还有蚊子?
LESSON 4 鸠佔鹊巢强压地头蛇
LESSON 5 远离家园的日子
LESSON 6 热带植物往北跑,平地植物攻山头
LESSON 7 粒粒更辛苦
LESSON 8 变色的海底世界
LESSON 9 鱼儿鱼儿水中游,游来游去热忧忧
LESSON 10 青蚵嫂的悲歌
LESSON之外──延伸学习&阅读

CLASS 3 给地球一帖好药
LESSON 1 记录你每一天的碳足迹
LESSON 2 「吃」掉你的碳排放
LESSON 3 衣着简约也能很有型
LESSON 4 打造一间舒适的绿小屋
LESSON 5 来一趟减碳旅行
LESSON 6 当一个聪明购物的绿色消费者
LESSON 7 减少用纸,好留得青山在
LESSON 8 用行动支持绿色企业
LESSON 9 发声不一定有希望,但不发声肯定没希望
LESSON之外──延伸学习&阅读

附录 我们不要核家园!

图书序言

推荐序1

假如台湾不再下雨

  想像一下,假如台湾不再下雨了,该怎么办?

  这几年大家都可以感受到,全球气候的确在改变中。全世界各个地区的气候愈来愈极端,夏天更热,下雨更集中,不是干旱就是暴雨,电影「明天过后」的情节在这几年的现实世界中一一出现。

  温室效应造成了全球环境的改变,洋流与大气流动的改变,将会造成降雨模式的改变,而这些变化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而且,我们大概还记得没有多久以前的从前,父母下班小孩放学后,都还会在住家附近乘凉聊天玩耍,可是现在孩子回到家,就躲在屋内开着冷气,因为讨厌流汗而不愿意出门。

  的确,城市里愈来愈热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往都市集中,住宅愈盖愈密,阻隔了风的流动,另一方面,汽车的废气,冷气机排出的热气,也郁积在水泥建筑之间,所以城里比空旷、有植物的乡下温度高出摄氏三到五度。

  透过这种感同身受的炎热,我们可以趁机和孩子讨论整个地球愈来愈热,已经形成所谓「温室效应」与「全球暖化」。过去夏天才会有台风,现在连春天、秋天也都可能会有台风,而且雨和风都非常强。这种情形不只是在台湾发生,全世界都变成这个样子。原来是因为地球发烧了。

  因为我们人类在这几十年里面,用了太多的电以及汽油,不管是我们吃的、穿的、用的,从生产制造到运送,都会使用到石油,产生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会留在空气中,像罩子一样,把太阳照在地球上产生的热气留下来,排不出去,时间久了,地球就发烧了。

  同时,因为温度高,南极的大冰层也开始融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住在海边的房子将来会被淹没;而且温度一高,苍蝇蚊子也会愈来愈多,传染病也会影响到世界各个地区。

  这几年,全世界都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想了许多方法来让地球发烧的情况能降下来,我们该如何告诉孩子他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尽量不要喝冰凉的罐装饮料,因为这样的饮料从制造、运输、保存、降温,到最后的废弃物处理,都会产生非常多的二氧化碳,让地球更热。我们最好自己准备随身的水壶,不要吃远方运来的食物,而且吃多少准备多少,不要剩下食物。

  再来,要珍惜使用任何物品,因为任何东西在制造或回收的过程,都会消耗能源,排放二氧化碳。

  最后,除了我们自己努力之外,我们还要告诉朋友有关于地球发烧的事情,大家一起来帮地球降低温度,我们的环境才不会被剧烈的天灾给破坏!

荒野保护协会荣誉理事长 李伟文

推荐序2

群众改变,是督促政府改变的发动机

  每每和亲朋好友聊到环境保护的议题时,都会遇到两极化的反应:一种是,对于环境保护很有感觉,喜欢义愤填膺地,一一数落政府的哪项政策又促使环境更加恶化、未顾及环境保护,或是大谈在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节能减碳;另一种是,对于这个议题没什么感觉,认为环境保护似乎跟自己没什么关联,最常听见这种人的反应是:「就算我一个人愿意重视这个问题,政府不规范破坏环境的高碳生产者,人民也只好高声叹息(也是高叹)?」

  第一种人,相当少见;第二种人,极为普遍,而正因为如此,使得如同我这样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伙伴们,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因为,当我们推动相关立法与运动时,如果无法引起够多民众的关注,就很难期望让政府官员们愿意停下脚步来做些好的改变。其中「环境主权在童」的概念更应成为解构地球暖化问题的主流思想,因为环境是向后代子孙暂借的,而不是继承自祖先。

  其实,近年来台湾民众的环保意识有逐渐抬头的趋势,愿意投身环保运动的「绿领人士」也越来越多,只是,与环境破坏的速度相较之下,这个趋势的发展还是慢了太多太多。所以,我认为如果要保护我们所生存的这块土地,就必须要有更多人来关注环保的议题,特别是亲子一起来,还记得日本儿童号召父母一起集资购买龙猫森林的感动故事吗?因此在环境教育与学习上仍需更多的努力,特别是台湾在201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通过环境教育法。

  很庆幸坊间有出版社愿意针对地球暖化的议题,来出版相关书籍引起民众的重视。这本书,透过亲子互动的方式,来带出暖化的议题,当中除了有丰富的气候小常识、生物小常识,更有爸爸妈妈可以在生活中带着孩子一起实行的,节能减碳法,更重要的是,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透过这本书,针对人与土地的关系,与孩子一起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正如同序言里面,小轩所说的那句──「我来得及长大吗?」当我们人类无止尽的破坏地球环境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么做到头来是不是正在毁了自己的未来?

  热切地盼望,透过这本书,能够引起各位爸爸妈妈和孩子,共同来重视地球暖化的问题,并且能够实际在生活之中,一点一滴的开始做些小小改变,甚至愿意站出来,参加环保团体的游行、环保志工培训……等活动,重视自己的力量,那么,读者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力量其实很大。期许因为本书,更多有力量但谦卑的人民「起意」了,真正体会:人类不是由天降临的神,而是由地上升起的爬虫类。

台湾环境保护联盟会长 王俊秀

推荐序3

气候异常,是地球发给人类的求救讯号

  我们所居住的台湾,虽然是个小地方,但是因地势复杂加上位置特殊,因此孕育出千变万化的气候景观。从平地的热带、山间的温带,一直到高山顶上的寒带,台湾中高低纬度所有的气候皆兼具;而从高温潮湿的雨林到寸草不生的沙漠,台湾一样也有,各个地域各自有规律的天气循环系统。

  然而,从事气象工作四十多年来,所观察到的种种气候现象,使我不禁替台湾这座「气象博物馆」感到担忧。

  近年来,全球各地天气出现极端异常:位处热带地区的泰国曼谷 2009年初,罕见出现摄氏15度低温,清迈更下探4度;欧洲及美加地区2009年1月的暴风雪;大陆2008年3月华中、华南下起雪冰……,已能明显感受到全球暖化的威力逐渐在各地发威,让人不禁猜测:难道电影版的「明天过后」真的会发生吗?

  台湾的气候也受到波及。2008年澎湖海域异常寒冷的天气冻毙上万尾的鱼;2009年8月移动状态像秋台的莫拉克台风,造成重创南台湾的八八水灾……,种种异常的气候现象,也让台湾这座气候博物馆大乱。

  这些因暖化而引起的天气异常变化,其实,正是地球发给我们人类的求救讯号。

  气候暖化的主要原因绝大部份归咎于人类所为,如滥垦滥伐山坡地,导致森林逐渐减少,覆盖土地的绿色植物逐渐减少,相对吸收阳光的面积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机会也降低,因而气温上升。

  而人口快速增加使得建地面积逐渐扩大,水泥建筑、沥青路面都是地球暖化的兇手之一。其中,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也让畜牧业蓬勃发展,牛、羊、猪……等吞噬了大片草地、土地进而导致沙漠化,造成沙尘暴频频出现,同时家畜所排放的粪便与气体,也是暖化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之一。

  而工商业发达、工厂林立、用油用电量增加,以及汽机车、飞机、轮船、工厂所排放出的废气,冰箱、冷气所排放出来的暖气,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让暖化问题浮出台面。

  以上种种因素,使得地球以气候异常的方式向我们人类发出求救讯号,如果我们再不重视这个讯号,那么,恐怕人类最终只有自食恶果。反之,如果我们能为地球环境尽一份力,保护我们所生存的地球,才能为子女们留下一处美好的生活空间!

俞将军气象生活网 / 原住民电视气象主播  俞川心

推荐序4

与孩子一起,化知识为行动

  我国环境教育法甫于2010年5月18日经立法院三读通过,总统旋即于同年6月5日公布,预定明年世界环境日正式实施。未来政府机关从总统以降至高中以下学校与企业等均应接受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已经成为国民的基本义务。

  外界不尽了解的是,气候变迁之重要性虽属无庸置疑,但推动相关概念并唤起有效行动的方法,仍难背离教育的环节。如何研拟、创新适合于社会大众、大学生、高中小学学生等不同领域人们的适当教材内容与参考资料,对政府、科学界、教育界而言,实为重大之挑战。

  有鑑于此,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在2010年6月4日世界环境日前夕,响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团体发起的「世界气候教育论坛日」,本气候教育论坛日包含一系列讨论气候变迁不同面向的讲座,由具有实际经验的首席专家主讲,以中学和大学学生可理解之内容进行,介绍各地的科学知识、方法、策略和其他类型的行动,以因应气候变迁。本会将讲座内容翻译成中文,放置于本会网页(www.envi.org.tw/ccs/)与世界气候教育论坛日(World Climate Teach-in Day)的官方网站上,希望能提供更多的教育者、研究者进行教学使用。

  除此之外,为量化与生活有关的碳足迹、水足迹与电脑耗能等,本会亦开发「ENVI环品笔记」,将电脑耗电、排碳、用水这三种主要的生活资源使用型态一併整合,提供大众纪录、检视、管理个人使用资源的状况,将低碳生活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可望大幅提升社会大众环保生活的实际效益。

  这些都是具体而微的化知识为行动的教育方法与体现。

  尤其对孩子来说,先有「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感情,再探求「理」,以科学的态度、方法,追求真理,才是符合顺时应势的教育理念。本书作者苏晓慧以深入浅出的文字,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借由倾听到引导孩子思考环保议题,并激发孩子提出解决问题之潜能,从小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又让孩子轻松理解要以具体行动对抗暖化!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诙谐逗趣又充满哲理的话语将生硬科学知识结合生活与故事情节,内容颇能引人入胜,「不仅探究科学,还兼及人文」,非常适合亲子共同阅读,培养无穷的行动力与创造力,也适合学校老师作为教材使用之参考。

  本人乐于向您推荐,从现在起,就请大家努力实践「气候行动革命」!

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谢英士

作者序

「我来得及长大吗?」

  「吼 ~ 很烦耶 ~ 老师说寒假很长,叫我们做报告啦!」唸国中的小轩一回到家丢下书包,气喘吁吁地嘟嚷着。小轩是我的外甥。

  「做报告?很好啊!」平常小轩只爱看电视和打电动,现在学校老师要求做报告,他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看得我倒是很开心。

  拥有资讯,但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老师说最近有很多部电影都和环保议题有关,叫我们寒假利用空闲的时间挑几部来看,然后做成一份报告,还要收集资料了解地球目前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更要我们提出意见和感想,和同学讨论要怎么做环保。」

  「喔!有啊!好几部电影都和环保议题有关,要我列清单给你吗?」我瞄了他一眼,一边用滑鼠「翻阅」我的电子书,小说正看到一半的精采处,心想:平常叫你看书不看书,现在为了交报告,我看你怎么办。

  小轩无助的样子让我看了真的很不忍,而且他得独立完成这报告,于是我说:「好吧!那我们就先看电影好了!」接着,和他讨论了一下老师究竟要他们做成什么样子的报告,决定了几个重点,隔天我便带他到录影带出租店,选了几部片子,接连好几天陪他看完了这几年来堪称经典的「环保」主题影片。

  一开始,小轩看电影的时候还显得很无聊,但是等他看完所有片子,开始查资料之后,竟然一边和我讨论电影中的情节与资料能否相互印证,甚至问了我一个问题:「这样下去,我还来得及长大吗?」
贪求便利,使我们无视于自然的唿唤

  我们一边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却没想到这些高科技的背后其实一直在消耗地球的资源,更可怕的是,这些资源消耗还带来更可怕的自然界危机,像是臭氧层破洞、生物濒临绝种、植物反常的光合作用,以及两极冰山消融引发的气候剧烈变化,过不了几年,也许有一天石油用完了,煤也用完了,我们所依赖的科技产品都成为无用武之地的废物,那么我们将如何生存?

  当地球环境恶化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也许末日即将来临,我们老了,但孩子一点都不了解,为什么他们还没长大就即将面临生存的危机,我们千辛万苦的培养孩子长大,却可能成为一场空,因为我们不懂得及时保护地球,在孩子还没长大之前,我们已经把地球「用完」了。

  在和小轩讨论这些议题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真的是「不知死活」,身边有很多资源被我们不经意的浪费掉,小轩也常常在讨论时提出一些单纯又有趣的论点,但却可能让我们这些大人们开始反省:「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那么多资源?」

  气候的反常也使我们更加需要注意环境的变化,以前「冷得要死」和「热死人了」只是夸张的形容词,但现在每当寒流来袭,新闻总会播报某地又传出几人冷死,一旦夏天到来,也不时发生有人因脱水而器官衰竭的惨剧,这些十年前只会在电影情节上看到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当下。

  当所有生物都消失了,人类还能活着吗?

  当北极的北极熊、南极的企鹅面临生存危机而濒临绝种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想到:「何时面临生存危机的会变成我们人类?」小轩读着资料、看着电影,过了一会儿抬起头来问:「为什么很多年前科学家就发现这些危机,可是我们还是一样在做污染地球的事情啊?」

  听到这样的问题,我没有办法回答,一向对小轩有问必答的我装作没听到。难道我该告诉他因为找不到替代方案吗?还是其实是因为人类原本就藏在本性当中的自私与贪婪呢?

  在陪着小轩讨论影片和那些在网路、图书馆所查到的资枓时,除了重新用轻松态度阅读这些知识而温故知新之外,过程中也发现以往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行为,以及我们以前所不注意的小事,一直都危害着我们居住的环境,一点一滴的侵蚀我们的土地,而小轩还是个孩子,却常常用最单纯的方式看待我们以往的「自杀」行为。

  对孩子们来说,末日预言本来可能只是一则故事,一则神话传说,但看到科学家对于地球环境变化的研究资料后,却发现世界末日的来临也许是一百年以后,也有可能是五十年以后,也可能不出二十年,也难怪小轩会说:「等我好不容易长大了,怎么就要世界末日了?这样很不公平耶!我不想这么早死啊!我还没交女朋友!还没开始玩!还有很多事情还没做耶!」

  孩子们好不容易长大,正要脱离父母,准备开始人生另一个新的阶段时,人类的存亡可能危在旦夕,他们将要面临的是世界毁灭的危机。原本我们给孩子所期待的未来远景,促使他们因为有希望而那么努力的成长,单纯的只是想要等待有朝一日能够自己作主的努力,将在一瞬间化为乌有,他们得要逃难,为了我们现在的所做所为而从这一端逃到另一端,但是还是逃不出整个环境反扑的灾难。

  环境愈来愈严苛,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现在的「地球村」概念已经非常普遍,不只是科技文明的传播,大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当我们看到物种渐渐绝迹,因为环境变化而使某个地区的生存陷入危机时,也应当要以同理心来看待这个事实,因为当所有生物都无法在这个星球上生存时,人类的灭绝也将在所难免,当某些地区的环境恶化时,也一定会因为大气和海洋的传播影响到其他地区,虽然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陆地上,这种蝴蝶效应般的影响无可避免的。

  因为有感于小轩「不甘心」的吶喊,于是打算把这段时间和小轩讨论的过程记录下来,并且从所讨论的内容中发想,试图用比一般科普丛书更简单、浅显的方式解释科学研究中所发现人类生存的潜在危机。

  各位爸爸妈妈、老师 ~ 只要改变现在的生活小习惯,节省资源浪费及减缓全球暖化带来的危机,才有可能留给现在还在成长的孩子们一条「生路」啊!请让你的孩子也可以平安健康,而不用担心是不是来得及长大!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