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师【畅销增订版】

妈妈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师【畅销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心理学
  • 育儿
  • 儿童心理
  • 亲子沟通
  • 情绪管理
  • 行为习惯
  • 正面教育
  • 妈妈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增订版特别新增!】

  .Q&A:妈妈最想知道的答案
  .妈妈一定要避免的30句话

  只有对的方法,才能让妈妈不必忙翻天,
  用极有限的时间也能养育出身心健全的小孩!

【为孩子煲一碗营养均衡的心灵鸡汤】

  只有读懂孩子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和因材施教;
  同时你只有透过不断学习来教育好自己,
  才能更完美的教育出你健康快乐的「心肝宝贝」!

  每位母亲都是孩子天生的「心灵导师」,
  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孩子——怎么说话、怎么做事、怎么为人!
  这些无形的「爱的教育」,足以让一个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下去。

  如果现在你只用20%的心力来养育孩子,
  孩子长大后就会让你花80%的时间来担忧!

  别让你的孩子,
  需要花钱才能买你的时间!

本书特色

  .细致分析每一年龄层孩子的心理变化。
  .附有孩子的「气质类型测试」,有效协助妳掌握孩子的特质。
  .详细叙述妈妈如何应对「叛逆期」的孩子心理特性。
  .从「心理学观点」出发,协助妳降低亲子冲突,奠定亲子沟通的基础。
  .「一定要避免的教养禁忌」让妳检视教养方法,避免走入教育迷思。
  .每一章结束皆有温馨「教养心理小提示」,协助妳总结并牢记教养重点。
  .最大特色:运用明了的「实际案例」讲述与孩子的互动方法,让妳更加亲近孩子。

作者简介

亲子教养专家 张兵

  金石堂2010年度10大教养作家之一。亲子教育、幼儿教育专家,多年来致力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推广,出版过多本让千万父母争相参阅的畅销经典。同时,还致力于原创文学创作,并曾入选多项文学奖项。

  作者在本书中提到:「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前,如果能够花80%的心力来养育孩子,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妳只需要花20%的心力来关切他;但如果现在妳只用20%的心力来养育孩子,孩子长大后可能就会让妳花80%的时间来担忧!」这是一本作者多年教育经验的总结,其所选材料和案例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盼望能给予家庭教育最积极、有效的帮助。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小孩的心理不简单
尼采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是的,他们不谙世事,但是他们的许多小动作里都反映出心理深层的「思考」。所以,从现在开始,别再小看你的孩子了!有的时候,你真的不懂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幼儿完美敏感期:不要破坏孩子眼中的完美!
0 ~ 1岁婴儿期:建立基本信任的关键阶段
宝宝3岁前的记忆到哪里去了?
3 ~ 12 岁为何叫「水泥期」
孩子的童年需要经历哪些心理体验
孩子的每个「第一次」都很重要
踢开绊脚石,引导孩子走出不快乐
如何面对孩子的第一、第二叛逆期
让孩子像孩子,孩子不是「小大人」

第二章 什么样的水,养什么样的鱼:好孩子来自好环境
卡尔.威特说:「对于孩子来讲,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算由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只有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呵护,内心才会充满阳光,孩子也才能健康的成长。

环境,也是孩子的老师
「遗传」不是教育失败的「挡箭牌」
「小冤家」来自「大冤家」
期望过高的父母是「妖魔」
父母吵架,孩子不幸
孤独妈妈背后的愤怒目光
孩子最需要的四种成长环境

第三章 用正确的方法爱孩子——做孩子最好的心理医师
成为父母是多么幸运的事,因为你可以在一个毫无所知的心灵里,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所以,请用对的方法爱孩子,那么,你就能亲眼看着一个懵懂的心灵长出爱的果实。

缺少爱,导致孩子「心理性矮小症」
「心理肥胖儿」的溺爱综合症
拥抱孩子,远离「皮肤饥饿」
母爱,孩子心理的安全岛
父亲,就像是孩子的加油站
被爱也有自主权:爱不是限制自由
提醒自己,别付出「错误的爱」

第四章 小孩子大心理——孩子行为背后鲜为人知的真相
孩子有些大人无法理解的「怪癖」。有的喜欢恶作剧,没有他做不到的,只有他想不到的;有的喜欢随时随地抱着娃娃,只要别人拿走娃娃,她就会痛哭不已,甚至不吃不睡……你知道这些「怪癖」背后的原因吗?

孩子为什么喜欢丢玩具
淘气鬼背后的祕密
孩子喜欢告状,是怎么回事?
虐待小动物:孩子精神压力的定时炸弹
总是抱着洋娃娃的小女孩
「世上只有妈妈好」,过分依恋也是病
嫉妒心,是孩子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
听话的孩子≠好孩子
过动症让孩子的屁股长钉子
孩子为什么要说谎

第五章 气质不同,教养方法大不同
父母应该知道,每个孩子的气质都是不同的。如果你的孩子天生的气质就是属于「调皮型」,自然不能乖乖的坐在那里,他需要你来帮助他,让容易躁动的情绪稳定下来,而不是问他为什么。

先了解孩子的气质,才能给孩子最适当的教养
你的孩子属于哪一型?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教育方法却有对错之别
教育「暴躁型」的孩子:热情是动力,冲动是魔鬼
教育「正经八百型」的孩子:执着虽好,但更需变通
教育「享乐型」的孩子:不要做情绪多变的小交际家
教育「忧郁型」的孩子:善加发挥多愁善感的特点

第六章 巧妙的赞赏和批评,是孩子正向发展的动力
在家庭教育中,「赞赏」和「批评」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元素,只要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只有赞赏的教育,孩子容易盲目骄傲;而只有批评的教育,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

犯错,带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家庭教育中,「赞赏」和「批评」缺一不可
舍不得「赞赏」,孩子也会变得令你无法「赞赏」
体罚,让孩子身痛,家长心痛
「不要你了!」只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善用「计时隔离」,让孩子冷静下来
责骂孩子,一天最多两次
挖苦、讽刺让孩子心理出现障碍

第七章 不要让孩子的情绪越过「警戒线」
精神分析大师佛洛依德认为,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有一个储存负面情绪的「情绪水库」,如果一个人负面情绪过多,就会超过「情绪水库」的警戒线,出现情绪失控和心理问题,孩子也不例外。

让孩子在涂鸦中发洩情绪
给孩子一个宣洩的空间
积极暗示,让孩子摆脱负面心理
运动,让孩子摆脱负面情绪
哭泣,是自然的康复过程

第八章 及时消除孩子成长的心理障碍
看到孩子总是一个人玩,会引导孩子和别的小孩玩;发现孩子总是问自己一些,想一下就能知道答案的问题,会鼓励孩子自己独立行动和思考……这就是好的父母,在无形的教育中,消除孩子成长的心理障碍,而不是等到孩子生病了,才带他去找心理医生。

自闭症——宁可一人看蚂蚁也不和其他孩子玩
怀疑癖——吃了苹果却还怀疑苹果是什么颜色
空想——活在假的世界里
佔有欲——丧失自我,成为物质的奴隶
自卑感——你的不允许代表孩子连一个杯子都不如
过度恐惧——遇到新奇的事物就吓得大叫
强迫症——一个小时就要换双袜子

第九章 为孩子煲一碗营养均衡的心灵鸡汤
孩子健全的心理需要培养,而培养的关键则是父母为他煲的「心灵鸡汤」。「尊重」之汤可以培养出孩子的自尊;相反的,「苛刻」之汤培养出孩子的抑郁……那么,你为孩子煲的是什么汤呢?

在公共场合要替孩子留面子
蹲下来,试着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爸妈的教养策略要一致
认真回答孩子的每个「为什么」
不要过度干涉孩子,孩子也需要自己的心灵空间

第十章 在孩子身上种下高EQ的种子
一个人80%的成功来自他的EQ,当然,一个人的失败也和他的EQ息息相关。而一个人要能开心自在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更不能没有良好的EQ。所以,请送给孩子培养高EQ的种子,这要比你给他万贯家财,来得更宝贵!

放手,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别在孩子的身上贴负面标签
同理心,使孩子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
学会自律,孩子便懂得自动自发
谎言,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分享,懂得给予的孩子会收获更多
挫折承受力,让孩子免于成为易碎的瓷娃娃
冒险的热情,是孩子通往成功的阶梯

第十一章 爸爸妈妈要避免的教养禁忌
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绝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清洗不掉的。」一个好的父母,不是在孩子心理出现问题之后,慨叹「悔之晚矣」,而是要在教育之初,就封闭孩子走向歧途的通道。

不给孩子说话的权利
用物质「贿赂」孩子
给孩子不切实际的承诺
不停的唠叨
放纵,是孩子任性的来源
冷暴力,让孩子走向心灵南北极
不让孩子玩耍,孩子就没有了成长
总是让孩子做不喜欢的事
粗鲁的教育无法培养出有礼貌的小孩
把孩子当自己的玩具&把自己当孩子的玩具

附录 Q&A妈妈最想知道的答案

图书序言

推荐序1
做个温暖的太阳妈妈
功文文教机构总裁 蔡雪泥

  我很喜欢和家长分享这个小故事:

  一位爸爸带着三岁的儿子来到海边。因为不是星期假日,所以没有什么游人的海边更显得宽阔。海浪一波波的拍打着海岸,宽广的视野、徐徐吹来的海风、美丽的海浪都让这位爸爸忍不住张开双臂,大声的赞叹:「好美啊!」但是就在爸爸欢唿的同时,三岁的儿子却爆出了一阵夹杂着惊慌与害怕的哭声。爸爸不解的蹲下身来问儿子:「怎么啦?」儿子指着海,抽抽噎噎的回答:「好可怕,好可怕!」爸爸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望过去,这才发现,从孩子的高度来看,那原本美丽的海浪竟成了张牙舞爪的怪兽,莫怪乎儿子会惊惶的大哭啊。

  我用这个故事来提醒所有的父母亲:蹲下身来,与孩子同高,您才能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啊。

  推广亲职教育三十年来,我深深的体会到,父母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影响最深的导师。如果父母能够有智慧的陪伴孩子学习成长,能够重视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格,尽力的发展孩子的特性和潜能,就可以培养出人格健全、具有竞争力的孩子。

  在教育的现场,我常常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孩子做错事了,父母或者把孩子骂一顿,或者要孩子去罚站。但是事实是,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挨骂、为什么受处罚。长久下来,就变成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怎么教都教不会!」可是,孩子真的如朽木般难教吗?不是的,孩子只是一直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而已。

  每个人都是当了父母以后,才开始学习如何当父母;即使是我,也是当了阿嬷才开始学习当阿嬷的。我觉得,能够和孩子、和孙子一起成长,真的是很美、很幸福的一件事。我愿意推荐这本书,就是因为这本书带领家长认识了孩子的心灵世界。我真心祈愿,每对父母都是孩子生命中的太阳,给孩子温暖,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强而有力的支持。

推荐序2
用心了解我们的孩子
纽约华人家长支持团体发起人 江琬瑜

  我经常鼓励家长朋友去上幼儿教育的课程,或大量阅读幼教书籍,因为没有人天生就会为人父母,就连老师和教育专家也必须透过进修学习去了解孩子的发展理论、阶段,以及如何提供孩子一个正面积极的成长环境。

  幼儿教育是神圣的,从小婴儿哌哌坠地开始,父母就扮演着孩子人格塑造的那双揉捏的手,那双手充满了爱、耐心、包容,孩子就会被形塑成一个乐观自信的人;反之,弃之不顾,或想到的时候才拉捏个两下,孩子当然会对生命的意义心存怀疑。

  父母有教育的责任,但天下父母多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去教,或强加自己的需要在孩子身上,导致世上存在许多不快乐的孩子。每个孩子发展不同、气质不同,只要愿意用心了解孩子的需要,勤于沟通,花时间陪伴孩子,父母是可以找出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方法。

  《妈妈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师》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介绍孩子成长的心理概况,其中特别着重于幼儿阶段,实属难得,这让新手父母有一个概略性的参考。例如幼儿为何会乱丢东西,为何会调皮和无端哭闹,父母若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或许就不会动辄对孩子发怒、不耐甚至体罚。取而代之的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孩子渴望父母关爱的需要。

  我觉得书中有三个观点值得大力宣导,一是找到孩子的「求救讯号」。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突然拒绝上学、叛逆、忧郁、容易激动或身体不适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做出反应,找机会和孩子沟通,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不快乐。

  聆听与了解是父母需要学习的功课。看起来是父母在教孩子,其实父母是在教导的过程中和孩子一齐成长的。

  第二是千万不要在子女面前吵架,尤其是在幼小的孩子面前。幼儿的心理状态是「自我中心」的,他们是世界的中心,什么事都和自己有关。父母吵架就算和孩子无关,孩子仍会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或唯恐父母抛弃自己。大人吵架对孩子心理的不良影响是十分严重的。一个幼年时期在父母吵架中度过日子的孩子,很容易出现焦虑、忧郁、恍惚等心理问题。如果希望孩子有健全的心理,那么就努力让自己的心理处于幸福的状态之中,让自己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

  夫妻一齐努力经营婚姻,将对方视为珍宝,彼此关爱、包容、体谅,并重视婚姻的盟约,基本上就已经给予孩子最好的模范。

  第三是对孩子说话正确。父母常以「不乖会被警察抓走」、「不乖会被鬼抓走」或「你再这样,爸爸不要你」来吓阻孩子,诸不知经常遭到这种假装遗弃威胁的孩子,会出现自卑、敏感、多疑等心理问题。

  我倒是常见到这样的例子,小孩摔跤或撞墙嚎哭不止,有的祖父母或父母会敲打地板或墙面说「地板坏坏」「都是墙壁的错」去安抚哭泣中的孩子。其实孩子摔跤是地板的错吗?撞墙是墙壁的错吗?当教导者传递这样的讯息时,正是不自觉告诉孩子跌倒摔跤或者任何失误都可以轻易将责任归咎他人或环境。

  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才能培育出观念正确身心健全的下一代。而用心了解我们的孩子,给予他们丰盛的爱,是孩子的福气,也是上帝给予父母这个角色最棒的礼物。

推荐序3
做孩子最好的老师与心理医师

  从宝贝出生开始,妳就满心欢喜的看着他成长。但是,有一天妳「惊奇」的发现——这个从妈妈体内出生的宝贝,和妳越走越远,妳似乎无法接近他,更无法理解他。

  从什么时候起,妳的孩子从幼稚园回家之后,不是躲在自己的小房间一个人堆积木,就是一个人看卡通影片。原来见到妳就叽叽喳喳的宝贝到哪儿去了?妳以为长大之后他就会慢慢转变,但是,到他十几岁时,却变得更加沉默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妳的小天使变成了「小魔鬼」。他会对爷爷颐指气使,甚至要年迈的爷爷给他当马骑,在老人家大汗淋漓的时候,他还在一边嘟囔着:「爷爷怎么这么慢!不好玩啦!」天啊!这还是原来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吗?

  从什么时候开始,妳的孩子开始变得难缠了?身边堆满了零食和玩具,但是他却叫嚷着玩具不好玩、零食不好吃,不断的请求妳陪他出去买东西,只要见到好的东西,就耍尽一切手段要到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且那些东西买回家之后,两天的新鲜期一过,他就把它们扔到一边!

  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聪明勤奋的孩子开始跷课?如果不是老师找到家里,妳恐怕过了两三个月也不会知道!为什么这小家伙不能明白,为他找一位好的家教老师要花多少钱?妳每天加班赚钱是为了什么?

  妳发现他身上的问题越来越多。

  当最初生命降临的惊喜淡去的时候,妳开始因为他变得焦躁起来——

  「我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是这个样子?粗鲁、怯懦、没志气……」

  「为什么他就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一点、认真一点、大方一点……」

  妳绞尽脑汁都弄不懂这一切。为什么自己每天把80%的爱都给了他,但是在他身上,却看不到20%的成长!

  为什么会这样?是孩子错了吗?

  错!是妳错了!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心灵都是美好的。他们干净、单纯,就像没有雕琢过的璞玉!而母亲就是打磨这块璞玉的磨石!打磨的方式,决定了孩子以后是最珍贵的玉石,还是一堆废料!所以,当妳发现孩子不能理解妳的好意和苦心的时候,首先应该想想自己的方法是不是有问题。

  如果妳是一位这样的母亲,以为花钱把孩子送到一流的幼稚园、一流的小学和中学,或者把他送到各种名气很大的才艺班中,自己一心一意的去上班,为他准备以后成功的「资本」,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优秀的孩子。那么,妳注定会「人财两空」!因为,从来没有人可以替代妈妈的职责!妈妈的关怀、帮助和引导,也不是金钱能替换的!如果妳把自己的孩子「委託」给别人,在孩子看来,就是不爱他的表现!而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怎么可能健康的成长呢?

  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如果妳还记得当初是怎么回答孩子的——

  一、当妳的孩子和妳抱怨练琴很累的时候,妳是怎么和他说的?

  二、妳知道孩子很胆小,但是想去参加才艺竞赛,却又没有勇气的时候,妳在他身边吗?鼓励他了吗?

  三、当妳的孩子对妳抱怨,新来的老师如何不好的时候,妳又是怎么做的?

  问题一:如果孩子在抱怨的时候,妳只是对他大吼,那么妳会发现他不再抱怨。这并不是因为事情就此解决了,而是他已经开始逃避妳了。

  问题二:如果妳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表现欲」,这就足以说明妳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当然,如果妳给了他鼓励,并在他失败的时候,安抚他的情绪,那么,恭喜妳,妳很称职!

  问题三:如果妳和孩子一起抱怨老师,或者只是听听就算了,那么他的成绩一定会变差!应该尝试让他不要过度排斥老师。当然,如果是老师的问题,妳应该亲自到学校去了解一下。

  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庭中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妳总是在小事上忽视孩子的成长,那么孩子在以后必会给妳点「颜色」看看。要知道,孩子心灵的伟大工程就是「小事」堆积出来的,妳应该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观察孩子的心理需要什么,当妳更懂得孩子需要什么的时候,妳也就明白了从什么方向去教育他!

  但是,总会听到一些母亲看到他们的孩子出现问题之后这样说:「我没有时间和他沟通,我整天忙着工作!」但是她们忘记了,工作和孩子哪个重要?我的忠告是:「无论妳多么忙碌,都请不要忘记孩子!」

  我们来看看一位忙碌的母亲和她儿子的故事——

  一位5岁小男孩的母亲很忙,就像很多母亲一样不能陪儿子玩耍、聊天。每天一大清早,她就要起来赶搭公车去上班,这时候她的儿子还在睡觉,而到了晚上,这位母亲又总是因为加班很晚回家,到家之后,儿子已经睡着了。

  一个週五的晚上,她回家的时候,儿子还没有睡觉。等她梳洗完毕准备上床睡觉时,儿子对她说:「妈妈,妳一天上班能赚多少钱?」「大概一千元吧。」对儿子莫名其妙的问题,母亲感到很奇怪。儿子听了之后很高兴,没有说什么,就跑去睡觉了。

  第二天,母亲一大早就又出去了。到了晚上,她发现儿子坐在沙发上,看到她回来,一脸兴奋,很显然,儿子在等她。「发生了什么事?」「妈妈,妳能借给我五百元吗?」母亲没有说话,不太高兴的看着儿子,她心想孩子一定是看上什么玩具了。「你想买什么?」「我已经存了五百元了,只差五百元,就能买下妳一天的时间了!」儿子开心的叫着。

  天知道有多少孩子像这个小男孩一样,等着父母的关怀和疼爱!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买母亲的时间」的想法,但是他们都需要母亲的教导和爱护。所以,许多孩子的心灵生病了,内向的孩子开始孤单、沉默,整天躲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外向的孩子开始惹麻烦,跷课、上网、谈恋爱……只要能引起妳的注意,他才不管用什么手段!

  「忙碌」、「压力大」,让妳找出很多理由忘记孩子。但事实上,这样的理由是极其可笑的!难道和孩子交谈沟通,还要像坐在教室里那样,找出固定的时间来「授课」?如果真的是这样就不正常了!

  其实,母亲的每个举动,每个眼神,每句话,都是在和孩子沟通,这些都不需要特定的时间,也不会有什么压力。每位母亲都是孩子天生的「心灵导师」,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孩子——怎么说话、怎么做事、怎么为人!这些无形的「爱的教育」,足以让一个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下去。

  但是,不幸的是,很多母亲都疏忽了这件事!

  如果从孩子身上看到了怯懦,那么他的母亲身上大概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果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冷漠,那么他的母亲待人也相差无几!

  如果从孩子身上看到了粗暴,那么他的母亲控制情绪的能力也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千万不要等到孩子的心灵出现裂痕时才想办法补救,一旦心灵有了裂痕,无论怎么补救都无法修复成原来的样子!而这也会造成孩子一生的缺憾。为什么不在孩子心灵美好的时候,给予他最适切的引导呢?你知道吗?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前,如果能够花80%的心力来养育孩子,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妳只需要花20%的心力来关切他;但如果现在妳只用20%的心力来养育孩子,孩子长大后可能就会让妳花80%的时间来担忧!

  对于幼年的孩子,每一天的成长都是极其迅速的。他们心智的发育远远超过父母的想像,而在不同的时期,孩子的心理变化也有着极大的不同。

  妳知道孩子对人信任和不信任的时期,出现在几岁吗?

  妳知道孩子心智定型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吗?

  妳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在某个时期突然反抗妳吗?

  以上这些,只是一位母亲应该了解孩子的一小部分!当然,想要了解更多内容,那就翻开这本书吧!只有读懂孩子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和因材施教;同时妳只有透过不断学习来教育好自己,才能教育出健康、快乐的心肝宝贝!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